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正南
随着政府办公的逐步透明化,各级政府在干部地选拔任用上也逐渐变得更加公平、合理,但是在干部地选拔任用中仍然存在着一种不公平的“潜规则”—“打招呼”。这些来自领导、同事、熟人朋友等的“招呼”严重影响了干部的选拔任用,扰乱了政府用人机制,干部群众对此深恶痛绝。
违法违纪“打招呼”,首先害了自己。干部的提拔任用有一套明确的程序和规定,各级党政干部都必须严格照章行事,但是,有少数领导干部对党纪国法都可以“暂且不顾”,只求满足一己私利,结果招呼打了,事情办了,党纪国法也违背了,最终,那些习惯于“打招呼”的领导干部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同时,“打招呼”也害了下级。作为领导干部,不论谁“打招呼”,都要把党和国家的利益和办事规矩放在首位。如果我们各级党政工作人民都惟命是从,甚至为了巴结个别领导而违背原则,那么,用人制度谁来完善,党和国家的利益谁来维护?
实践证明,要选准人、用好人,提高选人用人的质量和公信度,最根本的还是靠制度。因为人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看人难免有看走眼的时候,人选人难免有选不准的时候,人管人难免有感情用事的时候。防偏纠错,贵在有章法,选贤任能,制度是根本。只有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杜绝用人上的失误,真正让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
一是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制度。初始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第一道关口,也是提高选人用人质量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选拔任用干部的各项程序逐渐完善,但是,只有被提名为候选人才能进入一系列程序。如果初始提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那么,无论程序多么完善,其“公正”性都是大打折扣的。所以,初始提名是监督“一把手”用人权的重点所在,是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重中之中,也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程中必须攻克的难点之一。
二是增强民主推荐的科学性真实性。民主推荐的科学性真实性,不仅成为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而且关系到选人用人的正确与否,是防止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后造成“民主失真”问题的关键,我们既要尊重民意,又要对情况深入分析,不能简单地以票取人。增强民主推荐的科学性真实性主要包括:
三是完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方法。考核是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的基础环节,也是干部人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要选准用好干部,前提是正确地评价干部的政绩。政绩考核评价涉及到干部履职的价值取向和社会价值的实现问题,关联着党的执政宗旨的落实程度。因此,要坚持以发展论英雄,凭业绩定优劣,看公论定去留”的评价标准和用人导向,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
四是用人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决策环节是选人用人的最后一道关口。要适应地方党委领导班子配合改革后新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需要,探索加强决策前沟通酝酿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对拟任人选进行酝酿时,尝试书面预告制度,让参与酝酿人员对拟任人选的考察情况,主要优缺点及任用理由充分了解,实行缓议制度,凡意见分歧较大的拟任人选,不急于提交会议研究。进一步规范决策程序,推行地方党委常委会、全委会讨论决定任用干部票决制,不断完善票决方法,在常委会票决前要进行充分讨论,探索实行书记末位发言制度,逐步实行差额票决制。扩大全委会票决重要干部范围,逐步从下一级地方党政正职扩大到党政工作部门正职,并延伸到重要岗位副职。对全委会闭会期间以征求全委会成员意见代表票决的情形进行严格界定和规范,急需任用的干部,可适当增加全委会的次数。
五是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力度。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是近年来干部群众认为最有成效的选人用人改革措施。全国各地普遍加大了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力度,但还没有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要继续把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力度,作为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一个重点,突出岗位特点,注重能力实绩
六是防范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是个顽症、干部群众深恶痛绝,不严加惩治,就会愈演愈烈,毁掉党的用人制度。完善制度体系。坚决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等法规性文件,完善“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的工作离任检查。加大查处力度。严格执行违规用人立项督查制度,把集中检查与重点检查、上级检查与自我检查、定期检查与专项督察等方式结合起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要坚持和完善严重违规用人问题的立项督查制度,各级组织部门接到反映领导干部严重违规用人问题的举报,凡是性质严重,内容具体、线索清楚的,都要实行立项督查,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让违规违纪者付出高昂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