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少数人从庸人变成了智者,马云从默默无闻的英语老师变成了充满智慧的互联网天才;王健林从普普通通的士兵变成了充满智慧的房地产大佬。为什么只有少数人获得了惊人的智慧,而多数人仍懵懵懂懂庸庸碌碌?
世上有少数人从庸人变成了智者,马云从默默无闻的英语老师变成了充满智慧的互联网天才;王健林从普普通通的士兵变成了充满智慧的房地产大佬。为什么只有少数人获得了惊人的智慧,而多数人仍懵懵懂懂庸庸碌碌?难道这少数人拥有常人所没有的智慧的源泉?并非如此。马云和王健林并没遇到高人指点或拾到绝世秘笈,他们所拥有的,是获得智慧的智慧。让我用一个故事阐明这种智慧吧。
初遇巴菲特
1998年,我的一位多年好友,也是我最敬佩的人之一,刚从沃顿商学院毕业。她兴奋地告诉我,她和一个同学把所有的积蓄拿出来凑了几万美元买了一股Berkshire Hathaway(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这样她们就可以参加该公司的年会了。
“什么Hathaway?”我漫不经心地问。她告诉我是个叫做巴菲特的人的公司。我没在意,很快就把这事忘了。
其后的两年多里,NASDAQ股市因为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狂涨了三倍多,我随大溜买了许多根本不懂的互联网股票。接下去互联网泡沫破裂,到2003年NASDAQ已经跌到比1998年还低了,我的投资血本无归。
伯克希尔股票后来涨了多倍,但我并不后悔当时没买它,真正令我后悔的,是当我最聪明的朋友倾其所有买了一股股票,我居然没有好奇心去看看这是个什么公司。所有相关的信息就在我手边,假如当年我多花了几分钟了解了一下伯克希尔,我就会注意到,就在我准备追随成千上万热血沸腾的网民冲进互联网泡沫的时候,巴菲特正在反复告诫人们不要进入这个泡沫。也许我会更早地开始学习巴菲特的投资哲学,也许我在投资的路上会少走许多弯路。
但那时我的心灵和眼睛都是关闭着的,我没有去读,更没去思考。我能想象有一天我到了天堂,命运之神会对我说,“别怪我当初没给你智慧!我派了你最信赖最敬佩的朋友想把你堵在互联网泡沫外边儿来着!可你却对摆在眼前的智慧视而不见!”
获取智慧的关键并非是否有机会接触到智慧,而在于是否有接受智慧的心态。如果把智慧比作水,人就象能装智慧的瓶子。有的人装得少,不是因为接触不到水或没有容积,而是因为自以为已经很满,对智慧既不渴望也不敏感,所以瓶嘴是闭着的。你就是把这样的瓶子摁在水里,它肚子里还是空空如也。
我们都飘浮在智慧的海洋里,书店、图书馆里有许多写满智慧的书,网上到处是免费的智慧,但为什么只有少数人越来越智慧,而多数人则浑浑噩噩,在智慧方面停滞不前?因为他们的眼睛和心灵都是关闭着的,他们看不见满世界的智慧。
只有对智慧渴望而敏感,我们才能把智慧的瓶嘴张开。
“大鸡心理”
但仅仅张开智慧的瓶嘴是不够的,如果瓶嘴傲慢地翘向天上,我们还是接触不到智慧的海洋。我们只有虚心地俯下身子,才能畅饮到智慧。
人学不到智慧常常是因为自负和自满,而自负和自满常常是因为有所谓的“大鸡心理”在作怪。当两只大小差不多的公鸡相遇时,它们都会觉得自己比对方大,它们会本能地看不起对方,甚至彼此攻击。
许多人表面上谦卑,骨子里却谁都瞧不上,不管遇到什么人,本能地就象那自以为很大的公鸡一样在心里挑别人的毛病,这些人喜欢在背后损人不利己地说别人的坏话。隐藏在内心深处的骄傲自大让这种人看不到对方的优点,拒绝向对方学习,无法与对方合作。
受“大鸡心理”毒害的一个例子是三国时的袁绍。孙曹刘三国的主公都曾在牛逼哄哄四世三公的袁绍帐下做事,袁不是理所当然地应该当皇帝吗?可惜他高傲自负,心胸狭隘,嫉贤妒能,逼得人才纷纷离去,剩下的多是窝囊废,他最后死得很惨。
相反,刘关张结义的时候都不怎么样,刘备是个卖草鞋的,关羽是个逃亡的杀人犯,而张飞是个土豪,但他们能彼此欣赏,取长补短,精诚合作,日后在一起成长成了一个千古传唱的团队。如果他们相遇时有“大鸡心理”,彼此不感冒,那他们就看不到彼此的长处,无法合作,也不会成功。
光瞄准打不死敌人
但光有智慧也不见得就能成功,让我再讲一个故事说明这一点吧。
2007年,美国发生了次贷危机,房地产大跌,经济凄风楚雨。到了2010年,美国经济复苏,房地产也开始回暖,但银行贷款利率很低。有位朋友对我说,现在是在美国买房地产的大好时机,我很同意,并对房地产走势进行了深入分析。
回头看来,我所有的分析都是对的,但我一分钱都没赚到,因为我什么也没买,不是因为没钱或不知怎么买,而是因为惰性和惯性,我只是想,却没有行动。
而我的朋友并没进行什么深入的分析,他贷款买了多处房子,大赚了一笔。
智慧必须通过行动才能有结果,没有结果的智慧是毫无价值的。一个士兵对敌人瞄得再准,如果不扣扳机,是不可能打死敌人的;一个球员满场带球带得再精彩,如果不射门,是赢不了比赛的。
但对着目标无数次瞄准却不扣扳机的大有人在。我认识一个想投资的人,他整天整天地读财务报告,成本成本地记财务数据,他非常有成就感,因为自己分析得透彻而自豪,却不能把这些分析转换成买卖股票的行动,结果只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不关心结果是一种心理缺陷,是执行力的天敌。
明知应该行动却迟迟不行动的人常是因为思维的惰性,惯性和对未知的恐惧。沉湎于反复瞄准但不扣扳机的人往往迷恋于做事的过程,而忘了最终的目的。重复已经习惯了的程序让他们感到安全而舒适,而扣扳机则是这些人潜意识里不愿触及的新东西,所以能拖就拖。
所幸的是,房地产大跌还会不时出现,所以我以后还有扳回错误的机会。我那位买伯克希尔股票的朋友一直象海绵一样吸取着投资的智慧,当初为几万美元还得凑钱的她,如今已是管理着五亿美元对冲基金的亿万富翁了。我在一本一本地读伯克希尔几十年来的年报,比起我的天才好友,我迟到了许多年,但总比从没睁开眼睛强。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王健
(本文作者介绍:奥博资本(OrbiMed Asia)联合创始人和资深董事总经理,哥伦比亚大学神经分子生物学博士,斯坦福大学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