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人民网刊登原标题为《退车腾房 减会削费(整改进行时)》评论文章,文章从“专项整治重点改”,“正风肃纪督促改”,“建章立制长效改”三个方便概括多省的工作成效。文章中称,教育实践活动进入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以来,各省区市向“四风”问题切实频频亮剑。虚假的少了,求真务实的多了……各地群众切身感受着喜人变化。(人民网,12月13日)
“三公”一直以来是全国人民共同关注的话题,三公经费于某个方面该不该安排,安排多少,近年来备受议论。自2011年4月起,一张张中央部门“三公”账单被逐一晾晒于阳光下,接受大众监督。诸如三公经费这样的国家公款,源于纳税人,故其安排支出都应该公开透明,接受百姓监督。应该公布得详细、彻底、透明,给百姓一个明白交待。从各个部门公布的情况来看,很多部门存在严重超标浪费现象,而今压缩三公经费,于国于民已是迫在眉睫。
四川绵阳市于2013年通过压缩“三公”经费,筹集资金1200多万元,改善环卫工人待遇。从2013年1月起,绵阳城区3500名环卫工人每月工资增加280元,涨至1440元。节约的经费用于提高一线的劳动者工资,收之于民,还之于民,皆大欢喜。
如今的政府部门于很多办事的群众来说,很多人均感觉到“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审批流程冗长,终结时间漫长,“共产党会多,国民党税多”,人民群众去找某个领导签字办事,时常得到的回答是领导不在,开会去了,等会儿,结果一等就是三、四个小时,或者是下午再来,或是明天再来,更有等几天再来。很多接件的工作人员,态度生硬,冷,生,懒,推,拖,给办事群众的感触就是“用自己的热脸去贴人家的冷屁股”。总之,给办事群众的感觉就是:办个事咋个这么难!!如今行政系统通过取消和下放现行具体审批事项,整治庸懒散慢、推诿扯皮现象,缩减开会发言时间,大大缩短了接件终结时间,改善了人民群众办事难,办事久的现象。
安排使用三公经费的时候当成自己的钱来用,营造形成一种节约的大环境,接待群众的时候当成自己的亲人来接待,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党政整改进行时,到底方便谁?答案是肯定的:方便的是人民群众。政府理应该践行的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原本就应该贯彻“权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精神,少了铺张浪费,多了关怀温暖,少了空喊的会议,多了实在的效率,少了意慵心懒,多了和颜悦色。尽管如今整改未全面彻底,但从来办事的群众身上可以看出,少了一份催促,多了一份等待,少了一份误会,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抱怨,多了一份笑容。
(文∕羌山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