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捍卫一个词条

 

    事件回顾

  4月2日下午,清华大学化工系大二学生王润佳惊讶地发现,百度百科词条中对PX的描述竟是“剧毒”。原来,3月30日,茂名PX事件发生当天凌晨,有人悄然将百度百科词条中PX毒性由“低毒”改成“剧毒”。有网友多次对恶意篡改行为进行客观更正,但连续几次又被人改成“剧毒”。此后,清华学生群起回应。清华化工系学生近10人昼夜自发捍卫PX低毒属性这一科学常识,PX词条6天内被反复修改36次。4月4日,百度百科上“PX”词条最终被锁定在“低毒化合物”的准确描述上。

反复多次修改,最终定格在“低毒”

记者:事情是怎么开端的?

王润佳(清华大学化工系学生,第一个将百度百科PX词条从剧毒改为低毒):4月2日上午,我们系有一个同学无意中查了PX百度百科词条,发现写的是剧毒,就截了个图发在社交网站上。晚上6点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词条,发现的版本是前面写着剧毒、后面写的是低毒化合物,我就给改了,并附上一个说明,主要是给百度百科提意见,希望词条的内容审核能严格一点。

毕啸天(清华大学化工系学生,第二个将百度百科PX词条从剧毒改回低毒):我看到那张截图就去改词条了,但显示有冲突,说明我在改的时候其他人也在改,就没成功。晚上我发现王润佳修正的低毒版本又在8点整被改回了剧毒,我立马再改回来,8点半就被通过了。我觉得我们要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捍卫科学的严肃性。

蔡达理(清华大学化工系学生,第四个参与百度百科词条修改):我也是在做实验的间隙上网看到的截图。因为百度百科是一个挺重要的对外窗口,所以我就一直在关注。同学们都在捍卫这个词条,以此来威慑那些潜在的想要借此造谣的人。

王浩宇(清华大学化工系学生,注明毒性低于乙醇):我首先是在社交网站上看到有本系的同学出来更正词条,所以就开始关注这个问题。结果发现词条再次被人改为“剧毒/巨毒”,然后我就改了回去。

记者:你们认为PX是低毒,有科学依据吗?

蔡达理:这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得知。有一个比较专业的是国际癌症联合机构,它对致癌物有一个分类,PX属于第三类化合物,即没有明确证据表明它是致癌的,这些数据在官网上可以查到,我查过。而且根据化学知识,PX有阿尔法氢,所以容易被代谢掉。

王润佳:PX项目引发的事件好几年前就有,所以老师上课也会说。就在前两天,我们系共用的网上主页还出过一个专门用来科普PX毒性的相册。我们学过专业知识,所以,PX低毒属性怎容篡改?!

记者:词条修改最终定格在“低毒”上,怎样看待这样一场“胜利”?

毕啸天:我觉得这个胜利是必然。后来百度百科的人联系了我,希望我能够写一个准确无误的词条,并且最好有老师审核后盖上标签:“此词条经清华大学化工系审核无误词条不许再改锁定”。所以周五整个下午我实验都不做了,一心投入这事,也交到了系里面去审。

可能是整个过程比较慢,词条最后是由一名等级非常高的网友系统地梳理了一遍,没有偏向任何一方,尊重客观事实,同时删去了一项与PX物质无关而与PX项目有关的栏目,最后才被锁定。改得非常好。

王润佳:定格在低毒这件事情上,那位向百科建议提高审核标准的同学有很大的作用。它应该能够代表对我们坚持科学常识的一种肯定和鼓励吧。

张睿(清华大学化工系学生,请求百度锁定词条):关于胜利,我觉得就是尊重科学尊重事实的结果吧,因为这个东西的毒性本来就摆在那里,你说它有剧毒但它确实不是。

为大家齐心协力感到高兴,为恶意篡改感到气愤

记者:在PX词条捍卫战过程中,有什么样的心情?

毕啸天:最兴奋的应该是我当时改词条并没有想别的,也不会想反正有人会改回来我就不改了,没想到不断有同学来声援,包括化工系、化学系、基科班,甚至复旦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的同学……这说明了背后其实有一群人想把客观的事实呈现给大众。

王浩宇:最开心的是化工系的同学们能够齐心协力,普及正确的知识。

记者:你们对恶意篡改的人会感到气愤吗?

毕啸天:最气愤的应该就是有人在从低毒改剧毒的时候,都没有将低毒替换掉,直接在后面加上的“剧毒”。这就说明他是为改而改,是有动机的。

王浩宇:对于篡改词条的人,他们不一定都是恶意的,有些可能是不了解化学,因此对沾了“化学”二字的东西都心怀恐惧。

另一些恶意篡改的人就有些过分了,我个人还是比较反感网络上利用他人无知而造谣的行为。这些反对者应该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拉动更多的人,误导更多的人。因为像我们这样知道从科学上来说PX毒性并没有那么大的人还是太少。

王润佳:百度上有一些人是用专业知识来修正词条,但我们查过这两个将低毒改回剧毒的ID(网上身份)的资料,他们很明显不常做这种事,只改了PX词条名片的这几个字。在我修正为低毒后,第二个人再次改回剧毒,还在备注里写“明明就是有毒别乱说”。后来有学长网上私下跟他说,他就向我们道歉了。

徐克(清华大学化工系学生):我认为双方有争论的时候,占领舆论高地和话语权是本能,但恶意篡改者这种做法其实是道德问题,因为他不是讲理,而是对理论基础进行了篡改。

这样轻易地修改词条,很大程度也是百度的一个机制问题。若能做到半个小时甚至8分钟修改一次,说明百度百科的审核或者门槛不完善。涉及到百科修改,我认为至少应该有一些专门的部门或者团队进行咨询和认证才行。

邓耿(清华大学化工系学生):如果没有相应的专业资质、背景知识,来修改这样一个公众可以随手获取的信息来源,有悖于百科的原则。这也是百度审核机制的问题,如果管理员审核比较严格,就不会让它通过了。

毕啸天:对于百度词条,我之前知道它是谁都能编辑,但我不知道它是谁都能随便编辑,没有修改正文只是修改了名片也能过。其实,网上百科内容的引用多来自于社会类网站,不是太准确。

不过,百度百科反应还是挺快,在一两天之内就锁定了词条防止再次被恶意篡改。

用专业知识去科普去辟谣,对解决事情有益

记者:你们觉得这样一场捍卫战的意义在哪里?

毕啸天:为什么我会花一下午的时间去整理词条,就是不想让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王润佳:其实我们修正的只是PX毒性问题,跟我们对茂名事件的立场没有关系,就是对PX进行科普、辟谣,让更多的人了解科学事实。

隋金淞(清华大学化工系学生):希望我们发出的声音能影响到一部分人。可能我们不能改变那些坚定反对的人,但对一些不明真相的人,我们这种呼吁也许能够让他们正确地去看待这件事情。PX的发展对整个化工行业能够起到怎样的作用、我们现在还欠缺什么,这些才是问题的关键。

邓耿:谈到这个产业是不是适合在一个地方建、怎么建、以什么方式建、建造过程中所需要的环保资格论证,以及民众的意见以什么方式表达,政府和民众的协调如何进行,我们作为学生,发言权就很弱。我个人的态度是,我们应该谨慎发言,但也要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去提供分析的依据。我们尊重赞成意见,也尊重反对意见,更不会去扭曲抵制PX项目的声音。建立一个理性公正、尊重客观事实的讨论氛围,对整个事情的解决是有益的。

王浩宇:我希望公众可以更理性,遇到一些事件或者是听来的说法时,不仅要深入思考,还要学会去查询书籍,去学习相关知识,弄明白怎么回事再发言不迟。通过这件事我发现,科普作用很强大,也非常有必要。

(徐雅馨、秦雅琛、吴昊参与采写)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马 龙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