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省将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纳入专项治理,从源头上加强管理,严格履行项目审批程序,切实加强资金使用监督,确保专款专用,着力解决“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和各类节庆、论坛泛滥等问题(四川日报网12月5日)
在很多地方,一些领导为了追求个人的政绩,往往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追求政绩的“快”和“显”,而不是把精力放在改善民生、发展经济上。整天想着怎样给自己增光添彩,不考虑是否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很少顾及市场和人民群众的真正需求,各种轰轰烈烈的“形象工程”俨然成为一些领导干部展示政绩的平台,成为快速升迁的捷径。
然而更加严重的是各种“形象工程”正逐渐转变成为各地装点门面、互相攀比的“面子工程”,大量耗资巨大、气势恢宏的工程、庆典、论坛在全国遍地开花,你盖一个房,我修一座楼;你办一个庆典,我办一个论坛;你请一个大陆歌手,我请两位港台明星,大搞排场和派头。一些工程由于没有充分的考虑和规划,还存在一些建了又拆,拆了又建和重复建设的现象,深受人民群众的诟病。
“形象工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然而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却收效甚微,一个个劳民伤财、浮华无用的“形象工程”成了政府自毁形象的工程。造成“形象工程”屡禁不止,反而愈演愈烈的原因,首先是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出了问题,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在以GDP论英雄的观念下,一味追求硬件建设、表面功夫。其次是主要领导权利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领导一句话、一支笔就能定乾坤,必要的监督不到位。再次就是法律制度不到位,部分工程中有力可图,缺乏完善的工程建设决策和问责制度。这些“形象工程”给人们留下了奢侈、浪费的影响,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形象,造成政府的信任危机,还形成了盲目攀比的不正之风,阻碍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
要建立廉洁、高效、阳光的政府,解决好“形象工程”是重塑政府形象的一项重要工程。首先要打破以GDP论英雄的旧的政绩观,不断完善和改进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使干部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健康绿色的发展观,坚持把服务发展、服务人民作为工作的理念,坚持“硬指标”“软指标”相协调,统筹发展各项事业。坚决制止政府大搞劳财伤民的“政绩工程”,建立完善的决策和问责机制,加强民主监督和法律监督。更重要的是把中心放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去,解决百姓真正实际的困难,才能真正树立起政府良好的形象,赢得人民的信任。
作者: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