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行业的内容商业化这条路能不能跑的通,还没个结论,但穷游、蚂蜂窝、面包旅行,却经常被当做失败案例。
但在如此的环境之下,依然有玩家想通过内容和社区切入,逻辑很简单:优质内容和社区比旅游电商平台更容易建立用户忠诚度。这可能是正确的,但这个商业逻辑也可能会面临可规模化的难题:穷游一直有不错的调性,但可能不符合这个调性的人(这部分人可能数量还很大)就被排除在外了。
觅游创始人 Jet 认为,上述玩家没有一个相对细分的、基于社会人群阶层的定位,所以他们想做的是面向中产阶级以上人群的内容社区。
觅游放弃了传统以目的地作为筛选分类的切入方式,而是以诸如 “亲子”、“情侣”、“独行” 等出行关系作为切入,提供基于出行关系的内容,未来再考虑基于出行关系的产品和服务。我们之前报道的免签精选游就是希望以出行关系的场景作为切入,理由是出行场景对应着是客户相对比较看重的需求,比如亲子就需要有好的孩子游玩的场地和项目,情侣希望私密等。
在内容上,觅游主要提供编辑精选的、杂志化的内容。社区上,经过觅游筛选的 KOL 会引导讨论。Jet 希望找到各个领域内的 KOL 作为 “觅客”,例如画家、音乐家和诗人,以不同角度来诠释旅游。他们计划到 9月 底能够邀约到 100 位觅客,每个觅客有自己的主页,觅游帮助这些优质内容完成传播。好的觅客内容会被编辑精选之后放进专题,觅游为觅客支付稿费。
觅游还正在为觅客设计模板,觅客借助模板可以展现出一份标准化的旅途行程安排,便于分享到觅游的社区以及其他社交工具上(穷游的行程助手早期设计也有这个初衷),另外觅客还可以借助这个模板做出类杂志化的内容——从外观上看和觅游编辑做出来的几乎没有差别,这些内容也可以分享到内部社区和外部的社交工具上。
目前刚刚上线的觅游版本只支持社区的点赞和收藏功能,未来会开放私信和评论。在积攒到一定用户之后还会做 “兴趣小组” 和 “兴趣俱乐部”,为每个用户打标签,最终导向基于用户行为的数据挖掘和推荐。另外也会面向普通用户开放图片记录旅途的功能。
未来觅游的商业化路径是在积累到一定规模的有粘度用户之后,提供机票、酒店和其他旅游产品,完成商业闭环。另外如我们上面所说,KOL 写出来的行程安排会成为结构化的数据,这就可以直接导入产品。
Jet 是媒体出身,有做优质内容的 “情结”,他自己还经营了一家公关公司,因此获取 KOL 是他的长项和线下活动是他的长项,例如与目的地旅游局合作,做一场 “跟随 KOL 去旅行” 的活动。他希望觅游在一年之内获取百万级别的用户,再考虑导入产品。目前觅游已经完成了种子轮融资,正在考虑 Pre-A 轮,团队规模在 20 人左右,主要是运营和技术人员。
这条商业化路径是否可行,其实就是优质内容能否黏住用户并完成导流的争论。Jet 认为,虽然是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但用户对精致、符合自己需求和调性内容的需求,一定会越来越大,只不过内容在展现形式上可能不同以往。
事实上诸如蚂蜂窝和穷游等社区,其实是有一定的用户粘性的,比如每次我去境外旅游之前一定会先看看穷游。只不过由于社区调性所限,穷游的产品可能覆盖面有限,更多用户仍然是价格敏感的小白用户,可能更多会选择没那么多干扰信息,且价格相对便宜的产品平台。但随着消费升级,旅游用户也在升级,原来的小白用户可能逐渐成为追求品质和调性的用户(这种案例在我身边也是真实发生的,原本只会买打折自由行的人,现在开始到穷游上看攻略),那这对那些强调品质和调性的平台,可能意味着新的机会。
如果这条商业路径是可行的,那么决定觅游能否成功的,就是其内容编辑和社区运营的能力,且觅游一定会面临面包旅行、蝉游记以及转型中的蚂蜂窝和穷游的竞争,对此 Jet 也并不避讳,他认为社区运营是他的强项,他们也希望以一家创业公司的身份,摸索出新的优质内容呈现方式。
文/36氪 尧异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