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彬 易宝支付CEO
要改变中国垄断行业的格局非常艰难,而金融又是所有行业中最垄断的代表之一。金融的垄断如果不打破,中国经济的转型不可能成功。
互联网支付发展到今天,已经从一个简单的工具走向行业的应用,最后推动整个金融领域发生改变,让生活得到更好的体验。互联网金融对整个金融领域的最大贡献是给传统的垄断带来恐惧,如果不改变现状,他们就会没落。所以,互联网金融的深层意义不在于它是一个工具,而是它打破了垄断。
互联网金融谁主沉浮,我认为支付公司在这方面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支付是交易的核心。所有的金融都来源于商贸的需要,商贸中的核心是交易,交易的核心是支付,支付有大数据,融资需求可以闭环起来,网络支付企业本身是一个网络金融企业,网络支付就是网络金融。
所以,互联网支付,或者网络支付企业在十年前就开始了网络金融创新的探索,两年前人民银行给这些企业发放牌照,这是中国民营企业第一次在金融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这个意义非常重大。金融如果不打破垄断,如果不拥抱互联网,经济就不可能健康发展。
在5年前,乘客要买机票,可能要带几千块钱现金,现在变成电子化了,支付企业功不可没。而到了后牌照时代,支付将继续改变金融,从最开始的融资服务再叠加各种各样的服务,成为跟全球大数据时代进行交易的一个营销服务。
支付很有意思,它既有互联网企业属性,又有金融属性,这两个属性在一起,会创造很多机会。回顾这十年,中国的垄断行业,不管是通信也好,金融也好,要改变行业的格局是非常艰难的。现在看到为什么阿里巴巴的余额宝只是一个消费的渠道,还不是一个金融的产品,就是因为现在的垄断还没有被打破,它必须通过互联网的创新找到一个新的方法来暂时规避这个垄断。但这样的创新给传统的垄断企业带来了恐惧感,促使他们跟随整个行业应用的步伐,最后推动金融行业整体发生改变。这样到最后受益的将是消费者群体,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一个更好的体验,让每个人真正地在网络大海洋里面得到独特的个性化的服务。
短期来看,金融领域的互联网企业还只是一个销售的渠道和平台,所推出的业务似乎还够不上颠覆传统行业的力量。但是我相信,再给三五年的时间,互联网企业一定能打破垄断,会让金融领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根据会议发言整理,有删节)
导读:人民网北京 6月23日电 由人民网人民创投等主办的2018全球链界科技发展大会今天在京召开。会议期间,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战略研究部负责人兼互联网金融标准研究院副院长肖翔对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现状、风险与对策在现场提出了建议。
肖翔 /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战略研究部负责人兼互联网金融标准研究院副院长
肖翔表示,目前,很多区块链金融应用项目是样本机构结合自身业务痛点,基于区块链技术对已有业务进行改造,多数项目处于启动实验性验证或者小规模试用阶段。总体而言,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形成了一些初步成果,但现阶段,区块链技术距离在金融领域大规模商用仍有较长的路要走,距离真正融入日常生产生活和社会治理体系也还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
以下为肖翔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会议。
近期,协会研究团队对协会区块链研究工作组成员单位和部分代表性区块链技术公司,大概30家样本机构,就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阶段性的调查报告,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结论。今天想跟大家做一个汇报交流。
第一个方面,关于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特点。调研显示,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从资源投入看,大部分样本机构重视探索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逐步投入更多专业人员参与相关研发、应用等工作。样本机构中,从事金融领域区块链技术应用的人员超过10人的机构(部门)占比近70%,超过30人的占比近45%。同时,样本机构相关人才中,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占比达到77%,经济金融专业类人才占比为17%。
从应用场景看,应用场景比较多元,主要聚焦在满足潜在市场需求和解决金融行业痛点。样本机构中,应用场景以信息登记存储及溯源、供应链金融、资产交易、保险为主,机构占比分别达到67%、56%、33%和30%。同时,在监管科技这一场景探索应用的机构比例也达到30%。
从项目进展看,目前,很多区块链金融应用项目是样本机构结合自身业务痛点,基于区块链技术对已有业务进行改造,多数项目处于启动实验性验证或者小规模试用阶段。总体而言,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形成了一些初步成果,但现阶段,区块链技术距离在金融领域大规模商用仍有较长的路要走,距离真正融入日常生产生活和社会治理体系也还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
从技术架构看,首先,绝大部分样本机构以构建联盟链为主,主要由于当前金融场景集中在供应链金融等B2B领域,需要具备准入访问机制的区块链服务,因而更适合使用联盟链。其次,65%的样本机构采用开源区块链底层平台实现业务搭建,以节省研发时间,从而将更多精力聚焦于业务场景落地。最后,有35%的样本机构探索开展区块链底层平台自主创新研发。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区块链底层平台自主创新研发仍然面临时间周期长,专业人才缺、技术成熟度低等问题,还需要各方沉下心,稳扎稳打,以期逐步取得成效。
从核心技术看,一方面,样本机构使用PBFT(实用拜占庭容错)的比例达到55%,成为比较主流的共识机制。需要指出的是,经典PBFT算法流程相对复杂,共识过程容易受网络波动影响,对网络带宽及质量要求较高。因此,当前多采用并行共识、混合共识等方法对PBFT进行定制开发和适当优化。
另一方面,很多样本机构采用多链架构进行系统设计,保证账本数据完全隔离,提高数据隐私保护能力、系统容错能力、交易并发处理能力,从而适应更多复杂的金融业务场景。
还就是目前受交易吞吐量制约,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多用于低频交易类系统。因此,很多样本机构都将提升区块链技术应用的交易吞吐量作为重点技术攻关方向。
第二个方面,关于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风险。调研显示,样本机构对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风险有较为清晰的认知,并采取一定措施加以防范。具体风险包括:
一是金融业务重视隐私保护,在现行共识机制下,部分敏感信息透明可见,缺乏隐私性。同时,用于隐私保护的密码学新技术尚不成熟,如组合环签名、零知识证明、同态加密等容易形成数据膨胀、性能低下等问题,距离实际应用还有一段距离。
二是由于得不到有效监督,上链前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无法保证,在将区块链技术用于各类资产溯源时,难以真正形成闭环以降低风险、减少投机,反而可能会因信息失真或扭曲而造成潜在损失。
三是区块链智能合约存在不确定性,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过于灵活,一旦有漏洞被利用,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同时,区块链防篡改特性将对业务逻辑修正、合约升级形成一定的障碍。
四是密钥安全是区块链可信的基石,窃取或删除私钥等会危害相关资产或数据所有者的权益。同时,私钥唯一性使得其丢失、被窃等情况难以补救。
五是目前区块链架构要满足金融系统可用性与业务连续性要求还有一定难度。同时,信任机制、数据保存方式等仍需获得主流金融机构的接受和认可。
第三个方面,关于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对策建议。防范化解上述风险,需要政产学研用多方共同努力。
首先是政策监管层面,应该加强研究,密切跟踪,重点关注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可能对现有法律体系和监管框架带来的影响与挑战;探索建立对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应用的识别、评估和管理机制,对依法合规、风险可控、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区块链技术创新和发展给予引导规范和适度包容;对于有违技术发展规律和损害金融秩序的不法行为和乱象,应保持高压态势,持续采取措施重拳打击,坚决遏制歪风邪气,并切实引导将区块链技术发展与此类乱象有效切割。
其次是行业协会层面,搭建沟通桥梁,对于政府和市场之间,客观反映问题诉求,正确解读监管政策,促进双向良性互动;按照“共性先立,急用先行”原则,围绕技术发展和业务场景重点环节,逐步完善区块链技术和应用标准体系;切实加强公众教育,使公众能够正确认识和客观理解区块链技术,对缺乏理性、跟风炒作现象适时进行风险提示,不断强化公众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观念,远离各类打着区块链技术创新旗号的非法金融活动。在这个方面,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做了一些努力。一方面,协会配合全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对虚拟货币、ICO、变相ICO等进行监测和风险提示。另一方面,协会成立了区块链研究工作组,组织行业力量共同探索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合规安全应用。
最后是从业机构层面,扎实练好内功,深入研究区块链底层技术,推进区块链底层平台的持续优化演进,加大区块链人才培养力度,加快形成自主创新体系,不断实现区块链核心技术突破;充分考量金融业务场景实用性,做好产品技术验证和项目推广,逐步走出实验室测试和内部试点,加速推动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商业落地;坚持走正道,充分考虑监管要求和法律适用问题,持续提升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做到风险管控安排与产品服务创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以上就是协会研究团队区块链应用调研的部分阶段性成果,可以总结为五个特点,五个风险,三个建议,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责编:黄盛、陈键
(来源:人民网-人民创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