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各地的考核制度普遍过分偏重经济指标的考核,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片面、单一,没有很好地解决政绩评价唯GDP的问题。”中央党校党建部副主任戴焰军指出,这种考核方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些年来也越来越明显。(人民网 12月12日)
其实我们早就应当发现,以GDP为政绩评价考核标准,也就注定了下级必须在GDP上下功夫,没有上级关注的亮点永远无法出彩,又谈何提拔重用?因此,有怎样的政绩考核标准,就会形成下级地方政府怎样的政绩行为。这就是不少地方长期形式主义、急功近利的根源。
在拉动GDP的三驾马车中,消费主要靠引导,而出口更是必须得依靠过硬的实力,唯有投资,能够立竿见影,成效显著。因此,在不少时候,不少地方领导干部开始单纯以GDP论英雄,将招商引资任务分解到人头,依据岗位不同设定不同引资目标。同时,更从未考虑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开始不讲究债务成本,更不计较资源和环境代价,不为其他,仅仅不过只是希冀于年终统计时数据的漂亮与华丽。
更有甚者,不少地方政府开始热衷于“政绩形象工程”,口中不时表态认为是为了群众,是耗费巨资的民生工程,是改善民生环境的重大突破,其实质不过是一件换取更高官位帽子的筹码。将一地的城市发展作为追求功名利禄的平台,而从未真正思考过在这荒谬的造城过程中,给群众带来的到底有无实惠,留下的是何种的无奈与辛酸。
因此,我们在为国家在荣获世界“GDP总量第二”殊荣的同时,我们应当反思,是否失去的过多。空城的存在到底是一种荒凉还是一种虚假的繁荣,标新立异的地标型建筑的耸立,倒是是一种名片还是一种异样的“美丽”,在投资未来的前提下换取的一点点发展到底能够给子孙留下多大的裨益?不难发现,取消唯GDP论英雄早已是当务之急,是不再让伤痛继续。
总而言之,叫停唯GDP论英雄,势在必行,更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领导干部唯有真正将精力放在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上,从而真正创造出能够经得起群众评价、社会衡量、时间检验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