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带上“三农”问题“走基层”

作者:涔潸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的重要政策,部署201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人民网,12月25日)

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又召开了一次关于农村工作的重要会议,势必要将农村作为改革工作的起始点,实现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的新型农村发展局面。中央为何如此重视“三农”问题,为何将农村改革列为改革之始,我们将从对“三农”地位的分析探出一二。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农业发展的进程就是农民奔向小康的进程,现阶段,我国在大力倡导“四化同步”的道路上,农业发展成为一条“短腿”,追根溯源,存在着国家、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重视度不够,农民对农业经营的动力不足,社会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度不高等问题。在大强度追求工业强国的过程中,重视工业,轻视农业的趋势日益凸显,造成了工业农业发展不平衡,技术倾向也越来越明显。虽然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工业发展有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农业作为关系民生大计的基础性产业,传承千年的这条“链”不能断。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农村的美不仅是在于自然的环境和天然的生态,更在于农村的土地里生产的作物美在健康,无污染;美在有质量,有产量;美在传统与现代化的融合。食品安全是否有保障成为当前老百姓最关心最在乎的问题,伴随工业化的发展,土地污染,水资源污染,空气质量污染等各个方面都影响着老百姓吃进嘴里的一日三餐的安全系数,关系着老百姓的身体健康。百姓的生活是否美,关键还将落在农村。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强国必先富民。只有民先富,才能有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才能有盛世安康的和谐中国。但是随着放弃务农而外出务工的农民人口数逐年上升,农村“三留守”人群成为棘手问题,可见,农民的致富路不在当前的农村,大量流失劳动力的农村将逐步发展成为“空心村”,而大量迁移的农村人口也将带来城市人口膨胀、外地户口孩子上学困难、住房问题难以保障等各方面社会问题。只有将农民富强作为解决我国农村农业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才能更快更早的实现共同富裕。

在“走基层、办实事、解难题、惠民生”的活动之际,如何走好基层,如何切实做到惠民富民,只有在把握好“三农”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把准方向,洞察民意。

首先要提高重视度,把眼光落在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上,并将其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对待。要熟悉农业,对每年的农业生产情况要如实统计上报,进行数据分析;对农村发展现状要随时关注变化,加强农村思想文化建设,丰富农村物质文化生活;对农民不断提高民生保障,及时反映和协调农民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大力度的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要正确引导农民树立好“种地”思想,并转变传统务农观念。只有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和科学化,才能提高农业产量和质量,保障农民收入。因此,可以大力开发现代化农业经营模式,引进理论丰富、掌握技术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为经营主体,实行农业管理机制,打造中西结合的农场模式。

三是以资金投入提升农民务农积极性。资金的投入不仅要体现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机械设备上,更应体现在农业补贴,农村社保医保、大病医疗救助的惠民政策上,要真正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

四是领导干部要真正的下到基层,接到“地气”,感受民生,心系民情。把了解“三农”,服务“三农”,热爱“三农”作为自己的工作归属,把解决农民诉求和期盼作为工作的首要职责,扎根基层,才能走入农民的心里。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