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9次被批 联邦制药“一路向西”转移污染
陈旭
“但企业仍然在大肆上马项目,沿海和内陆地区审批困难,他们就开始向西部地区寻找机会,这和当地的一些地方保护和只顾地区经济业绩的短视行为直接相关。”
从香港到珠海,从珠海到四川,再从四川到内蒙古,十年来,全球最大青霉素原料药生产商联邦制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03933.HK,下称“联邦制药”)在环保问题上“步步失守”。
十年来,虽然联邦制药九次因为环保问题被主管部门点名批评、减产限产甚至被关停,但又在“一路向西”的转移中不断重复上演。
“因为联邦制药的污染问题一直顶风作案甚至愈演愈烈,最高人民检察院甚至还专门出了一份文件,要求调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环保部门是否存在渎职犯罪的问题。”昨日,有接近环保部华北督查中心的资深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
退出四川
10年后的今天,身陷重重“污染门”的联邦制药,又退出了四川。
5月16日,联邦制药正式公告宣布,其全资子公司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与彭州国土局签订变更土地用途的合同——联邦制药成都公司实际支付约1.72亿元将32.89万平方米的工业用地转为商住用地。
“联邦制药搬迁的原因是当地政府出于环境容量和产业调整的考虑,同时也有企业对生产成本的考虑。”彭州市环保局监察大队大队长钟秉茂就此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同时承认,搬迁也是彭州市出于对下游水环境的安全考虑。
公开资料显示,联邦制药彭州项目占地626亩(净用地面积596亩),总投资17亿元,主要生产青霉素中间体,年产值10亿元以上。
事实上,从2004年7月联邦制药落地彭州正式投产开始,由其产生的环保问题就持续发生并迅速升级。
2005年开始,因为臭气、污水排放等环保问题,四川省环保局会同市县环保局对该企业进行过多达数十次的执法,先后七次正式发文指出其问题并提出整改要求,并实施了驻厂监管、逢排必采和三级排放数据全天候电子监测网等重点监控措施。
尽管联邦制药方面也先后增加了数千万元的环保投资,但由于产能改造成本巨大,而其原料药生产天然的高耗能、高污染性,周围居民对其废水、废气等污染问题的投诉始终没有中断过。
2006年10月,由于当地居民强烈投诉,成都市政府明确要求成都市环保局与彭州市政府成立专题治理领导小组,启动每月一次的联系协调会议制度。四川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将其列为重点环保治理对象。
但即便是在10年后的今天,联邦制药在彭州的污染问题依然没有真正解决。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注意到,成都市环保局(2012-458号)文件显示,位于四川省彭州市的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在2012年三季度和2012年二、三季度连续未通过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废水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化学需氧量)比对不合格、氨氮比对结果不合格,被责令10日内实施整改。
“联邦制药的问题是中国原料药行业的代表性问题——传统原料药生产高污染高耗能,利润又特别低,如果按标准去建设环保设备肯定是亏本的,基本都是偷排偷放,因为即便罚款也比配一套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环保设备便宜,违法成本太低。”昨日,某原料药行业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专家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
而联邦制药十年难解的环保问题,也直接与其青霉素类产品相关。
公开资料显示,联邦制药的6-APA,即俗称的无侧链青霉素,作为医药中间体,是重要的半合成青霉素的“母核”,在6-氨基青霉烷酸的氨基上引入不同的侧链,可制成各种高效、稳定、抗菌广谱、服用方便的多种半合成青霉素。
而这种需要以玉米为主要原料通过发酵形成的产品,在制作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水、电和热能——每生产一吨青霉素,需要用500吨水,而大量的能耗除一小部分成为原料药结构组成部分外,大部分成为废水、废渣和废气,即俗称的污染“三废”。
也正是因此,早在2005年,为规划产业发展、限制“三高”行业,国家发改委颁发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青霉素原料药项目明确地被划入限制类。
“但企业仍然在大肆上马项目,沿海和内陆地区审批困难,他们就开始向西部地区寻找机会,这和当地的一些地方保护和只顾地区经济业绩的短视行为直接相关。”前述人士表示。
“联邦制药成都原料厂的项目选址确实有些仓促。”此前,时任联邦制药成都原料厂厂长的胡晓非接受采访时曾公开表示,对于这一项目在当地引起的环保反响和省市领导对于环保问题的关注和民意反弹,也确实超出了联邦制药最初的预计。
根据联邦制药今年3月的公告,其成都公司与彭州市国土局签订合同,联邦制药将成都厂房的6-APA及克拉维酸钾中间体生产线逐步搬迁,合并至内蒙古厂房集中生产,以提升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及增加效益——作为交换条件,彭州市方面给予其3.12亿元的财政补贴。
同时,联邦制药成都公司近600亩的厂区土地性质变更为商业及服务产业设施和住宅用途,公司为此支付补价4.84亿元。
上述文件同时透露,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停产转业后,可削减二氧化硫2189.6吨/年、化学需氧量150.56吨/年、烟尘90.457吨/年、氨氮0.286吨/年,分别占成都市政府要求彭州市解决四川石化基地排污总量指标的61.7%、16.5%、4.7%、0.46%,腾出了较大环境容量。
“重灾”内蒙古
然而,因环保不过关“退守”至内蒙古自治区的联邦制药,依然受用于“污染”。
巴彦淖尔,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在蒙古族语中,“巴彦淖尔”的意思是“富饶的湖泊”。
这个位于著名的河套平原与乌拉特草原的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东接包头,西邻阿拉善盟,南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相望,北与蒙古国接壤,境内以阴山山脉为分水岭,划分为两大水系,山脉南侧为黄河水系,北侧为内陆河水系,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
丰饶的水、电资源,以及广阔的土地扩展能力,也成为联邦制药在这里选址建厂的重要考虑因素。2007年,联邦制药与巴彦淖尔市签订了第一期年产5000吨6-APA项目投资协议,随后又建设并投产了四期抗生素生产项目和第五期克拉维酸钾、第六期阿莫西林项目。
而根据此前联邦制药的信息,其中仅第四期工程就年产12000吨6-APA,是前三期总产量的2倍,而一至四期6-APA总产量将达到24000吨,相当于世界总产量的60%,联邦制药也因为巴彦淖尔工厂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抗生素中间体企业。
但与此同时,最敏感的环保问题从联邦制药落地内蒙古开始,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公开报道显示,在2007年一期工程建设时,当地居民就曾因为项目可能存在的污染问题提出抗议。而随后至今的8年间,联邦制药内蒙古工厂的环保问题一直持续发酵并不断激化。
“现在一期工厂全停了,二期只有一半在生产,四期开了三分之一,因为环保验收没通过,上面让停产整顿,这次也是这几年停产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次,已经好几个月了。”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联邦制药厂区门口,有联邦制药一期工厂的工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这一消息随后在环保部华北督查中心得到证实。
“联邦制药的问题不是第一次了,这几年无论是民间环保组织的调研报告,还是当地居民的联名上访,包括督查中心的几次下去调查,问题都很明显。”昨日,环保部下属的中华环保联合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该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在环保部华北督查中心的督查过程中发现,联邦制药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苯乙酸溶液未按国家有关危险废物管理要求进行管理,暂存场所无标识,并送往没有获得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德正化工处理。
不仅如此,联邦制药同时还存在违反环评法,新建沼气燃烧项目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四期年产12000吨6-APA工程项目超环评批复规模生产;排放的废水严重超标等问题。
在《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独家拿到的《中环环保联合会2013年环境维权情况通报会》(2014年2月28日)会议材料中明确写道,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东城污水处理厂违法排污案引起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渎职侵权厅的高度重视,向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下发了《关于调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环保部门是否存在监管渎职犯罪问题的通知》,要求调查有关环保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监管工业废水排放过程中是否存在渎职犯罪行为,要求如有发现严肃查处。
“村子里能搬的都搬走了,水被污染了,地里也种不出东西来,就是夏天,晚上我们也不能开窗户,味道太大,闻着头疼,好像要裂开似的,不停地流眼泪。”距离联邦制药五期项目不足百米的丰收村,一位王姓村民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反映了多少次也没用,晚上味道太大,刺得眼睛直流眼泪,鼻子喉咙都难受,给环保局打电话也没人来管管。”
而村里其他村民也告诉本报记者,2012年、2013年和今年上半年,都有村民组织过对联邦制药厂污染的抗议活动。
COD含量超标229%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联邦制药旁的东城污水厂取样送检后发现,仅这一个出水口的COD含量就已经达到658mg/L,超出环保部《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COD 200mg/L的标准229%。由于COD为化学发酵类生产所特有产生的数据,因此即便在污水厂收集的多家废水中仍具有唯一的指向性和标识意义。
更触目惊心的一点在于,这一严重超标的数据还是在稀释了东城开发区其他数十家工厂的排水以及联邦制药限产四分之三的情况下获得的。
“联邦制药所在的抗生素原料药和中间体行业技术门槛比较低,因为高污染、高耗能,在全世界都是属于被限制的落后产能,又因为是药品的前期原料药、中间体阶段,不是最终成品,而且现有的产能已经远远超出了实际需求,利润率和议价能力非常低,客观地说,这一点也确实影响到了企业的环保投入。”前述资深专家向本报记者表示。
“根据产能,一套环保设备动辄可能就上亿元甚至更高,企业宁可罚款也不愿意投入环保建设——无心、无力,更没有意识,陷入能逃一天就是一天的恶性循环,这是目前这类企业的普遍心态。”上述资深专家说。
有环保人士为联邦制药算了一笔账,合并计算彭州转移过来的产能,按联邦制药目前内蒙古基地24000吨6-APA的产能算,一次性环保投入就要5亿~6亿元,每年的维护成本也要1.8亿元左右,远远超出联邦制药的资金能力。
联邦制药2013年业绩公告显示,报告期内营业额76.48亿港元,但利润仅为4800多万港元。值得注意的是,当年中间体和原料药的销售额超过40亿港元,超过总营收的一半,而这占去联邦制药半壁江山的营收贡献,几乎全部来自内蒙古工厂。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