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败陈一舟:最大标签人人慢了 玩资本收之桑榆

陈一舟
陈一舟发展历程

2006年之前,千橡年收入可达8000万元。之后受到糯米、人人、56网业务拖累,收入虽有所下滑,但陈一舟相继变卖亏损资产变现。

理财周报见习记者 王思琪/深圳报道

1月底,人人网暂停其中站内信功能,进行业务升级。

这一信号也被一些网友误读为人人网下线,一时间,朋友圈内哀恸一片,网友们纷纷表达对于陪伴成长的社交网站的不舍。在陈一舟出面澄清后这番闹剧才算告一段落。

然而,纵观人人网这几年的业绩,网友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人人网的运营呈现节节下滑趋势。根据2014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人人公司总营收与净营收下滑皆超过30%,毛利润同比下滑更是达到77%,运营亏损达到9570万美元。

而在客户群体上,随着其忠实用户80后、90后逐渐步入社会,使用人人网的频率有所下降,尚在校园的00后对于这个曾经社交王者也比较陌生。此外,微信、微博等移动端产品也对传统PC社交网站产生巨大冲击,并有取而代之的倾向。

曾经依赖人人网风云一时的陈一舟此刻也思考如何进行改变,然而后续发力的人人网追赶的步伐显得有些缓慢。

企业运营,一直都不是陈一舟擅长的领域,扭亏为盈更不是其强项。曾经的糯米网、56网在其经营之下也只能亏损卖出。相反,陈一舟对于资本操作更为娴熟老练,从ChinaRen发展到千橡互动再到后来的人人公司,每一步都昭显其对资本把控的能力。

  挥不去的实业情结

“从本人角度上讲,我有一定的创业情结,对于创业有浓厚的兴趣,热衷于不断尝试新鲜的事务,喜欢non-stop的生活状态,相对来说,不是很喜欢安定,以及处理一些具体的事务。”

从创业至今,陈一舟身上就有两个挥之不去的标签。一是创业者,二是商人。对于创业,陈一舟情有独钟也一直坚守。然而,创业路上的起起伏伏,往往是陈一舟的资本运作能力在一次次力挽狂澜。

1999年,看到了社区网站的潜力,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陈一舟与两位校友周云帆、杨宁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线上青年社区ChinaRen。

在社交网络这片热土上,ChinaRen依靠校友录短时间内成为了国内同类产品中规模最大、数据最全、用户最多的网站。

很快,资本就看中了这么一个新兴的网站。在众多投资机构中,陈一舟选择了高盛的1000万美元投资,为此,他还拒绝了雅虎1亿美元的收购计划。

然而,在这个项目上,投资机构与创业者还未能如愿获利,2000年就迎来了互联网泡沫的破裂,整个互联网进入了寒冬。

由于形势严峻,那一年,高盛拒绝投资互联网公司。而恰恰在那时耗光积蓄走投无路的ChinaRen无法获得再融资转而投向搜狐

“没办法,当时腾讯、新浪压根不理我们。”对于那段经历,杨宁曾说道。

同是海归出身的张朝阳对ChinaRen表现出浓厚兴趣,提出3000万美元收购。三名创始人也被其招致搜狐麾下,陈一舟担任搜狐副总裁。

然而,陈一舟无法割舍心中对于创业的渴求,于是,任职未满一年,陈一舟便离开搜狐。“我是在合并之前就有离开的打算了。只是因为合并没完成,才留在搜狐进行协调”,陈毫不隐晦其对实业的憧憬。

与此同时,国内无线增值业务,也就是SP行业,迎来爆发期。第二年,陈一舟再次投身创业大军。这次他瞄准了SP行业,创立娱乐集团千橡互动并担任CEO及董事长。

然而,其却错过了SP最鼎盛的时期。在此之前,杨宁与周云帆创建了空中网,并通过两年发展融资上市。而千橡虽然多次融资却未能走到上市一步。

在对公司的运营上,陈一舟也稍显逊色。

千橡互动的定位是集娱乐互动门户、移动增值业务、多媒体内容传输等多元化业务为一身的综合性互动平台。经过一系列的资本操作,很快,千橡互动旗下就拥有了DuDu网、DuDu加速器、猫扑、魔兽中国和5Q校园地带等多个运营项目。

2006年,千橡互动出资200万美金收购校内网,陈一舟重新回归社交网站。

收购完成之后,陈一舟将千橡旗下的5Q校园网与校内整合到一起。并在2009年对其业务做了极大的调整。摒弃校园的概念,将其更名为“人人网”,搭建为所有互联网用户提供服务的SNS社交网站。

在这期间,陈花费了大量心血升级人人网的服务,通过提供发布日志、保存相册、音乐视频等站内外资源分享等功能,提高用户之间的交流效率。

在陈一舟的努力下,人人网力挽颓势成为千橡旗下最有价值的资产。2011年5月,人人网在美国纽约交易所成功上市,开盘价为19.5美元,相比发行价上涨39.28%。

上市之时,人人网市值74.82亿美元,超越了搜狐、分众传媒、优酷网易携程、新浪,在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中排名第二,仅次于百度,成为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市值第三(腾讯、百度之后)的公司。

梦想光环下的现实背离

人人网上市的短暂辉煌并不能掩盖陈一舟对于企业把控能力的不足。

在人们尚沉浸又一只中概股扬眉吐气的喜悦中时,陈一舟曾经的伯乐张朝阳却泼来一桶冷水,指出人人公司只是概念上像Facebook,其中国公司的管理团队、资本结构等各方面都不是最优秀的,长期下来会有很多问题。

而张朝阳的这番警告也进一步得到验证。上市之后的人人公司非但没有实现盈利,亏损情况逐步加深:2011年,人人网有3020万美元的运营亏损;第二年,亏损扩大至9170万美元;2013年的亏损继续放大为1.137亿美元。

而千橡互动旗下的其他资产情况也大同小异。主营团购业务的糯米网在2012年第一季度便面临820万美元亏损,对于团购业务的投入同时也拉低了人人网的业绩。

陈一舟在2011年以8000万美元购入的56网也有同样遭遇,资本耗光,营利增长面临瓶颈,亏损拖累主体。

在这种节节受挫的情况下,为保留主体业务,陈一舟开始割舍其他拖累业绩的资产。于是,百度接盘糯米,56网也在2014年以2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搜狐。

然而弃子一步并未如陈一舟所愿提升人人的业绩:2014年前三季度,人人公司运营亏损累计为1.553亿美元,已经超过2013年全年亏损。依据已经得出的初步预期,人人公司在今年最后一个季度的总净营收将同比减少44.6%至51.1%。

而人人公司在今年第一、第二季度已经分别出现同比39.9%和42.4%的下滑,如果第三季度的下滑颓势得不到大幅修正,和去年相比,2014年的总净营收将等同于无。

事实上,人人网虽定位为社交网站,但其社交属性却逐渐丧失。单一的操作模式,平平无奇的内容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户需求,在微博和微信的冲击之下不堪一击,逐渐失去客户群。

根据Alexa流量监测显示,人人网的世界流量排名527。而同样具有社交属性Facebook流量排名为第二名。在PV和用户停留时间方面,人人网有明显下降趋势。虽然财报显示用户数在增加,但用户活跃度与用户黏性都有不同程度下降。

而在业绩的压力之下,陈一舟对内进行人事整改,大幅度裁员,人人游戏四个运营部门被缩减到两个,其他部门也进行了人员缩减。

  创业不如投资

创业需要的是时机、机遇与创业者的管理能力。而一直以来支撑着千橡以及人人走下去的却是陈一舟在资本投资上独到的眼光。

2005年8月,千橡互动启动上市计划,陈一舟把上市目标确定一年以内。

在此前后,千橡互动相继获得过两笔投资:2005年7月,阿赛尔伙伴对千橡投资1000万美元;2006年3月,千橡又获得美国泛大西洋投资集团、DCM、TCV、阿赛尔伙伴和联想投资共同投资的4800万美元。

获得资金支持之后陈一舟开始大规模扩张,先后收购了社区网站UUME,人人网和魔兽世界中国。2005年12月,千橡互动以100%换股的方式收购了当时最大的IT社区网站斗牛士(DoNews)。

当时,美国的城市信息分类网站Craglist受华尔街追捧,陈一舟将收购而来的人人网和魔兽世界分别打造成城市信息分类平台和专题游戏门户网站。

然而,对于政策的疏忽使得千橡在2006年遭受大幅度业绩缩水。陈一舟调整方向后再次收购校内网,并将旗下猫扑网转型成门户。

这些资产纳入千橡之后为其带来不菲收益,在2006年之前,千橡年收入可达8000万元。之后受到糯米、人人、56网业务拖累,收入虽有所下滑,但陈一舟相继变卖亏损资产变现。

目前千橡还掌握了猫扑网、魔兽世界中国、人人公司等资产,而糯米、56网、DuDu都先后被其卖出。

这其中,若仅仅以收购成本计算,仅仅56网一个项目千橡就亏损5500万美元。

而对于糯米网,陈一舟分两次将其卖给百度。

2013年8月,百度斥资1.6亿美元,仅仅收购糯米的59%股权,与千橡一同运营。

之后的2014年1月,百度宣布全部收购人人公司所持糯米网股份,成为糯米网单一股东。

此外,因DUDU加速器面临“流氓软件”的指控而被迫运营一年便草草收张的韩国风格的社区网站DuDu.com,也在陈一舟的张罗下以100万美金高价卖给国外社交网站DuDu。

在公司运营上,陈一舟受巴菲特的影响颇深。他曾说过“你看巴菲特的公司只是纯粹投资,百分之百买回来,不做管理,也不做公司与公司协同,原来怎样现在就怎样。”

在短期操作中,陈一舟的眼光可谓独到。在人人公司2013年财报沟通会中陈一舟披露,人人公司在2012年一季度成为唯品会的基石投资人,在2013年一季度抛售了唯品会的所有股票。本次抛售获得的1500万美元也大量填补了人人公司一季度亏损。

然而,一次次的投资套利使陈一舟错过了享受创业冲破瓶颈之时带来的喜悦,也使其错过了更大的利润。

“当时我们认为团购业务的机会没那么大,因而砸得不够猛,但后来意识到糯米做到行业第一也是很值钱的业务,可惜已经错过扩张机会,很难靠自己再追回来了。”陈在谈到糯米时曾说道。

您可能还喜欢…

1 Response

  1. 人人网陈一舟:要永远对新崛起的产品和公司保持敬畏说道:

    内容来源:笔记侠整编作品。部分资料参考:励志一生;中情商报网;投资中国网;公众号:投资人说;人人公司;天下楚商。(材料时间:2016-2017年)

    精简笔记·商业思维

    本文新鲜度:★★★★ – 口感:牛奶

    笔记君邀您,先思考:

    当你在互联网的一个大浪中跌倒,你怎么办?
    如果一辈子里真正重要的决定有20个,你的决定有哪些?

    有人说,陈一舟,你不是个企业家,你是个投资人。我笑而不语,我想表达的是,投资是企业转型的一个好工作方法,也可以是我在移动互联网爆炸的时代为公司(人人网)寻找突围路径的方式,来日方长。

    其实创业和投资有根本的相似之处,那么谈谈我是怎么做企业和做投资的。

    一、创业18年的5点感悟

    心得1:成功始于坚持

    人人公司从开始到现在,我们经历了很多的挫折,融资钱少、传统业务赚不赚钱、大量尝试(分类广告、视频)、裁员等等,公司的商业模式至少变了四到五次,转型以后,我们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刻苦努力,终于在美国的纽交所上市,成为纽交所第一家上市的社交网络公司。

    我们之所以能活下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在最艰苦的时候一定要咬牙坚持。

    同时,我觉得光坚持还不够,比较重要的还有第二个,要灵活。

    我们在非常坚持地干公司的同时,也在几个关键的时候做出了商业模式的改变,如果一直做最开始想的那个模式,到现在肯定死了。

    因为互联网市场的变化非常快,所以在坚持的时候还要灵活。

    在发展之路上,一个企业到一定规模时,自然有各种力量让你无法长大。

    我喜欢问我们公司的新人一个问题:在某一专业,必如说某项乐器,某项体育项目,要成为世界级的专家和竞技者,需要花多长时间?正确答案是1万个小时,这在畅销书《Outliers》(《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中有谈到。

    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是“1万小时”,而不是5千或者3万?答案是,对普通人来,1万个小时的练习,意味着人类坚持的极限。只有到了极限,你的竞争对手才会逐渐放弃,你才有可能脱颖而出。

    因此我要说,成功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坚持。要成功,就要把你的竞争对手甩在后面,而这一点上有时候就是靠时间来“耗着”,等别人没有耐性、坚持不下去了、自乱阵脚了,找别的、更大、更时髦的领域去了,那么你很有可能就是坚持到最后的胜利者。

    心得2:保持谦虚

    在过去,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每一次心里感觉非常好的时候,几乎马上就倒霉了。

    几次下来我的总结是,成功是小概率事件,来之不易。

    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在对市场和公司自身能力的判断时特别容易失误,这个时候,一定要“夹着尾巴做人”,千万不能得意,因为胜利的时候,失败就在不远处等着你。

    心得3:警惕失败

    我很景仰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他说过,“我最希望知道的事情,是我会在哪个地方死掉,然后我就不去那个地方。”

    大部分人对这句话是会心一笑,觉得有理,却也不太清楚为什么有道理。

    我认为这样一个牛人说这话必然有其道理,就不断地想,终于琢磨出了些道理。

    一个创业者有两种方法提高成功机率:一是不断地做正确的事情增加成功率,二就是避免错误的事情,降低失败率。

    知道“我们会在哪个地方死掉”,然后“不去那个地方”,就是要降低失败率。

    大部分公司是怎么死掉的?表象的原因多半是因为钱花完了。但是,没钱只是表象,还有很多其它更本质的原因决定。

    中国人在治病的时候是“治本为先”的逻辑,首先去思考更本质的问题解决办法。

    但是我的想法是,解决本质问题非常难,如前面两个要素所说,成功本来就是小概率事件,好比治病要治本不容易。所以,在没有办法解决根本问题的时候,就先治标。

    举个例子:丁磊在2000年跟我说过,他当时上市如果再晚几个星期,就没法上市成功了。

    所以网易当时治病先治了标,有了钱,多挺了几年,机会来了,抓住了,公司就做大了。
    成功既然是很难的事,与其强行去提高一个小概率事件的几率,有时不如把失败的可能性降低。

    既然我们知道互联网创业失败的概率是90%,而且只有那么几种办法导致失败,那如果能够想办法把它降到80%甚至70%,就相当于把成功的概率增加2到3倍!

    心得4:找到自己的variant perception(认知能力)

    我想探讨的是,一个CEO,如果只能做长一件事、关注一件事,应该是什么?

    我的答案是,应该是一个variant perception,就是一个潜在价值很高的,但和目前普遍接受的观点非常不一样的远见观点。

    这个观点,还要有可执行的手段,否则想到了,没有做的条件也白搭。

    雷军做小米,几年前大家听起来像奇葩,现在是二、三线城市的广场舞人群都知道,是他们心中仅次于苹果的品牌。

    为什么?因为他琢磨出来在无线互联网上如何避开大佬们的锋芒,利用一个一定会起来的免费操作系统,安卓,做一个软硬件的产品在上面收到钱。

    这是一个非常巧妙的利用跨界技术竞争壁垒,利用大势、业内一流的营销的组合型案例。

    几年前周鸿祎做免费杀毒,问我行不行,我说看不清。他后来又做浏览器,问我行不行,我说不太行,结果都让他做成了。所以他现在也不来问我该做啥了。

    为什么他们有variant perception?

    因为过往个人的经验和积累,以及对互联网客观规律深刻的认识,包括对人性的了解。每家公司的variant perception不一样,积累非常重要。

    没有积累,不容易想到;没有积累,想到了也做不到。

    我在斯坦福上过巴菲特的投资课。他说,一个人,一辈子应该只做20个重大决定,指标用完,战斗结束。

    作为一个创业者,或者一个人,一辈子里真正重要的决定可能20个都不到:专业学什么、找什么老婆/老公、第一份工作、选谁做合作伙伴……

    关键的10个投资决定,加起来不到20个,但是决定了一个人80%以上的快乐和成功。

    你的这20个决定是什么?
    你该投入多少资源去做这些决定?
    你做这些决定的时候,有什么variant perception?

    这些都是好问题。

    心得5:学会“做空”心态

    “做空”是个投机名称,其实,我想说的做空,是指一个CEO平时在工作中,应该积极的不关注什么(aggressively inactive)。

    我的理解就是:凡是没有独特优势和variant perception的事,就不做;凡是对本职工作没有太大用处的事情和人,少掺和或者不掺和。这是我指的做空。

    查理·芒格,有个习惯,所有到他桌上的事情,只放在三个篮子里:

    第一个叫“No(不做)”;

    第二个叫“Yes(做)”,也好理解;

    第三个叫“Too Hard(太难)”。

    这个叫“太难”的篮子是朵奇葩,估计放在这个篮子里的东西,过了一段时间,粘上浮尘,到了年底,其命运最后都是被放到“不做”这个篮子里了。

    我们从小到大,从来都是被教育说要不怕困难,知难而上,为什么这位老先生说要知难而退呢?怎么定义难?什么是战略意义上的难?什么是战术意义上的难?

    深思熟虑要“做”的事情,执行上再难也要做。战略上“太难”的事情,执行起来好像不太难,这个时候你做不做?这些问题,要多思考,想通了,可能离成功就更近了。

    二、投资目光:关注3个领域
    在我的预测中,未来有3个领域值得关注和投资:互联网金融;机器人,和无人驾驶汽车。

    1.互联网金融

    每个公司根据信仰不一样所做的业务就不一样。对于我们来说,作为一个技术型的公司,我们有个非常强烈的信念:技术是人类社会改变世界的最大力量。

    在技术里面,个人认为有两种技术。一个是硬技术。它是反映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加以利用。另外一个技术是被大家所忽视的软技术。金融是软技术的一部分。

    作为互联网的老兵,我思考更多的是关于互联网创业,着眼于布局互联网金融。在互联网方面,经验告诉我,做不了“黑洞”,就远离“黑洞”。未来4-5年内,人人都将深耕金融领域。

    人人坚持互联网金融股有两个原因:

    ①金融是个巨大的行业,美国和中国, 金融都是占GDP头两三名的行业,里面的大公司很多,市值很高。

    ②金融是数据业务,数据的流转和处理,是金融的本质。

    同时,互联网是一个新的获客渠道,金融产品上搞对了就能够大幅度、低价格地获取金融客户。市场体量大,被颠覆的维度多,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很好的创业方向。

    在我看来,互联网金融公司要关注两个产品,一是金融产品本身的设计;一个是互联网产品的设计。

    其中本质是金融,其次才是互联网。互联网产品可以改善营销渠道、提高用户体验,而金融产品则是直接影响用户价值,同时还决定你的市场有多大。

    2. 未来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时代

    回看过去的三十年发展,我认为创新创业的发展有三段大的趋势,其中最大的趋势就是改革开放的政策红利,第二位是IT革命和互联网技术革命的浪潮。第三个,则是中国的人口红利。

    未来,人口的红利开始消失,改革开放的政策红利也在逐年递减。

    但科技的红利还会持续,在我看来,互联网革命基本上已经结束,下一场技术革命,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革命。未来的世界变化速度会比过去30年快很多。

    机器人的时代马上就要到来,我正在整理我的思路。

    简单预测一下未来几十年的走势,以人工智能为中心来谈一谈:

    畅想一:十年后,在美国加州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里超过一半以上都是无人驾驶汽车,这是机器人革命的第一个浪潮。

    畅想二:家庭服务和工业市场的机器人化。三十年之后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会有10个机器人在为他提供服务。

    无人驾驶汽车后,家庭机器人将崛起。每一个地球人的后面,将有10个机器人给他工作。这样的话,如果人口不大幅减少,全球GDP可以增长10倍甚至几十倍。

    届时可能90%的人不需要工作;因为有足够的生活资料,他们会被照顾到,他们可以追求他们个人的兴趣爱好,人类将进入共产主义生活模式:他们娱乐,旅游,追求艺术和科学。

    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我认为,未来最大的机器人行业占全球GDP的30%,其次,90%的人不需要工作,由政府提供衣食住行,娱乐会成为第二大行业。

    而人工智能的发展,还会带来很多行业的变化,比如房地产,未来不会是简简单单的盖房子,而是会出现更多可以改变地球面貌的房地产工程,例如能把沙漠变成绿洲,把夏威夷的海底全部开发成海底乐园。

    因为人满足了温饱以后就是娱乐,那我们为什么不能用科幻的方式多思考一下未来?

    作为一个创业者,未来非常值得去思考,因为创业的最大价值就是把未来应该发生的事情提前到现在实现,这样社会才会给你超值的回报。

    三、投资项目:看3方面
    我做投资通常只关注3个要点:行业足够大,可被颠覆创新,以及人人投资是否比别人家投对该公司未来发展更有优势。

    如果没有优势,再好的行业,再容易被颠覆你也甭去做了。

    我做投资眼光都源于自己在互联网行业十几年的行业经验,胜利也好,失败也罢,反正我的经验都有一大堆,受到的伤害多了,就知道什么骨头难啃。

    我们创业者就是温水中的青蛙,最清楚水温几何。

    还有一个说法是,牛奶中的青蛙马上要淹死了,一般的青蛙就不动等死了,有一只青蛙仍在不断划水,后来牛奶变成奶酪了,青蛙就能跳出来了。

    我更像牛奶中的青蛙,划得要狠,脚蹼要麻利。

    当年,在巴菲特的课上,他告诉我们,少即多;慢则快。

    少即多:每个人做事前都要画一个圈,圈内是自己了解的,圈外是不懂和似是而非的。做事情,一定要做圈内的,而且这个圈内的事情越少越好,最好是只有一个。

    慢则快:目前中国的互联网倾向于快速发展,这与从业者年轻、吃的亏少有关,创业者往往不顾客观因素一位求快。比如,曾在一夜间兴起无数视频网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我认为,一个项目能有多大,首先取决于这个项目本身。比如水稻一年只能3熟,但你非要他10熟,于是就揠苗助长,结果只能是被”烧死”。

    我的投资和创业都遵循了这个原则。我曾把自己的钱全部投到腾讯母公司MIH集团的股票上,当初这个公司不过5亿美元,结果现在翻了10倍——赌的事情越少,成功起来就越大。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首先搞明白这个项目的DNA到底可能长多大,然后再决定烧钱的大小和速度。

    段永平正因为深谙此道,因此他才能从不参与创业,却能成为从中国互联网赚钱最多的人,仅从网易的股票上就赚到2、3亿美元。有些事情看起来慢慢腾腾,但是速度其实很快。

    笔记君结语:

    小侠敬佩陈一舟先生的做人人过程中的耐心,
    和创业失败后的心境,
    这是特别宝贵的精神,试问又有多少人能做到?
    同时,他的低调也给他本人带来了些许神秘的色彩,
    有机会是该好好读一读他的书了。

    延伸阅读

    陈一舟精彩语录:

    1.从我的角度来说,我是在1999年那轮冲浪中倒下的,后来我站起来了,接着冲浪,站到现在。

    我的危机感还是很强的,我觉得永远要对新崛起的产品和公司保持一种足够的尊敬和畏惧,长江后浪推前浪,在我们这个行业里持续不断的动力是非常强的。

    2.创业者们还是有机会的,只是门槛比以前高了不少,需要创业团队有非常理性的思维,近乎神奇的团队组合,以及超强的执行能力。

    否则,不容易成功,也不应该成功。年青的创业者们,永远记住,当你跑的很欢的时候,第一代互联网的老同志们那炯炯有神,永远不知疲惫的大眼睛,正在盯着你呢。知道这点,你们会跑的更快。

    3.要知道一样东西想做长久,就不可能增长太快。长得快又能长期存在的事情轮不到你来做,别人肯定早就做了。

    天上从来没砸下过馅饼,我头上从来没有过,每个都是我接了半天才接住的,而且不是馅饼,是小汤包。

    4.中国互联网公司到国外上市,说实话不是太容易的事情。

    换个角度说,如果中国允许全世界所有的公司来中国上市,一下来了10家越南公司,都说着不太流利的中国话,还介绍说增长都超过10%,可能你还是不会放心,会想中国公司不也挺好么。

    5.CEO是个苦差事,CEO是天底下最苦的差事。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