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运的时候,火车票“站票半价”的议题都被提起,它很容易激发公众情绪,被很多人看成了一个“铁老大蛮不讲理”的老问题。支持者似乎理直气壮:站着的和坐着的,明明享受着不同的服务,为什么还要付相同的车费?为什么座票与卧铺价格上有差别,站票与座票却没有(12月18日 新华网 )?
春运即将到来,“火车票站票半价”再度发酵。买站票的多是返乡的农民工,是否将返乡的农民工实行半价,这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及热论的问题。
火车票有无座、有座位号、和卧铺三中,无座和有座当初推出时并不存在票价差异问题,无座和有座的推出在当时有着积极意义。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铁路票价是否有必要改变一下规则,站票半价的可操作空间较小,但是尝试在特定的时间内打折是完全可以做到。
火车票站票半价,既是舆论热点,也是民生课题,能或不能,都应做出说明。信息对称,是公共讨论的基础;倾听民意,是科学决策的智慧。官民良性互动,从沟通和回应开始。
站票打折虽然赢得普遍支持,但也有反对的声音,也存在具体的问题。站票打折并不针对务工返乡的农民工,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特定的时间内,作出特许的允可,是经营者应该考虑统及筹安排有效办法,而不是说“经济道德化”或“亏损”来作掩盖。特别是在春运期间,制定高峰时段票价差别化方案,这样是完全可行的。
如今,在火车票价经营者面前,公众既有讨价还价“用手投票”的权利,也有另寻出路解决的办法,而不是可遇而不可求。民众的呼声都不能完全表达,都不提出建设性的意见,都不提出改善的具体措施,何谈发展与进步,何谈公平与正义。
铁路客运向来具有公益属性,经营者享受了垄断的种种好处,就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将票价制定得更加公平合理一些。实行“站票半价”(或给站票打折)并非缺少可行的办法,而是缺少应有的诚意,以及对于民意的尊重。
作者:钰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