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男子遇袭脑后挨一闷棍 醒后突变数学奇才

美国中年男子贾森·帕吉特12年前遇袭,脑后挨了一闷棍,醒来后突然展现数学天才。他把这段奇特经历写成回忆录,于22日出版。

遇袭

帕吉特现年43岁,家住华盛顿州塔科马。12年前,他从塔科马社区学院辍学,进入父亲的家具店打工。美国《纽约邮报》20日援引帕吉特的话报道,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喜欢泡吧,对数学等学科毫无兴趣,属于“呆瓜”,唯一愿意做的数学题是计算还有多长时间下班和酒吧里酒水的价格。

转折点出现在2002年9月13日夜间。当时,他走出一家酒吧。两名男子从他背后偷袭,他头部挨了一闷棍,神志不清,交出夹克后才得以脱身。他跑到医院就诊,做了CT扫描,发现肾挫裂伤,当晚就回家了。

第二天醒来,帕吉特走进浴室,觉得眼前的世界完全变了样,“水流变成一条条垂直的线”,他说,“我起先感到害怕,担心有什么问题,但我穿着拖鞋瞪着这一切,觉得漂亮极了。”

巨变

帕吉特开始痴迷于家中所有的线条,从窗户的长方形到勺子的曲线,就连数字,他首先看到的也是形状。

他不再上班,投入全部时间和精力研究数学和物理,专注于分形几何学。这是一门以不规则几何形态为研究对象的几何学。传统几何学的研究对象为整数维数,比如零维的点、一维的线、二维的面、三维的立体乃至四维的时空,分形几何学的研究对象为分数维数,比如0.63、3.13等。

尽管帕吉特先前没有显现任何绘画才能,但他开始画分形几何图形,细致入微,一幅图有时甚至得画几个星期。

与此同时,他变得内向,喜欢宅在家中,拒绝客人到访,还用毯子盖住窗户。他变得有洁癖,洗手时经常搓到双手发红,还嫌弃女儿脏兮兮,不让她拥抱自己。他觉得自己有发疯的趋势。

潜能

这时,帕吉特看到一部讲述自闭症天才的纪录片,觉得与自己相似。他向有关专家求助,确诊自己患上了“后天性学者症候群”。这类患者通常因头部受创,突然出现超凡的数学、音乐或艺术才能。全世界大约有40名后天性学者症候群患者。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扫描结果显示,帕吉特的左脑非常活跃,尤其是左侧顶叶,这一部位主要负责进行逻辑思维、理性思维和线性思维。那一下闷棍似乎令传导物质涌入帕吉特的左脑,改变了他的脑部结构,使他变成数学天才。

确诊后,帕吉特决心投身于数学研究,还把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几何图画出来,帮助人们从另一个角度观察自然。

帕吉特认为,每个人都有未开发的潜能,他自己就是一个例子。他在回忆录中写道:“这些力量潜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我发生了这样的事,任何人都有可能。”

本文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作者:黄敏

您可能还喜欢…

1 Response

  1. 最近,大家的微信朋友圈都被腾讯公益活动中展示的自闭症、智力障碍与精神障碍患者的画作刷屏了。

    在惊叹他们的奇妙画作的同时,不由让人产生疑问:这些通常生活都无法自理的脑疾病患者,能够画出如此奇幻的作品么?

    自闭症患者,通常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无法与家人或同伴有效沟通,还有重复、刻板等行为指征。这种先天性的神经发育疾病困扰着全世界难以数计的孩子和他们的家庭。

    有关自闭症的科学、医学及社会学科普内容,请参看笔者另外两篇文章《自闭症的前世今生》《自闭症的前世今生之二:以史为鉴》。本文仅讨论,自闭症等脑疾病患者中究竟是否有天才,如何看待这些天才。

    自闭症患者中的天才星星—学者症候群

    1988年,美国电影《雨人》让自闭症这个医学概念走近了千家万户,其中雨人Raymond刻板而具有超强计算天赋的形象深入人心。从此,自闭症就几乎与天才被相提并论。

    随着自闭症诊断标准的不断更新,全世界的自闭症及自闭症谱系障碍患病率至少达到千分之几以上。

    究竟有多少自闭症患者会像雨人一样具有超常天赋呢?

    如果走进自闭症康复中心,您也许会发现,自闭症孩子都不想与您交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知道,他们具有或不具有某些天赋呢?

    电影《雨人》剧照(右侧为雨人Raymond)

    其实,在这些具有严重发育障碍,包括自闭症与智力障碍等的患者中发现超常天赋的现象,医学界已有多年的研究,电影《雨人》的顾问之一——Darold Treffert医生,就是研究此类疾病的权威,这种现象被称为学者症候群(Savant syndrome)。

    学者症候群特指,某些方面具有严重缺陷的人群拥有某些超常的天赋,而且这些天赋往往集中在少数几个方面,如数学、音乐、绘画、记忆等。

    电影中,雨人Raymond的原型人物Kim Peek就是一个震惊了医学界与科学界的天才,他与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严重智力障碍患者并无二致,他的IQ测验成绩只有87,属于医学意义上典型的智力障碍,成年后仍然无法自己穿衣。但是他的大脑就像一块永远无法存满的硬盘。

    电影《雨人》中Raymond的原型人物Kim Peek(左侧为Kim Peek)

    他把超过12000本书的内容全部存在脑子里,并可随时查阅里面的内容。他与别人交谈的时候,会先问对方生日,然后如数家珍地说,生日那天世界上在哪些国家发生过哪些大事,并且在脑海中马上计算出对方何时60周岁退休,那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提醒对方到那天就可以开心地退休,颐养天年啦。

    Kim Peek于1951年出生,成年后由父亲陪伴在全世界旅行,表演这些天赋。他告诉全世界,医学上定义的智力障碍病人也可以具有记忆的惊人天赋。

    2009年,Kim Peek突发心脏病去世。这些表演内容都作为影像资料完整的保存下来,作为医生与科学家们研究的重要素材。

    Treffert医生一生对学者症候群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并在美国威斯康辛州成立了专门研究学者症候群患者的Treffert中心。

    Treffert医生就此话题撰写了多部畅销著作,其中最新的一部《Islands of Genius》的中文译著《孤岛天才》由中资海派策划,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即将在年内上市。我有幸被邀请撰写了此书的序言。

    我读完此书的感叹是,Kim Peek的幸运不仅仅是具有天赋,更重要的是一个包容他的家庭,包容他的社会,让他的惊人天赋可以充分发挥出来。

    没有任何天才是不需要呵护与培养的,自闭症及智力障碍患者中的天才也是一样。

    Kim Peek的父亲Fran Peek一直精心呵护孩子成长,当Kim Peek小时候生活无法自理,医生屡次建议送去社会福利机构,放弃教育等等,父亲都坚持在自己家庭里给Kim Peek足够的爱,直到Kim Peek的天才显现,父亲又给他提供足够的书籍供阅读,主动培养他的天赋。

    自闭症的天才都是经过了这些艰苦的培养与训练才能养成的。

    Kim Peek 和父亲 Fran Peek (照片来源:https://www.wisconsinmedicalsociety.org)

    在《孤岛天才》书中,还提到了另外两个著名的自闭症天才例子: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Temple Grandin教授和英国的“人眼相机画师”Stephen Wiltshire。

    他们具体的事迹我不再赘述,从《孤岛天才》书中都可以读到,以前也有其他新闻报道及影视作品予以描述。

    其实,他们背后真实的故事,都是在他们儿时父母与社会的包容与培养,让他们可以在充满亲情的环境长大,慢慢克服自己的行为障碍,慢慢适应这个社会,让自己的天赋得以充分发挥。

    中国的天才星星在哪里

    从国外以前数十年的经验中,我们知道在自闭症以及其他神经发育障碍疾病中,确实有可能出现一些具有某方面超常天赋的天才,那么让大家好奇的就是,中国的自闭症患者中有无这种天才出现?

    腾讯公益这次给我们展示的是一部分自闭症、智力障碍、精神障碍患者的画作。

    其实,早在数年前,北京的金羽翼残障儿童艺术发展基金等等机构就做了大量的工作,对具有艺术天赋的大量自闭症、唐氏综合征等等患儿进行了专门的培养与训练。这些孩子往往一开始就表现出绘画的渴望,但是同样需要老师的指点与大量的练习。

    展现在大众眼中的这些美妙的画作背后,是孩子们辛勤的汗水和无数培养训练这些孩子们的老师与父母的汗水。

    如同我们熟知的那样,自闭症孩子通常是很难与其他同伴或老师交流的,老师们需要花费对正常孩子数倍的精力和耐心才能对自闭症孩子有效辅导。这些自闭症孩子们的画作展览也早在数年前就在北京上海等各地多次展出。

    自闭症儿童的绘画作品(图片来源:http://xs.cnnb.com.cn/system/2013/06/14/010622962.shtml)

    绘画其实只是学者症候群中的天赋之一,其他常见的天赋还有数学、音乐以及闪电计算,如计算日历等。我们在上海与各大医院合作自闭症研究的过程中,陆续接触到很多具有“活字典”本领的自闭症小朋友。

    同样,他们其实也是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令人感叹的是,如果是我们常人,再怎么练习,也无法完成在他们看来轻而易举的脑中计算。

    他们的大脑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他们的自闭症易感基因是否与其他人不同?是否有所谓的“天才自闭症基因”?这些都是我们正在开展的科研课题。

    天才在人间

    从科学与医学角度,我们还无法对自闭症患者中究竟有多少天才进行估计,原因很简单,在无法与被试对象有效沟通的情况下,所有测试都是不准确的。比如上文中提到的对天才Kim Peek的智商测试只有87分。

    那么,这些天才对我们究竟有什么意义呢?我想可以从下面这几个方面来思考。

    首先,这种自闭症患者以及智力障碍患者中出现的超常天才是医学与科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是我们揭开大脑神秘功能的钥匙,如果我们有可能得知何种大脑工作原理让人脑可以具有如此“超能力”,这在以后也许对有效提升人类自身能力会非常价值。

    其次,这让我们认识到,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并不是不可教育的,他们往往需要比正常孩子更多的爱与关切才能正常成长。无论是否有天赋,自闭症孩子都具有非常严重的行为学障碍。

    在这种情况下,来自家庭与社会的爱,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非常关键的。

    美国1970年通过了自闭症孩子的公平教育法案(详见《自闭症的前世今生之二以史为鉴》),给自闭症孩子与家庭提供了宝贵的教育机会,让自闭症孩子长大生活可以自理,可以逐步进入社会,不再成为家庭与社会的负担。

    诚然,自闭症孩子当然不可能个个都有天才,昨天看到某文章评论“99%的自闭症孩子不是天才”,这样的论点本身就武断而可笑,且不提这个数字从何而来,正常人里面的绘画大师的比例有多少?恐怕还远远低于1%吧?

    在无法对天才和具有天赋的孩子进行准确估计的情况下,我们所能做的,是用我们的关心与爱护去帮助他们成长,不应该认为他们个个都是天才,当然,认为他们之中根本没有天才也是罔顾事实。

    行文至此,笔者还会继续从事自闭症的基础研究,希望从科学的角度来研究,自闭症的行为障碍以及天才的神经基础。

    我们期待同临床医生,自闭症患者家长们以及与社会大众一起,用积极与宽容的心态对待自闭症孩子的成长,帮着这些星星的孩子来到人间。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