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寻找志愿助老动力机制
图为社区志愿者免费为独居老人理发。
本报记者 朱 磊摄
从2013年起,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青山街道,在下辖7个社区推广“爱心敲门”志愿者行动。志愿服务有什么实际效果,动力来自哪里,专业性能不能有所保障?记者展开采访。
起步:
志愿帮扶 银发互助
“咚咚咚……”清脆的敲门声响起。红旗社区78岁的刘桂老人询问一声,看一下猫眼,立马乐呵呵地打开了门。
志愿者杜新喜将买来的菜放下,一边麻利地收拾起屋子,一边与老人寒暄。子女不在身边,身体又有各种疾病,空巢老人刘桂既需要人帮助,又盼着有人能说说话解解闷。杜新喜介绍,作为社区的网格助理,她的职责是协助社区干部管理网格,搜集信息,在 “爱心敲门”志愿者活动开始后,她主动承担起自己网格范围内孤寡和空巢老人的“爱心敲门”工作。拉着杜新喜的手,老人感动地说:“你真是我的女儿。”
“在‘爱心敲门’的基础上,社区发展了互助式的‘爱心敲门’,让邻里老人组成银发互助组,互相关爱。”杜新喜说。
青山街道辖区总人口53058人,60岁以上老年人7485人,其中空巢老人2979人,独居老人878人,空巢、独居老人占老年人口的38.8%。如今,这里已有“爱心敲门”志愿小分队74支583人。
“活动彰显了我为人人的志愿精神,不仅仅让社区更加和谐,邻里更加和睦,我们还在‘爱心敲门’过程中融入政策宣传、时事解读等工作,并将老人的心愿心声带上来,这也让社区工作开展更为顺利。”大武口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世恩介绍:“‘爱心敲门’,正在逐渐成为大武口区众多志愿者活动中一张闪亮的名片。”
问题:
缺乏激励 专业化低
不过,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爱心敲门”仍然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活动载体吸引力和宣传力度不够,这使得目前的“爱心敲门”志愿者都是以社区工作者为主体,以退休老党员为辅。真正年富力强的在职志愿者或者学生志愿者,几乎没有。
组织形式与制度建设保障不够,更多的人是凭着热情和奉献精神在做事。如何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如何让参与奉献的志愿者能够在精神或者物质上得到一定的反馈,是防止让一个好的志愿活动变成形式主义的关键环节。
令人欣喜的是,一些社区已经开始探索更为有效的形式,青山街道裕园社区设立了爱心储蓄榜,按照志愿活动时间长短张榜公示,并发给证书,志愿者将来可以以证书上的时间来换取其他志愿者的爱心服务,这里年轻志愿者的参与程度也是最高的。
专业程度欠缺。除了少部分志愿者掌握简单的医疗、理发等知识以外,很多志愿者特别是老年志愿者并没有什么专业化的知识,一般的“爱心敲门”没问题,但是一旦碰到突发事件,比如急性病发,如何采取应急措施等待救援,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我们现在最希望的,就是能够有更多有专业技能的人加入到社区志愿者的队伍中来,参与‘爱心敲门’的活动。”一位社区负责人坦言。
探索:
登记“脚步” 服务“积分”
其实,这些问题可以说是很多志愿者活动或者是组织的共性,推动问题的解决,让志愿者的爱心得到更好的发扬,拥有着数千名志愿者的大武口区已经在寻找解决的办法:成立大武口区志愿服务支队,区直各部门、各街道(镇)志愿服务队和社区(村)志愿服务站,3个层次志愿者组织形成立体志愿者工作网;建立志愿者统一的网络平台“大武口志愿服务网”,只要输入名字,每位志愿者的“志愿脚步”就能一目了然;即将发放印有志愿者编号和标志的银行卡,志愿者持卡便能够享受更多的打折优惠,并能够通过志愿服务累计积分,享受其他商业服务的优惠……期待这些探索能结出实在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