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消息,央视证券资讯频道执行总编辑兼首席新闻评论员钮文新昨日再次发表题为《事实胜于雄辩》的博文抨击余额宝,他表示“宝们”会无节制地拉高市场利率,老百姓当然看不懂这么复杂的金融过程。但坚信有人看得清清楚楚,而他们是不是正在把中国推向金融浩劫。
钮文新博客截图
钮文新在文中提出,“余额宝之类的金融运行模式”是不是推高了整个中国的“经济成本”?这个问题,事实胜于雄辩。他表示,我反对以“宝们”为代表“货币空转”,因为它会无节制地拉高市场利率,其结果是:一方面拉高中国的经济成本,让实体经济付出巨大代价;另一方面,利率无节制的上涨,会帮助国际投机资本抽血中国实体经济。
此前,钮文新曾两次发文抨击余额宝,将其称为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并呼吁取缔余额宝。他表示自己是出自国家宏观经济利益的立场,而不仅仅是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
支付宝针对钮文新的言论也曾予以回应,称余额宝利润率仅为0.63%。支付宝公关总监陈亮也在日前发微博以个人名义声明,余额宝从上线至今,共计得到各种监管43次,平均每6天一次。
近日,关于余额宝的言论传闻持续升温。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两会上明确表示,余额宝及类似产品不会被取缔。但昨日,又有消息传出,目前三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总行不接受各自分行与余额宝旗下天弘基金为代表的各类货币市场基金进行协议存款交易。
以下为钮文新博文原文:
《事实胜于雄辩》
我看已经用不着争论了。《21世纪经济报道》的这篇调查报道已经把活生生的事实摆到了我们的面前!原题目《银行贷款初现“价高者得”》。“余额宝之类的金融运行模式”是不是推高了整个中国的“经济成本”?这个问题,事实胜于雄辩。
可能有人会说,推高贷款利率是国有银行垄断所致。对吗?不对。平安银行不是国有银行,汇丰银行更不是国有银行。报道说:“汇丰银行广州地区员工告诉记者,今年开始该行对大中型企业的贷款已由原来的9折上升至基准的1.1倍或以上。但影响最大的是每笔贷款都要上报总部审批,最终以“价高者得”的竞价方式下放”。
一家股份行近日给该行小微客户财务人员的答复中称:“现在资质较好的小微企业其贷款利率是基准上浮30-50%,但如果没有可以变现的抵押物和担保,财务报表还不是很完整,那利率很可能上浮200%。”根据融道网去年6月数据,彼时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国有大行定价一般在基准利率上浮15%-50%;城商行上浮30%-100%;股份行介于两者之间。
这是“宝们”造成的吗?银行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说:“不少银行预计今后银行付息成本会大幅上升,因此提前做好准备。”一位国有银行中小企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银行付息成本急剧上升,存款拓展压力升大,银行无款可贷或将成为常态。”光大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盛宏清提醒,目前企业付息负担较重。去年新增贷款不到9万亿,而社会融资17万亿,而5.6万亿的利息支出占比为60%和35%。过去影子银行的融资期限一般是两年、三年期,所以今明两年仅利息支出一项就占了企业新增融资量很大一部分,这个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仅仅是整个社会经济成本的提高吗?我现在延伸分析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第一个事实:今天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人民银行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新增外汇占款4374亿元,比去年12月的2729亿元,大增1645亿元。市场人士分析,今年初以来,热钱流入规模加大,推动外汇占款较快增长。这说明,在中国外汇市场上,外汇依然是供大于求的。
第二个事实:中国存贷款利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
第三个事实:中国经济增长依然会保持7.5%的全球最高速度。
上述三项事实,已经构成人民币升值的要件。但我们看到的另一个事实是:从今年1月13日起,人民币开始小幅度的持续贬值。该升值没升值,反而贬值。我们不去追究原因,仅看结果会是什么?
港交所环球市场科股本证券与定息产品及货币联席主管戴志坚透露,自人民币近期开始贬值起,港交所人民币期货成交大幅飙升,由此前每日大约700多张(合约),增加至每日6000多张,未平仓合约也一直在增加,到2月底达2万余张。这意味着什么?“该升值而没升值,反而贬值”的畸形市况让更多的“货币投机者”大开赌局。
注意:马上三月底就到了,“钱荒”会不会再次出现?货币市场利率会不会再度窜高?如果再加上人民币放宽浮动区间的预期,人民币会不会大幅升值?如果“热钱”进一步下注境外A股期货,做空,那国际投机资本是不是可以一把赚个痛快?
所以我反对以“宝们”为代表“货币空转”,因为它会无节制地拉高市场利率,其结果是:一方面拉高中国的经济成本,让实体经济付出巨大代价;另一方面,利率无节制的上涨,会帮助国际投机资本抽血中国实体经济。老百姓当然看不懂这么复杂的金融过程。但我坚信有人看得清清楚楚,而他们是不是正在把中国推向金融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