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恒涛:补齐党建富民这一“短板”

12月23日至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人民日报》,12月25日)

基层发展与现实要求存有明显差距,这就导致党建富民在基层与中央间存在较大落差,从而形成“木桶效应”,阻碍我国整体高质的发展。因此,为顺应改革深化的时代发展要求,做大做强国家整体实力,就要求组织建设必须夯实基础,提质增效以促进基层建设稳步提升,进而缩小发展差距,强化党组的根本实力。

深入分析,我们知道要弥补基层这一“短板”关键在于优化三大元素:农民、农业、农村。只有主动加大“三农”投入,才能高效化解当前基层发展的困局。当前,三大元素即是挑战也是机遇,如果善加利用,势必能为基层发展的突破提供更大的空间和平台,从而为党组发展和改革提供源源不断地动力。

加大惠民政策投入,改善基层稳定“短板”。农民作为基层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和推进者。只有以民意为导向切实为民服务,才能增强民众对基层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最大范围凝聚力量,提升基层党组织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因此,加大对农民的政策优抚,适当倾斜,顺应基层发展规律,有利于增强公权信心,有利于最大能量释放制度红利,从而有利于基层的根本稳定。

加大产业技术投入,改善基层经济“短板”。虽然我国已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但农耕生产方式依然占据重要地位,与过去的农业大国不同,现在的农业更具强国意义,在面对退耕还林,农耕面积逐渐减少的大环境下,如何高效利用现有土地资源,是基层面临的难题之一,农业作为基层最具地域特色的产业,关系农民的经济收入以及人口红利,必然要引起重视,积极引进现代化规模技术,因地制宜,将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发展有利于提升基层致富力从而改善经济“短板”。

加大公共设施投入,改善基层文明“短板”。目前我国城乡二元化的特点之一是农村的硬件设施还不完善,相对落后。这就较大地限制了基层党组工作的开展,从而影响了农民群众生活多样化发展,对于民智的启发有所羁绊,思想打不开,进步的步伐就会疲软,那么基层文明建设就会出现“真空”问题。因此,加大基层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落实基础建设,积极打通农村与现代城市的通道,满足我国改革深化路上城镇化推进工作的要求,势必能为基层文明增加高度。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我国正值改革攻坚期,在拉开一个文明古国走向现代化的大幕下,如何精彩表现,赢得世界喝彩关键在于整体实力的进步优化,积极完善组工“短板”,势必能为改革蓝图的实现做出更好地铺垫。

(文/勾恒涛)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