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变“住读”的方式值得一赞

“没想到晚上也能找到干部办事。”12月24日晚上8点半,成都邛崃市夹关镇韩坪村7组村民熊继彬急匆匆来到镇上,找到镇党委副书记周兴盛反映问题:他的施工队正在抓紧改建熊营村道,但一时找不到地方堆放材料。听罢,周兴盛当即同他赶往现场,与村干部一起勘查、协调,解决了村道施工堆料难题。(12月26日  人民日报)

从字面上看走读和住读不难理解,但是站在群众角度上就更清晰了,“走”可以理解为随时不在,而“住”就代表着要找人办事肯定就能找到,当然,群众更希望干部能够“住读”。成都市就充分理解了群众的意愿,要求干部在所工作的地方住下来,广大党员干部也应该理解“走读”变“住读”的良苦用心,深刻理解“读”的含义,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

对于很多“走读”干部来说,一大早上班就搭车,然后在办公室坐一天,然后下班不嫌路途遥远,又搭车回家,每天除了奔波,没有时间下基层了解民情,久而久之就脱离群众。“走读”变“住读”,将干部奔波在路上的时间节省了下来,再加上晚上空余的时间都留给干部自己安排,可以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学习国家各方面政策,提高自身能力,可以下到农村,看看农家的生活,也可以开开院坝会了解他们的需求。

为了让“住读”不留于形式,成都市严格规范了各项制度,比如“请销假制度”、“报告制度”、“坐班、带班制度”,让那些习惯于遥控指挥的干部改掉习惯,习惯于“住读”,改掉脱离基层的实际,集中更多精力在履职尽责上,并且对于顶风违纪的“走读”干部从严处理。

四川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走基层”活动,要求建立民生诉求、稳定工作和困难群众“三本民情台账”,既然“走基层”了解了群众需求与难题,就需要花时间在满足需求与解决难题上,“住读”是最好的方式,时间有了,也可以做得更好了,所以,“走读”变“住读”的方式值得一赞。

作者:简夏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