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女科学家周树云:做科学秘境中的女探险家

记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清华物理系教授周树云

周树云,1979年生,2002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2007年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2008年至2012年,在美国劳伦兹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先后任“先进光源”博士后研究员、材料科学部项目科学家。2012年,任清华大学物理系副教授,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2013年,获得“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2016年12月,升任长聘教授。

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女科学家周树云:做科学秘境中的女探险家

多年来从事凝聚态物理实验研究,主要利用基于同步辐射光源、超快激光及自由电子激光器等先进光源的多种尖端实验技术,在低维量子材料的电子能谱及超快动力学研究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包括《自然》《自然•Ÿ材料》《自然Ÿ•物理》和《自然Ÿ•通讯》杂志文章10篇、《物理评论快报》文章7篇,并著有书章2节。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973”计划课题等研究项目。

2017年2月28日,获得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张整洁的办公桌,一面写满符号和公式的黑板,两个装满专业书籍的大书柜,周树云的办公室似乎没有一丝多余的杂物。

采访当天,周树云刚从外地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回来;采访前的半个小时,她刚刚跟学生讨论了下一次到国外同步辐射光源的实验计划;采访结束后,她要匆匆赶去接孩子放学。科研、教学、家庭,这三项事务让周树云的每一天都过得忙碌而充实。

▲周树云(左四)获得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图源:新华网)

▲周树云(左四)获得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图源:新华网)

2017年2月28日,周树云出席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的颁奖典礼。对于此次获奖,周树云很淡然:“我感谢同行们对我过去工作的认可,这个奖也是对我继续努力作出更好工作的一个鼓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让一些女性研究人员进入公众视野,对于提升学生的信心和推动女性在科学领域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物理是我一生挚爱的事业

从高中时代起,周树云就对物理很感兴趣,并对力学、电学等看不见、摸不着却又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读大学时,毅然选择了物理系,师从朱邦芬院士,由此踏上科研求索之路。毕业后远渡重洋,成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生。而当初有建树时,毅然决定回归母校建立研究小组,开始了对新型二维材料和异质结构的电子能谱的研究。十五年来,在科研的道路上,周树云走得踏实且坚定。

谈及自己的研究领域,周树云微笑道:“我是在跟朱邦芬老师做本科毕业设计的时候开始对凝聚态物理研究产生浓厚兴趣的。”凝聚态物理研究的是材料中的物理,与当今的信息技术发展密切相关。“现在计算机的发展进步得益于对硅半导体的应用开发,我们的研究就是希望能研制出更好的材料去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新型二维材料在这方面具有重大潜力,深入理解其中的基础物理将有助于找到性能更加优异的材料,使其在未来发挥巨大的应用潜力。”

做科研就像是在科学秘境中探险,其中的道路必然会遇到挑战和挫折,也必定是漫长而艰辛的。“建立独立研究组的前几年是最困难的时候,从一个空白的实验室开始,带着一些年轻的博士生,从搭建仪器设备到带领他们做实验,刚开始的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但是这个过程也最能激发一个人的潜力。”但周树云异常坚定,“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我都从未想过放弃,物理学是我挚爱一生的事业和选择!”

▲(a) 角分辨光电子能谱直接测量到的第二级狄拉克锥。(b)石墨烯的原始狄拉克锥和第二级狄拉克锥能带示意图。(由周树云研究组在线发表于《自然物理》,展示了范德华异质结丰富的物理特性。)

▲(a) 角分辨光电子能谱直接测量到的第二级狄拉克锥。(b)石墨烯的原始狄拉克锥和第二级狄拉克锥能带示意图。(由周树云研究组在线发表于《自然物理》,展示了范德华异质结丰富的物理特性。)

“做科研是探索一个完全未知的领域,创新自然是艰难的,但只有这样才会有乐趣!”周树云回忆说,“我的一个学生在做石墨烯/氮化硼范德华异质结构的课题,努力了两年克服了重重困难,最后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得到了很好的实验结果。我想当时那种喜悦是外人很难体会到的。”科研就是这样,过程曲折漫长,但其中不断出现的一些意外和惊喜会给你无尽的动力,推着你一步步向前探索追求。“做最前沿的研究不可能顺风顺水,挑战总是在所难免。对我而言,做科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去享受探索未知领域的乐趣。”

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和益友

美国加州伯克利是周树云待了十年的地方。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她成为了美国劳伦兹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同步辐射光源“先进光源”的博士后研究员和材料科学部的项目科学家。前途璀璨的她在2012年选择回归母校物理系做了一名老师。“清华的本科生很优秀,在国际上也备受认可。但是我们博士生的整体研究水准和学术声誉还有不少可以提升的空间。”周树云说,“国内科研的软硬件设施都在提高,如果有更多的人选择回到清华带领我们优秀的学生做科研,未来我们的研究水平一定会大大提高。我希望自己能为这件事做一点微小的贡献。”

周树云从回国后就开始带领博士生做科研,同时肩负着本科生的教学。谈到自己教的本科生课程《基础物理学原理与实验2》时,周树云说,对于本科生来说,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才能为未来开展科研做准备。清华的学生有很好的基础,但还要有更大的科研自主性。做好科研一是要有兴趣有动力,要真正想去探索一些事情;二是要勤于思考,勇于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本科生的培养重点就在于打好基础,让他们体验到做科研的乐趣,激发其做科研的兴趣;而博士生就是要鼓励其独立思考,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周树云与学生交流。

▲周树云与学生交流。

“虽然周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格,但是她对我们的学习生活特别关心。”周树云研究小组即将毕业的博士生王二印说,“周老师每周都和我们研究小组的同学有一次组会,也会单独和我们每个人交流。”很快就要毕业找博士后工作的他提起周老师时满满的都是感激。“周老师给我提供了很多有关未来方向选择的建议,给了我很多帮助和支持。”

在很多学生眼里,周树云就是朋友兼导师。在科研上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改论文、申请奖学金和出国合作交流的机会,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呵护。“周老师勤奋、有干劲,她很年轻也很优秀,跟着她做研究一定大有收获。”博士二年级学生张红云毫不掩饰她对周老师的敬佩。“周老师跟我们没有代沟,她会记得我们每个人的项目进展情况,会关心我们生活的点滴、指导我们的学术,也会跟我们吃饭聊天八卦,像普通朋友一样。有一天深夜只有我一个人在实验室做实验,在我觉得很孤独、很害怕的时候,周老师推门进来。见我是一个人在这里便留下来陪我一起做实验。那时候觉得特别温暖,有她在,我就像有了无穷的动力。”

“每天不到八点,周老师送完孩子上学后就已经来到系里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她对待科研和工作永远那么勤奋、敬业!”张红云说。

提到自己的博士生们,周老师很是自豪,“他们都很优秀、很努力,现在已经能开始独立开展一些科研项目。”对于学生们的喜爱和崇拜,周老师微笑着说,“我希望能拉近跟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开放自由的氛围下讨论学术、科研和生活。我也期待他们中的有些人可以做得比我们更好。只有不断超越,才能推动科研一步一步地向前进。”

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女科学家周树云:做科学秘境中的女探险家

女性做科研,没有不合适

“我其实很幸运,因为我的博士导师亚历山德拉Ÿ•兰扎拉(Alessandra Lanzara)就是一名女教授。我在伯克利加州大学读博期间,她从零开始建立研究小组,取得优异的研究成果,同时她也建立了家庭、照顾好孩子,将工作和生活处理得井井有条。所以,女性适不适合从事科研从来都不是我考虑的问题。我只需要问自己喜不喜欢科研,能否从科研中得到一些乐趣和成就感。”周树云这样评价自己所从事的科研事业。而回国做教师,教本科生基础课程也有这方面的考虑。“物理系的女生很少,女教师更少。我希望女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我能给她们提供一个倾诉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想给她们正面的影响,告诉她们女生一样可以兼顾科研与家庭。”

“我觉得做科研享有很大的自由,你的视野、努力和毅力决定你想要达到的高度。”提到如何兼顾工作和家庭,周树云说,孩子小的时候,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确实需要一些智慧。但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我们需要做的是,遵从自己的内心,把主要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即使在某个时刻我们不得不在某件事情上放慢脚步,只要能一直坚持努力,我们总会有足够的机会可以迎头赶上。更多女性科学家www.yangfenzi.com/tag/kexuejia

在周树云10个人的研究小组中,一共有两名女生。博二的女生张红云坦言,“很多人认为女生在科研后期会力不从心。所以我选择做科研其实深受周老师的影响。她常常跟我们分享她在科研、家庭、生活上的事情,用她自己的经历告诉我女生应该有事业,做科研的女性一样会有很好的家庭生活,要对自己有信心。周老师是我的榜样。我希望自己以后能与她一样,在科研的道路上找到自己奋斗的方向,坚定地走下去!”

对于未来的发展,周树云目标明晰:“二维材料和异质结构是我感兴趣的新兴前沿研究领域,还有很多我想要继续探索的奥秘,我希望能从中得到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

▲2016年10月28日,在清华大学第二次人才工作会议上,周树云就“青年人才成长与面临的挑战”问题作交流发言。

▲2016年10月28日,在清华大学第二次人才工作会议上,周树云就“青年人才成长与面临的挑战”问题作交流发言。

坚持梦想,永葆初心,在科学的秘境中,周树云一直步伐坚定、孜孜不倦地探索着属于自己的宝藏!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综合整理报道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庄小威:用物理之光照亮生命之谜|她带出了得意门生何江、张锋…

➤ 女科学家卢宇彤:超级计算机到底有多快?天河二号背后的故事

➤ 李飞飞专访: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谈人生起点与AI梦想

➤ 女科学家颜宁开讲啦演讲稿:人生的意义在于你为世界留下什么

➤ 青年女科学家胡海岚探秘头脑特工队,揭开抑郁症等情绪病密码

您可能还喜欢…

1 Response

  1. 南开大学教授罗义荣获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说道:

    由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欧莱雅中国共同设立的“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月28日在北京揭晓。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罗义,凭借在污染生态化学、环境微生物、生态毒理学领域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成为获此殊荣的10位杰出女性之一。当天,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出席颁奖典礼并为获奖者颁奖。

    抗生素作为人类医学的重要发明,问世以来创造了很多医学奇迹。可随之而来的滥用却导致越来越多的细菌产生耐药性,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不仅如此,一旦携带耐药基因的病菌通过饮水或呼吸等途径传播至人体,就会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甚至可能造成许多疾病无药可医。

    抗生素作为人类医学的重要发明,问世以来创造了很多医学奇迹。可随之而来的滥用却导致越来越多的细菌产生耐药性,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不仅如此,一旦携带耐药基因的病菌通过饮水或呼吸等途径传播至人体,就会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甚至可能造成许多疾病无药可医。

    多年来,罗义奋战在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的第一线,探求中国河流环境中抗生素与微生物耐药性之间的关联性,用于指导环境治理和保障人类健康。她和团队历经10余年研究,在环境中的抗生素和耐药基因的来源、归趋以及传播扩散的分子机制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为有效控制抗生素污染和阻遏耐药基因传播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罗义坦言,当初选择环境生物专业,其实是一种偶然。在此之前,她并不确定微生物研究能成为自己的兴趣和事业。“多年以后,当我爱上了实验室工作的美好和纯粹,才发现,结缘科学是我一生最幸运的选择。”罗义说。

    本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评审委员会由38位院士、专家组成。经过严格评审,10位女科学家从111个单位提名的215位有效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教授王琳、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艳丽、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尹梅贞、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田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教授杜兰、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玲玲、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范金燕、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周树云、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高利等9人一同荣获本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此外,作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的后备军,“未来女科学家计划”也在为中国的科学事业不断输送新鲜血液。清华大学在读博士生万蕊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后龙冉、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博士后丛楠、中山大学博士后周怡、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后徐莉等5人入选了今年的“未来女科学家计划”。

    据悉,自2004年设立以来,共有115位女性荣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该奖项也成为激励青年女性投身科学的榜样力量。

    来源/南开新闻网 记者/吴军辉 编辑/李美澄 审核/赖鸿杰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