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闻静
浙江义乌市富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的盛誉。近年来,为谋求经济转型升级,义乌市求贤若渴,在招徕人才上卯足了劲。10日,浙江省首招聘任制公务员选择在义乌试点。为吸引人才,义乌市给出最高年薪60万的诱人“奶酪”。(人民网12月11日)
早在2008年,国家公务员主管部门在深圳、上海浦东新区、温州市和证监会就开展了公务员职位聘任制试点工作,从官方到学界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聘任制”把“铁饭碗”变成“瓷饭碗”,能从制度上解决“官本位”问题,干不好就得“扫地出门”。
公务员录用制度改革的根本价值取向是建设一支高效精干、勤政为民的国家行政队伍。无论是以招考方式拓展行政人才来源渠道,还是实行“政府雇员制”,将契约形式引入政府机构借以提高行政效率;种种公务员录用制度的改革创新,都是在公众热切盼望中闪亮登场,又随着时间的推移,日趋平淡并习以为常。究其原因就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政府机关的“官本位”色彩,解决体制上的罔顾下情、唯上是从。当领导权威大于法治权威,身份取向高于成就取向时,公务员录用起点上的种种创新,在官场积弊深潭中泛起的阵阵涟漪就会渐渐消弭散尽。切实的为民改革一旦被公众聚焦,如果不能取得预期效果就会失信于民。同样各地密集试行的公务员聘任制,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官本位”这个本源同宗的问题所在,同样会使得新增公务员成为以前的“旧增量”。
就目前而言,全国各地人头攒动争先恐后公务员报考大军中,又有多少人是怀揣着求稳的“梦”,坐等论资排辈的“官”,幻想在现实庸俗的衡量体系中,将自己的所谓社会价值最大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一个国家的活力和创造力。而高新聘任公务员能大大增加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使得以往公众眼中的铁饭碗不再“铁”,让公务员自身也有一定的危机意识和良好的竞争意识。
当然,对“高薪聘任制公务员”也会有一定的隐忧产生:这部分不能进入编制的公务员群体,是否会成为公务员群体“编制”的额外增量?从以往来看,一开始是“体制外”,最终转为“体制内”的情况并不鲜见。笔者认为,公众真正希望的是,聘任制公务员真正成为公务员用人机制构架中的“新机体”,而绝不是“旧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