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宇、欧阳颀“理解未来”讲座开讲《跨界思维:科学的再认知》

神奇而瑰丽的科学世界总是轻易便能令人着迷。然而若被问及科学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许多人头脑中却并没有一个清晰完整的体系化概念。

谢宇、欧阳颀“理解未来”讲座开讲《跨界思维:科学的再认知》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讯  2016年7月23日,时值暑假,理解未来系列讲座第18期特意应广大学生朋友要求,邀请到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教授谢宇和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欧阳颀,分别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个角度对科学的本质进行梳理和探讨。这是对科学本源的回归与致礼,也是一次对科学的跨界再认知。这也是理解未来系列讲座首次设置两位主旨演讲嘉宾。加上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未来论坛科学家委员会委员饶毅参与及主持对话环节,本次讲座吸引了大批热情的科学“粉丝”,不顾天气闷热前来聆听科学家的声音。中国科技馆的报告厅人头攒动,几近座无虚席,为这个阴云密布的夏日平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未来论坛秘书长武红

未来论坛秘书长武红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谢宇教授的报告正是从这句话开始的。记录了苏格拉底这句名言的学生柏拉图并不是一个科学家,却在西方哲学史和科学史上有着同样无可替代的重要位置。柏拉图的出发点是怀疑,而怀疑正是一切科学的起点。在怀疑与思考中,柏拉图构筑了二维世界的模型,即所谓本质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现实的世界充斥着虚假的现象,真实的世界中才存在着永恒不变的真理,也就是经得起考验的科学规律。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顿等科学家的伟大成就正是遵循了柏拉图这一理念的结果。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教授谢宇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教授谢宇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注:谢宇,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和国际研究Bert G. Kerstetter ’66大学教授、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千人计划讲座教授和社会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研究领域包括社会分层、统计方法、人口学、科学社会学和中国研究。主要著作有《回归分析》、《社会学方法与定量研究》、《分类数据分析的统计方法》、《科学界的女性》、《婚姻与同居》、《美国的科学在衰退吗?》等。近些年,他致力于在中国推广实证的社会学研究。

然而,谢宇教授指出,“柏拉图的理论对不确定因素众多的社会科学研究一直不适用。”尽管在过去的数百年间很多人做出了各种尝试,却总是以失败告终。今天的社会科学思想来源于另一个学科——生命科学学者达尔文的生命科学研究,他的进化论恰恰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启示。强调个体差异重要性的进化论终为社会科学所接受并采纳。

虽然与自然科学存在诸多不同,作为科学的一个类别,社会科学仍然符合科学性。具体体现在两点:第一点是客观性。社会科学研究的结果不随研究者主观性变化而变化。第二点为经验性。社会科学中的实证研究是可重复、可得到的。

最后,谢宇教授结合社会生活中各方面实例,多角度地为大家阐释了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三个基本原理,同时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进展及成果,希望年轻学者抓住中国社会快速变革转型这一时机,收集数据,积极开展并推进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

谢宇、欧阳颀“理解未来”讲座开讲《跨界思维:科学的再认知》

被学生们亲切戏称作“欧阳老大”的欧阳颀教授以追本溯源的方式,从科学的定义开始了自己的报告。欧阳教授将科学概括为“一些论断的集合”。这个集合是自洽的,用以描述自然规律。自然规律一方面将自然现象的信息进行了压缩,另一方面将逻辑以数学的方式表达出来。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注:欧阳颀,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 。1989年于法国波尔多第一大学获博士学位。1989年到1998年分别在美国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法国尼斯非线性中心、美国日本电气公司研究中心做博士后研究员及研究员。1998年受聘于北京大学。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与冷冻电镜结构生物学。

谈及科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差异,欧阳教授认为,第一个关键是自洽。在科学中不允许出现类似艺术中的自由度,“两个完全矛盾的东西在一个逻辑系统里不可能重合,这是科学家的最大限制。”另一个关键是要描述自然规律。

欧阳颀

欧阳教授指出,科学存在着边界和局限性,因为“实际上自然现象的信息是不是完全可压缩,或者压缩程度什么样,我们不知道。”另外一个局限是脑科学的局限。虽然大脑不断进化,有助于我们理解更加复杂的系统,但“我们不能完全理解比大脑更复杂的自然现象,自然界存在比大脑更加复杂的系统我们是不能理解的。”这便是科学的极限。

紧接着,欧阳教授讨论了科学的判据,明确了科学与科技的关联,又别开生面地从美学角度分析了科学的特点。其后,又就大家关心的伪科学与赝科学问题提出了生动而耐人寻味的观点。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欧阳颀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欧阳颀

最后,欧阳教授总结了科学家应具备的五大特征:好奇心、献身精神、广泛的兴趣、直觉及社会责任感,提出了对学生们的忠告。

紧随主旨演讲而来的是每次讲座中颇受大家欢迎的对话环节。一向以犀利风趣见长的饶毅教授和谢宇教授、欧阳颀教授从三个不同学科专业的视域出发,展开了一场趣味与内涵兼具的讨论,进一步探讨了科学的本质,并以时下人们关注的焦点——教育为例,展望了中国科学的前景,发表了各自的精辟见解。

饶毅、谢宇、欧阳颀

饶毅、谢宇、欧阳颀

在现场提问环节中,除了在饶毅教授“问题越尖锐越好”的鼓励下争先发问的听众之外,清华大学法学院郑裕彤讲席教授、未来论坛咨询委员会委员高西庆亦向台上的三位科学家们抛出了自己的问题,并从一个学者兼专业人士的角度强调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和崇高的地位,同时提到了今年九月即将公布获奖者名单的未来科学大奖的深远意义。

谢宇、欧阳颀“理解未来”讲座开讲《跨界思维:科学的再认知》

正如未来论坛秘书长武红所言,未来科学大奖有关两个目的:一是通过民间资本的方式来推动中国基础科学的发展;二是希望使科学家成为社会的偶像和年轻人的榜样,让整个社会形成热尊重科学并热爱科学的风尚。

朱云来、高西庆、饶毅、谢宇、欧阳颀、武红、张双南

朱云来、高西庆、饶毅、谢宇、欧阳颀、武红、张双南

爱因斯坦曾说过,“这个世界最不可理解的地方就在于它竟然是可以被理解的。”世间万物皆在变化之中,在纷杂的、看似难以理解的表象背后,是亘古不变的科学真理。除此之外,不变的还有人类对科学的孜孜追求。太阳固然宏大,人类诚然渺小,然而即使有朝一日太阳燃尽了光芒,我们对光明与知识的渴求也不会因此而动摇分毫。从这一意义上说,人类若想以平凡之躯接近永恒,科学当是指引我们前行的最灿烂的明灯。

未来论坛,是民非企业性质的公益组织,是承载人类科技梦想,用科技改变世界的公益平台;也是连接前沿科技,解读未来趋势的思想平台。

理解未来”系列讲座,由未来论坛倾力打造,是面向社会大众开放的高质量月度科普讲座。“理解未来”系列讲座邀请富有洞察力、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知名科学家和创业者与大众分享交流对未来的认知,促进社会大众对未来的理解与思考。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未来论坛《理解未来》讲座走进京东:大数据驱动下的变革

➤ 世界拥有了诺贝尔奖,中国拥有了“未来科学大奖”

➤ TED、百度Bigtalk、腾讯WE 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思想盛宴?

➤ “互联网思维”过季之后,中国互联网的下一个风口会是什么呢?

➤ 习大大和互联网巨头心目中的超级组合:企业家+科学家

➤ 冯仑竟为烧脑活动未来论坛《理解未来》站台,你敢完整看完吗?

➤ 冯仑、饶毅妙论未来论坛:“二胎”后要生“三胎”,要创造未来

➤ 李彦宏、杨元庆、徐小平、饶毅、施一公跨界联合竟然是为了这!

➤ 《理解未来》北大专场:数学大师巅峰对话—数学到底有没有用?

您可能还喜欢…

4 Responses

  1. 说道:

    谢宇老师所讲特有启发,例如他的回归理论 CFPS研究⋯⋯ 尤其是——社会科学研究中 最重要的不是统一的规律 而是差异。差异性 不可互换性⋯⋯ 这些很多人欲除之而后快的特征 恰恰是人类最宝贵最独特的特征。

  2. 阿漓说道:

    科学最宝贵的精神在于怀疑与求知,一般的学科来说,都是只能尽量求证,但只要有一处可以确凿的证伪,就可以动摇这个学科,使得此学科产生长足的进步或者整个洗牌
    而另一端的那些,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如果是在科学的立场上,可以用奥卡姆剃刀直接切了,当然也不必……

  3. 南亭说道:

    “科学”并没有说过迷信,相反有很多人在尝试证明和证伪灵异事件。所谓的迷信是某些人为了某些目的提出的概念。当然在我眼中那些所谓的迷信也是出于某种目的产生的,所谓的“迷信”不过是利益集团碰撞产生的概念。

  4. 本文由 奔驰 & 雾满拦江 联合推出
    The best or nothing

    (01)

    人与人的区别,就在于认知。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问题,每个人看到的东西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不一样,采取的行动不一样,最终的结果,不一样。

    (02)

    说个听来的故事。

    有个社交场合,好多朋友聚坐闲谈。

    这时候一架飞机,正从空中飞过。

    一位老军人仰头,充满自豪的说:知道这飞机是从哪儿起飞的吗?就是在最近的那个机场。

    那个机场,是我们修的。

    哗,众人瞪大眼睛:这是个大项目,赚了多少钱?

    老军人笑了:赚个毛线钱,这是老早时候的事了。那年月国家穷,我们当兵的,都怀一腔热血,矢志无私奉献。所以那个机场,完全是我们军人义务劳动修建的,一分钱也没有。而且是自愿出工,自带工具。正因为我们军人的无私付出,才有了千千万万的机场与公路,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虽然我们没有赚到钱,但这恰是我们的荣光与骄傲。

    大家肃然起敬,纷纷鼓掌。

    老军人羞涩的向大家敬礼,起身离开。

    (03)

    老军人走了,现场有个商人说话了:

    我对于军人,是打心眼里尊敬的。只是感觉这事不完全对。

    大家问:哪些地方不对?

    商人说:这事怎么说呢,什么叫国家穷啊?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穷的国家,也比个人富吧?就算是当时没钱,事后也应该弥补吧?我也不是对义务劳动有看法,但是作为一个国家而言,最重要不过的,莫过于规则,规则莫大于公平。国家正常的运行,不能总是要求别人单方面的付出奉献,而应该建立在公平交易、良性循环的基础上。

    诚实的劳动,勤恳的付出,合理的报酬,这是每一个国民都应该享有的尊严。

    如果这个尊严得不到保护,很难想象还能持续多久。

    众人礼貌的点头:有道理,你说的也有道理。

    商人得到赞许,很高兴的离开了。

    (04)

    商人离开后,一个道德学家起身说话:

    刚才那个商人说的,不完全对。

    我不是反对公平,也不是不支持规则。而是从社会总体的角度上来看,一个社会不能走入狭隘的交易误区。如果凡事都以冰冷的金钱来衡量,这世上还能剩下多少温暖?如果军人的无私付出,都得不到脑满肠肥的商人一句公正的评价,这意味着何等的伤害?如果无私奉献都换不来应有的尊敬,这个世界,又会变得多么的寒冷?

    大家原本就对刚才的商人所言,不以为然。此时听了道德学家的这番话,顿报以热烈鼓掌。

    道德学家很谦和的站起,向大家致意退场。

    (05)

    道德学家走了,一个经济学者走了出来:

    刚才那位道德学家说的,我很赞同。

    但是,当我们诉诸情感、单纯的满足于道德优越之时,是不是更应该从学理的角度,深入的思考一下问题?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说,一个机场从动工到修建完成,就创造出了财富的增加值,财富总量加大,国家所发行的货币,也相应的增加。

    这增加的货币量,就有军人们义务修建的机场。

    可是军人并没有拿到钱,事后也没有补偿。

    那么问题来了:这钱谁拿去了?

    事先声明,我对军人尊重有加,更不会反对义务劳动,同样也希望世界充满爱。可是钱呢?

    谁把军人的钱拿走了?

    回到经济学的本原上来,一个国家,处于贫穷之时,必须要负债经营。换言之,国家最好的办法,就是以负债的方式,支付修建机场的费用,让财富回归社会,加大货币的流通量。说过了,本人尊重所有的奉献与牺牲,但在国家贫穷时的义务付出,实质是抑制货币流通的,不利于国家的长足发展。

    经济学者说完,众人惊愕片刻,突然一起鼓掌。

    经济学家招手致意,退场离开。

    (06)

    经济学家走后,又一个社会心理学家走出来:

    刚才那位学人的讲话,我很赞同,很受启发。

    但是,人类社会的构成,非止经济这一个维度。

    很多事情,是很难交易化的。

    比如说爱情,比如说家庭,比如说朋友之间,比如说邻里乡党。再比如说一个公司或组织,内部的一个个小团队。这些隐密的微小社会单元,更强调的是合作,合作并不排斥交易,但万不可凡事交易化。

    价值是主观的,价格是估算的。如果凡事交易化,带来的结果,是合作者各自高估自己的贡献。是以有些家庭,恩爱夫妻成为怨偶,就是因为双方过于高估自己的付出。是以有些朋友,反目成为仇人,就是高估了自己在友情中的价值与作用。是以许多团队纠纷不断,就因为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感觉自己吃亏了。

    世上没有每个人都吃亏的生意,却存在着凡事都感觉自己吃亏的人。

    所以我可以就此回答刚才那位学者的问题:谁把义务劳动的报酬拿走了?

    答案是:没有人拿。

    又或者说,每个人都拿了。

    因为这个报酬无法从庞大的经济总量中细筛出来,军人的付出如输入社会肌体的鲜血,融入到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新建机场增发的那笔钱,汇入到货币总量之中,出现在我们每个人的钱包里。

    现场寂静片刻,旋即爆发出热烈掌声。

    大师脱帽致意,退场。

    (07)

    社会心理学大师退场,系统学家走出来:

    一个社会,犹如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必须要有序良性的运行。

    正如人的身体,内有心肝脾肾肺,外有口眼耳鼻舌。每个器官各司其职,但同时也都在消耗人体组织的能量。是以任何一个器官,必须要大小适度。小了固然不好,但如果太大,就会对其它器官造成挤压,反而妨碍人体健康。

    比如说肝脏,是人体的五脏之一,以代谢功能为主的器官,起着去氧化,储藏肝糖、分泌蛋白质的合成,以及制造消化系统的胆汁等作用。人体不能没有肝脏,但如果肝脏过大,那就要去医院挂号看医生。

    社会也同样如此。

    义务劳动好不好?

    没人敢说不好。

    但义务劳动之所以赢得尊重,就因为它与人体中的肝脏一样,被局限于有益的范围里。如果这个范围过大,正常的商业行为就会无端遭受指责。合法的交易,因而承受巨大道德压力。所以商人第一个站出来说话,因为他感受到了强烈的心理不适。这在如同人体肝脏过大,挤压到了其它器官。

    我们这个社会需要军人,也需要商人。需要道德学家,也需要经济学者,同样需要社会心理学家。这就好比人体的五脏,大家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相互尊重,相互扶助,这个社会才会越来越好。

    这是我的一点拙见,不知大家是否认可?

    众人点头鼓掌。

    系统学家微笑退场。

    (08)

    系统学家走了,一位认知学家走出来:

    军人义务修建机场,是个事实。

    这个事实构成了当事人生命的记忆,因此他引以为豪。

    在这个当事人引以为豪的事件上,我们先听到了掌声,这是第一时间的心理冲动,是我们的社交本能。

    然后我们听到了商人的情绪,接下来听到了道德学家的立场。此二者相互对立,并因对方存在而存在。

    然后我们见到了事件的经济维度,并引出了事件的社会心理维度。此二者仍是个对立体,构成新的认知层级。

    由此我们知道,当我们面对一件事情时,第一反应是本能,第二反应是情绪,第三反应是立场,第四反应是利益,第五反应是兼顾他人的社会心理。第六反应,是认识到前五步并无高低优劣之别,而是一个完整认知的五个组成。

    社会问题的讨论,也是如此。

    (09)

    当出现社会问题的讨论之时,你会清晰的看到五个层级:本能层、情绪层、立场层、利益层及社会心理层。

    很少有人能够观察到系统认知层,除非你处于更高认知层级。

    下愚莫揣上智,处于本能阶段的人,因其视野闭塞,会以为所有人都在这个层级。会震惊于不同观点的出现,认为对方脑子有病。

    处于情绪层的人,蔑视只有本能的人,却不知道自己泥陷激烈的情绪。

    处于立场层的,忧心忡忡,承受着隐恶扬善的焦虑。

    处于利益层级的人,面对大量的本能公众、情绪公众及立场公众,有种众人皆蠢我独明智的飘然感,却不知自己陷入专业偏执。

    处于社会心理认知层的,格局放得开,眼光看得远,却未意识到自己虽然看到了全局,但并未跳出全局。

    ——纵然跳出全局,也仍在局中。

    必须要见大通简,迎刃破局。犹如鹰隼飞于高空,俯瞰一个个社会与人生问题。你会发现,许多问题不过是虚像,许多事情,不过是整体系统的有机组成。当你获得这种思维视角,许多所谓的人生困惑,就会霎时间豁然开朗。

    雾曰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看,多数人不讲理的人拥有着共同的心智模式:

    第一,倍感委屈的心理常态。

    第二,失控的行为举止,哭叫,吵闹,冲突他人身体或是极端性暴力行为。

    第三是一味强调个人需求,而惘顾环境规则。

    这些表现,十足十的是熊孩子表现,我们可称之为巨婴,熟透的身体,幼稚的心理。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