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人类最后的边疆。这是星舰企业号的航程,它将继续去探索未知的新世界,找寻新的生命和新的文明,勇敢地航向前人所未知的领域。
这是经典科幻影视作品《星际迷航》中一段著名的台词,足以令这系列的任何一个粉丝血脉偾张,热泪盈眶。
虽然在欧美家喻户晓,铁杆粉里甚至包括霍金和Kip Thorne这样的科学大家,《星际迷航》在中国却鲜有人知。在2016年10月15日举办的未来论坛科技创新峰会上,达闼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黄晓庆以科幻迷和科技工作者的双重身份,从《星际迷航》出发,阐释了科幻与科学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人类文明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以下是黄晓庆演讲内容。
各位嘉宾,大家好!我听说今天来了很多小朋友,所以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比较有娱乐性的内容。作为工程师和科技工作者,我最想给大家共享,就是科幻。我最喜欢的科幻是《星际迷航》(Star Trek),如果在座有《Star Trek》的粉丝的话你们可以再复习一下。《Star Trek》非常复杂,有好几百本书,所以我今天花半小时给大家讲得简单一点。
我们把外星文明和地球文明归类为智慧文明,智慧文明我们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的文明可以称之为行星文明,智慧生命它没有能力去到超越它行星之外的地方,只能在它所居住的行星上获得资源。基本上我们地球人处在这样的文明,在星际文明里这叫原始社会。我们还在原始社会。第二级的文明,我们定义为恒星文明,也就是说智慧生命可以从它所居住的恒星的星系去到其他的星系,当然也有可能去到他们居住的星系内的恒星。也就是说地球人可以去到火星上居住,或者殖民火星,到火星上挖矿,我们估计二十年之内可以去到火星。很明显人类已经到了原始社会的末期,可能进入第二个时期,但是我估计要到太阳现在稍微有点难。星际文明第三个层次,我们可以从我们居住的行星到别的行星去,也就是说星际旅行。如果我们可以星际旅行就进入到了星际文明。前不久有一个美国电影叫《星际穿越》(Interstellar),这部电影很流行,大家都看了,实际上讲的我们人类可以有第三级文明,那个电影讲的差不多是两百年以后的事情。
科技对人类的影响确实很大。前面几位科学家讲到了科学的影响,作为工程师,工程师是做什么的?工程师就是把科学家发现的真理变成现实,把科学家发现的现象变成我们人类可以享受的产品。从有了人类有记载的文明开始,人类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但是有了科学技术,我们才发现人类社会真的在发展。我们看到联合国统计全世界的人口可以看到有三个重要的拐点,这三个重要拐点恰恰对应着人类三个重要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汽革命,差不多1750—1850年,然后是1850-1950,1950年后进入我们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工业革命,我们现在还处在信息工业革命,如果说我们每次工业革命是100年,那就是2050年。下一次工业革命是什么?可能是大家所知道的人工智能,机器人革命。
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1966年有一位美国的剧作家Gene Roddenberry ,他创作了《星际迷航》,讲述了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类向外星探索的故事。这个探索的故事讲的是两百年之后,人类组建了一个星际舰队,星际舰队探索宇宙,这成了《星际迷航》里原始的这一集,这一集先播出来看卖不卖座。没想到一播播了十几年,后来又连着下一次旅行,再一次探险换了一个船长。星际迷航现在换了六个不同的剧集,基本上先后都结束了,现在没有一个在直播,都是过去的,但是主题电影基本上每年出一个,所以今年又出了一个。《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卢煜明、薛其坤:让世界更美好,他们说到做到》更多未来科学大奖解读:www.yangfenzi.com/tag/futureprize
今年是《星际迷航》的五十周年。在过去五十年,《星际迷航》的旗舰一直在进步,有时候被击落了,重新造一个新的,新的更先进。科幻我们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硬科幻,硬科幻一般不会对科学原理进行完全的扭曲,他会把科学原理拉深,但是不会拉坏。软科幻有点不太照顾科学原理,凭想象力可以完全把它妖魔化,妖魔化的典型就是《星球大战》,《星球大战》不是特别科学的,是软科幻。不管硬科幻还是软科幻对科学都有正面的影响。严格来说我们更喜欢硬科幻,因为硬科幻可以预测未来。
《星际迷航》为什么是硬科幻?实际上有很多非常重要的核心地方。首先,在《星际迷航》里,未来人类用什么作为能源?用反物质。物理能是最简单的,能量是最少的,在这之上是化学能,化学能之上原子能,原子能之上呢?物质能。怎么实现物质能?反物质和正物质混一起给你纯粹的能量,就是E=mc2,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未来能量来自于反物质。由于有了反物质强大的能量,未来人类旅行可以用全新的一种引擎方式。未来人类在强大能量支持下,制造物质的方式也发生很大的改变,可以完全用能量重造物质。未来,我们可以复制人体所有的器官。更重要的一点在于,未来人类很有可能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生物体,我们是电子生物和新材料完全组成的混合体。这个叫synbro也就是说electronic,mechanic和biology全部融合成一个生物体。《星际迷航》已经预测到全新技术的发展。在《星际迷航》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娱乐方式,叫全息。简单的说,未来我们在宇宙飞船里可能要过好几年的时间,你怎么能够忍受这种寂寞?所以我们发明全息方式让你去娱乐。一旦进入一个娱乐房间的时候,你摸什么虚拟的东西都会给你一个正面的反馈,所以你会感觉你是真的在场景里面,在这个里面就可以完成很多。在《星际迷航》里就巧妙利用这些,拍出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情节,很有娱乐性。
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跟物理学有关的最高指导原则,是说有一个矛盾和问题,这个问题叫做费米最高指导原则。根据我们人类的计算,我们的宇宙里面地球绝对不是孤立的,而且应该也不只有两个、三个,而是有很多个星球都有可能会产生智慧生命。我们地球也不是最古老,地球只有45亿年。也就是说在我们之前完全也可能有很多智慧生命在技术上获得很大的发展。为什么我们没有看见外星人,这是费米提出来的问题。《星际迷航》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它是怎么回答的?《星际迷航》用最高指导原则提出来的观点是什么呢?就是任何太空船,去了任何一个其他文明,都不可以去介入、干涉或者接触当地的文明,除非当地的文明人获得了太空旅行的能力。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地球人没有获得像其他行星旅行新型的科技,在《星际迷航》里面叫做曲速引擎,没有获得这个能力,外星人到地球是不会来找我们的。原因非常简单,就是说根据他们过去的经验,任何一次发生这种情况,外星人来找没有太空旅行能力的智慧生命的时候,就会破坏、中断他们正常发展的历程。假如说我们地球人相当于古代的人,还在互相厮杀,外星人有原子弹就给了他,这样就会造成很大的问题。更多科幻揭秘:www.yangfenzi.com/tag/kehuan
《星际迷航》里面讲了特别多外星文明,外星文明和地球文明发生很多冲突,之间产生很多故事。从某种意义上讲,通过一些对外星文明的探索,也讲地球不同民族之间、不同国家之间怎么解决争端和利益冲突。从某种程度上讲,《星际迷航》也试图探讨未来人类社会所需要面临的一些社会问题。这里面比较典型是人类首次见到的外星人就是瓦肯人,他们有一个典型的手势,这个手势包括长生和繁荣,live long and prosper。这是瓦肯人相见的时候,和握手是一样的意思。《星际迷航》有很多人物,这个是瓦肯人代表叫Spock:
这种外星人叫Borg,他们是在宇宙到处游荡的外星人,这种外星人很极端,他们碰到劣等民族就灭了,碰到他们可以接受的民族就把他们全部收了,转化成他们自己:
这个是《星际迷航》里面最著名的机器人,他的名字叫Data,达闼科技中文名字就是以Data命名的。他也有一个很重要的故事,他是在远离地球的外星上面被姓宋的中国人在几百年以后发明的,跟我们今天做机器人可能有点关系:
我们可以看到,《星际迷航》推动了特别多技术的发展。有两个故事可以讲一下。在1966年创作《星际迷航》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发明了一个通讯机,这个通讯机像后来摩托罗拉发明的翻盖手机。翻盖手机在《星际迷航》时代就发明了,摩托罗拉后面把它实现了而已。第二个很有意思的,60年代《星际迷航》里就采用了手持电脑,那个还没有现在的苹果电脑,但是《星际迷航》里所有的未来人类都携带像笔记本电脑的小pad,实际上不是笔记本电脑,严格来说是平板电脑。你们就可以知道科幻影响了后世很多新的产品开发,后面的机器人很多都有科幻的影子,科幻电影对后世的启示实际上挺多的。
在人类整个科技史上,科幻和科学的发展总是互相交错,从某种意义上讲特别多的工程师、科学家小的时候都是科幻迷,他们长大了很有可能还是《星际迷航》、《星球大战》、《终结者》、《黑客帝国》等等这些科幻很重要的粉丝。他们也参与科幻的制作。比如说《星际穿越》这个科幻电影的首席科学家就是加州理工大学非常著名的物理学家,所以科幻和人类活动的关联非常重要。
最后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做的一些工作,也可以看到有一点点科幻的影子。我们做的工作叫云端智能机器人,我们提出的观点是:在可见的未来,如果在电子技术上要实现智能机器人,很有可能只能把机器人的大脑放在云端,通过高性能移动通讯技术联到一个阿凡达的身上。为什么呢?因为运算成本太贵,通讯成本相对而言比较低。如果用通讯成本来替换运算成本,我们就能做出来经济、有效的机器人。
这里面有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从生物学和电子计算机科学上非常重要的两个支撑。第一个,我们知道人的大脑是非常复杂的机器,大概有1000亿个神经元,密切联系在一起,这样的机器实际上非常有效率。经过大自然多少年的进化,我们大脑大概平均重量是1500克,大概耗电是40瓦。如果我们要用电子电路来实现完全一样的电路,它的重量可能要好几千吨,耗电可能几十个兆瓦,也就是说相差100万倍。所以这样一个大脑是完全没有办法放在机器人的头上的。但是如果能做出这么一个大脑,它的速度要比人脑快,因为人脑是很慢的,人脑大概有500hz,也就是说我们能做出电脑来,放在云里,可以被100万个机器人共用。
第二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人的身体实际上传信号传得很慢,因为人的身体不是用电子导电。如果用电波传信号,1000公里100毫秒就可以传到。即使把机器人放在1000公里之外,数据中心能实现的性能跟人体是完全相等的。在这样基础之上我们可以做出新型的机器。在过去几年我们已经在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上获得很大的突破,我们已经在4G、5G、无线电基础之上获得很大的突破,我们在传感器、电池方面也获得了很大的突破。未来十年、二十年我们可能可以实现非常大的突破。这样边缘之下我们用计算机来服务机器人,一个完整的云网端架构来服务机器人,这个服务平台就是云端智能机器人的服务平台。用这个服务平台我们就可以逐渐接近像《星际迷航》所提出来的这样一种人工智能,接近于Data这样一种有智能的可能达到甚至超过人的智能新型机器人。这样一个目标可能是未来人类非常重要的一个里程碑,这个里程碑我们把它叫做奇点,就是说当我们造出来的机器,它的思维和智力达到或者超过人类。这也许需要20年,也许是30年,如果按照我们过去工业革命的说法2050年就应该发生了。
谢谢大家。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火星救援》:继《地心引力》和《星际穿越》之后又一科幻力作
➤ 未来论坛科技创新峰会在京开幕 薛其坤首亮相,王灏郭洪出席致辞
➤ 彭实戈、张益唐获2016年度“求是”大奖 | 孙家栋、杨振宁点评
➤ 科学家王晓东企业家欧雷强的百济神州:身处癌症免疫治疗最前沿
➤ 未来科学大奖公布刷爆科学圈,梁振英发文对卢煜明获奖表示祝贺
7月21日至7月24日是一年一度的美国圣迭戈漫展的时间,所有的超级英雄迷们都会前往此地。而今年,派拉蒙影业却在此次漫展中早早收场,只是在圣迭戈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星际迷航3》的户外首映礼。
户外IMAX大银幕,交响乐队现场伴奏,趁着落日余晖和企业号一起航行,“星际迷”们已经嫉妒死了。
《星际迷航3》7月22日已经在美国等多地上映,而中国内地上映却要等到一个半月之后的9月2日,这一次因为国产片保护月的问题,比之前两部内地上映晚很久。目前烂番茄新鲜度85%,MTC评分70分。
接下来的这十件事情不用你温习功课你就应该知道,如果不知道,那真的没必要去影院浪费钱了。
10/导演科幻处女秀
我们所说的《星际迷航3》是星际系列的重启版第三集,自从该系列重启开始,就一直是J·J·艾布拉姆斯担任影片的导演,而这一次导筒交接到了林诣彬的手里。华裔导演林诣彬,英文名Justin Lin,从小移民美国,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戏剧电视电影系。
对于林诣彬来说,这对他其实是一次新的尝试和挑战。他曾经指导过《速度与激情》系列的第三部至第六部,作为史上极为烧钱的动作片,林诣彬在保证酷炫的银幕镜头之外,给观众带来的是极为爽快的体验。警匪智斗,飙车漂移,硬碰硬的视听体验,都带着林诣彬的特点,挑战一切。
除了爆米花大片,林诣彬还执导过2009年的电视剧《废柴联盟》其中的三集,分别是E7万圣节特辑,E14 Tory和B姐跳舞以及E23 彩弹大战。《废柴联盟》是一部带有cult风具有实验性质的喜剧,经常会致敬一些电影桥段。
犯罪剧《真探》曾一度被封为神剧,因为它透着黑暗与绝望,高贵与冷艳,有着文艺片的气质。而林诣彬也曾经执导过第二季的第一集:The Western Book of the Dead。
但是,林诣彬从来没有执导过科幻片,《星际迷航3》对于他来说,是一次离经叛道的尝试。
9/苏鲁是同性恋
在《星际迷航》的企业号上,有一个很经典的角色,就是领航员苏鲁。重启版中这一角色由约翰·赵饰演,而约翰·赵之前在一次媒体采访中透露了关于苏鲁是同性恋这一消息。苏鲁在影片中有一个丈夫和一个女儿。
而看过预告片的人应该会发现,其实有一个镜头是一个男人抱着一个女儿,这个男人就是苏鲁的丈夫,他为了离苏鲁更近,就搬到了基地住。
苏鲁丈夫的名字是本,饰演本的演员就是本片的编剧之一道格·杨格。当时因为定好的演员缺席,道格临时上阵,一不小心就和苏鲁结婚了。
苏鲁变同性恋的这一消息,一是因为LGBT多次抗议星际系列的所有人物均为异性恋,没有其他性向的人物,一是因为主创们想搞大新闻致敬老版苏鲁,老的60年代剧版苏鲁由竹井乔治饰演,而竹井乔治本人是同性恋,角色不是。新版正好反了过来。
约翰·赵对于此事表示这样很好,很低调不去政治化他的取向。而竹井乔治则认为此事会扭曲基恩对于整个星际世界的创造,因为苏鲁一直都是和一个女人生的女儿,他很乐意出现同性恋的角色,但是认为在此处不够妥当。而主创则回应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苏鲁,与之前的剧版不同,而且我们采用的是凯尔文时间线(为了纪念重启版之前牺牲的凯尔文号),会出现很多全新的平行的可能性。
这一争议风波把《星际迷航3》推上风口浪尖,而对此事影响最大的其实是约翰·赵,因为自从他的角色出柜开始,柯克船长克里斯·派恩就开始对他下手了,几乎所有的首映式都要在红毯上亲他。
8/50周年纪念月
《星际迷航》系列到今年2016年已经50年,1966年开播的剧版《星际迷航:原初》是这个系列的诞生之作。之后相继出了5部电视剧,1部动画片,12部电影。新上映的《超越星辰》就是衍生电影的第13部。
这个科幻系列创造了一个人类与多种族外星人共处的世界,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星际联邦。中国的观众第一次接触到《星际》系列并不是1966年的剧版,而是动画系列,国内译作《星际旅行》。
2016年的9月也就是《星际3》在国内上映的这个月就是该系列的50周年纪念月。林诣彬就是为了给50周年一份礼,才搞出了一个又一个大新闻。
7/斯考特助力剧本
斯考特就是影片中西蒙·佩吉所扮演的角色,重启版的《星际》系列中第三集的编剧名单中出现了西蒙·佩吉的名字。上面说过的苏鲁变同性恋的事情他也有份。
但是,这并不是西蒙·佩吉第一次当编剧。有一个著名的喜剧动作科幻类型的“血与冰激淋三部曲”——《僵尸肖恩》、《热血警探》、《世界尽头》,西蒙·佩吉就参与编剧,同时主演。这个系列可谓怪咖又好看,他和埃德加·赖特、尼克·弗罗斯特组成的铁三角怪奇的点子非常多,僵尸在里面就被恶搞。
另一部《保罗》也是科幻片,不一样的是,里面有宅男ET,有裸女,有长毛的怪兽。
6/威廉·夏特纳不回归,大牌客串多
此前有传威廉·夏特纳会回归《星际迷航3》出演老年版的柯克船长,这个假消息还引来他本人谴责,而且这是14年的谣言,今年又被翻了出来。
威廉·夏特纳就是曾经出演1966—1969年的剧版《星际迷航:原初系列》以及之后的7部衍生电影版里的詹姆斯·T·柯克,是最早的船长。
那段经典的柯克船长誓词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Space,the final frontier.
These are the voyages of the Starship Enterprise.
Her ongoing mission,to explore strange new worlds,
to seek out new life-forms and new civilizations.
to brovely go where no man has gone before.
几乎所有的星际迷听到这一段就是想哭的心情。
当然了,老船长不回归,客串的人倒是一个接一个。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斯将会出现在《星际迷航3》的结尾处,客串一个外星人。
卡尔洛·安切洛蒂将会客串一名外星医生。是的,就是那个拜仁慕尼黑俱乐部的教练。
5/任务已经完成一半
《星际迷航3》的故事设定在《星际迷航:暗黑无界》发生之后的两年半,而企业号的探索旅程是五年一任务,所以,这意味着《星际迷航3》开始时,任务已经完成了一半了。而且,在这一部里,会打散重构前两部的星际迷航,据说有些搭档会被拆开。
4/和漫威搞在了一起
在重启版的《星际》系列的第一部中,锤弟“克里斯·海姆斯沃斯”出场10分钟,就领了便当。
在《星际迷航4》中,锤弟将回归,饰演柯克船长的父亲乔治·柯克。锤弟要演克里斯·派恩的爸爸了。
《星际迷航3》中的大反派卡尔的扮演者伊德里斯·艾尔巴也在《雷神》中出演了一个角色,彩虹桥的守护者帮助雷神逃出神域的海姆达尔。
第一集里的来自未来的复仇者尼禄的扮演者艾瑞克·班纳曾经就是李安导演《绿巨人》电影中的绿巨人浩克。
《暗黑无界》里的可汗的扮演者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同时也是2016年即将上映的电影《奇异博士》中的奇异博士史蒂芬·斯特兰奇的扮演者。
可以说,几乎每一部的反派复仇者都来自漫威宇宙。
另外,《星际迷航3》里的还有另外一位新角色外星女战士Jaylah,由“刀锋女”索菲亚·波多拉饰演。
她并未出演过漫威宇宙的电影,但是她的角色名字来自“冬天的骨头里的詹妮弗·劳伦斯”。是因为导演想要建立一个独立的新角色,而这个角色跟大表姐很像,于是在片场就叫这个角色为“冬天的骨头里的詹妮弗·劳伦斯”,后来太麻烦,才改成了现在的名字。(大表姐可是漫威宇宙里的魔形女。)
3/三艘船
《星际迷航3》里除了企业号之外有非常重要的三艘船:进取号,富兰克林号,克拉尔船。
进取号因为2009年电影里凯尔文号被摧毁的教训新增了新型逃生舱。富兰克林号是第一艘实现曲速4级的早期原型舰。克拉尔船,是外星攻击舰,也就是敌舰,它体型微小如同蜂群般攻击。
2/契科夫不会换人
契科夫的扮演者安东·尤金于2016年6月19日因车祸去世,终年27岁。英年早逝的他在《星际迷航》中的出场,所有人都忘不了。他回头说着带有俄罗斯口音的介绍:“Ensign Chekov,Pavel Andreievich,sir.”他并非影片的主角,但是大家对这个超级可爱的小伙都记忆犹新。
他还出演过爱情片《爱情限时恋未尽》,惊悚片《小镇怪客托马斯》,以及《亚特兰蒂斯之心》,近期刚出资源的《绿色房间》等等多部让人印象深刻的影片。
在确定要开拍的续集《星际迷航4》中,导演也表示契科夫还在,不会换人,或许我们会将他调离企业号。导演认为契科夫这个角色非安东·尤金莫属,无人可替代。这应该就是对他塑造的这个角色的最好保护,以及最好纪念吧。
1/JJ跑去星战了!
是的,J·J·艾布拉姆斯之所以把续集交给了林诣彬,就是因为他要去拍《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可以看出JJ也是星战粉,因为《星战7》是一部粉丝向的电影。
所以,你看到的《星际迷航》续集和之前两部风格差异会很大,但是也不至于就是太空版“速激”(虽然导演辟谣,但真说不好)。第四集他同样是制片,导演未定。
另/这个剧组都不正常
《星际迷航3》的这个剧组的演员们都爱玩dubsmash,一个对嘴软件,在上面,他们十分不正常。
星际迷航属于硬科幻,半个世纪以来受到科幻影迷(尤其是理科nerd)高度追捧,在国外更被誉为科幻史上的巅峰之作,关于软硬科幻的区别,就好比拿三级片和A片对比,一个是真干,一个是假干。像“超级英雄拯救世界“都不在硬科幻的范畴内。严格的说,星战也不算硬科幻,毕竟“原力”这个东西太像魔法了,这也是ST粉经常黑SW的主要原因,其实SW专注战争,ST的核心是人文和探索精神,两者世界观不同。
最新版其实是翻拍了原初系列,人设是一摸一样的,选的演员与旧版相似度较高,在第11部里面,新老代史波克还握手了。“下一代“系列,人设更加接地气,光头皮舰长会因为一些琐事困惑,比较情绪化、也会犯错误,机器人DATA植入了情绪系统,喜怒哀乐管理不协调而闹出的笑话,为影片增加了幽默感,但是这个角色最终没能超过大副。
一、一些老梗(星粉可以跳过):
1、红衫必死,星际迷航中红衫属于安全部和轮机部,蓝衫一般是科学官(比如大副和医生),黄衫是指挥官(比如舰长和舵手)。所以当要派Landing party的时候除了主角们就是安全部的红杉了。因为外勤出得多自然便当就领得多。久而久之就有红杉死得多的印象了。再后来,这就变成一个梗了。关于红衫还出了一本书,京东有卖。
2、偶数比奇数好看(电影版),这也是一个老梗,第2468部要好看一些;
3、舰长和大副的cp,这大概是影史上最早的cp,虽然那时还不流行这个,万人迷(宇宙种马)舰长和冰冷理性的大副形成了鲜明对比;
4、舰长的嘴炮专克逻辑怪,在电视剧中,舰长说死了好多的电脑啊;小离觉得舰长比瓦肯人还懂逻辑;
5、医生的口头禅:I am a doctor
6、大副的口头禅:fasnating,(在生活大爆炸里,谢耳朵经常说这个词,谢耳朵的人设融合了许多科幻形象,比如星战里的3PO,异性对其吸引力较低参考了大幅)
二、一些科技方面的概念:
1、曲速:在ST宇宙中最基础的设定,是一种超光速存在,因为有曲速才可以实现星际旅行,原理是空间压缩技术,星舰前方的空间缩小,后方的空间增大,而星舰本身的位置没有变。实现空间压缩需要巨大的能量,电影中是通过一种矿石实现的,在《星际迷航8第一次接触》里提到曲速引擎之父泽弗兰科克伦。
2、传送机:ST宇宙里,主要近距离交通工具就是这个,原理是可以把人体分解成微观粒子,打开虫洞,把电磁波传送过去,然后在目的地重组。当然,也可能发生交通事故,传送机如果发生故障,你就永远在空气里呆着了,电视剧里也有一次事故,船长被重组时组装成了两个人,并且产生了平行宇宙。
3、相位手枪和相位炮:这在ST里面是一种常规武器,原理是发射一种射线(ST世界观设定中自造的),这种射线作用在目标物体上能使该物体的原子发生振动,轻则造成局部破坏,重则会使该物体的原子崩塌,继而物质结构瓦解。此枪可以手动调成若干档:加热,击晕,破坏等,也有很多型号;在电视剧里可以看到船员用手枪加热食物,或者取暖,也看到击晕对手,或直接把敌人分解了。
4、光子鱼雷:原理是以曲速引擎为驱动,可以安装反物质弹头,靠正反物质结合释放巨大能量。22世纪中期,克林贡人开发了光子鱼雷,随后地球人也掌握了这种技术;24世纪, 量子鱼雷作为一种更高级的武器扩大研发,但服役两个世纪的光子鱼雷仍然是星舰种的重要武器。
5、防护罩(护盾)和隐形技术:按照ST官方百科的说法,偏导护盾是生成一层引力子工作的。高能的引力子层能够阻止能量和物质侵入,并且直接迫使其绕过目标,工作原理类似偏导仪,可以屏蔽传送;影片中,有盾时星舰比较扛打,没盾时直接打个对穿。隐形技术小离没搞太懂,搜一些资料,大概就是通过改变子空间相位实现的,用二维空间打个比方,一根线段,从侧面你就看不到了,只剩下一个点。
6、红物质:光子鱼雷和相位炮在老版中作为常规武器,已经变得平淡无奇,所以第11部出现了红物质,红物质可以创造黑洞,来吸收恒星喷发的碎片。
三、ST宇宙中的物种:
在星际迷航中共出现过400多个有名字的种族,星际联邦会定期开星际会议,这一块我们基本上能看到的物种都是类人种族,而且有“考古研究”表明,他们在DNA上跟人类同宗同源……
1、比如瓦肯人,生活在瓦肯星球,他们性情纯良没有攻击性,崇尚逻辑和理性,热爱星际和平;下图是大副和舰长在意识融合。
2、克林贡人,这个种族天生好战,狡猾不讲信用,没有餐桌礼仪等,比较烦人的毛病他们都有了,据说是以俄罗斯人为原型设计的,哈哈。他们说克林贡语,在现实生活中克林贡语的词典也曾出版过,还有中文版的,生活大爆炸里的几个nerd常用克林贡语聊天。
3、博格人,他们的个体形式是机器部件与有机体的结合,没有情感和思考能力。所有的个体行为由“博格女王”发出的亚空间数据流操控。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通常1-2次后便能调整自身并适应各种形式的能量武器攻击,遇见他们认为有价值的种族便进攻、同化后者。所谓同化,就是将每一个博格个体持有的高科技“探针”插入生命体的皮下,通过“探针”所携带的生物科技改变后者的生命特征,使其成为一个新的博格个体,接入到博格集合体中。这是一种科技极度发达下被奴化了的生命,集体意识是最突出的特点,在影射谁就不说了。
在星际迷航的电视剧里还曾出现过很多非类人种族:
小离记得有一集是这样的:一天,企业号来到一个星球,这个星球有很多人类在挖矿,突然遇到不明物体的袭击,对方从外表上看,就是一块大石头。后来,大副通过 意识融合跟大石头对话,原来,他们挖的矿石就是大石头的孩子,这些石头都是固体生命体,人家是活的,有意识的~
这种生命体,在电视剧里出现的形态特别多,有气体的,液体的,每个星球的统治者还不一定跟他们属于同种族,有的一整个星球人都被一个机器统治着,有的被几个大脑统治着,下面介绍几个非类人种族:
1、变形人,它们的自然状态是液体,具体形状由他们自己决定;
2、Tholian人,几百度的高温对他们来说也是极寒
3、在遥远的新地(Xindi)星球,那里曾经生存了6个高级种族(分别为类似于地球上的猿、人、鸟、鲸、昆虫、爬行动物)。
4、在进取号的一次考察中,遭遇了能够释放出大量能量的水晶生命体,他们将人类称为“大水袋子”,下图为被传送到进取号D医务室的水晶生命体,正以闪光、释放能量的方式尝试与人类交流。
5、在星际迷航中遭遇过很多种光子生命体,大多是闪闪发光的,像小星星一样,也有一些利用全息技术变成了人或者其他物体的形态。下图是两个光子生命体在航海家号的全息甲板上“登陆”。这个光子生命种族生存在子空间(星际迷航中假想可以用来曲速飞行的空间)
6、Rogue星上面有一种“虫子”,不但有着很高的智慧,而且具有心灵感应能力,能够控制人类脑中产生的他们的形象。发出蓝光的“虫子”本体,但人类看到的可能是一个美女。
7、还有一种网状生物,由地球星舰进取号(NX-01)在太空中遭遇,并将其送回母星;
8、航海家号曾经来到一个Y级行星(环境极端恶劣),整个星球是一个生命体,流淌着“银色的血液”。这种银色的血液会利用DNA,将自己修改成遇到的生物的形态,同时具有他们的记忆。这个星球上的所有银色血液都在精神上连接在一起。
9、最著名的非类人种族还是《星际迷航:下一代》第一集中的水母。
其实,这些种族都还算一般,毕竟这些生命体的意识还有个载体,原初中曾有一集,那个星球的人没有肉体(或者气体液体固体等载体),只有意识,“一群意识“在天上飘着,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幽灵吧!!!然后那个种族对船员们说:“对你们来说,我们是更高级的物种!我们眼中的你们,就像你们眼中的草履虫。”尼玛看到这里,小离的世界观又被升华了~
这部始祖级别的科幻IP,因为片中包含的各类天马行空的想象、精密的世界观、大量的硬科幻元素以及无微不至的人文主义关怀,使《星际迷航》成为科幻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之一。它拥有着众多粉丝,除了我以前说过的facebook总裁扎克伯格,美国总统奥巴马,抖森啊,卷福啊,还有众多的科学家,比如物理学家霍金。
相比较其他以太空为背景的科幻故事,《星际迷航》不依靠视觉冲击取胜,也不渲染杀戮的快感。
但它却在电视、电影、游戏等多个舞台上延续了半个世纪辉煌,并成为现代流行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很多科幻故事一样,星际迷航也拥有庞大的世界观,以及丰富的外星设定。
而它与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是其无微不至的人文主义关怀。
这是其诞生自冷战阴云的勇气所在,也是其对于当代社会的最大价值。
——————《星际迷航》是如何诞生的?——————
时间回到1966年,古巴导弹危机、肯尼迪遇刺、越战局势升级等一系列事件让人们相信,世界大战就在眼前。
冷战阴云笼罩着整个世界,大家忙着在后院挖防空洞,学习躲避核爆炸的知识。
同时,东西方对抗也促进了太空竞赛的白热化。
为了证明自己的社会制度更优越,苏联和美国都不计成本将自己的宇航员送入太空。
此时的人类对太空有着无限的热情,也让以星际旅行为背景的科幻作品有了市场。
不过当时主导电视荧幕的仍是爱情和西部故事,人们崇尚简单粗暴的快意恩仇。
而满心想要拍摄太空科幻故事的吉恩·罗登贝瑞(Gene Roddenberry)已经失意了多年。
1921年出生的他曾经在二战期间担任轰炸机驾驶员,战争结束后,进入民航担任客机驾驶员。
期间他还遭遇过飞机坠毁事故,在叙利亚沙漠中从燃烧着的飞机中救出多人。
1948年,为了追随自己的写作梦想,吉恩从泛美航空辞职。
不过他并没有直接从事写作工作,而是跟随父亲的脚步在洛杉矶担任交通警……
16个月后被调任宣传部门,还负责给局长写演讲稿。
在此期间,他开始参与一些电视剧的制作工作,撰写剧本。
毕竟是洛杉矶,和好莱坞挨着近就是有好处啊。
1956年,他辞去了警察工作成为一名专职编剧。
随后的他和很多混迹于好莱坞的人一样,开始和制片方“斗志斗勇”。
摸爬滚打多年,卖了不少故事,也吃过不少瘪。
早在1960年,一个星际旅行故事的雏形就浮现在吉恩脑中了。
1964年,这个项目终于达到了可操作状态,项目被正式命名“星际迷航”(Star Trek)。
不过当吉恩把这个故事交到米高梅手中时,得到的却是婉拒。
随后和CBS的接触依旧不顺利,因为他们已经有自己的太空题材电视剧《迷失太空》(Lost in Space)了。
最后还是NBC给了吉恩一个机会,让他编写三个剧本,并选出一个拍摄试播集。
不久之后剧本《囚笼》(The Cage)被选中,1965年开拍。
这花费了NBC63万美元,成了那个年代最昂贵的电视剧。
在与高层扯皮的过程中,吉恩为了迎合老大们的口味,曾经满口应承这会是一部太空西部片。
不过在吉恩看来,这样一个机会,正是阐述自己价值取向的绝佳舞台。
在试播集中,他将副舰长设定为一名女性,还引入了一个叫“史波克”的外星人。
性别平等和种族平等的理念通过一部硬科幻作品展现了出来。
这样一集电视剧,NBC的相关人员看后可是……相当愤怒。
大家纷纷表示:这特么哪是太空西部片啊?
按理说吉恩这样玩,饭碗肯定不保,不过万幸的是NBC高层级领导觉得片子尚可,尤其对那个飞船感兴趣。
所以决定再给《星际迷航》一次机会——制作第二个试播集。
这在美国电视剧的制作史上还是头一遭。
不是每个人都有第二次机会的,为了迎合市场口味,吉恩在第二个试播集中加入了更多冒险元素。
此外,第二个试播集还进行了演员的大换血。
除了史波克外,其余角色悉数换人。
1965年7月,第二个试播集《前人未至之处》开拍。
1966年,该集播出并成为《星际迷航》第一季的首集。
从此,《星际迷航:原初系列》(Star Trek: The Orignal Seriers)正式诞生。
剧集的时间设定在遥远的未来,联邦星舰企业号(U.S.S. Enterprise NCC-1701)的船员在前所未至的的太空中,开展五年探险的历程,拉开了《星际迷航》系列的大幕。
这个企业号,也是很具有年代特色的经典译名。
由于星际迷航是伴随改革开放的大潮逐渐被大众了解的,那个时代的翻译多少都有点“短平快”。
虽然叫企业号有点怪,但对于特殊年代来说也不算是什么大问题,而且谁又会去纠结这些问题呢?
目前星际迷航中的Enterprise已经被翻译为“进取号”。
不过很多粉丝依旧习惯把其称之为“企业号”,所以这两个译名是通用的。
现实中,真实军舰叫Enterprise的很多,也依旧被翻译为企业号(比如美军的航母)。
有意思的是,当年美国研制航天飞机时,不少星际迷航粉丝给NASA写信,希望将航天飞机命名为“企业号”。
结果有一架航天飞机真的就被命名为企业号了,不过它仅用于测试,并未真正进入太空。
当J·J·艾布拉姆斯在2009年重启《星际迷航》的电影系列时,沿用的依旧是原初系列的设定。
所以《星际迷航3:超越星辰》中的主要角色姓名,已经有50年的历史了。
进取号船员的设定,并不是随机而来。
吉恩对于这些生活在未来世界的角色,有着更多期许。
要知道,当时的美国民众不仅生活在冷战的阴云下,还生活在种族隔离的围墙中。
虽然民权运动、反战运动、女权运动开始兴起,但传统的道德观和生活方式依旧大有市场。
电视节目中缺乏真实情感的流露,更多的是一本正经的宣教和虚假的模范式爱情。
少数的几个科幻故事,还要用来影射苏联的可怕……
相比现实的肃杀,吉恩始终相信人性的美好,他认为人类有自我改善的可能。
星际迷航设定的未来,应该是一种不同种族、不同理念人群和谐共进的时代。
所以他不仅保留了女性角色在剧中的核心位置,甚至还把这个角色设定为非洲裔。
同时,他还把亚裔角色引入到剧中,并赋予了他重要职位——进取号的舵手。
甚至在冷战背景下,让一个俄国小子担任进取号的领航员。
这一切超越了那个时代的局限,让大众看到人性应有的光辉。
——————柯克舰长和他的伙伴们——————
提到《星际迷航》,就不得不说一下柯克舰长和他的伙伴们。
虽然你已经了解到他们的身世和性格,但回望50年前,你会发现搭建这样一个团队是如此不易。
柯克舰长(Kirk)
全名:James T. Kirk
职位:进取号舰长
老版扮演者:威廉·夏特纳
新版扮演者:克里斯·派克
做为全舰的灵魂人物,柯克舰长不仅要指挥进取号挑战各种任务,还要负责舰员的思想工作,维持团队团结。
在《星际迷航3:超越星辰》的开头,柯克就简(tu)评(cao)了这几年间进取号舰员的生活状态。
《星际迷航》是一个硬科幻和人情味并重的故事,帅气风趣的柯克舰长也是贡献了不少幽默戏份。
特别是他和史波克的对白,总是有种“文科生对理科生”的无奈,非常有趣。
两人的梗很多,柏拉图式的爱恋只是最轻口味的……
丛外形上看,柯克就是个典型的美国式英雄。
硬朗又蕴含柔美的面容,坚毅又满怀柔情的眼神,延续了西方文明的一贯审美。
事实上在《星际迷航》刚上线时,柯克的形象让很多观众都联想到了另一个著名人物——约翰·肯尼迪。
两人形象相近,都年轻有为,都有向深空进军的雄心,都极大激励了团队取得难以想象的成绩。
所以很多人认为,这个角色有向肯尼迪致敬的成分。
不过在威廉·夏特纳考虑出演这个角色时,还有颇有顾虑的。
当时他参演了一个名叫《亚历山大大帝》的剧集,并且在沙漠中穿着笨重的戏服工作了几个月,拍摄试播集。
然后,这部剧就被砍了……
虽然对《星际迷航》非常感兴趣,但他依旧考虑了再三才答应拍摄。
毕竟,他不想再付出很大精力去完成一个没法上线的项目。
事后证明他的决定是正确的,直到今天“柯克舰长”仍是他创造的最知名形象。
饰演新版柯克舰长的克里斯·派恩,虽然现在更多被看作是“神奇女侠的相好”,但真正让他成名的还是2009年的《星际迷航》。
出身于演艺世家的他从小立志当演员,在2004年出演过《公主日记2》,并最终以柯克舰长的身份让观众铭记。
史波克(Spock)
全名:Spock
职位:进取号大幅/科学官
老版扮演者:伦纳德·尼莫伊
新版扮演者:扎克瑞·昆图
大概除了谢耳朵,世上没人能完全与史波克合上拍。
这个地球人和瓦肯人的混血儿,有着超乎寻常的智慧和冷静,是一位值得信赖的伙伴,但同时……
他也是个难以沟通的家伙。
他的口头禅是:It’s not logical(这不符合逻辑)。
标志性的动作是瓦肯举手礼,意为:生生不息,繁荣昌盛(live long and prosper/LLAP)。
而这也是星际迷航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符号了。
在进取号上,史波克就是科学精神的化身,无论何时何地都把任务放在第一位,用严谨的逻辑推导结果。
虽然很多时候都显得不近人情,但大家都理解他这样做的意义,给予充分的信任。
从试播集到重启版故事,史波克与星际迷航一同成长、老去,化作经典。
当2015年老版史波克的扮演者伦纳德·尼莫伊去世之时,世界各地的人们纷纷做出瓦肯问候礼,向老先生表达最后的致敬。
所幸他在重启版故事中,已经完成了角色的交接,让人们更能接受扎克瑞·昆图饰演的新史波克。
事实证明,大众对新版史波克的接受度还是挺高的。
在《星际迷航3:超越星辰》中,史波克和柯克舰长依旧有不少“来电”戏份。
“老骨头”麦考伊(’Bones’ McCoy)
全名:Leonard McCoy
职位:进取号医疗官
老版扮演者:德佛瑞斯特·凯利
新版扮演者:卡尔·厄本
有些严谨又有些傲娇,懂科学也懂人情。
这就是进取号医疗官麦考伊的性格,他是船员的亲密伙伴,也是柯克舰长的知心朋友。
大多数的时间里,他都在关注大家的健康问题,必要时也会提枪上阵。
麦考伊、柯克舰长、史波克也被称作是原初系列的“铁三角”。
在原初系列饰演这个角色的德佛瑞斯特·凯利,之前演过不少的西部片。
但也正因为如此,NBC并不想让他出现在剧集中。
因为高层怕观众会感到出戏,不过凯利和吉恩曾经合作过不少作品,几经周折后他还是加入到了剧集。
随着剧情的推进,这个角色也越发重要了起来。
他和史波克有不少对手戏,在片场德佛瑞斯特·凯利和伦纳德·尼莫伊的关系也非常不错。
在采访中,伦纳德·尼莫伊曾经谈到过他们之间相互起外号的故事。
麦考伊管叫史波克“绿血怪”,而史波克管麦考伊叫“巫医”。
两个角色的亲密关系也延续到了《星际迷航3:超越星辰》中。
两人同乘一艘逃生艇从进取号脱出,随后在陌生星球和敌人“斗智斗勇”,好不热闹。
直到最后,两人也是解决星际危机的关键先生哦。
苏鲁(sulu)
全名:苏鲁田光(Hikaru Sulu)
职位:进取号舵手
老版扮演者:乔治·竹井
新版扮演者:赵约翰
《星际迷航》之前,美国影视作品中的亚洲人形象大多是这样的:
西方社会自己还沉浸在种族隔离的氛围中,谁还会在乎亚洲面孔的形象?
诸如“满大人”这样的亚洲人形象,是西方人对东方文明的唯一认知——原始、野蛮、狡诈。
吉恩让一个亚裔面孔掌舵进取号,开创了历史。
这是亚裔面孔在美国电视剧中的首个正面形象。
而他与饰演者乔治·竹井的试镜过程,更是让竹井终生难忘。
当每个人都在试镜时询问演员的表演经历时,吉恩更关心演员对时政问题和社会的看法,并且对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都公平对待。
当拍摄重启版的《星际迷航》电影时,J·J·艾布拉姆斯曾经顾虑让一名韩裔美国人(赵约翰)出演日裔角色会有不妥。
但乔治·竹井劝说道:苏鲁是进取号上所有亚洲人的代表,让赵约翰得到了苏鲁的角色。
不过《星际迷航3:超越星辰》在国外上映后,这个角色却引起了一场大讨论,众多主演牵扯其中。
因为在新版电影系列中,苏鲁被设定为GAY。
影片的编剧(右)在片中客串了苏鲁的同性恋人。
虽然这一设定是导演林诣彬和编剧西蒙·佩吉,向乔治·竹井(现实中是GAY)致敬所为,不过竹井本人却并不买账……
他表示“这是对吉恩·罗登贝瑞苦心设计的作品的扭曲。”
随后,饰演新史波克的扎克瑞·昆图(现实中也是GAY)和西蒙·佩吉站出来对竹井的言论表示反对。
新老演员打起了口水仗,而资深粉丝也对这样设定表示抗议。
毕竟,重启故事发生在《星际迷航》原初系列之前,而原初系列中的苏鲁可是直男,并且有一个女儿。
你这样“弯来直去”,让粉丝怎么承受……
虽然不能简单讲这个设定归结于“政治正确”,但这种争执的确为这个科幻故事增添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乌乎拉(Uhura)
全名:Uhura Nyota
职位:进取号通讯官
老版扮演者:尼切尔·尼科尔斯
新版扮演者:佐伊·索尔达娜
因为出现了非洲裔角色,《星际迷航》在有些州甚至遭到了封杀。
要知道,当时的社会是这样的:
长久以来,非洲裔美国人在电视中的身份只能有一个——仆人。
能让一个非洲裔女性但当一部剧的核心成员,这本身就需要非凡的勇气。
乌乎拉在舰上担任通讯官,是进取号的“四把手”。
她的名字源自一种非洲语言,意为“自由”。
吉恩将种族平等的思想融入到了这个角色之中。
不过在剧集播出后不久,乌乎拉还是因为各种原因被逐渐边缘化了。
尼切尔·尼科尔斯愤然写了一封辞职信,打算离开剧组,但随后有个人劝说她最终留了下来。
这个人,就是马丁·路德·金。
没想到马丁·路德·金也是星际迷航粉,在一次会面上,他大力赞扬了尼切尔为非洲裔美国人所作的一切。
当尼切尔告知自己即将离开《星际迷航》时,马丁·路德·金感到非常惊讶。
他说道:“你所做的一切,已经永久改变了美国电视上的肤色。那些讨厌我们的人,终于见到了我们正常的样子。”
受到这段话的鼓舞,尼切尔·尼科尔斯决定向吉恩表达回归核心故事的信心,成功塑造了这一经典角色。
此外,她还为美国影视历史贡献了第一个“跨种族之吻”。
在新版故事中,乌乎拉由佐伊·索尔达娜饰演。
考虑到《阿凡达》的知名度,她来出演这个角色也是再合适不过了。
不过在原初系列中,乌乎拉和轮机长是一对,而目前她与史波克是一对情人。
在《星际迷航3:超越星辰》中,还有史波克巧妙营救乌乎拉的情节。
斯考蒂(Scotty)
全名:Montgomery ‘Scotty’ Scott
职位:进取号轮机长
老版扮演者:詹姆斯·杜汉
新版扮演者:西蒙·佩吉
星际迷航故事的笑料,斯考蒂要承担七成。
虽然是掌管推进工作的工科生,但进取号的轮机长总是时刻发挥自己的幽默天分,为冒险故事带来欢笑。
在新版故事中,由于饰演这个角色的西蒙·佩吉本身也是影片编剧,所以斯考蒂的幽默戏份更丰富也更自然。
当然……有时候也会自己打自己的脸:
在《星际迷航3:超越星辰》中,斯考蒂还在陌生的星球结交了一个盟友,也就是本作中最为出彩的角色Jaylah。
她不仅是进取号船员逃出陌生星球的关键,还可以说是本作中单兵战斗力最强的女性。
要是能在续作中再看到她就好了!
契诃夫(Chekov)
全名:Pavel Chekov
职位:进取号领航员
老版扮演者:沃尔特·克尼格
新版扮演者:安东·尤金
领航员契诃夫是第二季才加入到《星际迷航》故事中的,但随后就成了最受欢迎的角色之一。
一口俄式英语是这个角色的招牌,年轻机灵的他也为冒险故事带来不少幽默元素。
而在新版故事中,安东·尤金饰演的契诃夫性格相对内敛些,但依旧魅力十足。
不幸的是,安东·尤金在3个月前因意外车祸去世,年仅27岁。
《星际迷航3:超越星辰》也成了他的遗作。
虽然J·J·艾布拉姆斯表示将“不会替换这个角色”,不过在续作中,我们也不得不向这个角色做告别。
大家纷纷推测,《星际迷航4》中的契诃夫也许会被“调离”岗位,一位新人会接替他的位置。
——————星际迷航有哪些作品?——————
截止到目前,《星际迷航》共有5部电视剧、1部动画片、13部电影。
其中电视剧的影响最为悠长,一共播出了30个电视季。
原初系列
1966年-1969年
3季79集
原初系列为《星际迷航》的故事定下了世界观和基本要素,也是目前电影版的故事基准。
不过原初系列在开播后,收视并不十分理想,NBC曾经打算在第二季终结星际迷航的故事。
为此广大粉丝发起了“拯救星际迷航”运动,希望说服NBC制作第三季。
最终粉丝赢得了胜利,星际迷航又延续了一季的寿命。
日后,原初系列在重播中受到了惊人的欢迎。
此外,电影系列的1-6部,也是由原初系列的人马进行拍摄的。
动画系列
1973年-1974年
2季22集
做为最早引进大陆的星际迷航故事(当时叫《星际旅行》),这部动画让很多尚处懵懂的儿童看到了“传送”、“”激光枪“”等神奇科技的力量。
叔也是这群小屁孩之一。
由于请来了原版人马配音,所以动画系列有着不错的还原度。
同时一批知名科幻作家也参与了创作,动画的剧情也非常优秀。
不过吉恩·罗登贝瑞对动画系列并不认同,在他的强烈要求下,派拉蒙将动画系列从官方正史中移除。
星际迷航:下一代
1987年-1994年
7季178集
这是《星际迷航》系列故事中影响力最大的电视剧。
该剧基调光明,内容积极,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也是目前星际迷航粉“入坑”的必看项目。
故事为光头舰长皮卡德和进取号(Enterpise-D & Enterprise-E)的探险故事,瑞克尔中校、DATA(数据)生化机器人科学官、及轮机长拉弗吉(鹰眼)等人均活跃在此剧集中。
而对于一般人来说,这部剧的最大贡献应该就是……
以及……
没错,这些表情包都来自《星际迷航:下一代》。
当时还没成为X教授的帕特里克·斯图尔特,因为这部剧被广大观众熟知。
而电影系列的7-10部,是由“下一代”剧组成员拍摄的。
星际迷航:深空九号
1993年-1999年
7季176集
这部剧和进取号系列关系不大,讲的是深太空九号空间站及“挑战”号的故事。
它也是系列故事中唯一一部以太空站为主要场景的故事。
相对而言,《深空九号》的主题更加严肃,也因此失去了《下一代》那样广泛固定的观剧人群。
星际迷航:航海家号
1995年-2001年
7季172集
这是唯一一个由女舰长担任主角的《星际迷航》系列剧。
剧集的故事发生在《深空九号》的中后期,讲的是被守护者带到7万光年外的一艘联邦星舰“航海家”号七年的返乡之旅。
《航海家号》和主线剧情关系不大,但场景设计还是不错的。
星际迷航:企业号
2001年-2005年
4季98集
这部剧讲得是原初系列之前的故事,主要讲述企业号(Enterprise NX-01)的传奇历史。
《企业号》的遭遇和原初系列很像,收视率一直不高。
剧集主要是在粉丝的苦苦支撑下才继续拍摄,不过还是在2005年4月13日迎来了最后一集,四季而终。
此后《星际迷航》未有新剧集面世,不过J·J·艾布拉姆斯的重启电影版给了新一代观众重新爱上星际迷航的理由。
电影系列的第11部到目前的第13部,均由新一代演员出演。
无论如何,《星际迷航》还是在大银幕上找到了延续传奇的方式。
《星际迷航》的辉煌,是人性之美与商业体系相结合的结果。
在国内科幻电影艰难起步的当下,星际迷航提供了很多值得参考的成功要素。
叔觉得,我们最应该学习的是故事中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以及兼容并包的行事原则。
进取号的每一次探索,都不是为了征服。
每一次交流,都不是为了掠夺。
它继承了人类历史上“大航海时代”的豪情,并把这种豪情通过最绚丽、最有人文情怀的方式展现出来。
这是星际迷航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是人类应该拥有的光明未来。
一个50年的古老电视剧如何成了全世界极客的接头暗号。
把你的食指和中指并拢,无名指和小指并拢,手掌尽量张开。
这就是《星际迷航》当中的行礼方式,这个暗号,能让你超越国界,寻找到自己的同类。
瓦肯举手礼
2015年12月12日,伴随着这个略有难度的手势,北京世贸天阶的《星际迷航》50周年特展拉开了帷幕。
数百名粉丝齐声说出《星际迷航》里著名的瓦肯人祝词“Live long and prosper(生生不息,繁荣昌盛)!”仿佛一场虔诚的宗教仪式。
对于这个老牌科幻影视品牌来说,这是一句适逢其时的祝词。它诞生的年代,人类正在狂热地进军太空,宇航员是全民偶像;它传播的过程,是日渐成型的“粉丝文化”和二次创作助力的结果。
经历半个世纪的风雨,《星际迷航》已经成为现代流行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经历了几次结束和重生,在2016年,它即将迎来第14部改编电影。
宇宙才是最后的边疆
最初的电视剧版《星际迷航》诞生于1966年,那年奥巴马5岁。这位美国总统在2009年公开承认自己是一位《星际迷航》的粉丝。还说自己像斯波克,奥巴马有一半肯尼亚血统,母亲是白人,斯波克则有一半外星血统。
这是属于太空竞赛的年代,冷战阴云笼罩全球。为了证明自己拥有更加优越的社会制度,苏联和美国不计成本地抢着把自己的宇航员送上太空,1961年,双方都达成了这个目标,两国最早的太空人尤里·加加林和阿兰·谢泼德成为了“民族英雄”。在那之后,两国政府还各自在谋划雄心勃勃的登月计划。
1969年美国的登月计划取得成功,但人类离开地球的最远距离也不过区区0.0026个天文单位,只相当于太阳系与半人马座比邻星(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间距的约一亿分之一,可以说人类在太空探索之路上只迈出一小步。
这一小步已经足够激起地球人的想象。二战前,科幻作品的主题往往是“外星人造访地球”。有时候外星人是好人,例如漫画《超人》里的克拉克·肯特;有时候外星人是坏人,例如小说《世界大战》里在英国降落屠戮城镇的火星人(后来他们吃人肉病死了)。随着太空竞赛愈演愈烈,趋势反了过来,以“人类进军宇宙”为主题的新派“太空歌剧”兴起了。
《星际迷航》正是这种风潮的代表。故事发生在23世纪的星舰“进取号”上。进取号隶属于星际联邦,以探索未知为己任。剧中的角色以“三巨头”领衔:英俊的万人迷舰长詹姆斯·柯克、有一半瓦肯人(外星人)血统的死理性派大副斯波克和毒舌医务官伦纳德·麦考伊。
星舰进取号-E
地球人掌控银河系的作品不算新鲜,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就早早预言过人类在机器人协助下向银河系殖民的故事,但《星际迷航》把这种设定推进到了全宇宙,舰长詹姆斯·柯克的著名台词就是最好的注脚:“宇宙,最后的边疆。这是星舰进取号的航程。它的5年任务,是探索未知的新世界,找寻新生命和新文明,勇敢地航向前人未至的领域。”抛开奇怪的外观和“曲速引擎”等科幻设定,进取号更像一艘大航海时代探索新大陆的欧洲舰船(它的名字更是直接借自美国海军军舰),奔向异族生活的星空。
“《星际迷航》强调种族和谐。大副斯波克有一半瓦肯人血统,舵手苏鲁是亚裔,通讯官乌苏拉是黑人女性”
但是《星际迷航》并没有大航海时代狭隘的种族观念,反倒呈现出有意为之的种族大团结景象。进取号的大副斯波克有一半瓦肯人血统,舵手苏鲁是亚裔,领航员契诃夫是俄罗斯裔,通讯官乌苏拉是黑人女性。
进取号的亚洲裔船员苏鲁
电视剧上映时,美国刚刚通过民权法案,在名义上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但种族间的歧视和对立依然严重。就在1957年,艾森豪威尔还曾经用101空降师的士兵持枪护送黑人孩子进传统的白人学校上学。
在星际旅行的设定下,肤色早已不再重要,是不是地球人类都可以商量。也许是为了更进一步促进种族间的和睦共处,在电视剧第三季里,乌苏拉和柯克舰长还进行了美国电视史上第一次跨种族的吻戏。
主创人员在尽量抹除大航海时代的殖民主义色彩。按照“最高原则”,进取号在外星执行任务时,不得向当地的落后文明提供技术,不得影响当地社会的发展,也不得介入当地的纷争和灾难。原则迂腐了一些,但它明显是对过去数百年西方世界自居先进干涉亚非拉地区的一种反思。
《星际迷航》可不仅仅在为现实世界的政治问题发声,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太空探索最好的硬广告。
“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很爱看《星际迷航》的电视剧和电影,它们肯定对我加入航空航天局起到了推动作用。”有着三次舱外活动经验的功勋宇航员特里·维尔茨回忆说,“总的说来,科幻为我们塑造了梦想,不仅仅激励着宇航员,也激励着整个人类。”为了向这部电视剧的贡献表示感谢,美国航空航天局把一架测试用的航天飞机命名为“进取号”,和剧中的星舰同名。
玛丽·苏和“斜线”
《星际迷航》契合了当时崇尚科学与探索的社会风气,但在20世纪60年代,这部剧的观众主要还是科学家、大学生等“理工宅”群体。他们对片中的科幻设定津津乐道,关于“曲速引擎到底怎样实现超光速运动”就有好几种不同的理论假设。
核心科幻粉人数不多,这使得电视剧收视率不够理想,制片方NBC(国家广播公司)一直有意腰斩《星际迷航》,为此还招致了来自高校师生的集体抗议。然而电视剧播出三季之后,最终还是停播了。
但《星际迷航》构筑了一个星舰世界,就好像《雍正王朝》描写了九龙夺嫡的故事一样,接下来就要有无数有志青年负责把它玩坏了。
就像晴川、若曦和甄嬛会迅速把四爷的故事辐射出去一样,星际迷航的世界里出现了大量的爱情。醉心于感情故事的“迷妹”们拯救了这个故事。
电视剧首播的时候,民间就已经出现了刊载同人小说(爱好者的二次创作)的粉丝杂志。同人小说的作者和读者往往是被称为“迷妹(fangirl)”的年轻女性,同人小说中的女主角通常有一些特质:年轻、漂亮、聪明、或许有某种特殊的身世、奇怪的瞳孔颜色,她们不管干什么事都会成功,而且能让所有男性角色,包括原著中的“三巨头”柯克舰长、斯波克大副和麦考伊医务官都爱上自己。
“三巨头”,斯波克、詹姆斯·柯克、伦纳德·麦考伊
同人小说里过于完美的女主角可以理解为对那个年代的大男子主义的反击,但通常流于浅薄——同人作者们反对柯克舰长那种万人迷角色的方式,竟然是创造一个女性版的万人迷角色。
1973年,粉丝杂志编辑保拉·史密斯创作了一部短篇同人小说,把这些浅薄角色的特点集中在一个角色身上:玛丽·苏副官。小说里,玛丽·苏一登上进取号就征服了舰长和大副的心,在全体船员被敌人俘虏时,她用自己的发卡撬开锁,拯救了所有人。从此,玛丽·苏就成为了这一类角色的通称。
在回忆创作玛丽·苏的动机时,史密斯在一篇回忆文章里说:“70年代早期,大部分的同人作品都是寡淡无味的垃圾。有意思的是,这些垃圾作品有共同的模式。而我是一个喜欢研究模式的人。”
不得不承认,史密斯的眼光很独到。虽然绝大多数人都会公开表示对玛丽·苏式角色的鄙视,但《格雷的五十道阴影》(《五十度灰》这个译名更常见)、《暮光之城》、《饥饿游戏》之类作品在全球范围的畅销说明了一个问题:也许有很多人没说实话。
《星际迷航》作出的另一个贡献是“斜线”。“玛丽·苏”是同人作者肆无忌惮地把自身投射到原著中的结果,而“斜线”类作品更多是同人作者深入描写原作中某一对角色之间的暧昧关系——尤其是男性之间的关系。被配对的角色的名字通常被连写在一起,中间用斜线隔开,这也正是“斜线作品”这个名字的来源。例如最古老也最有人气的配对是“柯克/斯波克”,舰长和大副,在最大的同人网站AO3上,以他们俩为主角的小说多达6768部。
美国的斜线文化和日本的耽美文化性质类似,都在1970年代后出现的“女性视角的男同性恋作品”,这是女性意识觉醒在流行文化中投射的象征。女性不再希望自己仅仅是被男性消费的对象,她们要转过头来,消费男性,让两个男的恋爱给她们看。
《星际迷航》电视剧停播后,以玛丽·苏和斜线小说为代表的同人创作保持了相当程度的活跃,喜欢这些作品的迷妹们多是二战后的婴儿潮一代,她们狂热、有活力,而且人数众多。1970年代早期,《星际迷航》的粉丝俱乐部、民间杂志、同好展会陆续出现,除了没有互联网这些爱好者们的行为模式将和今天被津津乐道的“粉丝经济”毫无二致。
考虑到日益增长的粉丝群体,1979年,《星际迷航》以电影的形式复活。电影版第一部中有斯波克躺在病床上和柯克船长紧握双手,说出“我可以理解你的感受”的一幕。这通常被认为是创作向腐女群体示好的象征。
重生的《星际迷航》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不但电影版继续拍了下去,电视剧的几部续作也陆续开播,其中最有名的是《星际迷航:下一代》。它的故事发生在最早一版故事之后约100年,一组新的船员在新的星舰上展开了和前辈们类似的冒险。星际迷航的热潮,在美国一直持续到了1990年代后期。
有的粉丝长大成了美国总统,有的粉丝长大成了段子手和讽刺作家,这些看着星际迷航长大的人开始对童年爱好进行开掘的时候,诞生了不少新口味作品,比如出生于1969年的约翰·斯卡尔齐写了一本名为《星际迷航:红衫》的周边,写的是一艘飞船上,身穿红衫(低级船员制服)的人们发现自己的伤亡率极高,而船长、大副等几个人则受了多重的伤也能被救活,最终大家发现了一个真相,他们的命运和20世纪的一个蹩脚编剧挂钩,而三个总也不死的家伙是主角,编剧每次决定哪个配角要死掉,就会让他在之前的一集里拼命说一些掏心窝子的话,观众喜欢。
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星际迷航》当红之时,中国经济仍不发达,电视台和电视机都非常少,大部分影视作品都没有正式引进,就算引进效果也会非常一般,因为中国当时还无力发展自己的太空探索计划。动画版《星际迷航》是唯一正式登上过中国电视荧幕的作品,1990年前后,这部动画片曾经出现在一些地方电视台的下午动画片时间。
但除了极少数70后和80后,并没有太多人记得它。在豆瓣网上,标注看过的人仅有1166人(同时代引进的《猫和老鼠》,可能因为上央视,有超过30000人标注)。
不过事情起了微妙的变化。冷战后,美国大幅度压缩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预算,一些太空探索计划被迫取消。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起飞时失事,7名宇航员罹难,此后太空探索计划更加举步维艰。在流行文化领域,超级英雄和奇幻史诗成为电影制片厂最爱的题材,宇航服和太空飞船显得不再酷炫。
反倒是在大洋彼岸的中国,政府的强力支持让太空计划进展迅速。中国国家航天局不但发射了一系列神舟飞船,建设了天宫号空间站,还在推进旨在实现载人登月的“嫦娥工程”。中国人在太空中扮演的角色体现在了近年来为数不多的太空电影里。《地心引力》里的女宇航员斯通借道天宫号和神舟号才成功返回地球,在《火星救援》中,中国贡献出了太阳神号推进器拯救了被困火星的沃特尼,同时得到了送一名宇航员上火星的机会作为补偿。
中国在太空中的活跃,让科幻爱好者们燃起了对宇宙的热情。2005年,《星际迷航》电影版和电视剧版在美国暂停,中国恰好正值互联网快速扩张,字幕组大量引进国外经典作品的年代。就在这一年,《星际迷航》被专注于科幻领域的幻翔字幕组翻译为中文。
北京的星际迷航展
但这一时期的《星际迷航》在中国依然是小圈子文化。直到2007年,《生活大爆炸》的热播才让《星际迷航》得以间接传播。
《生活大爆炸》里的谢尔顿·库珀等四位男主角都是科学家或工程师,本身就符合“极客也性感”的新潮流,在中国这样尊师重教的国家,《生活大爆炸》的大红大紫毫不令人意外。
《生活大爆炸》以台词中的大量“宅男段子”而著称,因为四位男主角都在从事物理或航天相关工作,《星际迷航》出现的频率就尤其高:他们拌嘴的主题经常是“哪一部《星际迷航》电影版最好看”;会玩进取号船员们玩过的三维象棋和“石头、剪刀、布、蜥蜴、斯波克”划拳游戏。有时候,谢尔顿还会穿上斯波克的制服,行瓦肯举手礼。
但更能体现资深粉丝地位的是克林贡语,《生活大爆炸》的几位男主角好几次在电视剧中说出这种来自《星际迷航》的人造语言——从1970年代以来,制片方就为凶猛好斗的克林贡人发明了一种人造语言,它以一种美洲原住民语言为原型,有着独特语法和发音规则,1985年还出版过一本克林贡语词典。
人造语言能让虚构的世界有更多真实感,向来很受核心粉丝们的欢迎。托尔金的《指环王》系列中,光是精灵语就有两种,分别以芬兰语和威尔士语为原型;乔治·马丁的《冰与火之歌》出版后,语言学家大卫·彼得森为瓦雷利亚人和多斯拉克人各自创造了一门语言。
“学习克林贡语,既可以体现自己对作品深沉的爱,也可以让自己显得很酷,维基百科的标志上,都曾经有一个克林贡语字母”
学习克林贡语这样的人造语言,既可以体现自己对作品深沉的爱,也可以让自己显得很酷,甚至在维基百科的官方标志上,都曾经有一个克林贡语字母。一个流传多年的段子说:一个美国人和一个法国人恋爱了,他们彼此不会讲对方的语言,但两人都是星际迷航粉丝,于是克林贡语短暂地充当了两人的交流工具。
迈入第50个年头的老牌IP仍然能显示出生机,这在现代比较罕见,但还是可以看得出一些取胜之道:
它本身是世界构建者和规则的制定者。
它的粉丝本身比较出众,而且成长之后有加入创作的能力。
粉丝儿女一代的呼应,及时重制或者扩展电影、电视剧集的内容,争夺下一代的粉丝。
有一种接头暗号和仪式感。
有一批女粉丝的加入,积极消费男性。
《西游记》是四百多年的古老IP,至今还在不断地被改编,而《黑猫警长》虽然在80后一代人的眼中是童年记忆,却在重新争取粉丝这件事上表现得节节败退。
《星际迷航》也会有衰退和老去的一日,但是就像斯波克的扮演者伦纳德·尼莫伊2015年2月去世前的最后一条推文所说:
“人生就像一座花园。完美时刻曾经有过,却无法长存,除非留在记忆之中。LLAP(生生不息,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