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中国董事长栗田伸树:用三年时间争取成为高利润企业

“索尼破产了”,“索尼退出中国了”,过去每隔一段时间就有这样的传言爆出并在微博微信传播。索尼不断澄清解释也无济于事。现在这家公司需要对此想想办法。

图片来源:CFP

  用惊心动魄来形容过去三年索尼在全球及中国的经历并不为过。不过在下一个三年,这家常常与“退出中国”甚至“破产”为伴的公司要开始计划盈利了。

  索尼(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栗田伸树4月9日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露出这样的信号,他表示,2015-2017年索尼争取发展为高利润化企业,2017财年达到5000亿日元(约合41.5亿美元)运营利润,股权回报率超过10%。

对于现在的索尼而言,这是一个不算轻松的计划。

索尼截至2014年12月31日的2014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整体销售收入为211.39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6.1%,营业利润为14.74亿美元。

由于所有电子业务都实现了盈利,索尼决定提高2014财年(截至3月31日)的业绩预期,预计盈利200亿日元(约合1.66亿美元)。此前索尼曾预测2014财年亏损400亿日元(约合3.32亿美元)。

为实现上述目标,索尼将在业务运营中执行注重盈利能力而非追求业务体量的策略,此外将赋予各类业务更多自主权,并注重股东收益,计划以更宽广的业务组合视角来清晰的定位各类业务。

“作为索尼中国区的董事长,我可以在一定投资权限内自行决定进行多少投资,而无需向上级汇报。各业务独立子公司在权限扩大后也会如此,他们可以根据市场变化迅速做出决策和反应。”栗田伸树强调,权限范围的扩大意味着对经营目标负有更大的责任,但也有助于让独立业务下的员工更富凝聚力去实现目标。

基于现有各个业务的具体特点和市场竞争状况,索尼将其业务细分为“增长引擎类”、“稳定利润贡献者”以及“市场波动管理领域”这三类。根据索尼整体股权收益率目标,每项业务都将分别设立投资回报率目标,以提高盈利能力作为重点运营目标。

“增长引擎类”包括部件业务、游戏及网络服务业务、影视及音乐业务。这将是未来3年为这家公司贡献最多利润的部门。索尼方面将重点发展此类业务并加大资本投资,来达到销售增长及利润提升的目标。

包括影像传感器、电池、核心元器件等在内的部件业务正在成为这家公司盈利的重要手段之一,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这些产品普遍使用在苹果和三星的高端移动产品中。

索尼预计这一业务在2014年会实现超过1000亿日元(约合8.3亿美元)的利润。4月7日索尼刚刚宣布了追加约450亿日元(约合23.22亿元人民币)投资在图像传感器的生产上,计划在2016年9月之前将其月产能提高到8.7万枚。

被划归到“稳定利润贡献者”的业务包括影像产品及解决方案、视频与音频业务等。索尼并不期待这些业务的整体市场增长,而是将重点对准微单、高解析度音频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上。

在以上领域,索尼方面表示不会进行大规模的投资生产,而是通过优化固定成本,加强存货管理来实现利润和投资回报率的最大化。

而对于竞争激烈的电视和移动通讯业务,索尼采取的策略是优先降低风险并确保利润,主要通过内部技术积累和元器件优势进一步增加产品附加值。这两项业务便属于索尼的第三类市场波动管理领域。

这些计划很大一部分也适用于中国市场。中国、美国、日本并列为索尼全球三大市场,但由于中国市场不同地域具有不同风格、文化、品味的特点,栗田伸树承认,做好这个市场并不容易。

去年10月,索尼宣布停止开发和出售面向中国市场的手机的决定曾引发了不少唏嘘之声。现在外界已经纷纷开始猜测索尼电视是否也会在中国步手机后尘。而栗田伸树称,没有考虑过退出电视业务,也不会考虑将制造业从中国转移出去。

2015年,索尼的电视产品仍将围绕大尺寸4K电视推进,但在3月发布的新品中内置了5.0安卓智能系统,看起来多少有点向中国市场妥协的意味。

同样难搞的还有历经各种波折终于在中国上市的PlayStation主机游戏产品。尽管栗田伸树不愿对该业务在中国的运营模式做出评论,但其对界面新闻记者透露,自游戏产品上市以来,索尼国内的4家直营店销售情况超过预期,来店客流增长了20%-25%,有更多年轻人开始进入店内。“游戏业务与其他电子电子业务不同,是由硬件产品、软件和网络服务组成的生态系统,在中国这一独特的市场不能照搬全球其他市场的成功方式。”栗田伸树说。

此外,索尼在中国也将针对Life Space UX系列产品中的超短焦投影机、医疗领域、教育等领域进行扩展,例如将索尼的数码影像技术应用在医疗领域、皮肤检测领域等。

在去年拆分电视业务之后,索尼计划在今年10月1日开始新一阶段的企业重组,将视频和音频业务部门拆分,成为自负盈亏的、索尼全资拥有的子公司。这家公司还将着手准备其他业务的拆分,并让这些以子公司形式运营的业务单元有更多的自主权。

不过,相比退出电脑业务、将电视拆分成独立的“索尼视觉产品公司”等大动作的架构调整,上述调整的幅度明显小了很多。因业绩下滑而不得不选择转型的索尼或许可以安下心来做自己擅长做的事了。

文/宋佳楠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