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群众办啥事都能不出村

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将三级行政审批服务网络平台建到村

80岁的赵永生耳朵有点背,腿脚也不再灵活,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儿媳刚得了一种病,无法行动。他想替儿媳申请大病医疗救助。由于手续齐备,去安徽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陈桥洲民族村办事服务大厅一次,不到三天,就批下来了。

之前办事,他要先从村里乘三轮车到镇里,然后再乘面包车到区里,来回路上大半天时间。“人老了,好多事也不太懂,有时候带的东西不齐全,就是白跑一趟。”赵永生说,“这把老骨头在路上颠来颠去着实吃不消,找个窗口还得问半天。”

留守老人办事难

网络平台搭把手

陈桥洲民族村有6000多口人,可村里90%以上的年轻人都出外打工了,“办事的大多是老年人,行动不便,政策不通,表达不清,出门办趟事折腾得不行。”陈桥洲民族村村委委员、会计马则勇说。

这可怎么办?

郑蒲港新区三级行政审批服务网络平台应运而生。只要到村里的办事平台提交材料,村委会工作人员就可以全程代办。

“现在大伙儿知道,事前一电话,村里走一趟,事就办成了。”村民孙时凤说。

“镇一级能办的审批只要工作人员看到材料完备,就会直接办结反馈。需要区里审批的,镇一级将继续通过网络向区里报送。”马则勇说,“目前涉及村民生活的各项内容都已经纳入平台管理,办啥事都不用出村,办完的材料让分工联系村的镇干部带到村里。”通过网络平台,老年证、高龄补贴等办事时间已由原来的7天缩短到现在的1天。

代办效果怎么样

步步可查能评价

村里办事,轻松方便,效率和质量又怎么样?孙时凤指着面前的电脑笑着说,“这上面啥都有,谁办的,啥时候办好,一查就知道。”

“为民办事过程和结果全程公布,不仅工作人员能够看到,来办事的村民也能通过大厅电子显示屏清楚知道办证到了哪一步。”马则勇说,“甚至因为啥原因卡在哪个部门手里,在村里的触摸屏上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事情办完了,还能对区、镇、村干部进行评价。”

“网络平台会进行严格监控,如果审批单位正常受理,就会亮蓝灯;若办理到规定时间的最后一天,就会亮黄灯警示;若超过规定的办理时间,则会亮红灯。”郑蒲港新区白桥镇镇长陶军说,这个记录是电脑自动生成的,想更改是不可能的,除非到下一年底重新开始。

据陶军介绍,工作人员认不认真,审批时限有没有延误,群众对审批过程满不满意等都将作为考核依据,直接与平台工作人员的个人绩效收入挂钩。“如果提前办结则加分,未在限定时间办结就会扣分。”

“如果一个工作人员因某项服务超时扣1分,以后他需要在5项具体服务中都提前服务好才能抵消所扣的1分,否则年底考核奖将按比例扣除。新区实行严格的全程监管制度,主要负责人电脑上都配有移动平台终端,可随时随地对工作人员审批流程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郑蒲港新区管委会主任助理王文说。

干部专心搞服务

人手还是有点紧

郑蒲港新区准备用3年时间,新建12个建筑面积达1036平方米的标准化村级为民服务中心,目前已有陈桥洲民族村等6个为民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针对村里经费紧张难题,新区每年为每个村安排为民服务专项经费预算10万元,保证日常工作运转;对于新区部署的民生项目、社会管理、新农村建设等工作产生的费用支出,也全部由新区纳入预算保障,不要镇村一分钱配套。” 陶军说。

王文说:“现在我们的村干部不用再去做招商引资、组织税收等工作了,而是把精力都集中到与百姓相关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压力确实大,经常忙得脚跟碰脚尖。现在一天有五六十位村民来办事,而服务大厅只有4个人,都是村干部兼任。”马则勇坦言,现在早上7点多上班,下午6点多下班,遇到村部其他事情,还得加班。

“最大的困难是电脑办公,村干部要重新开始学习新知识。以前可以不学,现在什么都得懂,要参加培训。”陶军说,年轻村干部适应性较强,但是对于那些50多岁的老村干部来说,学习电脑这些事情确实够费神。

为了解决人手紧张等问题,郑蒲港新区在用好大学生村官的同时,下派25名镇优秀干部到村任职,对工作任务重、难度大、矛盾多的重点社区由副镇长兼任党组织书记,不断增强基层干部队伍为民服务的活力。王文说,还将进一步与专业社工组织合作,让更多人参与到为民服务中来。

“除了解决人员的问题,办事大厅还要解决场地和日常运转经费,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陶军说。

钱 伟 李 阔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4年02月14日   13 版)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