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救”被GDP“绑架”的政绩观

不少省区和城市纷纷调低GDP增速指标,河北宁肯损失经济增速也要压减钢铁产能,媒体新近揭晓的城市分级,不再简单以GDP总量作为一线、二线城市的标准……近段时间以来,中央下大力气出实招对一些地方“唯GDP”的倾向进行纠偏,在各地各个领域激起强烈回响。人们从中看到被单纯经济增长绑架的政绩观向科学发展观回归的可喜势头。《 人民日报 》。(《 人民日报 》2013年12月19日 01 版)

曾几何时,“GDP的增长”一词在中国的领导干部心中有着无以比拟的分量,它是一名领导干部能力的象征,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长期以来对领导的提拔都是唯GDP是重。为都是以GDP的增长来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盲目投资,劳民伤财,不切合实际。领导也因此作为自己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因此出现了这样的政绩误区。

出现这样的政绩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由于以前经济落后,需要大力发展经济,为不断追求经济增长方式,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过于急迫的追求经济增长指数。二是一些领导没有正确的政绩观,急功近利、热衷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只要是对自己的升迁有价值的,就不惜劳民伤财,不顾及群众的切身需求,不注重全局出发,该不该上的项目都上,也不管群众满意不满意,只要领导能注意。

有这样一个例子,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一些农户忙于种竹子。该县正在开展竹子、山茶树种植大会战,竹子5年才能成材,山茶树8年才能结果,短期虽看不到成果,长远却利于农民稳定增收。县委书记王西翼说:“出政绩,不在报表上的数据,不在一时风光,关键看实践,看老百姓是否得实惠。”从上述这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一些领导干部不在将追求GDP涨幅的政绩,毕竟政绩不单单是看一个地区GDP的增长数据,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数还包括环境、健康、教育等民生工程指标,如果以GDP报表上的数据增长,来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很不全面的。

政绩是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一个外在表现,执政者需要的是把群众忧心的事情当做自己忧心的事情来看待,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坚持走党的群众路线,把如何促进农民增收、带动一方百姓致富、构和谐、促稳定、保民生最为为人民服务的重点,这样才会推动经济社会稳步推进,才会赢得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作者: 铃铃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