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吃空饷” 任重而道远

为全面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切实加强财政供养人员工资管理,有效堵塞财政支出漏洞,广西壮族自治区近日决定: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在全区集中开展财政供养人员“吃空饷”问题专项清理检查工作。(《人民网》,12月4日)

在全国上下如火如荼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客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的大背景下,财政供养人员“占编制、不上班、吃空饷”的问题显得尤其突出,广大人民群众对此意见大、反映强烈。开展专项清理检查工作,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吃空饷”是指财政供养人员在编不在岗、死亡不注销、调出不下编、冒领虚报工资补贴等现象。早在我国古代的官场,就存在“吃空饷”问题。这样的沉疴痼疾,实在是让老百姓深恶痛绝。

作为国家财政供养的工作人员,拿着纳税人的钱却不为纳税人办事,“身在其位不谋其职”。这种“名不副实”的现象不仅导致干部自身纪律涣散,影响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更严重损害了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造成群众对干部不信任、不理解、不支持,疏远了干群关系。

工作人员“在编却不在岗”,不仅是对国家编制和财政资金的一种浪费,不利于引进单位真正需要的人才,还助长了“不劳而获”的不良风气,挫败公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严重影响机关工作效能。

  开展“吃空饷”专项治理,不仅仅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一项民心工程。“人心向背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此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治理“吃空饷”,关系到一些干部甚至是领导的切身利益,情况复杂,在实施的过程中,肯定有一定的阻力。另外,由于一些“吃空饷”现象较为“隐蔽”,不易发现,检查清理难度较大。

治理“吃空饷”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严格组织、编制、人事、财经制度,严格请销假审批和报告制度,严格规范财政拨款人员的工资发放审核制度,形成长效监管机制,另一方面,“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力量不可忽视,要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让广大干部职工参与到专项治理工作中来。

全面开展“吃空饷”专项治理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相信只要统一思想认识,上下一致,齐心协力,定能彻底将“占编制、不上班、吃空饷””的财政供养人员“扫地出门”,彻底肃清干部队伍,提高机关工作效能,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文/冷清秋)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