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钛媒体报道阿里入股财新的事,引发了激烈讨论,我也收到很多朋友的关心询问,当然也少不了很多嘲讽,这个标题,就是我收到最多的问题,只是不同人向我问出来,感受会很不一样吧。
一个是刚刚退出钛媒体股东会的,我的原股东;一个是给了我新闻生命的我的原东家。世界就是这么小,兜兜转转,生命也就是这样,不过正如冯唐所说,上上下下才有生命。
阿里是钛媒体的天使投资人,虽然我们在春节前刚刚进行了管理层股权回购了,通俗说,这个有钱的“干爹”没了。
今天很多人都在点评阿里资深副总裁王帅那段朋友圈评论,看到很多批评,但这个男人就是这样,性情到你也不知道该如何跟他说“不”,有时候连说“是”,你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我对王帅至今始终都是心怀感激的,曾经支付宝事件爆发时,我们在微博上发生过非常激烈的冲突,但我创业时,正是他和志刚对我特别坚定的支持,才给了我这个体重花了10年都突破不了45公斤的女人,有了足够的勇气来到这个充满雄性气息的互联网野蛮丛林里,以我自己那种完全不愿受束缚的任性,跌跌撞撞,奔跑到现在。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阿里最初给我的那笔130万天使资金,因为出资主体不成熟,是王帅个人给我做出的借款。他对“义气”这两个词的理解,确实是不计成本的。就像他无限宠爱着他那对双胞胎女儿一样,他对很多朋友同样也都不知道怎样说“不”。
大家可能更不知道是,虽然钛媒体发展如此之快,已成为了中国新媒体的标竿之一,以及第一阵营中的佼佼者,但是就这笔130万元的天使资金,我花了快3年,相比都已经做到D轮且还在继续融资的同行,我直到去年年中都没有做A轮融资,在跟《商业价值》谈合并时,湘明看了我们的报表简直惊呆了。靠什么呢?就是死扛。一个女人可以扛到死都不怕,还能怕什么呢?所以帮过你陪你经历过生死的人,你一定不会忘。
我记得最开始那一年,因为我个人和家庭所有的资金都投入到公司里了,我孩子连幼儿园学费刷卡都刷不出来了,抱着孩子坐在窗台边,我对她说,你觉得妈妈漂亮吗,她说,妈妈最漂亮了。我哭了。因为我已经整整一年没有上过一次街,买过一次新衣服,化过一次生活妆了。
就在那时,我突然收到支付宝上一笔巨款,是阿里投资团队的一个朋友,私人直接打给我的,他说“我先借给你,不着急还”。
昨晚大哭了一场,也许是触景生情,各种往事浮现心头,直到半夜被女儿的梦呓震了一下,我去给她扯了扯被子,然后洗了把冷水脸,还是有些寒冷的初春,深夜的冰冷刺到骨头里,我对自己说做完一个方案就去睡,然后做完倒下后想起还有个邮件没回,又爬起来把邮件回完,继续倒下休息,朦胧中又想起还没有个同事的稿子我还没有改完,又爬起来改完稿,索性把手头积攒的今天未尽的事全部梳理了一遍,一一处理完⋯⋯前阵子肺部感染,咳嗽了好几个月,想起今天的药还没吃,再爬起来把药吃了,安心睡下⋯⋯这就是我的日常生活。
现在也许整个阿里的公关部都在骂我吧,从给我打电话的语气和朋友圈的各种评论,我多少能感受到。钛媒体还在继续做着他们可能不愿意看到的报道,以及大家都在陆续表态时,作为主要创始人的我,沉默了。而这不是第一次了。
我不是一个时常能够与人套近乎的人,这个性格可能从小就形成了,我妈常说,人情就是多跑动,多动腿,可是再好的朋友,再好的亲戚我都非常少跑动。我始终觉得,有的好记在心理就可以了,但关键时候只要朋友真的需要我的帮助做什么,能做的我都会做。也许因为我从中学就开始住校了,性格极其独立。
所以阿里作为天使投资人投资我们之后,阿里公关部部分人其实很不喜欢我,对我不满,源于觉得我不懂得“感恩”。我知道他们的不满,但我更记得,那些对我好的人。阿里包括蚂蚁金服在内的团队里,才华者众,也有很多对我很好的朋友。然而不管评价好或不好,都并没有影响钛媒体做很多报道的决策。
在钛媒体《他缔造了招商系,也成就了马明哲,袁庚逝世|变革人物志》这篇文章底下,我留了一条评论,我说:
我期望钛媒体是一个有担当有历史感的平台。编辑整理得好,写得好。尤赞这段话:很多年轻人可能并不熟悉他,甚至都没有听过他的名字,但是中国未来的变革离不开这些历史重要人物的“以史为鉴”。
这不是说着玩或者故作姿态的说法,这就是我内心最最真实的想法。
虽然钛媒体现在还很小很小,很多人觉得我们就是个小蚂蚁,但是我们心中装着的那个梦想很大很大,商业也许只是其中一部分,所谓的人情与江湖义气也许也都只是一部分,我们希望能够走向世界,能成为中国商业史,新商业力量崛起的重要参与者,全球创新变革的重要推动者。我从来不允许这个平台怀着恶意做任何的事,写哪怕任何一篇文章,一句话。
就像即便我跟某些同行可能有口舌之争,不管同行在他们的官方平台上攻击我什么,攻击钛媒体什么,我从来不会允许钛媒体这个平台去攻击同行,无论个人还是机构。我始终分得清,我是个人,钛媒体是钛媒体,虽然我是钛媒体的创始人。
也因为此,在过去的两年,我强制性的控制自己的写作欲,创业过程就是一个学会克制的过程,因为这个平台需要更多的优秀团队和好的写作者。
前几天,有人给“新榜”投了一篇稿子,大意是说,赵何娟过河拆桥,在新的融资时,就把给予她最早帮助的天使投资人阿里用各种手段给挤出去了,全文用词非常的恶毒,新榜的朋友把那篇稿子的部分内容发给我找我求证,我很感谢最终新榜没有把那篇恶毒的文章发出来。
我不知道这些帖子还会不会在网上继续借机散布,昨天我也索性自己也主动交待了管理层回购,阿里退出的事。但阿里退出了钛媒体的股东会,这是我们双方非常友好协商的结果,这也不是我个人能左右的。
一个孩子的长大之路很长,在不同阶段可能就是需要着不同的人生陪伴吧,有着不同的机缘。我们只需要感激每一段陪伴者,珍惜每一段情缘。
对于很多人问的,那接下去的路你们要怎么走,一只小蚂蚁,要怎么在巨头身影密布的森林里前行?
继续与愿意同你一起前行的朋友,努力走吧。前面不是说了,一个女人可以扛到死都不怕,还能怕什么呢?何况我还如此年轻,而且懂得坚持也懂得变化,对吧?
英国牛顿投资管理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的Helena Morrissey,这个金融资管最塔尖上的女CEO,她却有9个孩子,从6岁到25岁,其中还没有双胞胎。是不是觉得特别不可思议。
我常常说给钛媒体同事的一句话:努力是一种习惯,不管你在哪,不管做什么,你有多少努力才能有多少成就。
唯有自己,不可战胜,没有什么不可能。
下一步,我们正在组建中国最具梦想组合的商业深调团队,我们有着集公司之力的优质薪资保障,优质的理想保障,优质的组织支撑保障。大家都觉得中国不可能再有做深度记者的生存空间了,但我不认为。如果你有志做深度商业调查和研究,做深度,愿意来和我一起继续走下去吗?
我的邮箱:hejuanzhao@tmtpost.com(作者为钛媒体创始人&CEO 赵何娟)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写一个人很难,“15层的办公室,他端着咖啡站在窗边,扶了扶镜框,眺望远方”的开篇总会让人觉得矫情;
写文章评价一个人很难,赞美时须克制,却少不了有人说“你没写出他全部的好”;客观事实推导出的“贬损”结论,会被人冠以“主观倾向、强加价值观”;
写同行更是难上加难,抬高别人压低了自己;压低别人又会互相伤害。有两家门户之前互相揭短,丑化对方,最后达成隐形协定,互不伤害。
在这个雄性互联网丛林里,特别是在科技媒体,赵何娟是少有的女性创业者。
好在,她作为老媒体人,有值得我们取经的地方;好在,这两年科技媒体们都在多元化发展,技术化、产品化、服务化,包括她创办的钛媒体,分拆为三大板块,做起了内容收费,还要国际化,它们都可以互不认为是对手、可互视为互联网公司来研究了。
一
她身披铠甲。
我眼里,调查记者是最危险的职业之一,报道对象是财经领域的上市公司,你可能收到律师函、暗中报复;报道对象是房地产土豪,可能被上门打砸。生命威胁是常有的事。
赵何娟做过调查记者,做过商业和时政领域调查报道,如早先供职纸媒时的《中移动SP利益链》、《邵氏弃儿》等。
2011年,因揭露邵氏“弃儿”问题,邮箱被入侵;后因支持起底陈光标的报道《中国“首善”之谜》,收到死亡威胁和尸体照片。
似乎是越战越勇,2012年赵何娟创办钛媒体。也正是因为《乐视会像当年德隆一样大崩盘吗?》把她和钛媒体推到风口浪尖——乐视发公告要起诉钛媒体,随回一封硬气声明;
乐视获孙宏斌投资后,所有人对其崩盘危机喘了一口气,她再作一篇《乐视的致命“命门”,是疯狂的关联交易》,执拗,一幅怼到底的架势。不愧为“小胡舒立”。
放着好好的媒体不满足,钛媒体又分拆为“媒体、数据、生活方式”三大板块,还要进军国际,做内容收费。
不怕事,干叫板,还想改变世界。简直一个拼命三娘。
二
她颇具争议。
她性格鲜明,爱憎分明,身旁有很多拥护她的朋友,也有很多人不喜欢她。
不只乐视这样的企业,她跟圈内媒体、前东家、投资人都爆发过大大小小的摩擦冲突。
钛媒体关于“蚂蚁金服战略入股财新”引发的“阿里媒体帝国”论,阿里王帅不舒服了,在微博激烈回应。争议的地方是,阿里是钛媒体的天使投资人,被批为“不感恩”。赵何娟解释,早已进行管理层回购。
《36氪深陷股权众筹项目“涉嫌欺诈”漩涡》则被解读为“钛媒体手刃36kr”,“媒体与媒体撕逼”。
《阿里巴巴、葛甲与忠诚的反对派》中,“他因为主动或被动地为一家网站写作太多黑阿里的稿,却也客观为那家网站带来了阿里的投资,更让他对此有被“过河拆桥”的难以释怀,与网站决裂。”来暗讽虎嗅网。
钛媒体拥有商标权的子产品“钛极客”,因为被侵权成为了《财经网》一个子栏目,她又严厉批评了老东家……
当然,以上种种也是媒体的专业反应和有感而发。
钛媒体的赢利能力也是外界质疑的,赵何娟说,自己做钛媒体本身也不是为了要赚多少钱,“我还是要做一个改变世界的人”。
几年前,一个好友在钛媒体投稿对当时的她作出评价:外表柔弱,内心强大,十分自负。
一次,这位好友(几年前)带她去见投资人,她说:不喜欢他,张口闭口就是钱,整个一土财主;好友问她怎么考虑商业化,她说:为什么现在就要挣钱了?
好友奉劝,自负与傲气会毁掉你的事业,不能从媒体人转变成商业就是致命弱点。这稿子居然过审了,现在还在钛媒体挂着。现在,赵何娟也找到了自己商业化的方式。
就是这么心怀理想,无所畏惧。她说:一个女人可以扛到死都不怕,还能怕什么呢?
三
她是个小女人。
对身边的人很有亲和力,同事们都叫她“何娟”;
她经常哭鼻子,创业第一年,她把个人和家庭所有资金都投到公司,连孩子幼儿园学费都刷不出来了一年没上过街,买过新衣服,在孩子面前她哭了;
她也偶尔女神范儿一下:
“做事很拼,做人坦荡 ”是她对自己的评价。
好了,上面其实不是重点,我问了赵何娟24个问题,关于:为什么写乐视、从业经验、理想与商业的关系、内容付费、国际化、技术信仰、自负与傲气、自我评价,还有投稿作者们普遍关心的审稿标准问题等等。
以此来了解她,了解她所做的事————
1、最有印象的两篇文章是您在2013年写的《做空网秦,逐一分析浑水所指控的惊天大骗局》和近期的《乐视会像当年德隆一样大崩盘吗?》,前者是您大半夜爬起来写的,什么情况下非要亲自上阵写?
赵何娟:动力除了天生的新闻敏感,最主要的还是我自己觉得有责任把应该被公众了解而未被人公开说过的话,说一说吧。
网秦和乐视网都是上市公司,而且都是“带病上市”,所以我一直有关注,过去在老东家时,就跟过这两家企业。网秦的具体故事我还写在了我2012年写的《天下有贼》那本书里,所有人物实名实姓。直到我创业做钛媒体后,网秦被做空也是我意料之内的,因为我之前在财新外派驻纽约华尔街记者时,一家美国的中概股研究机构,曾邀请我去跟他们做过一次交流,他们主要感兴趣那些在美股上市的怪公司,类似网秦、唯品会等,因为看不懂这些公司的模式。当时我描述了下网秦的模式后,有个美国分析师就特别激动,说这个一定会被做空,留下了我的联系方式说要后续联系。后续我们的确还有联系。我大致了解一点进展。但是后来又很长时间没音了,我以为此事告一段落,突然看到做空消息出来,半夜(有时差)我有些激动,我觉得有必要把做空机构里有凭有据的信息,用大家听得懂的语言表达出来。
后来我从网秦内部了解,他们查了我很久。乐视也一样,虽然是“带病上市”,但在中国哪家互联网公司没点原罪,其实我创业后对乐视最初的印象还是不错的,主要是认真在做视频网站和买版权这件事上,把整个内容版权市场的价格抬高了,超级电视也布局得不错。越来越让我匪夷所思的是从他们那夸张得不得了的“生态战略”和各种发布会开始。直到说要去美国做汽车,我当时就觉得很蹊跷。默默观察着吧。但能感受到他对整个行业“浮夸风”的带动效应。去年其实在贾跃亭那封反省信之前那几个月,基金市场就有各种消息,开始陆续抛售乐视网股票了,我那时候就在想会不会有什么事。
过去十几年形成的职业习惯吧,我对资本市场一直很敏感,科技是我的爱好,我非常热爱,信仰技术,但是对资本市场敏感真的是形成一种职业习惯了吧。
2、您之前长期从事商业和时政领域的调查报道,因为《邵氏弃儿》报道邮箱被入侵,因为支持起底陈光标的报道收到“死尸恐吓邮件”,加上乐视近期要起诉钛媒体,不夸张的说,从事媒体行业真的有生命危险,甚至在财务上对个人和公司造成损失,那有没有心理脆弱或动念头不再写的时候?作为前辈,对刚入行的记者们想说些什么?
赵何娟:给年轻记者说的话,就是不管做什么,选择了就要信仰,不信就不要选择。我选择了做媒体,就是因为我坚信这个行业能够给社会产生的价值和影响,同时也能够带来我个人价值的实现。而且既然坚信就义无反顾。
我唯一有过真的想放弃念头的时候只有一次,是大概2006年末吧,我在第一财经日报,当时觉得是天大的委屈,天都要塌了,我信仰的那个媒体价值的天塌了,后来是舒立向我伸出了橄榄枝,给了我重新认识这个行业的机会,重拾了信心。当然,回头看那事就是屁大点事,那点委屈实在不算什么,但我后来想起这件事,一直都会提醒自己,永远不要去做毁灭一个有血性有理想的年轻人的希望的事,那对他可能会是一辈子的信仰的毁灭。但当我重新再来认识这个行业,我的选择和信念就更坚定了。
这些年要说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我是曾经留过“遗书”的人,“遗书”里每一句话都是承诺,所以现在面对很多很多事,创业这些压力,都觉得不算什么,人生很短,我只想问心无愧地实践理想,做些真正有价值和被市场认可的事。别人理解也好,不理解也罢,认可就一起走,不认可就算了,我很少抱怨,自己认为值得的,坚持做就好了。
我还有一个职业习惯就是,从来不炒股,连证券账号都没开,至今都没有开。干媒体受到的压力大,诱惑也很大,要说内幕消息,我们一定是少不了会碰到,但是对我影响最大的舒立,她教会我“保护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洁身自好”,人性经不起一直在火上烤验。
3、您之前说过“坚持事实传播,尽量避免价值判断”,您觉得乐视这篇文章是事实传播还是有价值判断的成分?
赵何娟:乐视的文章,核心还是事实吧,是对各个事件逻辑关系,业务数据,背后商业逻辑等的梳理,另外还有是基于事实和数据而做的专业分析。你提到的当时那句话里所说的价值判断,更多在说的是做调查类报道,在社会事件里的“舆论审判”,尽量避免在报道中做有罪或无罪,人身攻击,道德高低等的“定性”判断。
4、当今的媒体报道是否应该有自己的观点?
赵何娟:没有观点的媒体,没有灵魂。但是观点不是虚无缥缈的,是有理有据有角度有见地的。纽约时报的负责人很早前就曾说,纽约时报卖的不是新闻是观点。
5、很多媒体人写稿写几年就累了,您有累的时候吗?用什么支撑自己?
赵何娟:才几年就累了啊?我都写了十几年了,还准备写几十年。你所说的是心累,我没有你所说的累,但我会有体力感到累的时候,那么就休息下。
我现在不是因为你说的累了不写稿,真的就是时间太不够了,经营一个公司要考虑的事太多了,我的核心精力其实早就不在写稿上了,而是公司战略和经营上,但是笔耕不辍本身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偶尔有冲动了就一定要写写。现在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每个月花一天时间来写作。每天晚上睡前都要尽量做半小时到一个小时阅读。
我觉得一个优秀的媒体人就是应该习惯优秀,即便老了还要优秀,何况我还没老。不仅是媒体人做什么工作都应是,优秀就是一种习惯。
最近两个老歌手让我印象很深,王菲复出演唱会唱成那样,惨目忍睹;林忆莲参加《我是歌手》,她一开口我就被触动了,为什么年轻时都是歌后,王菲声名更盛,过了中年状态却相差那么多?跟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有很大关系。
6、钛媒体股东里有360、用友、盛大网络,如何保证报道的公正性?
赵何娟:所有股东都很认可我们创始团队和钛媒体的立身之本,就是内容的独立性和我们团队的独立判断。如果没有独立性就没有钛媒体,那么它们的投资就没有价值了,就打水漂了。不认可这一点的股东,我们也一起走不远。现在这几个股东,我们的沟通都非常好,而且都是独立的投资部门对接的,对接人员的素质也非常高,我们还经常碰撞对于TMT领域的趋势判断啊,交流最近看了什么好项目啊,我们一些创业大赛还请他们来做评委。产业资本对行业的认识其实非常深,对我们而言,也是亦师亦友。
7、阿里投资了很多媒体,如果BAT里的任何一家想投你们,会不会接受,考虑哪些因素?
赵何娟:我们不考虑是不是BAT的问题,只考虑是不是认可我们的理念,尊重我们的独立价值。这是前提。
8、《商业价值》与钛媒体合并后,两家的记者是如何分工与合作的,毕竟生产方式、节奏都不一样。
赵何娟:我们早就不分是杂志记者还是新媒体记者了,早就已经都是钛媒体记者了。内容发在哪里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容本身好不好,有没有价值。不看钛媒体的人想当然觉得杂志深度内容在互联网上没人看了,但是告诉你们2016年钛媒体网站和App上的年度统计数据,浏览量和点赞排名前十的文章,一半以上是同时发布了杂志的深度文章。其中排名第一的是钛媒体一篇技术特稿,也是上了杂志封面的《人工智能六十年》,在App上就有60多万的阅读量,只是钛媒体App上换了个更具体的标题《【深度长文】人工智能过去60年沉浮史,未来60年将彻底改变人类》
一开始可能有人不理解,熟悉商业价值的不理解为何要和钛媒体这样的新媒体在一起,熟悉钛媒体的不理解为何要和商业价值这样的传统媒体在一起,彼此担心。但其实到现在,真正了解我们状态的人,没有人再担心了,因为在一起的爆发力已经开始显示了。有人开玩笑的对我和湘明说,你俩这是开挂了吧,太互补了。
能与商业价值团队整合,并且发展成一家人,以及遇到商业价值两位创始人刘湘明、万宁,与之结成伙伴,是我认为我创业路上最幸运的事,也许这辈子都最幸运的事。湘明曾带领的商业价值团队,一直秉持的技术信仰和媒体专业精神、信念,简直与我们高度一致。虽然我们也经历了短暂的团队磨合期,但无论对我还是对湘明万宁,我们都视现在新的钛媒体为我们的二次创业,我们共同征战的这些日子也建立了高度的默契。虽然说因为《商业价值》这四个字本身因为无法构成商标和品牌归属价值,我们现在暂停了印刷版后,看起来这四个字是弱化了,但融合了《商业价值》记者团队信仰与能力的钛媒体,可以说不仅真正融合了整个《商业价值》的精神和信念,也获得了一大批老《商业价值》用户的高度认可,不少杂志用户直接从杂志订阅用户主动转成了钛媒体Pro的付费会员用户。
其实不仅是内容理念的高度一致,老商业价值团队的技术和产品团队基础也都非常好,至今他们仍是作为钛媒体的技术和产品负责人,在带领团队。我们的产品越做越好,在全行业都可以说是标杆,就是有这么一批很懂媒体的技术人、产品人。
可以说,《商业价值》并没有消失,叫什么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在做什么,因为灵魂人物在,传承在,进化在。
9、您现在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媒体人?创业者?商人?
赵何娟:都是吧。不是好CEO的媒体人不是好创业者。
10、做内容是您的优势,您说做钛媒体本身不是为了赚多少钱,那还需要做一个好的商人吗?毕竟要为股东负责、让公司活下去。
赵何娟:的确,我创业做钛媒体的出发点,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有自己的社会价值实现的理想在。但是做钛媒体本身,就是要做好一家企业,做好一个商人,遵守契约,为用户负责,为员工负责,为客户负责,为股东负责等等,就是要具备企业家精神。如果企业都活不下去,谈什么实现社会理想?
创业是不是以赚钱为目的和做企业的商业本质是不是需要盈利,这是两回事。
我是做内容出身,但是也因为做媒体,其实我对市场的敏感度非常高。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啊,所以起点不低。但是也因为此我还是要破除很多思维定势,这是我是挑战,同时我还要吸引更多优秀的商业人才,找到最优秀的人,所以,我从来一刻都不敢松懈,而且非常开放。
我找人从来不怕这个人有短板,我只看TA的长板有多长,这个才是一个人的未来空间。我自己也是这样,我就是要在弥补短板的同时,把自己的长板做到极致,无人能及。
11、钛媒体集团业务将分拆为“媒体、数据、生活方式”三大板块,媒体和数据容易理解,生活方式如何理解,覆盖C端人群?具体怎么做?请您分别详细讲一下。
赵何娟:这个看我们具体做吧,具体业务上,我一直主张:少说多做,小步快跑常试错
12、如果只做内容,只做媒体,不做其他业务,会有什么问题?
赵何娟:其实整个都是媒体,窄义的媒体和广义的媒体而已。钛媒体从第一天就没打算只做窄义的媒体,而是围绕精准用户挖掘它们的需求和价值。如果只做窄义的媒体,也不是不可以,但那不是我的理想。
13、为什么要走国际化路线,跟您“做一个改变世界的人”的理想有关吗?国际化如何做,有同行做面向英文世界提供国内科技信息的英文网站貌似不太成功。
赵何娟:钛媒体的国际化有三层含义,不仅是做个英文网站,语言其实是最不重要的:1、品牌和市场国际化,即要做一个国际知名的中国专业信息服务提供商,在全世界都有用户。2、内容和数据国际化,即视野全球范围的内容和全球一级市场数据库。3、连接国际化。不仅连接中国专业用户,还要连接全球用户,连接国际资本和世界各国的优秀创业者。首先是资本连接国际化,做一个助力全球一级市场资本自由流动的专业信息平台;其次是科技产品连接国际化。即帮助中国创新产品走出去,帮助国外创新产品走进来。
其他的不多说了,也看我们一点点做吧,少说多做。
14、国内多数科技媒体都围绕创业者做布局,涉及股权众筹、FA、金融等等,钛媒体为什么要秉承“技术信仰”?但是大的环境是:硅谷强在技术创新,国内强在模式创新,在国内搞技术创新不是那么容易,或者说没有实力,那“技术信仰”的价值是什么?
赵何娟:因为我们都相信“科技改变世界”,无论是底层技术创新,还是应用模式创新,这都只是“科技改变世界”里的过程。最终国家实力的比拼也都会在技术创新实力比拼上。我们坚信这个过程,只是时间长短罢了。那么既然坚信价值,就没有理由不做,坚持成为中国这个趋势的推动者。
15、钛媒体“潜在投资”是怎么考虑的?
赵何娟:这就是定位为科技小投行
16、钛媒体专业付费版的盲订情况怎么样了,据说有很多大佬盲订。1000名满了吗?除了大佬,还有哪些群体下单?
赵何娟:盲订一千名用户5天就满了。基本都是对自己有要求,有好奇心和上进心的专业人群,多为TMT领域投资者、从业者和高管、创业者等。
17、您觉得钛媒体做付费版的实力是什么,到底提供什么有价值的内容值得用户盲订,配备的团队是怎样的?
赵何娟:钛媒体付费版的核心实力,就是精准数据、精准知识、精准社交。如何提高效率节省时间,这个对专业人士来说远远比看一大堆免费垃圾强。配备的团队基本是全员都上啊……
18、内容付费一直在喊,得到、分答这样的知识付费平台八成有明星效应的成分,属于粉丝经济的范畴,怎么如何判断内容付费时代真正到来?
赵何娟:所谓内容付费时代,关键点我觉得还是在于从单一内容转变为内容服务的能力,即变成服务,并能有明确用户群买单的时候,这个也是一种供给侧改革。
19、付费版是否包含作者的投稿?毕竟前几年都是跟作者们“约稿”、投稿,基本算是免费贡献内容吧
赵何娟:不包括普通投稿
20、除了国外的创业者,国内创业者几乎没有敢说要“改变世界”的了,您为什么要改变世界?
赵何娟:我不是一个人改变世界,而是要和千千万万人一起改变世界,这也是我们对“科技改变世界”的技术信仰。有机会有能力去努力改变世界,为什么不?
21、钛媒体上有篇投稿《写给钛媒体创始人赵何娟的心里话:新媒体将毁在自负》,怎么看他说您的“自负与傲气”,是不是媒体人固有的气质?规劝您现在必须是一个商人,必须先活着,现在的付费版酝酿了三年,是不是算迈开了商业化的一大步?算是一种妥协吗?
赵何娟:不是妥协,我觉得付费版恰恰是一种进化。
那篇文章来自一个朋友,我有时候是有点心高气傲,创业初期的确让不少朋友为我担心,我很感谢他们,也是这种担心一直在提醒着我自己不能自负。我这两年其实才开始真正理解什么叫经营一家公司,去年下半年我才真正找到如何更游刃有余掌舵公司经营的感觉,核心其实就在于六个老字:定战略,搭班子。湘明也是。过去听到和知道这六个字,和自己真正悟到这六个字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所以我感觉我今年在去年“悟到”的基础上,会更开挂,我有信心。
22、如何更好的处理个人的理想情怀与公司商业需求的关系?
赵何娟:我觉得不矛盾。前面说过啦,就不多说了。
23、外界看来,您一直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人,爱憎分明,是否在乎跟同行甚至朋友撕破脸,怎么评价您自己?
赵何娟:不在乎。争议可能主要是我性格的原因吧,我的性格、我所做的这个职业都容易得罪人,另外多少还有性别原因,在这个男性为主的丛林里,有些人对女性领导者多少会有先入为主的偏见。
但真正值得做朋友的人,愿意和你做朋友的人,都不会最终撕破脸,因为会彼此理解,我做错了我会道歉,此刻不能彼此理解的,就交给时间吧。而我不屑于对方是不是理解的,那撕破脸也无所谓。但我这个人做事从来光明正大,不背后伤人也不两面三刀。
有的朋友背信弃义故意伤我另外朋友了,或者有的朋友我发现实在人品低劣到我不能忍了,我会直接跟他说,我们从此不是朋友了,有什么事你也别再找我了。从小到大,我跟两个人说过类似绝交的话。有人觉得我还特意去说一句这样绝交了的话很幼稚,我觉得是坦荡。
怎么评价自己啊,我觉得自己就是:“做事很拼,做人坦荡 ”吧。
24、最后帮一些作者问个问题,钛媒体的审稿标准到底是什么?拒稿理由很多是“有软文推广嫌疑”,但钛媒体自己的记者写发了很多类似文章,到底什么是软文?
赵何娟:文章写的好不好,本身是能够被判断的,有干货,有逻辑、有理有据,有新鲜点,有趣,有角度,有深度,有表达能力等等,这些要素总归要满足一些。不是说写一个产品就一定是软文。但是内容不好,就没有发的价值,具体标准其实我们网站上有。有些投稿偶尔也会误判,我们不时也会抽查和复盘下,有的不错却被编辑错拒的稿子,可能还会进入重新审核状态,重新被发表。
我们自己记者原创稿件,也每周都会复盘,打分。不及格的一样会被批会拿不到稿费,下次发稿要求就会更高。
一
好多年前的某个晚上,我忽然在微博上收到来自赵何娟的私信:我想请魏老师开个专栏,成不?
那时候赵何娟并没有从财新离开,事实上我也不认识她(没见过),所以我还以为她是代表财新来让我开个专栏。
我内心真实的想法是:文章能在财新刊出,当然与有荣焉。虽然财新的稿费抠到可以忽略不计。
我非常爽快地答应了她。
然后,钛媒体就开张了。
原来是去钛媒体开专栏。
哈哈哈哈
二
钛媒体早期的事,我应该算是一个知情人。
就两字:艰难。
我去过他们第一个office。
有两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件事,是我到的时候,赵何娟还躲在会议室里,盖着外套躺在沙发上,看着已经睡着了。
我拍了一张照片,不过我怕发在这里赵何娟和我绝交,就不po了。
第二件事,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巨冷无比。北京基本都是通暖气的,但这个office疑似还没完全启用还不知道怎么着,反正那天我是绝对不敢把外衣脱了的。
赵何娟曾经有发不出工资的时候。
脸皮又薄,搞半天最终还是在某晚向她一位相当尊重也相当熟络的前辈(我就不说出来了,你们应该猜的到)开口借钱。
据赵何娟后来给我讲,当对方很爽快地答应后,她泪流满面。
真是没在半夜痛哭流涕过,不足以谈创业啊。
三
在我不长的类似打酱油的投资生涯中,钛媒体是我一直耿耿于怀的事。
因为在它估值只有1000万的时候,我们没有投。
这里面有我们基金自己判断的原因,也有赵何娟方面的考虑。
她最终选择了和商业价值的合并。
孤身一人创业的甘苦,不曾经历过,是难以体会的。
合并对于赵何娟最大的诱人之处在于:那是团队作战,不是她一个小女子孤军深入。
合并之后,我们还考虑过投资事宜,只是对于我们这种早期基金,两家合并后的主体,股东结构过于复杂,就没再继续。
对于钛媒体的投资,我和赵何娟前前后后聊过很长时间,真是混得非常熟络。
江湖上盛传我和赵何娟关系极铁,大概就是因为这一段吧。甚至还有人以为钛媒体是我开的。
后来我还得罪了圈子里两个人,因为他们和赵何娟撕逼,把我也捎带上了。
呵呵,捎就捎吧。
四
与很多科技媒体一样,钛媒体一开始也是以评论为主的。
小团队,做原创内容生产是非常不易的。所以,网上到处都是第三方主观评论,一点不奇怪。
但赵何娟还是心心念念要做原创报道,尤其是深度文章。
而最近两篇把钛媒体推上舆论高点的长篇文章,是可以从中一窥民间科技媒体做原创内容的路数的。
五
第一篇就是对乐视的质疑,后来钛媒体还追加过一篇。
在一个内部的新闻报道评选中,面对着同样围绕乐视做文章的两个机构:钛媒体和腾讯科技,我最终个人的选择是钛媒体略胜一筹。
按照正统的新闻理念,钛媒体这篇文章并不是新闻也不是报道。
因为几乎没有任何采访。
说的那个点,就是键盘党。
而腾讯科技又是采孙又是采贾,感觉是做足了功课。
但我的看法是:孙和贾能说什么?还不是PR话一堆一堆,虽然是大佬,但真心没什么价值。
倒是钛媒体围绕乐视的财报以及各种投融资的公开信息做文章,梳理历年投资交易与关联交易,这才是更可靠的。
昨日一位乐视前公关发了一篇很长的文章,其中提到公司会被媒体写死,我是大大不以为然的。
严格说来,乐视不是被自家财报、各种金融机构投融资信息给弄死的吗?
自家做的事,怨不得别人。
我知道在乐视诸报道中我投了钛媒体一票,是有些违背所谓新闻报道理念的。
但我依然投了下去。
因为有价值。
六
第二篇当然就是前儿的刷屏热文:赛龙公司与共青市地方的恩怨情仇。
这篇文章出来以后,有一些质疑。
其中一种质疑非常操蛋:说钛媒体没有采访资质。
一级新闻资质、二级新闻资质,是个什么东西,懂的人都知道。中国做采访(interview)是特权,这是一个好的制度吗?你我心知肚明。
即便如此,钛媒体行文是非常小心的。
你自始至终可以看到的是:研究团队、分析师。而不是采访团队、记者。
用研究报告字样代替深度调查,这是中国特有国情下的不得已的苦衷。
但还有一种质疑,我觉得还是需要讨论一二的。
那就是:为什么只有代小权(赛龙创始人)这一方的说法,没有对立方的说法?
这也是正统新闻专业主义的念兹在兹的“平衡报道”理念。
七
所谓对立方的说法,并不是后来我们看到的有媒体对该市前副市长的采访。
要这个说法,其实是要回答一个问题:共青市地方为什么要这么干。
断贷之后,赛龙运营困难,这是所有人都承认的。既然已经运营困难了,地方政府为什么还要接二连三地深入到赛龙的重组中,甚至——按照钛媒体的说法——谋夺股权。
如果说是地方政府不忍治下企业就此完蛋,非要抢救,我是不信的。各地政府现在功利性都强得不得了,你一个企业就算是过往纳税大户,现在濒临死亡,死就死呗。
更何况代小权是外来和尚,本地政商人脉压根不多,又不是什么亲朋故旧。赛龙也不至于到牵一发动共青全身的地步。
搜狐财经披露到一个信息:赛龙在那里有800亩地。
我一个朋友和我私下里聊起,说是为了这800亩地。
按照我这位做投资的朋友的说法,这两年共青市发展还不错,比如颇有一些基金公司跑那里去注册。有可能地价上涨,政府想要弄回这800亩地。如果当年是卖给赛龙的,随着赛龙破产清偿,地也回不到政府手里。
这个说法有点意思,但需要考证。
所以,钛媒体这篇文章,至少是这篇(也可能以后有后续),留下了一个大问号。
如果能扒一下共青地方的情况,可能这个疑问就被解决。
顺手推荐一个号:老蛮评论。
号主傲娇的不得了,但对地方政府的分析,真心值得一看。
键盘党的东西,也有好货的。
八
赵何娟出身财新,甚至有人给了她这样的称号:小胡舒立,或者,中国互联网圈最危险的女人(对于胡舒立的一个头衔)。
既然提到财新(包括老财经),有人就拿钛媒体来和两财比。
说是两财的东西很少反转,钛媒体这文章被反转了。
我倒是以为,就当下看到的各路信息而言,反转远远谈不上。副市长出来说话,这叫回应,不叫辟谣。管为自己辩护叫辟谣的,智商都没发育好。
且这位朋友对两财的了解显然是非常表面的。
当年财经,现在财新,背景都非常强,而且人是正儿八经有采访特权的媒体机构,手里有采访证的。
钛媒体哪里有这个东西?一没背景二没采访证的,正大光明去见商业公司,后者可能还不计较,去见政府官员?
一句话:门儿都没有。
这倒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两财的路数。
两财的重磅报道有如下特点:要么是能影响到上升到某种业态某种趋势的(具有共性),要么就是这个公司是明星式公司,大得不得了(具有极强典型性)。
赛龙显然不是后者。
但我以为,如果是胡舒立做这篇文章,会上升到近几年地方政府为求政绩,是如何如何向外部企业许诺,而外部企业可能也的确会从中谋取灰色利益。一开始矛盾被业绩掩盖,到后来越来越离心离德直至分道扬镳翻脸成仇。
这就是前者,要上升到某一种态势。
钛媒体关于赛龙这个事,如果有后续,倒是可以从这个角度多加详查。
九
以我个人的看法,仅就目前的文章来看,赛龙文比乐视文还略有差距。
但我们不得不看到的是,虽然比起乐视,赛龙规模小得多,可同样水极深极浑。赛龙不是公众公司,能找到的信息远比乐视少。
四年前就停产,却鲜见报道,盖子捂得有多实。
我倒是希望,钛媒体能后续再追他们的“研究报告”,这也是今天互联网时代和传统媒体时代不同的地方。后者讲究一个一锤定音,前者则是源源不断。
新闻,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句号。
十
就在赵何娟躲在她会议室小憩的那天,我们聊完出门吃饭。
道路上一个栅栏。
我这个1米8、90公斤的汉子,正琢磨该如何绕过去。
这位估计1米6、90斤都没有的姑娘,没有丝毫犹豫,跨将过去。
—— 首发 扯氮集 ——
版权声明 及 商业合作
作者执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天奇阿米巴创投基金管理合伙人。
利益相关。这事我不说,你们也很容易查到,所以还是自己说。
钛媒体旗下有个小项目,是我牵头,我们基金投资的。规模很小。这个投资不算成功,也是我耿耿于怀的情感上的一个促动。可见投资必须要冷静。
一直到去年,我都是历年钛媒体年底评选的年度优秀作者。刚开始我还坦然受之,自觉当之无愧。最近这两年其实我蛮懒的,还给我这个称号,我觉得这事有我和赵何娟的私交在。今年是万万不敢再当此殊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