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春节返乡走访了解到,随着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和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一些外出务工的农民开始梦想着回家当“地主”,发展规模化种植,张宏杰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张宏杰是河南省豫东平原的一位农民,常年在外打工,今年春节回家过年令他感慨不已的是农村农业方面发生着一些变化。随着国家各项政策的落实,农民种地越来越便利化,田间遍布机井,沟渠挖到地头,旱能浇、涝能排,加上农业大型机械的普及,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对于农民来说,及时灌溉是粮食产量的保证。2013年底,张宏杰村里新打了十口机井,已经接入电线,今年会在井里置入水泵,到时农民只需要将水管带拖到自家地头,刷一下电卡,水就流到了地里。这改变了原来需要开车发电、下水泵浇地的辛苦局面。
受国家政策对农民购买大型机械补贴政策的刺激,村里近年来添置了多台大型收割机、播种机,农民从种到收都实现了机械化,农民种地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反而成了香饽饽。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力。这为农民种地吃下了定心丸,并重新激发了农民规模化种地的激情。
一方面,国家对三农频出利好政策;另一方面,村民大量外出务工造成子女教育、老人赡养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一些外出务工农民开始有意愿在农村大干一场,进行规模化种植,实现当“地主”的梦想。“我原来打工一年要换好几个地方,一年只能回家一两次,孩子和老人得不到照顾,现在即使挣的钱少点也希望能回家发展。”同怀“地主梦”的张永华表示。
记者采访了解到,农民的“地主”梦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农田水利设施在逐步完善,但是交通仍是制约农业机械化实现的薄弱环节。张宏杰所在村庄两条进出村的公路上都有危桥,年久失修,大型机械根本无法通过。村西头有条去往镇上的公路,因为没有路肩,显得非常窄,两辆车相向而行会出问题,如果车轮掉到路两边的塌陷处只能找人抬出来。
有些农民已经承包了外出务工人员出租的土地,虽然租金低,但是收入并不高,由于地块的小而散使得种植方式难有根本性突破。“现在收割机、打地机、播种机都是靠临时租用,这样一来成本太高,我始终下不了决心上大机械。”一位受访的村民表示。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抓紧抓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这为土地流转、承包经营创造了条件。只有将土地合成大块,才能实现规模化种植。对于张宏杰的“地主”梦,当务之急 是 要 创 造 条 件 打 通 农 村 土 地 承 包 经 营 的 梗阻。然而如何将土地合成大块考验着村民的智慧。以张宏杰所在村为例,该村村民各获得一类地、二类地、三类地一块,每类地的大小、肥力都不相同;有些农民将计划外滩涂、沟壑培育成良好的田地,这部分田地该如何处理,都是问题。
作者: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