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讲座选自清华1993级机械工程系、1998级自动化系校友、贵州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马宁宇于2016年4月22日在“大数据在清华—数据科学高峰论坛”上所做的题为《贵州大数据发展的探索与机遇》的演讲。
马宁宇:尊敬的杨斌老师,各位老师、各位学长、各位同学们,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在母校105岁生日的时候,在数据科学高峰论坛跟大家在一起交流更多关于实践探索的思考。大数据是把我们召集在一起的一个主题,非常高兴今天在这里能见到这么多关注大数据,做大数据的校友。见到大家特别高兴,你们就是我的依靠。我们做研究,希望能够与社会各方面相关,所以我们的视角,甚至我们的语言体系能够跟需求方有结合。
我记得两年前杨斌老师跟我讲,学校筹建数据科学院的时候把“大”字去掉了。因为“大数据”是商业概念,而“数据”是从学术的角度来谈的,希望学校的老师、同学以严谨学风去对待它。同时,大数据又是落地的学科、关注社会的学科。贵州在大数据方面抢跑了两年。我是第一任贵州省大数据办主任,两年前省里让我来搞大数据,我到学校来求援,学校很多老师帮助了我。吴澄院士、孙家广院士、杨斌老师、韩亦舜老师、孟庆国老师,还有很多校友,从那个时候开始,就成为了贵州大数据发展的智库和重要推动力量。借这个机会,向各位领导和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后面我会谈到一些思考和做法,跟刚才提及的各位老师的帮助是息息相关的。所以今天我到这里来,既是表示感谢,又是和大家交流。借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贵州大数据的思考、探索,一起分享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贵州为什么做大数据?
第一,是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国家提出来到2020年全面脱贫,大家知道,贵州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在人口总数上,西藏只有两百多万人口,青海六百万人口,贵州有四千万人口。而这四千万人口当中,2015年贵州有贫困人口623万,全国是7130万,贵州占9%。这些人靠什么脱贫?靠产业,而贵州的产业是什么样的结构呢?贵州的工业,烟、酒、煤、电,四个产业占贵州工业的62%,而在新形势下,这些传统产业的增长都遭受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贵州必须转型,转型往哪儿转?所以我们必须要培育新业态、新产业,在科技革命的机遇中寻找新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模式。
第二,时代给予我们重大的机遇
从人类科技史来看,大概每100年左右会有一次重大的科技变革,而这种技术革命会带来产业的革命,会带来整个社会格局的变化。刚才杨斌老师讲的时候,讲到这句话,他说范式转移,这个时候咱们大家基础都差不多,大数据其实就面临这样的情况。在新的产业,新的技术来临的时候,大家差距没那么大。中国跟美国差距没那么大,贵州跟北京肯定有差距,但是跟别的地方比,我们差距会小一点。当前这次技术革命,应该说以纳米为代表的新材料技术,基因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和以大数据和泛在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成为这次技术革命的弄潮儿。特别是信息技术,深刻地改变着各行各业的业务流程、资源配置方式、产业模式和商业模式。可能一些以前你没有听过的公司会变成伟大的公司。对于地区也是这样,过去没有注意过,没有听说过的地方,可能会后发发展。就像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美国犹他州在软件业方面的兴起,这会带来世界格局的变化,贵州希望抓住这样的机遇。
去年数博会的时候,马凯总理到贵州考察,讲了一段话,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他到贵州代表团讲话的时候也说过:在这次技术革命当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没有落后,至少是在与世界并驾齐驱。我们更加欣喜地看到,在这次革命当中,不止是东部走在前面,以贵州为代表的一些西部省市走在了前面,这是中国整个经济格局的变化动力所在,中国西部地区,像贵州这样的后发地区,后发赶超与全国同步小康的希望所在。所以我们选择了大数据。
凯文·凯利最近一本书特别火叫《必然》,这里面有这么一段话—可能在2050年我们回顾的时候发现,2016年是最容易创业的一年,为什么呢?我们身边很多转变人们生活的伟大产品,都是在2016年那个时候发明出来的,很多公司新的商业模式是在2016年形成的。我们会欣喜地发现,在2016年的时候,遍地都是机会,创业的门槛那么低,新技术的应用模式,商业模式都在这个时候形成。讲到大数据,只要在新的领域找到大数据的应用模式,可能你就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这就是贵州的机遇。其实,也是清华人的机遇,是所有敢于创新,敢于抓住机会人的机遇。
清华给我们的是什么?在学校的时候,我们的辅导员和我们的老师经常跟我们说一句话,清华给你的是猎枪,而不是面包,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清华培养我们最多的是学习的能力、学习的意识、学习的习惯,而不是给知识。我们敢于面对新的领域,在大家范式转移的时候,新的机会出现的时候,凭借的不止是你过去知识的积累,更多的是敢于探索,敢于创新,能够迅速学习,掌握新知识的能力。所以大数据和很多新的领域靠的是什么?是学习。今年党中央开展的“两学一做”,第一是学,第二是做,边学边实践,大数据的机会是留给边学边做的人。大数据就是机遇,去学就能够抓住。
第二个问题,贵州如何发展大数据?
贵州做大数据,是围绕回答“数据从哪里来、数据放在哪里、数据如何应用”三个问题,从“四个理念”出发开始探索实践的。
大数据过去没有成熟的思路,没有系统的办法,贵州省委省政府专门进行了研究,我们的省委书记陈敏尔从哲学的高度,提出来我们做大数据首先思考三个问题,数据从哪里来?数据放在哪儿?数据如何用?
回答这些问题要抓住四个原则,四个理念,这就是贵州省这两年来一直坚持的发展大数据的四个理念。
第一,数据是资源
马云一直说阿里巴巴要做一个伟大的数据公司,全世界都在讲进入了数据时代,数据是资产,是资源。数据在哪里?怎样把这个资源聚在一起?两年前跟杨斌老师探讨的时候,杨斌老师提到一个词叫“冗余”。不要着急去想数据资源怎么用,先把它积累起来,有一天你会有惊喜。而贵州的优势,是中国南方唯一适合建大数据中心的省份,我们就发挥这个优势,聚集数据中心,聚集数据资源,只有这样,贵州才能无中生有发展大数据。
第二,应用是核心
我们发现,大数据在任何一个领域的应用,包括民用、政用、商用,都可能产生一种新的模式,带动一个新的产业,催生一个新的业态,甚至产生一个新的伟大的公司。
就像刚才谈到陈吉宁校长对数据科学研究院的发展,提出了“问题导向”。有应用,数据才有价值,没有应用,你的数据、你的研究、你的专利都没有用武之地,说极端一点,可能就是垃圾。我们发现大数据在任何一个领域的应用,包括政府应用、商用,都可能产生新的应用模式,产生新的商业模式,都可能带动一个产业,产生一个伟大的公司。应用是产业发展的前提,应用是产业发展的动力。
第三,产业是目的
贵州跟全国其他很多地方巨大的区别,大家都注意到了大数据的重要性,所以大家都在用大数据。但是贵州不止用,我们没有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更强调用市场化的支撑,我们更强调要培育产业,注意在其中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同样一件事,可能有些地方也许他作为电子商务来做,他到北京、上海请一个企业来解决大数据,到这儿就结束了。我们不是的,我们希望把在座的企业请到贵州来,我要的不止是一个产品,我希望和你一起探讨一个商业模式,甚至我能够支持你成为这个领域一个伟大的公司,我们希望培育的是新兴的产业,实现的是产业的转型,将来能影响整个产业结构的发展。
第四,安全是保障
大数据没有安全就没有未来,大数据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没有安全的大数据就不会有未来。两年前我回学校来请教吴澄老师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如果大数据的企业会危及到别人的隐私的话,这个企业没有未来,甚至这个产业都没有未来。这是科学家的操守,这也是科学家的忠告,这也是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底线。更多大数据资讯:www.yangfenzi.com/tag/dashujv
随后,我们在这“四个理念”的基础上,又在全国开创性地梳理了“基础设施层、系统平台层、云应用平台层、增值服务层、配套端产品层”五个层级产业链,明确了“核心业态、关联业态和衍生业态”三类业态,提出了三步走建设“大数据内容中心、大数据服务中心、大数据金融中心”三个中心的目标。我们认为,这三个中心,是贵州有可能达到的,需要“跳起来去摘桃子”的目标。
现在,我们把它概括为“34533”,这是我省发展大数据的总体思路,也是我们探索实践的重要理论成果,这里面也凝聚着清华老师的智慧。特别是孟庆国老师、韩亦舜老师组织编写的《云上贵州》一书,客观地反映了贵州在大数据领域的探索和实践,清华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得到了业内的高度评价。
第三个问题,贵州做大数据的优势在哪里?我们讲三个优势。
第一,先天优势。
大数据需要数据中心承载,大型数据中心需要建在气候凉爽、电力充足、没有地震的地方。在中国南方,只有贵州。工信部评估报告显示,贵州是中国南方最适合建设大型绿色数据中心的地区。贵州已成为工信部批准的首批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地区。因此,我们从发展数据中心起步,推进数据资源集聚。
第二,先发优势。
贵州2014年3月1日在北京举办了大数据推介会,总体上比国内其他地区抢跑了两年,在国内实现了多个率先:一是率先启动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和国家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建设,为国家战略开展先行先试。二是率先建成全国第一个省级政府数据集聚共享开放的统一云平台——“云上贵州”系统平台。三是率先开展大数据地方立法,颁布实施《贵州省大数据应用促进条例》,成为全国首个大数据地方性法规。四是率先设立全球第一个大数据交易所,探索数据货币化交易,赋予数据金融产品的功能特性。五是率先举办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和云上贵州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搭建大数据业界交流的高端平台。
抢跑给我们带来什么呢?一是带来了国家试验区3个“金字招牌”。二是带来了三大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贵安新区数据中心。三是带来了高通、IBM、联想、华为、腾讯、印孚瑟斯等世界或国内500强企业落户贵州。四是带来了中央高度肯定、国家大力支持、企业主动参与、业界充分认可的良好氛围。
先天优势,促进数据资源集聚,给了我们无中生有的可能。先发优势,让我们走在了全国前面,引进了各界关注,给了我们加快发展的机遇。但是光有先天优势和先发优势还不够,把握机遇还得靠第三条,先行优势。
第三,先行优势。
大数据是新生事物,应用模式和产业模式都需要创新,需要试验,需要人才。实践证明,哪个地方给探索者发展机会和空间,哪个地方就能集聚人才。包容创新的环境是吸引人才来我省共同发展大数据的最重要、最突出、最有效的优势。我们全力做好两方面的事:一是持续营造创业创新环境,让创业者、创新者、企业愿意来。把建设国家批复的“三大试验区”作为发展大数据的“登云梯”,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给创业创新者提供资源,营造环境。比如政府开放数据、创新试验平台、人才待遇保障等,推动数据交换、交易、应用,建立完善相应的规范标准和立法保障等。二是政府带头主动干、主动学、主动用,一起去面对和解决问题。“实验田”非常重要的是政府部门的同志要懂大数据,愿意担当,能和大数据企业一起解决开拓创新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共同努力营造先行先试、共同创新、容许试错、包容失败的发展环境,给企业创新的空间。共同建设名副其实的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这样贵州才能一直是全国最具吸引力的大数据“实验田”,持续保持先行优势。
很多企业愿意到贵州省试验,看重的就是贵州省的创业创新环境,希望在这里完善技术和模式,将来在全国复制。比如,阿里巴巴来和我们一起试公有云的平台,他拿他的飞天来试,就想看能不能做政府的数据平台。百度来做无人驾驶实验,希望无人驾驶可以上路,到真实的环境中去运行。高通来做服务器芯片,希望真正试验能在中国生产的自主可控的高端服务器芯片。货车帮在成都创业,最后辗转流离到贵州。企业运用大数据技术,服务于跑物流的货车个体户,帮助货找到车、车找到货,从生产组织方式进行变革,有效解决跑空车的问题,提高物流效率。现在拥有150万司机会员,平台上每天发布货源信息近100万条,平均每周为一位会员减少空驶里程200公里,一年为所有会员可以节省油费大约320亿元。我们以省委、省政府名义给克强总理写信,给他要金融牌照,得到总理支持。朗玛王伟在中关村创业,后来到贵阳发展互联网医疗,在别的地方得不到处方权,我们直接拿了一个地方医院给他,让他在收购39健康网以后,真正有开处方的权利,使互联网医疗能够落地。现在我们的师兄,机械系90级的李东升,也在参与他这个事。更多贵州发展:www.yangfenzi.com/tag/guizhou
当然,贵州发展大数据也面临着挑战,主要是基础薄弱、人才缺乏。但是,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不发展,永远底子薄,永远没人才。有了产业,就可以有人才,有技术。以前,贵州长期是全国大学生净流出地。因为发展大数据,2015年贵州已经成为全国大学生流入地,全国排第7位。
第四个问题,贵州大数据的机遇在哪里?
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联合批复,同意贵州建设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这是国家批复的第一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将按照国家要求着力开展“七项试验”、构建“五大体系”、实施“十大工程”、推动“七项改革”。
第一,开展数据资源共享开放试验
梳理贵州省政府数据资源,建立政务数据资产登记制度和政务数据资源目录体系,把全省的政府数据全部放到“云上贵州”平台上,在这里实现政府内部共享交换,向外开放,为2018年建成国家统一的政府数据平台探索经验。这里面,数据存储,数据共享,数据开放,国家要标准,要制度。
第二,开展数据中心整合利用试验
建设南方数据中心,对分散数据中心进行整合,集聚一批绿色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探索第三方数据中心运营模式,探索数据中心怎么绿色环保,怎么互通,怎么整合。
第三,开展大数据创新应用试验
政用、民用、商用各方面的各种大数据应用模式,国家都要。当前,我们在政用领域的重点是,实施“数据铁笼”、公共服务、综合治税等应用示范工程。在民用领域的重点是,实施精准扶贫、医疗健康、教育文化、交通旅游等应用示范工程。在商业领域的重点是,实施企业大数据融合、现代工业大数据、现代农业大数据、现代服务业大数据等应用示范工程。
第四,开展大数据产业聚集试验
国家关心大数据怎么商用,怎么从应用模式转变为商业模式,需要政府做什么,这个产业的规律是什么,怎么培育骨干企业,形成产业集聚。
第五,开展大数据资源流通试验
我们有全国第一个大数据交易所,国家要我们探索大数据能不能资产化、商业化、货币化,如何流通,如何导入金融属性。
第六,开展大数据国际合作试验
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把数博会、大数据大赛,打造成国际平台。今年,国家发改委正式成为贵阳数博会的主办方之一。
第七,开展大数据制度创新试验
国家要发展大数据的标准、法规,我们都在探索。
今天在这里,跟大家分享贵州大数据的探索,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机遇,机遇留给有准备的人,希望清华的各位校友一起把握机遇。
大数据是新生事物,试验区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新上加新、新中求新,我们要攻克很多难题。比如,大数据相关立法,可能与工业时代的法律不同,可能要有新的数据权益、知识产权体系。还有比如数据确权和定价,数据资源的资产化、证券化,数据资源和产品的流通交易规则,关键共性标准的制定,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很多问题。单靠贵州的力量,不可能研究透这些问题。清华学科齐全,人才济济。特别希望清华的专家和各位校友与我们一起,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探索新的成果。
贵州大数据发展和试验区建设,给贵州带来机遇,同时也是中国所有做大数据人的机遇。清华人,擅于进入新领域、捕捉新机遇;清华人,应该担负国家责任,为国家先行先试。
衷心欢迎各位老师、各位校友,大家来共同抓住机遇,同时为别人创造更多的机遇,共同拥抱DT时代。
谢谢大家。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网信办主任鲁炜:把贵州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努力建成全国示范区
➤ 贵阳大数据博览会:马云马化腾雷军周鸿祎等大佬都说了什么?
➤ 腾讯副总裁郑香霖:互联网+下大数据和“连接”的数字媒体变革
作为一个贵州(安顺)人,同时还是一个互联网从业者,看到这个新闻,还真是悲喜交加。喜的是贵州发展受到了国家的重视,悲的是担心花大力气熬出的「大数据」这服药,医不好贵州经济发展乏力的病。
看了题主问题说明中的链接,通篇都是「云计算」、「大数据」等时髦词。首先我要明确一个概念:「大数据」和「云计算」这些词,相信搞技术的都明白,都是些 buzzword ,就是弄个大词出来总结既有的现状,既没有什么技术创新,也没有什么实质革命。从互联网开始流行的时候,「大数据」和「云计算」 就都存在,只是大家不这么叫罢了。
那么,索性把「大数据产业基地」理解为「以数据存储、加工为主的 IT 产业基地」。既然是 IT 产业基地,那么,分析一下国内外现存的几大 IT 产业基地(如硅谷、北京、深圳、杭州)的共性,不难看出,这些地区无疑在教育、经济、宜居等方面有自身独特的巨大优势。这些优势,都是贵州所严重缺乏的。当然,拥有这些优势与成为 IT 产业基地并不构成直接的因果关系,那可能有人会问:贵州虽然没有这些优势,但也有 @周晓农 老师提到的「政策」与「环境」的独特优势,为什么就不能成为下一个「IT 产业基地」呢?
这就要谈到 IT 产业发展最核心的要素:人才。IT 产业不同于传统行业,对于交通、客观环境的依赖度极低。几个人、几台能联网的电脑,就已经足够支撑一个企业正常运转了。而这其中,人是绝对关键的要素。由于硅谷、北京、深圳、杭州等地方在教育、经济、宜居方面的巨大优势,导致了它们能够吸引和留住人才。因此,吸引和留住人才才是成为 IT 产业基地的根本原因。
但贵州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靠国家政策?靠地质结构稳定?靠生活成本低?我很难给出一个说服我自己回去从事 IT 行业的理由,尽管我的家人、发小大多都还生活在那里。
当然,如果说「以数据存储、加工为主的 IT 产业基地」就是修机房的话,我想说,贵州的确很适合。
前阵子考察了贵州大数据,在这也说一下我对贵州大数据模式的观点。
首先,在中国谈论任何一个社会经济问题时,所离不开的是政治经济学层面的深入分析,贵阳建设“大数据之都”的计划更加不能脱离国家政治层面去看待,否则容易陷入大数据本身,或者贵阳区域经济发展的狭隘之中。
在此之前,需要说一下贵阳大数据的政治经济背景。首先从国家层面来说,中国近年经济面临了甚至可以说是相当严重的困境,但实际上国务院一直认为,中国经济是有伸缩性的,特别是西部欠发达省份有很大潜力。回头看贵州这个欠发达的云贵高原山区省份,除军工外第一产业缺乏,与房地产经济也彻底绝缘,在各个省会城市中,贵阳的房价排名倒数,意味经济很难通过中国非常擅长的方式——高杠杆投资去拉动。而贵阳同时又有气候、电力等环境和地理优势。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适合探索如何利用高新科技,而非高杠杆投资去拉到经济发展的省份。因此贵州才会成为国家钦定的大数据产业试验田,如果贵阳大数据模式成功,对于中国经济转型有很重要的模式探索意义。
在上述背景下,解释了为什么国家投入如此大的政策倾斜去扶持贵州发展大数据,甚至在2016年数博会上,克强总理也亲临现场。
因此贵州成为了利用大数据等高新技术,摒弃传统GDP高杠杆拉动模式,转型为技术创新拉动经济转型的庞大社会试验基地。习大大说贵州发展大数据有道理,确实尤其内在含义,贵州的一穷二白让贵州省政府可以倾力、甚至孤注一掷去试验转型,另外还有北上广不具备的低廉试错成本。为了这个试验,贵州得到了全国性的大数据资源,甚至国务院的大数据行动纲要一定程度也是为贵州模式铺路。整个贵州大数据试验,包括数据资源管理与共享开放、数据中心整合、数据资源应用、数据要素流通、大数据产业集聚、大数据国际合作、大数据制度创新等任务,具体顶层蓝图上有一个6789规划,如果我们脱离这个背景去看贵州大数据,实际上是无法深入理解的。
然而,贵州大数据模式虽然确实占领了大数据产业的制高点,对拉动整个西部国家经济战略转型也非常重要,但贵州是否真的成为真正的“大数据之都”,我认为至少将面临几个方面的考验:
考验一,缺乏基础产业的贵州是否能架空产业发展大数据?目前贵阳IDC机柜数量虽然庞大,但空置率也令人略微担心,这点实际上从侧面反映了贵州产业缺乏的尴尬。没有基础产业去弯道超车发展大数据是成功概率极低的事情,最后将剩下两条路可以选择:跳开产业大力发展大数据及高新科技的创新创业孵化,以及利用政策去发展基于大数据的政府治理。
上述路径一扶持贵州本地创新创业,如何避免企业及初创团队用了贵阳的扶持,但并没有把创新创业成果用在贵州本地,甚至仅仅是冲着赚扶持补贴来的?在贵州大环境下,创业者和政策扶持者的激励很显然会存在很大可能不一致,激励不兼容将无可避免引起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这都考验着贵州大数据管理当局的管理艺术。而路径二大力发展基于大数据的政府治理,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这诚然是一个有潜力的爆发点,甚至可能因为贵州没有像发达省份那么多政府治理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反而更为容易推动起来,但无论怎样,大数据政府治理都不会是太容易的事情,同样考验着贵州政府这方面的智慧。
考验二:如何吸引足够的大数据人才来到贵州?从业者都知道,目前资深大数据人才不仅稀缺,而且人力成本也非常高昂,数量而言,基本上能提供大量金领机会的北上广深都不太够用,贵州是否能吸引到足够人才到本地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尤其是去过贵阳的朋友都知道,这是一座交通极其拥挤、工资不高但生活成本高昂的城市,优秀的大数据人才显然不会自己找上贵州的门,吸引人才的重任,恐怕也得落到贵州政府头上。
考验三:缺乏数据资源的贵州如何利用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盘活数据的流通应用?实际上这是考验一的延伸,缺乏产业意味着贵州能沉淀到的数据资源也同样贫乏,这意味着贵州将是一个数据资源净进口的“逆差”大省。好在贵阳有全国最高规格的大数据交易所,本人也有幸去过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考察,我的观点是数据交易是一项推动起来很艰难的事情,目前顶层设计还缺得太多,目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如何帮助贵州大数据的创新创业者快速低成本获取到数据资源,用大数据思维结合需求痛点建立大数据产品,开展产业创新恰恰又是一个迫切的事情。我认为,其他地方搞数据交易基本都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但对贵州来说,做好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这个“数据港口”太重要了,但难度系数却又摆在那里。
考验四:如何正确开放政府数据?贵阳要发展基于大数据的政府治理,离不开的是政府数据开放。但政府数据开放,实际上不是很多人所想的,省政府一纸红头文件下发各部门的简单事情,大数据有自身的发展规律,通过简单的行政命令所开放出来的政府数据很难发挥应有的价值,而且这里甚至没有考虑到各个政府数据主体部门间的利益博弈。要正确开放政府数据,需要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才能发挥政府数据的最大价值,这里需要商业界的力量与行政力量一起推动,政府要深入考虑政府数据开放的应用场景是什么、能产生怎样的应用价值、谁会埋单以及存在哪些潜在政策与市场风险,这里的难度系数与用行政力量拍卖一块土地赚出让金不在同一层次,毫无疑问又将再一次考验贵州政府的智慧。
综合上面几个问题,实际上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发展贵州大数据模式的重任和关键能力,都基本上不约而同地落到了贵州政府,以及大数据主管部门上。政府肩负了过多甚至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责任,随着时间推移失误的概率也水涨船高。
如果说发展贵州大数据、将贵州作为以技术创新拉动西部经济转型的国家级试验田话,那毫无疑问是一种国家意志的行为。而国家意志必然让政府肩负了过多的责任,甚至多到忽略了商业逻辑,贵州大数据正是这样一种国家意志与商业逻辑的较量,我们希望贵州能找到其中两者的平衡点,否则一不小心,就会闹出类似给津巴布韦修高铁的笑话。
贵州说大数据,基本是忽悠。比赵本山卖拐还忽悠。
以山西开矿的煤老板为例,简单说说什么是所谓的大数据:
开矿的前提是有矿,包括煤矿的储藏量,储藏深度,煤的成色。
之后是挖矿,要把这些埋在地下的矿挖出来,需要挖矿工,挖矿机,运输机。
之后是加工,洗煤,炼丹,等等。最后才是转化为银子。
数据行业十分类似:
挖掘数据的前提是有数据,包括数据的储藏量,储藏深度,数据的成色。
之后是数据挖掘,要把这些埋藏的数据挖掘出来。
之后是数据分析输出,要把这些数据可视化输出,指导分析、商业实践。
直到这一步,才创造了价值。
中国最有条件发展为大数据公司的有:阿里巴巴、百度、腾讯、新浪。
美国最有希望发展成为大数据公司的有:谷歌、Facebook、亚马逊。之前的尼尔森这些数据公司,在新时代的命运还未知。
脱离数据原始资源谈大数据,那简直是乱说。例如,贵州要整电子商务的大数据,拿什么整?要整社交网络的大数据,哪来的数据?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说贵州自然资源丰富,这不是新闻,说贵州集聚和利用大数据资源,发展大数据产业,就是新闻了。最近这事弄得有点热闹,也引人注目。试图在当今前沿科技和产业上占据一席高地,这对贵州的发展,可能具有质变的意义,至少是提供了质变的可能性。
这事也叫事出有因,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国家支持贵州发展的力度在加大,也是国家各有关方面与贵州反复协商结果。贵州的大数据产业,是按照“建成全国领先的大数据资源集聚地和大数据应用服务示范基地”来建设的,并可望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射电天文、民族医药等领域形成国家级数据处理和备份中心。有分步实施的计划,有相关政策的扶持。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和《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国家发改委印发《贵安新区总体方案》等若干文件。这些文件有一个时间顺序,最初的重在基础设施,后来的提出了大数据。
第二、贵州地质板块结构稳定,基本无灾害性地震记录,有水火互济的稳定电力供给,用水条件好,气候凉爽,能提高信息网络设备安全系数。贵安新区,是贵阳与安顺的一个连接带,控制面积1795平方公里,地势相对平坦,是大数据设施的主要建设地。移动、电信、联通三大电信运营,计划将南方数据中心落户贵安新区,同时按规划,还将在贵阳周边特定区域集聚存储规模,最终成为千万服务器集群的数据中心基地。特定的地质和地理条件,对某些特定的项目和产业来说,也是优势资源。例如目前世界口径最大、最具威力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也因此选址在贵州一个偏远的叫平塘县的境内“大窝凼”,正在建设之中。
贵安新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设立的五大新区之一,其面积接近天津滨海新区,与贵州省会贵阳相连,是黔中经济区的核心地带。按照规划,还将建成以航空航天为代表的特色装备制造业基地、重要的资源深加工基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发展高端服务业。
贵阳市委书记陈刚(省委常委),原任北京市委常委,朝阳区委书记,去年调贵阳后,加强了北京中关村与贵阳的合作,建起了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媒体报道说,这个科技园去年开建后,已有42个北京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来投资或合作,投资额已达147亿元。
在国家的支持下,贵州发展前景看好。去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上万亿,其投资增速仅次于西藏,位居全国第二,其中民间投资达5000亿。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国家在产业布局、西部大开发、以及某些产业转移中的一些新动向。
贵州是个内陆省份,又是大山区,历史上经济长期落后,除了区位方面的一些原因外,难就难在交通不便。出门就见山,老话说“地无三里平”。交易成本高。近些年来,贵州交通有了大变化,到明年就可以实现县县通高速,铁路和水运也有了大发展。交易成本显著降低。 大数据产业的加入,是贵州发展的新引擎,而贵州发展的本身,也会对大数据产生旺盛的需求,如果这样理解,则贵州大数据产业的布局,对贵州的影响是全新的也是多方面的。
但这件事,刚刚才开始,处于起步阶段。尽管相关文件,对其有良好的展望,也并不表明其天然地就会变成现实。数据中心,只是整个网络硬件设施的一个环节,是一个共享平台。一个地方,即使有了相当可观的硬件设施,如果不善加利用,这个地方本身,也可能被边缘化。从链接中的文件可以看到,大数据产业的所需的人才、企业、资金等大量资源,还需要贵州向市场争取。如何利用,如何汇聚资源,是贵州将要面临的一道新考题。
大数据产业今后在贵州的发展,以及对贵州经济发展的促进,我想有两个重要观测点:
一、大数据采集、加工、处理、整合和深加工的程度,贵州数据资源的整合利用程度,即贵州经济纳入网络数字经济发展的程度,是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直接现实,也意味着贵州这个历史上长期落后的省份,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需要大变革。这个直接现实的程度,是度量成效的关键之一。
二、大企业、高等院校科技机构、尤其是互联网巨头的合作及入驻程度、民间资金的投入程度、相关高级人才的汇聚程度,这些基本属于由市场起决定作用部分,也是最具活力的部分,如果程度高,本身就是一个标志,表明贵州的大数据产业确实兴起了。
这两个方面,现在都没法说更多,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需要由日后的发展来证明。
大概就是这些了。
一句话:事在人为。
大数据产业的前景十分广阔,这一点是肯定的。具体到贵州省能否通过“大数据”弯道超车,个人觉得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理由如下:
首先需要明确:贵州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制造业)、重化工产业的发展方面与周边省份相比并不占优,确有必要另辟蹊径,借助于发展无烟、低碳产业引领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众所周知: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正在从中国东南沿海向内地转移,同时也在向东南亚等周边国家转移。该产业的特点是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资源做依托,并有配套的物流便利性(如港口、机场、进出口口岸、铁路干线等)。对比这几个条件,重庆在内陆省份中优势突出(劳动力资源+港口码头保税区),贵州除了近年高铁的发展带来了交通改善以外,物流基础设施总体上还比较落后。作为多民族省份,劳动力的优势也不算突出。
重化工业方面也不适合——由于与贵州的原有优势产业(以茅台酒、老干妈为代表的食品工业)和资源禀赋(旅游资源、中草药资源)相冲突,确实不宜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
适合贵州发展的无烟产业中,以IT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主要受制于人才的瓶颈。因此,不得不从细分领域寻找机会。
大数据与云计算密切相关。它的特点是:需要大量服务器等高性能计算机集群进行昼夜运算,是IT产业中最耗电的部分。对环境也有一点的要求,那就是需要一个常年低温的外部环境,以及一个相对安全的物理环境。贵州省在气温和物理安全性方面具备优势(当年中国备荒备战的三线工程主要集中在贵州和四川)。从地理环境来看,确实适合做大数据中心和灾备中心。以上是战略层的依据。
具体到战术上,贵州要发展大数据产业,第一步是说服国内外互联网巨头、IT巨头和金融巨头在贵州建设大数据中心和灾备中心。主要诉求是:电费低、运维成本低、安全性高。在发展初期,需要贵州本地配套的高端人才是不多的。绝大部分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可以通过远程操作完成,本地以硬件维护和基础配套为主。如先期重点吸引阿里云、百度云、金山云的云计算中心;各大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的数据灾备中心、以及苹果公司、微软公司、亚马逊的亚太数据中心等落户贵州。其次是行业大数据中心,如滴滴、优步、高德为代表的智能交通大数据中心,以及医疗大健康数据中心(如华大基因的数据中心)落户贵州。
第二步是将这些大数据服务商与贵州本地的产业相结合,以大数据带动贵州原有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如腾讯正在与贵州百灵合作的腾爱医疗(慢性病管理为代表),以及智慧旅游为代表的旅游景区智能化项目的落地。以点带面,形成所谓的示范效应和涓滴效应。特别是旅游产业,贵州的旅游资源并不比云南逊色,但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却远远落后于云南。能否通过吸引一批优势互联网企业落户贵州,通过旅游产品差异化和服务的提升迎头赶上?
第三步是逐步实现大数据分析、软件开发的中高端人才的本地化。
贵州能否通过高举“大数据”的旗帜达成所愿,现在还说不好。
我们看一下大旗之下成功与失败的例子: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珠海与深圳的经济总量与产业差距没有现在大。当年珠海市长梁广大提出珠海要以高科技产业立足,大力发展IT产业,并且也成功吸引到了包括金山软件、珠海巨人、系统仿真在内的一批高科技企业落户,1994年我参访珠海,发现城市干净整洁生机盎然,印象十分深刻。而彼时,深圳则坚持以出口加工业为导向的制造业为主,整个南山区基本上还是一片荒地。二十多年后,深圳在高科技领域、金融服务、港口物流、生物技术等领域全面领先,诞生了一批世界级的高科技标杆型民营企业。这个例子说明:大旗竖得早、眼光超前并不意味着能笑到最后。
上海洋山港则是一个例外。
上海港的规划起步非常早,据我查到的资料,在李鹏总理主政期间就与荷兰王国签署合作协议进行港口物流产业规划(荷兰鹿特丹港当年曾经是世界吞吐量第一的大港,现在被中国十几个港口远远的抛在了后面)。由于芦潮港等上海原有码头的吃水太浅,无法靠泊10000标箱以上的集装箱干线班轮,国家决定征用浙江嵊泗县的大小洋山岛进行整体喷填,形成一个巨大的离岸集装箱码头。然后再修建一个32.5公里长的跨海大桥与上海浦东新区相连。2001年我刚回国那会,上海港的年集装箱吞吐量还不到200万标箱。当时国内对这个项目的争议很大,认为远景3500万~4500万标箱的设计规划实在太超前。因为是离岸港,集装箱与内陆的运输将受制于东海大桥这个瓶颈——海上风太大,绝大部分时间大桥上只能走重箱,八级以上的风力足以将空箱吹走——洋山港的吞吐能力能否实现疑点重重。
但后面的事实证明了洋山港的规划和设计是正确的。2002年东海大桥动工,2005年即竣工通车。2005年12月10日洋山深水港一期建成。2010年上海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907万箱,从此超越新加坡港成为全球吞吐量第一的东方大港。2015年,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达3654万标准箱,继续稳居全球第一。
我们认为理解贵州大数据,必须要在更高的层次上去审慎地思考政府的野心。只说几点,
一、贵州大数据仅仅是作为国家建立物联网的一个环节,照现在的趋势,物联网必将首先在中国实现,也将大大提升中国的社会生产率。
二、贵阳已经成为西南的高铁枢纽,人口和资源将更容易流动。
三、我感觉很多人理解大数据,还以为是淘宝数据,消费倾向什么的,太浅薄了。阿里的野心中,电商真的只是小的不能再小的一个环节。
四、当年修高铁也是非议满满,温州事故后还要让国家等等他的人民,结果又如何呢?
五、类似某某人一走(一死),啥子就完了,如:传庭死而明亡矣。又或是:陈刚走了,贵州大数据就完了。这个绝对是伪命题,因为这个混淆了前涉条件。是国家为了发展大数据,于是派了懂行的陈刚来。而不是说陈刚一个人倒行逆施坚决单干。国家战略不是哪一个人就能决定成败的。
六、很多人说贵州没人才的…贵州人对家乡的眷恋是无可比拟的。我认识有非常多的非常厉害的同龄人决定回贵州建设家乡。未来贵州本土的人才必将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