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重大的结构调整。
把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张韶春代表:挖掘消费潜能,应从供给、需求两端给力
●郭永宏代表:引导地方扶持移动互联,促进新型信息消费
●孙 洁委员:让农民有钱花、敢花钱,形成有效消费需求
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培育消费新热点
人均GDP接近7000美元的中国,已进入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阶段,新的消费热点在哪里?
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孙洁委员认为,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人约有2亿,“银发消费”空间很大。养老、健康等将成为释放消费需求的重要着力点。
“目前教育、医疗等消费负担重,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抑制了农村消费能力的提升。”在孙洁看来,要形成有效的农村消费需求,还需政府加快农村社保体系建设,让农民有钱花、敢花钱。
“释放消费潜能,应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同时做文章。”安徽省发改委主任张韶春代表认为,一方面政府应大力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增强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另一方面也应出台扶持政策,为新兴消费市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建议国家尽快出台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相关领域。
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引导新型信息消费
2013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达2.2万亿元,同比增长28%以上。不少代表委员认为,信息消费已成为发展速度最快、增值效益最大的产业,将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中国移动湖北公司董事长郭永宏代表认为,信息化的持续推进,为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
有人认为,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制约了信息消费。但郭永宏并不赞同:“只要想建设,不过是进度问题。”他说,尽管4G牌照去年底才发放,但今年3月底前,4G网络就将覆盖湖北所有乡镇。
“各地在信息化方面仍未出台实质性支持措施。”郭永宏建议,进一步完善信息产业发展环境,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地方政府扶持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促进新型信息消费。
代表委员还建议,政府加大物流、宽带基础设施的投资,打破壁垒开放市场。
消除流通体制障碍,“多渠道、少环节”
流通体制改革最核心的方向就是“多渠道、少环节”。孙洁认为,电子商务减少了流通环节,也改写着人们的消费模式,“在实体店看、到网络上买”成为许多年轻人的选择。
目前流通领域仍然存在着各种关卡。在代表委员眼中,这些“关卡”具体包括管理体系不完善、地方利益保护以及流通标准不健全等。
“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但‘重工业、轻服务’、‘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今天依然存在,政出多门、权责不清等管理问题仍较突出。”张韶春举例说,仅农产品流通就涉及发改、交通、粮食、供销、商务、农业等多个部门,“相互间职能交叉、存在掣肘,难以形成合力。”他建议,一定要强化部门协作和资源整合,简化行政审批,消除阻碍流通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流通领域的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分割市场是老问题,多年未能解决,其背后是利益驱动在作梗。”孙洁说,在财政“分灶吃饭”背景下产生的地方保护主义,容易造成局部垄断,不利行业竞争发展。
对此,孙洁建议,一方面要加强市场监管、拆掉人为设置的“围墙”,另一方面也要借助财税体制改革,“市场统一是大势所趋,我们必须尽快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