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木子:基层干部是社会正能量的源泉

作者:李木子

    济南甸柳新村居委会主任陈叶翠日前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我们的社区党员我们的老百姓,不能天天去见习总书记,也不能天天见我们省委书记,也不能天天去见我们市委书记区委书记,他每天见的就是我,天天见的就是我。我虽然没有那么高的职务,但是我就能代表我们的党在行使着为人民服务的权力。这样说有点大,但是实际上真是这样。我要是干不好,他们就在骂共产党;我要干得好,他们就会对党寄予厚望。(新华网 12月21日)

    陈叶翠的话很朴实,也说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作为与群众接触最亲密、身处群众工作最前沿的群体,基层干部一定要当好党在基层的“形象代言人”。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基层干部开始被误读,甚至被“污名化”,“慵懒散”、“吃拿卡要报”等“污名化”词语频频见诸媒体。这是典型的以偏概全,是极不客观、不公正的。不可否认,基层干部中的确有利用子女结婚敛财、公款旅游,甚至有贪污腐化、违法犯罪之类的“害群之马”,但这只是基层干部队伍中的少数,他们代表不了所有的基层干部。

 事实上,基层干部主流是好的,从把百姓事视为天大事的菊美多吉,到用毕生精力守护一方绿色的樊渭,从敢为群众担风险的韩丽,到“十大最美村官之一”的刘国忠……一名名优秀基层干部始终把群众装在心里、举过头顶,以坚守诠释职责、用忠诚铸就事业、靠奉献赢得民心。在这些干部背后,还有更多的普通基层干部,他们坚守在平凡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以“最弱的肩膀”扛起“最重的担子”,默默付出艰辛和汗水、良心和责任。这才是基层干部真正的“底色”和应有的“名声”。他们扎根基层,心系群众,任劳任怨,舍小家、为大家,带一方群众致富,保一方群众平安,是社会正能量的源泉。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在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基层干部常被推到信访维稳、征地拆迁、群体事件等各种矛盾利益冲突的最前沿,同时也站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但他们不应被“污名化”。任务重、压力大、待遇低、晋升难是基层干部的真实写照。尽管境地如此尴尬,但绝大多数基层干部仍像“最美村官”一样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俗话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我们必须警惕基层干部“污名化”的潜在危害,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基层干部教育和管理力度,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各类媒体要“铁肩担道义”,不能为了吸引眼球,片面夸大或渲染基层干部的“负能量”,而要积极挖掘宣传基层干部的“正能量”,当好党在基层的“形象代言人”打造基层干部整体的良好形象。广大群众也要走出“一叶障目”的误区,客观公正地评价基层干部,不能让他们在改革实践中流血流汗又流泪,累脑累身又累心,而应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激励他们为实现美丽的中国梦而无悔奋斗。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