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杰:李鸿章到底有多少套房

【一】

李鸿章在晚清名臣中算得上是一个“巨富”。

关于李鸿章家产的数量,有多种说法。

在洋务运动中和李鸿章共事过的容闳说李鸿章“有私产四千万以遗子孙”。[注1.]这是对他的遗产数额最高的估计:四千万两白银。第二种估计是一千万两左右。比如清末的费行简在他所著的《近代名人传》说:“(李鸿章)殁,家资踰千万,其弟兄子银私财又千余万。”第三种估计是“数百万”。比如梁启超就认为李鸿章的遗产没有数千万那么多:

————————-

世人竟传李鸿章富甲天下,此其事殆不足信,大约数百万金之产业,意中事也,招商局、电报局、开平煤矿、中国通商银行,其股份皆不少。或言南京、上海各地之当铺银号,多属其管业云。[ 注2.]

————————-

那么,李鸿章的家产到底有多少呢?

(坐落在安徽省合肥市闹市区淮河路中段的李鸿章故居)

【二】

李鸿章1901年去世。三年后,他的直系子孙进行了分家,写了一份比较详细的遗产分配“合同”。具体内容如下:

——————–

一、庄田12块,坟田1块,堰堤一道。桐城内产业4处,省城安庆房产4处。留作李发妻周氏祠堂开销之用。由经芳经营。

二、合肥县撮城庄田1处,留做葬于该地的李鸿章两妾及经芳发妻开销之用。由经芳经营。

三、合肥县庄田2处,为经述之祭田(经述已死,葬于其中一处)。由经述子国杰经营。

四、合肥县田产2处,庄田3处,坟地1处,留与经迈作为其死后祭田墓地。经迈经营。

五、李鸿章在合肥、巢县、六安、霍山之其余田产及在庐州府、巢县、拓皋村、六安及霍山之房产为李鸿章祭田及恒产,子孙不得抵押分割出售。国杰经营,用于祭祀维修房屋祠堂,如有赢余可用于扩置房产。

六、自合同签订起10年后,若李鸿章祭祀田及恒产岁入逾2万石,除上述开销有赢余,则三子平分。

七、合肥肥东乡李文安(李鸿章之父)墓地几祭祀田继续保留,不得分割抵押出售。

八、上海一栋价值4万5千银的中西合璧房产出售,2万用于上海李氏祠堂开销。其余2万5银用于上海租界内建屋。该房为3位继承人公有居处,共同管理。

九、扬州一当铺收入用于省城江宁李鸿章祠堂开销。

十、位于江宁(南京)、扬州两处房产出售,卖房所得用于扩建上海共有居处。

十一、江宁学馆分与国杰做宅邸,扬州一处房产分与经迈做宅邸。[注3.]

——————–

这是目前所能找到的关于李鸿章遗产最直接的资料。这份分家“合同”内容虽然比较详细,但是它只涉及一部分不动产,并未提及金银票据等动产。所以依靠它,还无法准确估计李鸿章遗产的总值。[注4.]但这份“合同”仍然提供了大量有效信息。

我们先来看田产。据曾在李府管过事的唐凌辉说,“鸿章所置田产,每年可收租五万石。”从李鸿章分家合同第五、第六两条的情况看,李鸿章在合肥、巢县、六安、霍山等地的田产每年的收入大约有二万石左右。如此推算,加上他的元配夫人、两个小妾、儿子李经述等人的祭田收入,与“岁入五万石”之数大体应能相符。由此倒推,李鸿章一支在安徽的田产大约6万亩。[注5.]当时安徽东乡地价为每亩七十四银元[ 注6.],按照这个价格,则这6万亩土地价值为444万元银元,以白银衡量则值324.12万两。

再来看房产,这也是李鸿章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鸿章“发迹”之后,他们家六兄弟在家乡均建有“大者数百亩,小者亦百十亩”的庄园宅邸。三十年代,金陵大学地政学院曾对李翰章、李鸿章兄弟的田园邸第进行过一次调查,他们描述说:

———————-

合肥东乡之李相府,西乡周、刘、唐、张之“圩子”至今犹在,吾人旅行其间,所有封建规模历历在目。盖当日显宦地主,煊赫一时,仗势恃财,广置田亩,所筑邸第极其宏伟堂皇。查李相府及周、刘、唐、张之圩子,每个邸第所占面积大者数百亩,小者亦百数十亩。邸第外园先凿壕沟,内筑高墙如围寨,佃户环居于内,四周并辟花圃菜圃,广阔整齐,园圃内层又凿内壕沟,而紧接于主人居住之宅第。宅第大抵分两大部分,每部分设三大门,内进各自三大堂。闻西乡最小之张圩子,曾住五百余人,其他可想见矣。圩子内有碉堡、炮台、内花园、外花园、藏书楼、秘密走廊等设备。所住佃户,或兼卫士,或兼炮手,或兼轿夫,或兼其他徭役,完全为佃奴性质。[注7.]

———————-

除了合肥之外,李鸿章在外地也拥有多处房产。比如上节所引分家合同当中,提到他在上海有“一栋价值4万5千银的中西合璧房”,在南京和扬州各有两处房产,在桐城和安庆各有四处产业,在扬州还有当铺一座。

安徽芜湖也是李氏家族房产的集中地。芜湖水运便利,地理条件优越,1877年秋,在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的李鸿章建议下,清政府将镇江七浩口米市迁至芜湖。在芜湖米市的建设过程中,李鸿章发挥了重大作用。李鸿章家族在李鸿章长子李经方的带领下,抓住这个机会,在芜湖大量投资置业,在芜湖拥有了大量房产。

“李府兴建房屋,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李府自用的,有公馆、钦差府等深宅大院,走马楼房;有大花园、景春花园、长春花园、柳春园等楼台亭阁,规模宏大,气象不凡。一种是出租的市面房屋和住宅楼房,收取房租、地租。”“可以概括地说,芜湖的老市区,包括沿河南路、长街、二街、三街、渡春路、新芜路、中山路、吉和街、华盛街等地区的地皮房屋,全部或绝大部分都是属李府所有。”当然,这些房产有些是李鸿章身后所置,但是在他生前,规模也已不会太小。

除了以上这些,李鸿章家书中也提到了一些其他住房的情况。比如光绪二十四年,李鸿章曾考虑出售干鱼胡同的房子,要价二万,没能成交:

有人议购干鱼胡同世宅,索二万余金,未成。[注8.]

另一封信中,李鸿章提到李家在上海兴建的一所住宅,并且对房屋设计方案做出指示,要求建筑费用控制在二万多两:

沪地房图嫌过昂,汝往沪时斟酌另绘。除正房楼底外,零碎房间要稍多,大约二万数千金可矣。[注9.]

综合以上资料,我们可以确认,李鸿章一支的房产广布于合肥、安庆、扬州、桐城、芜湖、北京、上海等地。这些房产当然是一笔相当巨大的财富,唯其具体数额无法估计。

除了不动产,李鸿章家族的动产也为数不菲。李鸿章家书中的有一条记载,涉及“股息”:

昨闻有北归之志,自因七家湾小口不利(指孙殇),前属并归试馆又不愿。北方穷乡,焉得有合式房屋可购,且股息在南,取携不便,家用何出。[注10.]

这封家书显示,住在老家的李鸿章家人,主要收入之一是“股息”。

除了这条第一手资料之外,关于李鸿章不动产收入的第二手资料很多,不过都是概而言之,并没有准确的数字。比如清末费行简所著《近代名人传》所说:“招商轮船、开平煤矿皆有鸿章虚股甚多。”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说李鸿章有数百万金之产业,用以作为证据的就是“招商局、电报局、开平煤矿、中国通商银行,其股份皆不少。或言南京、上海各地之当铺银号,多属其管业云”。《李鸿章与晚清吏治》一文中则揭示,盛宣怀在光绪三年以轮船招商局名义购买旗昌公司时,企图另立公司,并请李鸿章参股。[注11.]

综合以上关于动产和不动产的资料,我们发现对李鸿章遗产的估计,弹性空间很大,从一千万乃至数千万皆有可能。不过,李鸿章家产富厚逾常,至少有一千万之数,在晚清名臣曾胡左李当中名列第一,这一点应该毫无疑义。

作者:张宏杰,作家、学者,著有《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等。

———————-

参考注释:

注1.容阂:《西学东渐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71页。

注2.梁启超:《李鸿章传》,海南出版社,1993年。第104、105页。

注3.苑书义:《李鸿章传》,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405、406页。

注4.苑书义:《李鸿章传》,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405、406页。

注5.参考宋路霞:《李鸿章家族》,重庆出版社,2005年,第103页。

注6.宋路霞:《李鸿章家族》,重庆出版社,2005年,第105页。

注7.陈恩虎:《明清时期巢湖流域农业发展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第59页。

注8.《李鸿章全集》信函八,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207页。

注9.《李鸿章全集》信函八,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259页。

注10.《李鸿章全集》信函八,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152页。

注11.谢世诚:《李鸿章与晚清吏治》,《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第159页。

您可能还喜欢…

1 Response

  1. 李鸿章家族: 百年兴衰一笑过说道:

    李家骁,晚清重臣李鸿章最小的曾孙,现居上海。祖父李经方是李鸿章的长子,曾任多国公使,祖母是法国人。其父李国焘兼通中外文史,当过上海邮政局局长。然而,原本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小少爷,生逢乱世,家族的荣耀没有享受到,反而于李家没落之途中,历经坎坷。李氏四代,从官到民,家族兴衰,他一笑而过。一起来读他的这段口述文字。

    本文摘自《作家文摘·合订本》2017年第7期

    【父子外交官】

    我出生时,爷爷李经方已过世四年,老太爷李鸿章更是无缘一见。但李家的家史却时常促使我心存好奇,那究竟是怎样的一段烟云?

    有一年,我去合肥拜祭李氏祖先。我在香堂里看见了传说中的黄马褂血衣和康有为的挽联。我是怎么识得康有为的字迹的?靠的正是家信,老太爷留下了几十封亲笔信。我将书信摘抄复印了回家细读,从而识得康氏字迹,更是窥得老太爷和爷爷之间的些许往事。

    李鸿章与孙辈们在一起

    老太爷是个严父。作为长子,爷爷从政是不容商量的。然官场险恶,更何况处于乱世,这对父子外交官如履薄冰。在慈禧眼里,八旗子弟和汉族大臣是不一样的。八旗子弟出身高贵,擅长吃喝玩乐,虽居高位,却不顶事。但凡要和外国人交涉,她只能把老太爷他们这批汉族大臣推出去。况且,那些洋人也瞧不上亲王们,指名要李鸿章过去。于是,爷爷跟着老太爷,对内要伺候好慈禧和亲王们,大兴土木给慈禧过生日,对外又要与洋人周旋。

    比如说,老太爷的信里就嘱咐爷爷,拜访某某亲王需要备齐多少礼品,甚至帖子的格式也反复叮嘱,生怕儿子疏忽大意得罪了人。面对洋人,更是十分谨慎。因为爷爷做过多个国家的公使,所以历史上诸如《马关条约》等丧权辱国的文书都是爷爷签署的,世人还因此送了他一个外号“割台大臣”。为此,爷爷一度心存芥蒂。他觉得自己跟着老爸出使,明明做的都是递雪茄、送牙签的事,却还要承担签字的责任,为世人所不齿,有委屈又不敢言。其实老太爷也不是存心要叫儿子做“卖国贼”,割让土地都是慈禧的意思,让李经方签字则是洋人的意思。

    时间一长,看爷爷意志消沉,神色憔悴,老太爷毕竟舐犊情深,不忍儿子受罪,便鼓起勇气上书慈禧,称“经方体弱”,是否可改派八旗亲王随他出使交涉。慈禧当然是不准奏的。于是爷爷只能寄情于朝务之外。

    【爸爸终生怀恋英国女友】

    爷爷风流倜傥、妻妾成群。爷爷在担任大清驻外公使期间,曾聘用过一位英文女秘书和一位法文女秘书。两位秘书后来都成了公使夫人。法国夫人居芜湖,给他生了大儿子李国焘,英国夫人居上海安庆路,生了小儿子李国杰。其中,李国焘便是我的父亲。  

    李鸿章之子李经方

    都说我爸爸李国焘命大。当时我的那个法国奶奶海伦难产大出血。外国医生对爷爷说,您太太怀的是龙凤胎,看情况母子三人中只能保住一个。爷爷当然是保儿子,结果夫人带着“凤胎”去世。

    爸爸满两周岁那年,老太爷签完《辛丑条约》吐血不止,驾鹤西去,爷爷才有了当家做主的机会。但他变得和老太爷一样独断专行。

    爸爸长得酷似奶奶,加上生长在英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爸爸和初恋女友是被爷爷亲手拆散的。爸爸身材魁梧,加上驻英公使之子的尊贵身份,所以在英国剑桥大学经济系念书时,也算是个风云人物。然而,他却和一名郊区庄园里的小姐谈上了恋爱。

    临毕业时,两人的感情已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爸爸禀告爷爷说想娶这位姑娘为妻,遭到了爷爷的反对,勒令他拿到学士学位后立马回国结婚。爷爷指给爸爸的是一桩亲上加亲的婚事。那位小姐是老太爷李鸿章姐姐的孙女。这种婚姻在旧式封建大家庭里很常见。爸爸虽然不乐意,但又不敢先斩后奏,只好挥泪别女友,想回国当面向父亲再争取一下。临别时,英国姑娘剪下了自己一条三寸长的金黄色的小辫子,赠予爸爸,又送了他一枚极细巧的18K金戒指。

    爸爸回国后虽据理力争,可最终没有得到婚姻自由。他做什么工作、娶什么妻子都是爷爷说了算。然而,他始终没有忘记在英国的初恋女友。爸爸的右手中指上,一辈子都戴着英国姑娘送的那枚鸡心图案的金戒指,那条三寸长的黄辫子则一直珍藏在抽屉里。

    直到有一天,我翻爸爸的抽屉玩,发现了这条奇怪的小黄毛辫子,才从爸爸那里得知了这一段爱情故事。爸爸告诉我,几十年过去了,两人依旧保持着书信来往。1962年,爸爸走了。他落葬时,我把黄辫子和金戒指悄悄地塞进棺材,让他带着定情信物去和初恋女友黄泉相逢。

    【没享过遗产之福】

    李鸿章死后,李家家道中落。辛亥革命爆发后,李经方丢官弃爵,携子嗣移居上海。民国时期,李氏一族依靠老太爷留下的家产,日子过得还不错。记得小时候,爸爸常备一中一西两套礼服,与严复等一干北洋遗老遗少吟诗作对,往来频繁。我作为小少爷,也是一身礼服,跟着爸爸去社交。

    爸爸的慷慨大方是跟爷爷学的,我那有名的表姑母张爱玲结婚时,爷爷还给了她一条弄堂作为陪嫁礼呢。那条弄堂在常德路,离张爱玲住的常德公寓不远。幸亏爸爸有钱的时候乐善好施,新中国成立后,那些受过李家恩惠的也都反过来帮助我们渡过难关。

    新中国成立之初,公私合营之前,爸爸主动捐献了安徽芜湖的很多房地产,比如长江边华盛街上的“钦差府”就被捐献出来办学校了。上海方面呢,比较体面的房地产,比如现在乌鲁木齐路上徐汇网球场附近的几处也捐献出去,只留几处自己和家人住的房子。剩余的部分也积极参加公私合营,最后只留下61幢房子等待接受“社会主义改造”。于是,爸爸这个“开明绅士”被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

    但那时家里一群老少的开销不小,大概是1952年或者1953年,为了节省开销,爸爸退掉了慈惠南里和新昌路的房子,辞了用人,带着我和姐姐以及姨妈搬到了裕华新村,与大妈妈还有哥嫂同住。

    有一天,爸爸和盛宣怀的四儿子盛恩颐出去散步,在路边的小铺里每人吃了一副大饼油条,然后打算去襄阳公园里坐坐。谁知到了公园门口,两人你翻翻口袋,我翻翻口袋,竟然拿不出买门票的钱了。

    爸爸去世后有人问我,你们李家难道真的没有一点遗产可以周转吗?爷爷在上海拥有大量房地产,但他妻室太多,所以遗产的分割相当复杂。1933年,他亲笔在一幅长三米、宽一米的宣纸上写下遗嘱,白纸黑字写清楚后代中哪一房、哪一人分得哪些。这份遗嘱原件收藏在爸爸手里,爸爸去世后由我继藏。遗嘱在“文革”中被抄走,落实政策时又发还。

    事实上,我没享受到什么李家的遗产之福。如今,我和太太都退休了,总算不再为家庭操心奔忙,当起了一名逍遥的“文艺老年”,圆了少时的梦。

    李家骁 口述,密斯赵 采访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