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7日,国家发改委等17个部门发布了《“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方案提出“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多地开展了公务自行车试点。这些公务自行车是否还在用?推行的效果怎么样?有什么困难?近日,记者走访桂林市和武汉市进行了调查。(人民日报12月22日)
在条件适宜的地方推行公务自行车,不仅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健身强体,而且传递的是简朴亲民作风,也有利于融入民间、贴近民心,改善群众关系。在公车改革的呼唤声中,推行公务自行车,可谓好处多多。
在国外,被称之为自行车王国的丹麦,自行车已经成为丹麦的又一张“国家名片”,连身在国外的丹麦驻外大使馆,也有超过半数的员工每天骑自行车上班。又比如说,美国西雅图市长麦盖恩,他有“自行车市长”的美誉,而他最初的竞选口号也就是“麦克爱骑车”。所以,这些我们都可以学习借鉴。
但是,在我国,有条件推行公务自行车的地方实施起来也还困难,正如网友的打油诗揶揄道:“昨日去城东,骑行半点钟,裤子被磨坏,胯骨有点松,养尊处优惯,没车真不中,今天打报告,试点不成功!”
笔者认为,公务自行车的推广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转变观念。要让广大机关干部认识到骑公务自行车不但节省时间、环保,还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二是完善制度。推行公务自行车需要结合实际,结合公车改革和多元化出行需求,在试点和少量推行的基础上不断尝试并积累经验,不断改进,以完善的制度规范其使用和管理。三是加强监督。如何避免公务自行车“流于形式”,说到底,没有惩罚措施,公务自行车落灰也在情理之中了。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最终还得不断加强监督。四是领导带头。我们常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倡导绿色出行,最重要的是领导带头,起表率作用。下级看上级,群众看干部。一个单位,如果领导带头多骑自行车,那么下属和工作人员就不会多乘坐小汽车,有利于尽快形成风气。
作者: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