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晚,天津市环保部门发布预警提示22日—25日天津将出现重污染天气,并明确提出从23日零时起按照日期末尾数确定限行尾号。随后,有关政务微博纷纷转发,然而,仅仅经过几个小时后,天津交管部门却宣布限号政策暂不执行。(新华网,12月23日)
突然袭击、朝令夕改、下文不明……这些都是政府在从事政务活动中最让人头痛的问题,然而就在短短的一个夜晚,天津市把这些不足全都占齐了。
事情源于一场雾霾的突然袭击。雾霾突至,环保部门在紧张之余草草发布了预警信息,并明确了限号政策。然而信息发布于夜晚22时以后,且又是通过微博发布,能知悉的人员范围实在太小,引来网友一顿抱怨。其实不光是网友犯迷糊,就连天津的交管部门也表示毫不知情,并宣布限号政策暂不执行。如此三番二次的“政务乌龙”,让人们哭笑不得,但在这一事件背后,也许还不仅仅是“乌龙事件”这么简单。
下半年以来,我国各大城市的空气质量持续恶化,极端天气也呈现出频发态势,这客观上就要求各地的环保部门应率先行动,切实加强超前预测的能力与水平,但当地环保部门何以在雾霾马上将至或已至的情况下才发布预警信息呢?是技术上不过关还是人员不到位?这中间是否存在着失职行为?再说信息发布形式问题。众多周知,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预警信息应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文件等各类媒介工具及时、有效传达给广大公众,力求覆盖面广、点大。然而天津市却仅仅通过微博这一途径传递信息,完全实现不了让公众广泛知悉的效果,预警信息发布不成功。还有各应急部门之间的配合问题。一部门说要限号,一部门讲暂不执行,这说明两部门之间事先没有经过有效地沟通、联络,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反映出当地在应急响应机制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漏洞,不能快速实现应急响应的实际效果。
一场雾霾而已,却让当地政府部门的应急响应机制顿时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好比大姑娘被当众扯了衣服,有种“无处遮羞”的感觉。我们不知道这样的雾霾天气还会持续多久,但我们由衷希望,下次雾霾再来的时候,这样的“政务乌龙”别再重演。
(文/睫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