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博闻:将“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把握好、解决好

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三农”问题被摆在了一个更为突出的位置,成为党和政府最重视,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研究三农问题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的革命其实质上是农民的革命。农民一直占中国人口的很大一部分,农民的生活状况关系着全民福祉和社会稳定。同时,在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农业也是工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基础和支柱。所以,如何把握“三农问题”事关国民素质、经济发展,事关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事关中国的根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点难点均在“三农”。党和政府历来充分重视“三农”工作,始终将其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根据不同时期“三农”工作的不同形势、任务和特点,与时俱进地制定了加强“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形成了一系列指导“三农”工作的理念和认识,明确了不同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出台了许多符合我国国情、符合农业农村实际的政策和措施。比如,出台了“四减免、四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促进了农村儿童的教育工作;给予自愿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以补贴,鼓励农民参加“新农合”保险,保障农民“病有所医”;持续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了农民的居家住房条件,使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等等。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这些政策的支持下,我过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农业产品产量跃升至世界前列,实现了从短缺到丰富充裕的巨大转变。今年农民增收有望超过1000元,实现“十连快”;粮食产量突破6亿吨,实现“十连增”。中国人靠自己解决了世界1/5人口的温饱问题,实现了人民生活水平质的提高。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尽管农村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三农”问题仍然突出。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城乡收入还是普遍存在一定差距。我们强调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仍是基本国情,农村就是这一基本国情的最大实际。我们说还有1.28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其中绝大部分就在农村。这就是为什么中央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的原因所在。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重要要富,农民必须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现代的进程中,农村不能掉队。在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进程中,不能没有7亿农民的梦想构筑。“三农”问题是一个事关国家基础,民族命脉的大问题,惟有着眼全国发展大局解决制约农村发展的长远问题,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使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我们整个大局才有保障,各项工作才会比较主动。

所以,认清其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核心地位,树立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着力把握“三农”问题,夯实国家基础。要继续大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要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建立健全农村各项基础设施。要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改革完善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要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三农”问题的分析和判断上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奋力开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作者:马博闻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