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2月20日报道 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2月18日刊登署名文章,作者凯利·布朗在文中说,我们现在把中国当做一个更为强势、更为自信和对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更有把握的国家来谈论。然而,中国获得的财富和硬实力实际上却反而让她的举止变得更加缺乏自信,而不是相反。明显的不安全感——而不是重新找到自信——才是对中国当下外交特征的更准确的描述。
文章称,最容易看到这一点的地方并非在宏观地缘政治领域,而是在中国与周边地区大国关系的具体层面上。柬埔寨可以成为某种代表性国家。现在越来越清楚的是,在过去的“毛主义时代”,如果没有北京领导人的过问,柬埔寨几乎会一事无成。
40多年之后,如今的柬埔寨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邻国。尽管金边的主干道被叫做毛泽东大道,但柬埔寨真正关注的重点与其说是和一本正经的北京建立政治联系,倒不如说是广东的商机。而长期掌权的首相洪森走的是本国的民族主义道路。中国的投资和贸易受到热烈欢迎,但是北京“至高无上”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类似的情形也出现在越南、缅甸、菲律宾和老挝身上。冷战导致的在敌友之间作出明确抉择的时代的结束,给该地区留下了模糊的臣服和朝秦暮楚的效忠。在这种新的背景之下,中国可以徒劳地寻求自己的影响力,但是它知道,就算是无止境的贸易、援助和慷慨解囊也不再能买来多少影响力。
文章说,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与朝鲜和巴基斯坦依然牢固的关系成了例外。讽刺的是,如今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与它过去相对弱小时相比反而更加孤立了。与日益惶恐和任性的年幼领导人所统治的世界上最后一个“斯大林主义”国家以及充满动荡和不安的巴基斯坦等国“呼朋唤友”,将会引出对于中国在这样的地区环境中为什么还会费心去结交朋友的质疑。但是更加令人担心的是中国在惩戒朝鲜一事上的相对“无能”,尽管后者多次作出了挑衅和令人愤怒之举。朝鲜几乎每天都在证明,中国对于外界指望其能施加某种影响的唯一对象国的影响力其实是有限的。
文章称,在中国政界,当老二是一种艰难的处境。于是,极其讽刺的是,在外交上中国将发现其身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及被广泛视为美国大国地位的当然继承者的处境让自己进退两难。外界对于中国的卓越地位和权势的期望似乎已经让其变得更加紧张,更加狭隘地把重点放在海上边界等相对次要的战略问题上,以及更多地具有防范之心。简单的事实是,世界仍在等待中国发出有关其现代角色的更为大胆的宣言。到目前为止,中国执政精英阶层中还没有人敢于尝试阐明这一点。这尤其成为一种迹象,它表明在各种民族主义姿态的“虚张声势”的外表下,中国当前的不安全感和不安定感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