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要被雪藏?

那么,在行业内竞争和外部监管的从严压力下,第三方支付是否就碰到了发展的天花板,或者说时遭到了传统金融机构和监管方面的雪藏呢?个人认为,本次高层的监管意图,主要还是起到一个政策的延续性,也就是提醒和约束第三方支付公司在进行业务流程和支付环节中,要更注重支付安全与身份核实工作。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本身的技术冲击力开始扩散到其他传统行业,包括物流、贸易、家居,其中,影响最大的,便是金融了,也就是现在如火如荼的互联网金融。单单从字面意思理解而言,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体,只不过在目前这个阶段而言,其金融特色更加明显,因为互联网金融必须要在金融监管的底线上运行。

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支付,也就是与银行支付体系共存的第三方支付体系,包括线上的互联网支付和线下的收单市场,以及预付卡业务等。第三方支付,最开始是为了满足日常消费的小额,快速,灵活的支付需求,而彼时银行间支付还主要是服务与银行间的交易,并未能渗透进底层的支付环节,网上银行也没有大力铺开,这也就给第三方支付进行线上和线下的支付提供了很好的市场真空环境。

当然,随着支付领域的成熟,银行业也看到了互联网支付与线下市场的庞大潜力,纷纷通过业务调整,加快网上支付,手机支付以及线下移动支付领域的力度。第三方支付的市场环境也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压力,这种压力在线下更加明显。另外,第三方支付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低频率安全问题和支付的流程合规问题,也逐渐引起了监管方的重视,近期密集出台指导意见进行规范的趋势不断加强。

监管方面具体的知道意见和过程如下:

1、年初,有消息传出央行在第三方支付牌照上将减少发放的频率和数量,目前各种第三方支付牌照已经有250张,内部竞争已经白热化,部分出现了竞争的失范和违规的嫌疑。所以,央行后期对第三方支付的整合和管理职能将加大。

2、3月14日下发的关于叫停支付宝、微信二维码支付和虚拟信用卡支付的指导意见《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暂停支付宝公司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等业务意见的函》,为第三方支付的线下市场开发设定了一定的阻力,叫停理由是安全问题和材料报备不足。

3、3月19日,央行发布《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个人支付账户转账单笔不超过1000元,年累计不能超过1万元”等规定,目前仍在征求意见中,从政策解读看,是央行态度比较激烈的一次调研。

4、3月24日,央行内部下发文件中,八家主流支付公司从4月1日起,线下收单全国范围内停止接入新商户。这八家支付公司分别为:汇付天下、易宝支付、随行付、富友、卡友、海科融通、盛付通、捷付睿通。

5、4月18日,银监会与央行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业务管理的通知》(银监发【2014】10号)。该通知对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建立业务关系提出了系列明确要求。主要是严格规范了银行在与第三方支付合作时,需要加强第三方支付的支付安全,身份验证,支付限额以及数据共享等问题。

那么,在行业内竞争和外部监管的从严压力下,第三方支付是否就碰到了发展的天花板,或者说时遭到了传统金融机构和监管方面的雪藏呢?个人认为,本次高层的监管意图,主要还是起到一个政策的延续性,也就是提醒和约束第三方支付公司在进行业务流程和支付环节中,要更注重支付安全与身份核实工作,而具体银行在接入第三方支付时,也享有设定支付限额与相关约束的权限。并不是说明监管方就要彻底打压第三方支付,只是短时间雪藏你一下,给个教训,至于这个银监会10号文的效果,主要的约束力还在与银行,也并没有下发到第三方支付,可见央行与银监会在考虑到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空间时,还是留有较大的回旋余地。

第三方支付与传统的银行间支付,在市场容量上并不具有可比性。前者主要是服务于小额消费支付,但近期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部分第三方支付成为了大额资金流动的平台,或者资金的托管平台(如p2p的第三方托管业务),已经在领域上和银行的部分业务重叠了,甚至成为不法分子利用支付平台进行非法操作的中介。例如,去年夏天在上海就发生一起金额达数千万的客户资金通过快捷支付盗取的案件,对此高层十分关注。

而后者,也就是银行间支付,从交易规模看,银行间的支付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主要原因在于企业间的大额资金交易目前仍然通过银行这个安全、稳定的通道进行,这也是维护支付体系稳定的需要。从2002年10月8日大额实时支付系统成功投产试运行,经过近8年的建设发展,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已建成了建成了包括第一代人民币跨行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和境内外币支付系统、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以及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跨行支付清算服务体系。

银行本身对储户的存款安全具有一定的保管责任,而银行自身有非常严格的流动性管理指标,包括存贷比,准备金,流动性覆盖率等,而第三方支付目前在这一方面的指标监管上,相对来说不如银行完善。银行站在客户安全的角度,设置支付限额,要求第三方支付与银行两方都要进行客户身份认证,也并不违反现有法理和规范性条文。只不过,在具体的执行效果上,大行的话语权较大,而中小行一般来说不会去刻意挑战强势第三方支付的合作标准。

作为第三方支付而言,在后监管时代,首先要明确的是自身的业务合规问题,尽量避免触碰监管底线而带来的更大的监管压力。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第三方支付的安全问题是小范围的,个别业务上的,并没有成为整个行业的发展瓶颈。除了在安全问题上进行更安全的技术防范,在与银行支付系统进行对接时,也要尽可能明确双方的职责和功能,为自身争取更多操作空间。

作者:拯迪  金融分析师陈凯歌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