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短信只折射了国内运营商监管中的一系列复杂曲折的原始困境,在中国电信业引入真正的自由市场竞争之前,从当年的SP抢钱游戏,到今天的垃圾短信毒瘤难以为继,这样的顽疾只会一次次以各种新的面目重生。
垃圾短信为何屡禁不止?
文/阳光
还记得10年前中国移动和众多SP们共同演出的疯狂抢钱游戏一幕吗?
当时,众多互联网公司(俗称SP,服务提供商)利用和中国移动合作推出短信、彩信(MMS)和WAP服务等新业务之机,在手机用户不知情的情形下,设计了一系列复杂而精巧的陷阱服务——用户在手机上的任意一个操作按键,很容易会被中国移动以各种巧立的名目莫名其妙收取每月几元到十几元的包月费。
以当时的明星公司TOM在线为例,这家成立于2000年的互联网门户,涉足和中移动合作的无线增值业务之后,其无线增值服务占TOM在线总收入的比例由2001年的0.5%猛增到2005年的94.1%,(公司自2001年到2006年的历年总营收分别为0.53、2.48、6.38、10.18、14.25、13.71亿港元,这意味着从2005年开始,网站每月来自于无线增值业务的收入高达1亿港元左右。)
但自2007年7月开始,中国移动在强大社会舆论压力下不得不整顿无线增值服务乱收费政策,TOM在线随后连续两个季度营收大跌30%,公司连续14个月业绩下滑,受此政策影响,公司业绩瞬间由2006年盈利2亿港币左右转为2007年上半年亏损7000多万港币,并于当年9月退市。
在2007年中国移动执行更严格的SP新政之前,中国移动和众多SP们执行的都是法无明文、共同不法攫取用户的“利益均沾”策略,具体手段更是包含了从坑蒙拐骗到无所不用其极。比如,用户在被中国移动收取各种莫名其妙的包月服务费时,该用户并不需要和中国移动和SP们订立正式的服务合同,大量用户往往是因为信息服务中的陷阱设计而被莫名其妙扣费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即便发现之后也是投诉无门。
在这一利益链条中,中国移动等运营服务商向众多SP提供业务端口和收费服务,再按照15:85这样的分成比例彼此分成,因为其中的利益绑定,运营商对于众多SP们的作恶也是睁只眼闭只眼,不管不问。
10年之后,SP业务因作恶太多,早成昨日黄花。唯有短信业务尤其是集团短信业务在众多运营商的力保之下,避免了高速下坠态势。在普通用户平时收到的大量垃圾短信中,此类集团短信业务“居功至伟”。
笔者随意翻开2012年中国移动的财报分析,就看到了这一段数据:“受互联网业务替代影响,中国移动公司短彩信收入占比由8.8%下滑至7.9%,但短信使用量并没有出现大幅度滑坡。2012年短信使用量为7445亿条,对比前两年业绩,2011年为7361亿条,2010年为7110亿条。其中,集团短彩信发展势头良好。”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集团短彩信业务”,即人们在手机垃圾短信中经常看到的短信代码以106数字开头的一串数字发送的信息服务,大量的垃圾短信也是利用中国移动为集团客户设计的专用端口(即所谓的MAS,移动代理服务器业务)发出的。
国内关于垃圾短信的讨论历时10多年,对于运营商的立法监管问题始终缺席。垃圾短信为何屡禁不止?事实上,运营商是其中最大的利益推手。根据央视“焦点访谈”栏目记者的暗访调查,“超过三分之二的垃圾短信其实都是三大电信运营商自己发送”,在短信服务这一利益链条中,运营商、广告主、短信群发企业和用户分别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运营商和短信群发企业按照60:40的比例分成,广告主以低成本(每条5分钱)获得广告收益且不会被用户告上法庭,而投诉无门的用户成了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按照现有的监管架构,国内对于如何保护用户隐私权利并无专门的相关立法,运营商的相关投诉部门更是因为利益关联虚与委蛇,工信部的相关投诉电话很多普通老百姓都无从知晓,当然,作为各大运营商的“婆婆”,这一监管执法机构同样缺乏足够的动机和理由。层层推诿,用户才一直能看到持续十多年的垃圾短信“踢皮球”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在治理垃圾短信方面,运营商和2007年前治理SP的方式如出一辙。对于滥发短信的集团用户,其实从关闭端口到采用技术手段屏蔽,都不是什么复杂到无从下手的办法,可运营商们一会儿指责那些不良商家,一会儿又归咎于市面上兜售的群发机器,一幅委屈模样,让人忍俊不禁。
在相关个人隐私的保护立法出现之前,垃圾短信的治理只能纯靠运营商们的“良心发现”。透过这一组数据对比,人们也不难发现我们垄断的国有电信大佬们在管理水平和“不作恶”原则上和国外同行的差距:据福布斯杂志2012的排行,在全球各大运营商排名中,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年销售额为1267亿美元,营业额最高;中国移动排行第四,营收入为817亿美元,可年利润额竟然高达195亿美元,几乎等同于排名第二和第三运营商的利润额总和。有心人算了一笔帐:中国移动日均收入3.44亿元人民币,堪称是“全球最赚钱电信运营商”。
在全球前十大电信公司中,最近5年来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毛利润率一直分别高居94.4%和90%左右,而其它八家国外电信公司中,没有一家五年来的平均毛利润率高于60%,几乎全部徘徊在55%左右。纯利润的对比更加惊人,中国移动净利润率高达25.1%,几乎等同于第二名和第三名的总和,其利润率比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的美洲电信公司和沃达丰电信公司高出10个百分点,而全球电信巨头AT&T利润率常维持在10%左右,威瑞森(Verizon)只有6.5%,日本电报电话公司更是低至5%。
以2012年为例,AT&T营业收入实现1274亿美元,净利润为73亿美元,其中移动用户数只有1.07亿,宽带用户数为1639万户,员工总数仅为24.1万;而中国移动员工营业额为817亿美元,净利润为195亿美元,用户数为7.1亿,宽带用户数超过1045万,员工总数为57万人。撇开“中国特色”不论外,前者的净利润率仅为6%,后者高达24%之巨!
是中国移动超国际水平的管理吗?非也!中国市场的垄断特权和人口红利造就了这个利润怪兽,从垄断价格到种种不法收入方式,国内运营商在经营上的原罪可谓罄竹难书。笔者曾经在美国使用AT&T的移动服务,25美元就可以购买一个服务套餐,无月租费,送手机,每月话费等从这25美元中扣减,半年中没有收到过一条垃圾短信,更重要的是,从它的网上充值5美元后,即可以拨打国外长途近300分钟的国际长途!请问国内的各大运营商们: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价格和服务?
以国有之名坐等垄断之实,加上相关具体立法的严重滞后,垃圾短信只是折射出了国内运营商监管中的一系列复杂曲折的原始困境,在中国电信业引入真正的自由市场竞争之前,从当年的SP抢钱游戏,到今天的垃圾短信毒瘤难以为继,这样的顽疾只会一次次以各种新的面目重生,不可能根本灭绝,用户还是案板上的那块肥肉,除了被继续宰割之外,依旧无法依据自己的力量改变行业巨头的现有格局。
作者简介:阳光,原名马向阳;学者,长期致力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记录、观察与研究,研究领域包括网络社会和数字城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