郑岚:“干部越扶越富”念的是什么歪经?

昨天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扶贫工作报告。审议中,常委会委员批评有些地区“有钱盖楼没钱扶贫”。(新闻网,12月27日)

“有一些贫困县用巨额资金盖办公大楼,但是扶贫资金落不到农民身上。”各地争相戴上“贫困县”的帽子,就是舍不得丢,干部是越扶越富,群众从中却未能真正受益。“贫困帽子”戴在百姓头上,豪华办公室却是自己在享受,某些地方领导干部这是念的什么歪经?

“扶贫”的本意和初衷都是好的,是国家给贫困地区更多的优惠政策,投入更多的资金,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当地的群众脱贫致富。虽然“贫困”不是一种荣誉,但其中却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利益以及种种好处。也难怪某些地方会出现“热烈祝贺被评为贫困县”的荒唐举动。在这种畸形的利益观念作祟之下,成为国家扶贫重点县,让某些地方官员,绞尽了脑汁,使劲了浑身解数。

有了利益诱惑在其中肆意膨胀,某些地方官员,没有把扶贫项目资金放在它应有的位置,而实行中发生了方向性扭曲。为谋取个人、为集团的私利,打着“扶贫”的旗号,为自己的奢靡享乐和物质欲望,违背扶贫的本意,大修豪华大楼,从工程中“吃拿卡要”,造出形象工程、豆腐渣工程。把自己的私人腰包倒是胀得鼓鼓的,却没有让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引得民众怨声载道。

扶贫款项是公款,是纳税人的钱,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岂能沦为某些地方官员的私人敛财的工具?对于此类利用扶贫项目资金打歪主意、念歪经的领导干部绝不能姑息放纵,只有严加惩处才能够刹住“贫困帽子”上的利益均沾。

要真正刹住“贫困帽子”之上的利益均沾,在违纪违法加大惩处力度的同时,更要完善制度保障,从源头上切断利益链条。扶贫工作不光是把钱给下去,而是要真正把扶贫工作落到实处。一套公开透明的全程监督管理机制是解决扶贫乱象最好的办法,什么样的县符合贫困县的条件,必须做到公开公正,上级的扶贫资金下去也要公开,省、市、县,层层公开,相关措施可以做得更实、更细、更到位。是否到位、是否落实,群众是否受益,不能仅有由相关部门和检验机构说了算,而应让老百姓全程参与,全程监督并进行最终评价认定。

  (文/郑岚)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