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赤霄:遏制高校基建腐败需筑牢权力“防洪堤”

新京报讯 (记者李超实习生王磊)记者盘点今年高校腐败案发现,除招生、占用教育科研经费、学术造假等方面,后勤基建部门已成为高校腐败的“重灾区”。分析人士认为,这与近年来国家加大对高校投入,高校校区相继扩建有关。(12月26日中国新闻网)

近些年来,伴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多,高校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张,体现在硬件设施上就是各个高校不断兴建新校区,而在这过程当中,却出现不少侵吞基建资金的“蛀虫”。今年不到一个月时间,四川省卫生学校校长、四川理工学院院长、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书记等人先后落马,案情大多涉及学校后勤基建,这在该省高校圈乃至官场引起不小震动。尤其是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与书记两个月内相继因涉基建腐败被调查,这在高校系统非常罕见。

高校一直以来被称为学术的“象牙塔”,肩负着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这三大职能。然而当今,腐败的魔爪却伸向了这块圣洁之地,我们在扼腕叹息之余,不妨多几分深入理性的思考。

高校基建腐败问题事关国家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大计,关系着现代化建设未来的发展,这块净土容不得任何腐败的玷污。对于高校基建腐败,已经查处的必须零容忍。但是,为了有效遏制高校基建腐败,对权力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约束才是治本良方。

长期以来,政府与高校的高校都是一种行政级别的隶属关系,国内高校校长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有行政级别,且行政权主导教育和学术资源配置,直接介入教育事务和学术事务。这种行政隶属关系不利于高校自主权的发挥,也容易滋生权色、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的发生。高校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应该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但是,任何权力都应有界限,都应有约束,都要在阳光下运行,对于高校来说亦是如此。

高校去行政化不是不需要行政干预,而是要适度减少行政干预,行政领导更多的承担的是一种宏观层次的统筹、决策、领导功能,而不是事无巨细的干涉学校全方位事务,更不能借行政权力非法谋取个人利益。权力就如水库中的水,用好了就可以造福人类,惠及社会,但是前提是必须给权力筑起一道高高的坚不可摧的“防洪堤”,才能将权力约束进它应有的边界而不至“越界”而成“洪水猛兽”。

(作者:郭晓冉)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