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艾艾:“走读”干部变“住读”,目的就为服务

 “没想到晚上也能找到干部办事。”1224日晚上8点半,成都邛崃市夹关镇韩坪村7组村民熊继彬急匆匆来到镇上,找到镇党委副书记周兴盛反映问题:他的施工队正在抓紧改建熊营村道,但一时找不到地方堆放材料。听罢,周兴盛当即同他赶往现场,与村干部一起勘查、协调,解决了村道施工堆料难题。(1226  四川日报)

以往,基层办事的百姓都把政府的办公时间定在九点至十一点,也就是说每天八小时的工作时间,在他们的面前是那样的富足,毕竟山高皇帝远的处境是最大的优势,再者乡村的百姓也没有城里人那样的麻烦,都会按照他们的时间来办事。长期的习惯,让所谓的深入基层往往成为了深入自家,但是成都市12月初起开展县乡干部“走读”问题治理后,这样的情况发生了翻天的变化。

笔者不敢断定在这样的规定出台前,我们的基层干部工作的时间是怎样的一个概念,但是可以断定的是在晚上八点还能找到干部,这就是一个奇迹,毕竟在工作时间上,这已经超出了我们的规定。

成都开展这样的一个活动,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我们的基层百姓,让他们的问题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得到解决,比如说面对是施工单位找不到地方对材料这样的小问题,镇干部可以说在分分钟就能够帮助解决,但是如果说没有实行这样的活动,那么耽误的就不是几分钟,而是一个晚上。

群众路线的“翻版”。或许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在大家看来,就是在基层走一走,看一看,这样的行动就算是让群众路线得到了体现,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这远远不能满足中央开展活动的要求,也不能满足百姓的需求。就如成都市市纪委干部何夕华所说的一样,某些干部满足于“上班到岗点卯、下班回城走人”,当群众路线活动开展后,这样的行为显然违背了初衷。

倘若说群众路线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不知道如何是好,那么这样的一次变革的活动,就会让我们的干部用自己的实际去彰显最有温度的群众路线。这份温度中,即来自中央对基层百姓的关心,也有我们的地市州对基层的重视。

群众路线的“四川版”。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各地都以自己的形式进行开展,成都市此举也就将“四川版”群众路线得到了体现。要求“住读”,就是让脱离基层的现象得到抑制,让民生诉求、稳定工作和困难群众“三本台账”的问题可以进行更好的管理。充分保障我们的干部不仅走基层,更需要扎根基层。

活动开展以来,1300多名县处级干部、1.1万多名县处级以下县乡干部下村入户,覆盖群众接近4.6万人,解决民生难题近1.5万件,这就是“四川”群众路线的成果,也是“四川”群众路线后期继续努力的方向。

作者:小艾艾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