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你以为就只有粽子和屈原?伍子胥 女儿节 采百草 做香囊

每年端午小长假,吃粽子和怀念屈原,都是一年比一年热闹。

比如各大超市网店,满眼琳琅满目的粽子,各式屈原题材的节目,各大卫视的黄金时间,几天里也常见霸屏。一些旅游景点也跟着蹭热度,跟屈原八竿子打不着的北方景区,竟都毫无压力打起屈原故居招牌,惹得一群驴友吃着粽子来瞧新鲜,然后大呼上当离开。

端午节,你以为就只有粽子和屈原?伍子胥 女儿节 采百草 做香囊

文/张嵚 我们爱历史(微信ID:his-tory)

但类似热闹场面,热闹之余,却也当得一声长叹:今日国人对于端午节的了解,依然远远不够,以至更多本该在端午节享有的乐趣,更是钻了牛角尖——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您以为它只有粽子与屈原?

在吃粽子和聊屈原的热闹间,两千年的岁月沉积,其实还有更多生动的端午节习俗掌故,它们仿佛低调的调料,多品尝一点点,端午节的快乐生活模式,一定会更加新鲜生动。

一:不止纪念屈原

端午节的日子里,最惹眼的历史人物,当然就是屈原,甚至还衍生出一句俏皮话:感谢屈原两千年前纵身一跳,让我们今天吃上了粽子过上了节!

但这句话,苏州人是不答应的,因为比屈原纵身一跳早二百年时,苏州人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以热热闹闹的端午节,高调纪念一位同样来自楚国,比屈原更加老资格的伟人。以《荆楚岁时记》里的原话: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也就是和屈原无关。

子胥者,春秋战国之交杰出政治家,吴国相国公伍子胥!

端午节,你以为就只有粽子和屈原?伍子胥 女儿节 采百草 做香囊

比起一生壮志难酬的屈原,伍子胥的一辈子,可谓十分热血澎湃,身为楚国贵族后裔,背负家仇逃奔吴国,手把手把吴国打造成春秋晚期顶级强国,然后挥师西进,险些把超级大国楚国打到灰飞烟灭。今日的苏州古城,更是他一手创建。无奈晚年犯了小人,被昏聩的吴王夫差赐死。在江南百姓心中,也从此成为永不消逝的传说。

以《越绝书》的记录,怆然倒下的伍子胥,魂灵从此变成了水神,从此江南大地两千年的丰饶富庶,就来自他的佑护。他遇难的五月初五,也从此成为永远的端午节日。两千年来每逢这一天,苏州百姓都要有盛大的“迎水神”节日,在屈原出生之前,就已热热闹闹。

而我们熟悉的,南方好些地区为纪念屈原,每年都热热闹闹举办的赛龙舟活动,追根溯源的话,最早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而端午龙舟的真正发祥地,同样也是苏州。以汉代史书《吴越春秋》的原话:起于勾践,盖悯子胥之忠作。在古代史上,苏州的龙舟活动,每年五月都无比热闹,通常是五米高的彩台,盛大的祭拜仪式,然后整个苏州的河道,都是彩旗飘扬。清朝一句诗形容的十分贴切:五月胥门怒!

而除了这位比屈原早二百多年的大咖,还有一些比屈原晚的多的后辈们,亦是端午节不可磨灭的纪念。

浙江绍兴一代的端午节,从汉代时候起,就是为了纪念孝女曹娥而来。这位汉安帝时代年仅十四岁的女孩,因为父亲被淹没于江中,悲痛欲绝的她愤然投江,孝心感天动地。从此五月初五那天,绍兴一代的龙舟竞渡,船头都挂上她的画像。而广西梧州地区的端午节,则是为了纪念汉代苍梧太守陈临,每年的龙舟竞赛上,更要有孩童穿着礼服舞蹈。好些神仙也凑热闹,浙江一些地方,都在这一天纪念白娘子,福建沿海地区,则纪念瘟神大帝,那就不是赛龙舟了,而是在瘟神大帝庙里郑重祭祀。

而要论最近的一位,成为进入端午节纪念名单的历史人物,那正是近代女革命家,“鉴湖女侠”秋瑾。

不管哪一位人物,他们都毫无疑问,是我们这个民族历史上,无可争议的道德标尺。每一个人物生活的年代串联起来,也更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成长史。端午节,不止意味着屈原壮志未酬的悲情,更见证着多少人慷慨担当的传承!

端午节,你以为就只有粽子和屈原?伍子胥 女儿节 采百草 做香囊

二:又叫女儿节

作为有两千年历史的节日,端午节也堪称名号最多的节日,同一天隆重举行的节日,在不同的地区都有不同的叫法,而其中最温情的一个,当属“女儿节”。

比起通常认定的三月初三女儿节,五月初五端午女儿节,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在中国北方十分盛行。以明朝人沈榜的记载,在明代的时候,每年的五月初一至初五,她们都要系上端午索,戴上艾叶,扮成活泼可爱的小女生模样,文言文叫“尽态极妍”,这是古代女子们,每年里最萌萌哒的时刻。

而对于已婚女子们来说,这个“女儿节”更是大日子,她们会在这一天回到娘家团聚,和娘家的亲人们欢聚一堂,即古人常说的“归宁”。对于今天来说,如果把端午节看做“女儿节”,也许更会给家庭平添很多欢乐,特别是生活节奏越发快的当下,已婚的女士们多一次归宁,当然也就多一个阖家欢乐,沟通感情的日子。更多端午节解读:www.yangfenzi.com/tag/duanwujie

三:有趣的风俗

端午节的常规活动,自然就是吃粽子,然而也有很多别样传承的风俗,与粽子有着同样的意义。

比如我们前面说过的赛龙舟,放在中国传统龙舟赛事上,那可不止是龙舟间的竞赛,更是一年一度的盛大集市,以苏州人的话说,这叫“赛龙舟市”,半个月的龙舟赛事上,全国各地的商家都会云集周边,各种奇珍货物琳琅满目,在明清年代,堪称全国头号大卖场。

照着清朝人的笔记说,每逢端午佳节,北京城里些一出名土豪的买家,立刻就打点行装,急火火赶赴苏州,不从“赛龙舟市”上淘回几样奇珍物件,京城里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和我们今天熟悉的“双十二”大减价促销不同,“赛龙舟市”讲的就是品位,越贵越有面儿。

但对于商家来说,想要在“赛龙舟市”上把货物卖上好价钱,什么促销广告都是浮云,就是实打实的实力说话:龙舟大赛的成绩。苏州地区上得了台面的商家,都会组团参加龙舟比赛,平日里低调的纺织工人,这一天更是尽情释放,比赛的时候常见高声呼歌,出名端午节一景。夜晚龙舟巡游,以《清嘉录》的记录,端午期间,每天晚上苏州的河道上,常见几万盏灯火闪亮!为了出个彩,大家都是这样拼!

而在端午节的饮食中,另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雄黄酒。确切说,中国古代端午节的饮食,有“五黄”之说: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雄黄酒。尤其重头的是雄黄酒,就是白娘子题材故事里,叫白娘子喝了后现原形的雄黄酒,放在古代端午节里,不但节日必备,也是商家回馈老客户重要手段,商家们会在这一天,给老主顾馈赠雄黄酒。

端午节,你以为就只有粽子和屈原?伍子胥 女儿节 采百草 做香囊

在中国古代老百姓心里,雄黄酒有着重要的魔力,被看做驱邪平安的象征,这种雄黄泡白酒制成的饮品,在端午节甚至要喷洒在房间的角落里。家里有水井的人家,也要在端午这天,棉布包一块雄黄放入井中驱毒。就连家里的小孩子,都要由家长用雄黄酒,在额头上写一个“王”字,据说百病不侵。

而对于普通古代老百姓来说,真正的驱病去邪,当然不是雄黄酒可以解决的,因此端午节另一个重要习俗,正是“采百草”。以《清嘉录》的记录,端午这一天,江南很多家庭,都会按照医生指引,进山采摘药材,而这一天的药材市面上,更会充斥着各种偏方药材。好多家庭也会在这一天,有囤积药材的习惯,很多平日高价的药材,也会在这天大减价促销。

而放在今天说,这个“采百草”的习俗,也演变成了一个别样的旅游模式,选择在一天全家郊外出游,当是一个非常愉悦的时刻。

而对于女子们来说,端午节另一个重要的事,就是每逢端午前做香囊。

对于中国古代的女红来说,端午做香囊,可谓重要的技术活。端午之前,大户人家的女子们就要开始忙活,不止是一针一线的功夫活,更要开动脑筋,在香囊的图案设计上煞费工夫。棉布丝绸材料的香囊上,绣有各种精美风景动物图画,端午这天互相交流品评,甚至馈赠他人,每一只香囊,都是一位兰心蕙质的女子的款款深情。

无论哪一种模式,无论今天是否还传承,都见证着我们祖先们,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每一种方式,都是记忆中的爱!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综合整理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端午,那些渐渐远去的诗意和情怀

➤ 阎海军:物质富足之后,人们也逐渐淡忘了节日的民俗意义

➤ 熊培云:理解圣诞节流行的深层原因|做蝴蝶,还是做蚊子?

➤ 春节特辑|年是什么?看看古人古时候各朝各代是怎么过新年的

➤ 端午节“粽”动员 搜狗网址导航吃喝玩乐一站全搞定

➤ 马伯庸:当古人遇到十二星座,古代是怎么玩星座的?

您可能还喜欢…

4 Responses

  1. 端午节各地风俗,快给孩子看看吧!说道: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节、蒲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楚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就变成纪念屈原的节日(一说纪念吴国忠臣伍子胥的忌日),与春节、中秋等节日同属东亚文化圈的大中华地区及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的重要传统节日。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很丰富,从早晨天蒙蒙亮开始,一直持续到正午才结束。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二.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端粽锅里的煮鸡蛋主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三.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爱意。

    四.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五.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六.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与五色水团、茶酒供养。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递相宴赏。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或带或钉门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谓之搐钱”。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七.给小孩子涂雄黄
    端午节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

  2. 六神磊磊:吃了那么多粽子,你知道屈原老师到底有多牛吗?说道:


    我们都知道,屈原老师是个好人。

    因为他,我们才有粽子吃,还放假。他拼劲最后力气,给我们做了这么大一件好事,真的好感人。

    但今天我想说的是,屈原老师不但是个大好人,更是个大牛人。

    准确地说,是开天辟地空前绝后绝无仅有的超级大牛人。

    在金庸小说里,有这样一句吹牛的话:我是古往今来第一位大高手、大侠士、大宗师。

    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这句话,用在屈原老师身上,一点都不过分。

    他完全可以把这句话,当作他自己的签名。


    这么说吧,小时候我们写作文都要举例子对吧,特别是举一些名人的例子。

    比如国外的名人,一般就举什么爱迪生啊、牛顿啊、达芬奇啊,类似牛顿煮怀表、达芬奇画鸡蛋之类,提笔就来,屡试屡爽,最后往往还要加一句:

    让我们向他们学习吧!

    国内的名人呢?就是李白杜甫王冕之类,比如李白铁杵磨成针啊、杜甫七岁写凤凰啊、王冕画荷花啊等等,然后也加上:让我们向他们学习吧!

    于是问题就来了:李白、杜甫这些牛人,他们当年写作文、写诗的时候,举不举例子?

    当然举!举谁呢?

    屈原。

    标准句式就是:当年,屈原老师做了啥啥啥,他的精神感动了无数人!让我们向他学习吧!

    那一年,李白要写一篇东西,叫做《江上吟》。

    和我们写作文的套路一样,他先写了一番风和日丽、波平浪静、祖国山河多么美好等等,然后开始举例子了:

    “屈平词赋悬日月……”

    瞧,就像我们小时候请出爱迪生、牛顿一样顺溜,然后大吼一声:我要向他学习!

    又有一次,李白要写一首《古风》,要举例子,他又翻屈原老师的牌子:

    “屈平窜湘源……”

    写《笑歌行》的时候,屈平老师再次被请出来了:

    “赵有豫让楚屈平,卖身买得千年名……”

    屈原老师的例子,李白一共用了多少次呢?

    根据一位叫谢模楷的专家的统计,有足足一十三次!实际上,李白的所有诗歌和作文里,各种提到屈原的有二十多次。

    真是恐怖啊,我们小时候那么缺例子,也没把“画鸡蛋”“煮怀表”的例子用二十次。李白你到底是有多迷屈老师啊?

    李白不是一个人在迷屈原,其他大诗人也一样。比如孟郊至少用了屈原七次,白居易用了屈原九次,大家兴高采烈,动不动就翻屈原的牌子。

    总之,在唐朝,屈原老师真的很忙!


    引用人家屈老师的故事,那还在其次。

    更直接的是,直接copy人家屈老师的句子,还沾沾自喜。

    就好像今天,有的文艺青年们写文章,动不动学上一句“门外有两棵树,一颗是枣树,另一颗也是枣树……”

    抄屈原老师的不叫抄袭,后代诗人们羞涩地解释说,这叫做……爱。

    比如卢照邻老师,那可是堂堂“初唐四杰”之一,大诗人,写了一句诗:

    “寸步千里兮相闻,思公子兮日将曛。”

    还有刘禹锡老师,号称“诗豪”的一位大牛人,也写了一句诗,叫做:

    “宁知楚客思公子,北望长吟澧有兰。”

    咦,这些诗句怎么这么熟悉呢?

    仔细一想,原来人家屈原写过: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如果唐朝有语文老师,一定会很严肃地说:“刘禹锡,卢照邻!你们两个过来,讲一讲这是怎么回事!”

    刘禹锡一定会委屈地举手:“报告老师!不只是我啊,李白……他也抄人家屈原的!”

    是的你没听错,刘禹锡没有乱打小报告,李白经常这么干。

    李白写:“飘风吹云霓”,人家屈原说:“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李白写:“啾啾夜猿起”,屈原说:“猿啾啾兮又夜鸣”。

    李白写:“横流涕而长嗟,折芳洲之瑶华”。屈原说:“横流涕兮潺湲”,“采芳洲兮杜若”,“折疏麻兮瑶华”……

    语文老师气得抓住李白的肩膀直摇晃:

    “好啊你,我一直当你是尖子生,没想到你……”

    李白涨红了脸,憋出几个字:“老师,其实杜甫他也……”

    没错,李白的小报告也是准确的!

    杜甫写:“江中风浪雨冥冥”,屈原说:“雷填填兮雨冥冥”。

    杜甫写:“秋风袅袅吹江汉”,人家屈原说:“袅袅兮秋风”。

    杜甫说:“高风下木叶”,屈原:“洞庭波兮木叶下”……

    语文老师震惊了,下令:查!全班作业通通收上来,给我查到底。

    一查之下,他懵逼了:深度学习借鉴过屈原的唐代同学里,还有张九龄、王维、韩愈、杜牧、李贺、李商隐、温庭筠……

    老师已近崩溃:你们就说说谁没有抄过人家屈原吧!

    陈子昂毅然站了起来:报告老师!我没有!我学习的是建安风骨!

    老师一作业本拍到他头上:你好意思!

    你的那个代表作:“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人家屈原说, “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你的那个“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人家屈原说:“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老师满教室追打陈子昂:你说你没抄!你没抄!


    没有屈原,就没有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

    没有屈原,就没有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没有屈原,就没有钱起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没有屈原,就没有李白的“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屈原写什么,他们就写什么。屈原写丹橘,他们就写丹橘;屈原写山鬼,他们就写山鬼。还有什么湘君、女萝、香草、美人、美禽、瑞兽、嘉树……屈原开了头,后人一轰隆都来写。

    然而还不止如此!后代的大诗人们不但copy屈原的诗,还全方位各种模仿屈原的style。

    屈原搞了一个“独醒style”,因为“世人皆醉我独醒”。

    于是,杜甫、钱起、杜牧、白居易、柳宗元、贯休……一哄都来玩“独醒”。

    屈原还搞了一个“洗脚style”,因为“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于是李白、岑参、韦庄、皎然、骆宾王、司空图、皮日休都跟着写洗脚诗。

    最搞的是,屈原开什么公众号,他们就开什么公众号。

    屈原开了一个公众号,叫做《九歌》,刘禹锡十分仰慕:哎呀我也要搞一个!他认真地学着屈原,郑重开了一个号,叫做《竹枝词九篇》,立志要像屈前辈一样红。

    对了顺便说一句,我也新开了一个公众号:六神磊磊读唐诗,id是dutangshi6 ,专门登我的唐诗文章。记得关注。

    话说,看到唐朝的人这么膜屈原,宋朝人笑了:呵呵,你看我们就不这样盲目崇拜……

    话刚说完,苏轼喊了一嗓子:我也要续一个《竹枝词九篇》,向屈原致敬!

    辛弃疾说,我要用屈原的诗下酒!

    陆游说,你能和我比么?我平生离骚读千遍!

    李龙高说,你有我痴迷么!我三更绕树读离骚!家里人还以为我抽风!

    宋代的一伙大文士们还纷纷说,来吧,我们发起一个话题,就叫做#痛饮读离骚#吧!

    瞬间,报名的人挤破了大门,有戴复古、张元干、王迈、晃公溯、楼钥……一时间关于“痛饮读离骚”的诗词被刷了屏。

    有一个叫蔡松年的人,呼哧呼哧跑来报名,说:我也来!我要写一首《念奴娇·离骚痛饮》……

    话还没说完,被众人一顿群殴,踢了出去:“滚!你这个金国人!”


    这就是屈原,我们吃着粽子纪念的人物。

    他是中国有了“诗”这样东西以来,开天辟地的第一位大神,终极大boss。

    在他之后,我们的文坛出了无数的猛人、牛人、狂人、神人,一个比一个天才,一个比一个不服人。

    但不管是谁,有多么狂,当他来到屈老师面前的时候,都要装低调,凝神屏息,向他致敬。

    最后,引用两个特别傲娇、特别不容易服人的人对他的评价吧:

    一个是现代的,叫鲁迅。他说,《诗经》三百篇,加在一起,也许都没有屈原对后世的文章影响大。

    一个是古代的,叫苏轼。他说:屈原写《离骚》,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呢?大概只会微微一笑,淡淡地说一句话:

    “老冉冉兮既极,不寖近兮愈疏!”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我不当大哥好多年。

  3. 屈原大哥:解锁一下正确的跳江姿式说道:

    文:雾满拦江

    (01)

    屈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因受小人谗言,政治抱负不得施展,愤然自投汩罗江。

    于是我们有了端午,还有粽子吃——海外人士委屈的说:粽子真的很好吃,只是包粽子的生菜忒硬了,费好大劲才咽下去。

    受生吞粽子皮的海外人士影响,朋友圈里,出现了两条恶搞的游戏文字:

    第一个是借屈原之口:屈原说:我要是当年不跳江,你们连三天假期都没有!

    第二个是小朋友反驳上一条:你要是当年不跳江,我们就不用费力巴拉背颂楚辞辣!

    ……恶搞,恶搞,都是恶搞!

    但恶搞之中,正让我们看到了群智博弈,看到了不断的否定,看到了否定之否定——看到了智慧!

    (02)

    什么叫智慧?

    智慧,就是学习道理,掌握道理,于现实中应用道理——并应时而变!

    ——做不到最后的应时而变,就是日常所说的认死理。就会学一肚皮知识,懂无数道理,却于现实中处处碰壁。

    (03)

    好久好久以前,有部电视剧《雍正王朝》。

    剧中有个智慧角色,老书生邬思道。

    邬思道先生,蹲过大狱,因而腿部残疾,脾气古怪,一张脸臭臭的。

    当时的情形是,老皇帝有一大堆儿子,大阿哥二阿哥三阿哥……十四阿哥。诸阿哥中,二阿哥是太子——可他是有史以来最倒霉的阿哥,太子一当就是30多年,老皇帝说什么也不肯死。

    老皇帝不肯腾出位子,30多年的老太子,平时的小错日积月累,慢慢的就不受陛下欢宠了。于是八阿哥势力崛起,形成八哥党,与太子集团分庭抗礼。

    诸皇子中,最没影响力的是四阿哥。可他最有脑子,暗中派人寻访智谋之士邬思道,名为替儿子延请老师,实为自己的秘密智囊,准备冲刺帝王宝座。

    于是在剧情中,借邬思道授课之机,传授了四阿哥冲刺帝位的几个步骤。

    (04)

    邬思道曰:欲成事者,先得读几本圣贤书,明白点做人处事的大道理。

    四阿哥:……书我有读,你看电视剧里,每次我出场都是拿着古书。可是邬老爹,你想让偶明白书中的啥道理涅?

    邬思道:你先要明白这个道理:做人,要识大体,顾大局。如孟子所说: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只要于国于民有利,纵有千万人反对,你也要勇敢去做!

    四阿哥:然后涅?

    邬思道:然后是第二步,心里有主张,不慌乱。

    四阿哥:然后涅?

    邬思道:然后是第三步,践行自己的主张!

    于是四阿哥进入第三个阶段,以行动践行书中的道理,去做事。

    四阿哥接了最累人的活,于黄河决口、生灵涂炭之际,亲至扬州。用尽手段,强迫八阿哥旗下的江南盐商,捐出大把银子,活生民无数。

    四阿哥的表现,让老皇帝刮目相看,曰:这孩子有能力,有勇气,有前途。

    ——能者多劳,那就让四阿哥多干点苦活累活脏活。

    (05)

    刑部出现离奇大冤狱,此事涉及太子势力集团。老皇帝又把目光转向四阿哥:哪位皇子,可替朕分忧耶?

    四阿哥急忙举手:我来我来,儿臣愿为父皇分忧……这时候邬思道斜刺里冲出,拦住四阿哥。

    邬思道:咱们继续上课,讲授成事的第四个步骤,还记得前三个步骤吗?

    四阿哥:记得记得,第一个步骤是读书,明理。第二个步骤是心中有主,第三个步骤是实践,只要于国于民有利,虽千万人,吾往矣。

    邬思道:对喽,现在教给你第四步——推翻前面的三步。

    四阿哥:……纳呢?

    (06)

    邬思道:做人要知大体,识大局,知其不可而为之。有些事千难万难也要做,纵然失败也要做——但,有些事,虽然是符合上面的条件,也不能做。就比如说刑部冤狱,此事就是个陷阱,你如果查不明白,皇帝怨你无能。你如果查明白了,皇帝怪你多事,总之你沾手这事,就死定了。

    四阿哥:先生,我请你来,是让你讲授光明正大的做人道理。请你不要弄些权谋论、厚黑学好咯?堂堂正正的路你不走,净弄些糟粕残渣,你丢人不丢人?

    邬思道:……窝咧个擦。

    四阿哥:请马上拟奏折,刑部冤狱这项工作,纵然是身败名裂,我也要接下来。大丈夫做事,只问该不该做,而不问有利于否!

    邬思道:……惨了,课没讲好,我把你教成了默守成规认死理的人。你真要接这活,就死定鸟!

    四阿哥:对了,麻烦各位给我弄几个炭火盆,再来一大缸刺骨的冰水。

    邬思道:你要做什么?

    (07)

    四阿哥上奏,强烈要求承担刑部冤狱工作。然后他坐在一堆炭火盆中间,把自己蒸得大汗淋漓。再之后他一个乳燕穿林,带着全身的大汗,咕咚一声跳进冰水缸里。这有个名堂,叫冰水两重天。

    忽热又忽冷,四阿哥好神经。

    次日,老皇帝正要传旨,让四阿哥接掌刑部冤狱案,忽然间太医慌里慌张的上前:陛下,不得了了,你家老四工作起来废寝忘食,过度疲劳,患了严重的伤寒症。

    老皇帝:哎呀妈,这孩子只知道替朕操劳忧国忧民,太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了,如果让他继任做皇帝,那可是生民之福啊……算了,刑部冤狱的活,交给八阿哥吧。

    让八阿哥跟太子死磕!

    四阿哥的表现,让邬思道大为震骇:尼玛,还骂我是权谋论,厚黑学,你四阿哥才是天下第一厚颜无耻之人。你嘴上冠冕堂皇,口口声声替父皇分忧,暗中却玩冰火两重天,故意把自己弄病巧妙脱困。我只是教你困局保身之术,你却把我的理论发展成为最暗黑的权谋。

    你狠,我玩不过你。

    ——结果,八阿哥把太子拉下马,太子又反扑,双方拼得同归于尽。最后是满口仁义道理,实则诡诈机心的四阿哥胜出,接掌帝位,是为历史上的雍正皇帝。

    (08)

    雍正时代的权争阴谋,一去不复返鸟。

    ——但人际博弈的态势,永远存在,永远不变。

    无论在任何时代,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你想成为一个事业家,最好遵循邬思道与雍正合体的五个步骤:

    第一,明理。

    第二,心里有主张,不为环境变化所动。

    第三,实践你知道的道理。

    第四,明理而实践,但不能钻牛角尖认死理。要认识到所有的道理,都非一成不变的,要应时而变,应势而变,应人而变。

    第五,环境可变,情势可变,道理在变——但你心中对正义的坚持,对人心善良的渴望,却永不可变。任何时候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辞,不可偏离世人认可的正道。

    如果不能践行这五步,你就会在现实中,处处碰壁。勤勤恳恳人家却说你投机取巧,真情一片人家却说你虚情假义。你干得比驴累,吃得比鸡少,活成狗一样。总之是付出多得到少,委屈多酬报少,却始终弄不明白错在哪里……有人觉得这段话未免太过于危言耸听,所以武汉大学的老师余振,专门设计了一道考题,就是让年轻蠢萌的孩子们,明白这个道理。

    (09)

    武汉大学的青年教师余振,曾给学生们出了道题:

    ——快毕业了,给家大型IT企业的老板,写封求职信。

    一会功夫,同学们的求职信全都写好了。

    余老师说:不好意思,刚才那道题还没完,老师说话大喘气,现在继续:

    ——你入职了这家IT企业一年,但感觉工资好低,写信要求加薪。

    同学们有点慌,因为有的同学在求职信上,写了不计报酬的,现在突然推翻自己,感觉好难堪。

    没办法,硬着头皮反悔吧。

    第二封信写完,余老师又说了:不好意思,那道题还没完,你还要写第三封信:

    ——老板给你加了薪,但你还不满意,辞职走人。

    又有同学崩溃,第二封信,为了达到加薪目的,自己可是写了好多绝不辜负老板的话。现在突然改口不认了,未免有点……唉,那就瞎写吧。

    写了辞职信,余老师又说:不好意思,题还没完,你还要写第四封信:

    ——你出去混了一圈,越混越惨,现在写信要求回来。

    有些同学顿时抓狂,盖因有些同学在上封信时,想到既然是辞职,那就这辈子不见面了,所以把狠话撂下。谁料想又要打自己脸,这个……

    四封信,三次变局。

    ——余老师说:这就是人生,看不到未来,看不到结果,只有无尽的变局。而你,要做到的是于变局之中,自如转寰,成就自我。

    (10)

    道理是简单的。

    人心却很复杂。

    未来是不确定的,充满了你料想不到的变局。

    这个时代,我们要学习屈原刚直不阿的风骨,更要解锁全新的跳江姿式,弄懂世道人心,学会于现实中贯行自己主张的技巧。

    没必要成为如雍正那样的机心险诈者,但如果遇到这样的人,你至少要会保护自己。

    知道人心的不稳定,所以不可走极端。

    知道事有反复,时时处处留有余地。

    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全时空的大格局。格局格局,格要细密,局要宏阔。无尽的信息海洋足以让我们看到未来,预测趋势变化的每一个细节。时代的格局,无非不过是人心的变幻。人心看似捉摸不定,实则处于永恒的博弈态势。博弈的法则与规律,构成了未来时代的走向,也构成了我们心中格局的细节。有些趋势是注定的,纵人力无与抗争。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握那些永恒不变的,任何时候也不与趋势对抗,平心静气,淡静自如。人性不过是条浩瀚的大江,屈原那个时代,跳跳江还说得过去。而现在,无尽智慧的累积,已足以让我们洞穿人心,挺立于江面之上。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所有那些出走于自我时代的人,莫不是明白这个道理,但又不固执已见。只有当我们如此前的成就者一样,通透浑圆,明犀娴谧,不极端,不偏执,如一叶小舟,顺人性激流缓慢而下,但见长风短笛,轻歌慢板,如此悠闲恬静,才是人生应有之义。

    雾曰:
    你的人对了,你的人生就没问题了。如果你在表达方面存在问题,那么你遭遇到的麻烦与烦恼,必然少不了。而要想让这一生过得愉快顺利,无论幼童年的教育,将你扭曲成什么样子,自我表达的训练过程,都有助于你修复自我,返回到人生事业的快车道上来。

  4. 冯唐的端午公开信:带着诗和香离开说道:

    屈原:

    我尽管从三岁就开始吃粽子,但是到了很大年纪,还没怎么读你的诗。人们说,吃粽子的习俗和纪念你有关。公元前278年的春夏之交,秦将白起攻破楚都,你选择彻底离开,走向旷野,走向水,再也不回到所谓的文明,人们开始吃水煮的箬叶或芦苇叶包裹的饭团,纪念你沉入水中的样子。

    我和多数人一样,吃东坡肉的时候会背“明月几时有”,但是和多数人一样,吃粽子的时候很少会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原因也简单,尽管你的粽子和东坡的肉一样简单好吃,你的诗歌却比唐诗宋词艰涩很多。

    那时候,秦始皇还没统一文字,战国七雄用的汉字差异很大,发音和诗律也很可能各不相同,思想意识更没有统一。你描述的意象更本真、原始、自在、荒凉、刻骨,人、神、巫缭绕,和天地草木禽鸟更接近一点,和现代文明养育的现代人更远一点。“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能解释清楚这《离骚》第一句的现代人,一万个里可能也没有一个。

    我从三年前开始,背唐诗宋词感到一点点腻,一丝丝文明的腐朽盘踞在看似明澈清丽的字句里。我开始往更高古的诗歌里找慰藉,开始常读《诗经》和《楚辞》,常想在我们文明的源头上,人如何看待自己、男女、花草、天地、时间、祖先、战争和道义。

    在和世界产生巨大矛盾时,你坚决地选择了离开。你不开心地在流放之地的河边溜达,你遇上一个披着儒家外衣的渔父。你说,你被放逐的原因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开始和你讲人生的道理,圣人与时俱进,世人都浊,你就搅浑水,世人都醉,你就对瓶吹。

    你回答说,“做不到啊做不到,我遍识花草,我热爱美人,我有洁癖,从灵魂到胴体。”渔父摇摇头,觉得你的自恋已入膏肓,放弃了对你的治疗,不再和你理论,但是儒家的仁心作祟,临去时还是唱到:“沧浪水清泡龙井,沧浪水脏做足疗。”

    在和世界产生巨大矛盾时,儒家的渔父们选择积极鸡贼地面对。

    生在盛世,努力的方向用张载的话概括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充分用好自己这块材料,让世界因为自己而更美好。生在乱世,努力的方向用孟子的话概括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照顾好自己,有机会就让自己闪烁一下,没机会就管理好自己的命根子,不要让自己的大毛怪控制了自己,带着自己做很多蠢事儿。

    到了时局实在不可收拾,尽管无限贪恋豆浆油条院子妹子,渔夫们也选择离开,保命第一,保身心自由第一,“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三十六计,走为上。

    我十五岁的时候,青春逆反,血液里禽兽飞舞,我觉得你屈原牛,宁可玉碎决不瓦全,非绝学不学,非班花不娶。我三十岁的时候,见了些世事,也做了些世事,班花也都嫁给了别的油腻腻的中年男人,我认同渔父们,有机会横刀立马,就多做一点,无常是常,一朝天子一朝臣,没了机会,就收拾起雄心和鸡鸡,爱古玉古瓷、读周易、听春雨,不知春去几多时。

    如今,我四十五岁,我以每两天一章的速度重读渔父们皓首穷经写成的《资治通鉴》,这一遍,渐渐不再在意那些渔父们重点提示的帝王术,而是越来越贪看这么多生死纠缠里面的荷尔蒙和人性。

    我时常想起你的句子,比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在和世界产生巨大矛盾时,我越来越认同你的做法,保有精神和肉体的洁癖,不管时俗,不管当天的天气,不再给蠢货们任何时间,不再把欲望推给明天,带一具自身的肉身、一本古老的诗、一瓶饱满的酒、一瓶遥远的香水,找一小时、一天、一周、一月的时间,找一条河、一个湖、一段公路、一座山,用诗罩心,用酒罩头,用香水罩身,暂时不在如同死。

    星空之下,时间之外。到哪里去?从哪里来?一切必失,只有自在。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