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机器人是通过人工智能实现的消息程序,可以对基于文本的情况请求做出回应。初创企业和大企业采用这一最新的创新来服务老客户、吸引新客户。各行各业的企业都在 Facebook Messenger,Slack,Kik,Hipchat等流行的消息App上建造了聊天机器人。有些聊天机器人甚至可以通过短信沟通,可以帮助用户订制停车位、回应客服询问和预定快餐。
这里的清单并未包含所有的聊天机器人,如果你发现我们错过了哪个聊天机器人,请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链接。我们将随时添加新的、重要的聊天机器人进入清单。
餐饮领域
Taco Bell 公司的TacoBot(卷饼机器人)
Taco Bell 公司的TacoBot(卷饼机器人)可以让顾客在 Slack消息器上从公司菜单上订餐。你甚至可以通过正常语音说话从菜单中增添或删除菜品(例如不要生菜)以实现订单的个性化。
达美乐比萨的 DOM机器人
达美乐公司的 DOM机器人可以帮助用户在 Facebook Messenger 上预定达美乐的比萨、鸡翅和其他菜品。而且,从对话内容可以看到,DOM对比特币等最新的科技趋势也很了解。
Chipotle快餐的 Chipotle机器人
从餐饮点评网站上可以预测到 Chipotle 家的墨西哥快餐有多火爆,而Chipotle 公司的 Chipotlebot 机器人可以帮你预测你在 Chipotle 的订餐什么时候能好。告诉这个可爱的机器人你想点什么菜,确定你想在哪家分店取餐,然后在你想吃的时候去取就行了。
全食超市的“全食市场”
只要你去过全食超市的网店或食品店,你就可以通过该公司的“全食市场”消息器来为你的下一顿饭定制可口的菜单。
汉堡王
汉堡王正在研发 Facebook 聊天机器人,让你能够轻松地订餐并在你指定的地方取餐。
必胜客
点击必胜客的Twitter或 Facebook Messenger 聊天机器人,他们就会把热腾腾美味的比萨送到你门前。必胜客希望让机器人记住你的账户细节和例示,这样当你将来重复订餐时就会更省事。
科技领域
谷歌的 Allo
谷歌即将到来的聊天机器人 Allo 与手机的短信系统高度整合,以确保用户对话的流畅:在你与朋友互发短信时,它可以向你发送体育赛事比分、搜索餐厅座位,甚至可以帮你自动回复。它甚至能学习到什么样的回复最适合你。
微软的 Tay
微软在 Twitter 上的聊天机器人 Tay 被设计用来在 Twitter 的世界中学习和成长。结果,互联网上一些最糟糕的东西在Tay身上体现了出来,Tay 开始不断发送伤害人的、令人尴尬的信息,直到最后退出Twitter。
惠普打印机器人
通过 Facebook Messenger 窗口,你可以轻松地利用惠普打印机器人来打印文档。
Yahoo 的机器人队伍
雅虎在 2016年6月发布了一大批聊天机器人,包括一个天气预报机器人,一个新闻机器人以及一个猴子宠物机器人,当你照料这只猴子时,它会和你说话。《为帮你更机智地对话,Google在即时通信应用里加了个聊天机器人 》
微软小冰
微软的聊天机器人小冰在中国的微博平台上与 4 千万用户互动,但并未没有出现像微软Tay那样冒犯人的言论。《微软小冰说:大数据为人工智能而生 》
Salesforce的 NLUI 服务生
Salesforce的聊天机器人 NLUI 服务生可以让你使用自然语言查询数据库。它使用英语和西班牙语,但你不能和它聊私人话题。如果你问它最近好吗,它不会回答你的。
苹果的 Siri
作为手机助理应用,Siri 开启了最近一波的语音聊天机器人热潮。它可以为你寻找问题答案,向日历输入内容,发送消息等等。
Autodesk的虚拟助理
CAD等相关软件的制造商 Autodesk 在其教育社区网站上使用该虚拟助理来帮助用户登录、安装、验证资格和激活。
AT&T的凯特(Kate)
该聊天机器人为 AT&T的 BusinessDirect 帐号服务,并通过文字和语音回应来处理各种各样的用户需求(如增加新的家庭电话计划,利用打折优惠,升级硬件等)。
新闻领域
华尔街日报
华尔街日报的聊天机器人能为你更新标题和新闻。
气象频道
当你想通过聊天机器人知晓天气时,你有许多选择。气象频道的聊天机器人可以在 Kit 消息器上直接向你显示来自美国国家气象台的天气消息。
CNN
在 Facebook Messenger 上与 CNN聊天机器人说话,你能获取CNN的新闻标题和内容。
福克斯新闻
你可以通过 Facebook Messenger 访问这一机器人,但可笑的是你没法和它对话。你会看到的是一系列新闻标题的菜单。
更多机器人解读:www.yangfenzi.com/tag/jiqiren
旅游领域
荷兰皇家航空
来自荷兰皇家航空的聊天机器人无法为你预订机票,但当你购票后,它可以通过 Facebook Messenger 帮你更新信息,发送值机通知和登机文档。
亚洲航空的票务机器人
该机器人可以帮你通过简单的实时语言指令查询亚洲航空任何线路的票价。
葡萄牙航空的索菲亚机器人
索菲亚机器人位于葡萄牙航空的网站上,可以处理基本的客服问题,帮助处理值机和特殊用户需求,并能处理里程奖励。
美国国家铁路的朱丽叶机器人
美国国家铁路超过一半的车票在网上订购,因此在线助理是很好的工具。朱丽叶可以回应客服询问,并把用户导向相关信息和网页,也可以把用户导向人类客服代表。
阿拉斯加航空的 Jenn 机器人
阿拉斯加航空的 Jenn 能对大多数客服问题和订座事项做出友好回应,把用户导向符合用户需求的网页。
空客直升机的 Tim机器人
空中客车公司不仅造飞机,他们还销售直升机并使用虚拟助理 Tim 来帮助用户了解技术文档问题。Tim能引导用户使用空中客车公司的客服网站。
金融科技领域
M&S银行的汉娜机器人
该机器人除了提供基本客户服务外,还能通过对话内调查来测量其回复的有效性。
招行小i机器人
采用小i机器人智能解决方案实现多渠道拟人化交互,在降低呼叫中心成本同时,增强用户体验,实现了金融服务的全面智能化3002。该平台可以24小时不间断的为招行用户在线服务,交流界面友好、通俗易懂。
印度花旗银行的“问我”机器人
该客服机器人位于银行网站上,被设计用来帮助客户处理基本问题。它不与客户对话,但客户可以使用自然语言查询客服问题,并询问一些诸如“我如何注销账户”、“怎样变更地址”的问题。
汇丰银行的安德鲁机器人
该机器人位于汇丰网站上,能为汇丰在英国的商业客户处理客服问题。
亿创理财的虚拟助理
当用户登录亿创理财网站后,可以使用虚拟助理处理交易、账户管理和其他常规任务。
保险领域
安泰保险的机器人Ann
安泰的Ann不太爱说话(她不会回答“你好吗”之类的问题),但它可以处理登录和注册问题。打开Ann的聊天窗口后,它可以帮你处理最常见的客服问题,并让过程更轻松。
劳埃德保险的在线助理
该机器人可以回答最常见的保险问题,并可以讨论关于汽车、住宅、旅行和宠物的保险问题。
苏格兰保险的保险帮助系统
用户可以在该公司网站的搜索栏启动聊天机器人。它可以回答关于房屋保险的问题。
更多BOT资讯:www.yangfenzi.com/tag/bot
快速消费品和零售领域
鲜花礼品机器人
扎克伯格在 F8 大会上曾称 1-800 鲜花公司的聊天机器人是他的最爱:“有了这个机器人,你甚至不用拨打 1-800 电话就能订购鲜花了。”用户似乎觉得该机器人很好用,到2016年6月为止,使用该机器人的用户中70%是新增用户。
H&M的Kik 聊天机器人
可以帮你使用任何衣物来搭配服装。与它聊天,它会给你一些时尚建议,并把你导向H&M的电商网站帮你购物。
丝芙兰
丝芙兰的 Kik 聊天机器人可以提供化妆建议,并把你导向丝芙兰的产品。
美泰玩具的 Hello Barbie
美泰玩具在其芭比娃娃 Hello Barbie 中内置了 Wifi下可用的聊天机器人。这个芭比娃娃会说出“我喜欢和你闲逛”、“你猜我喜欢聊什么?老友记!”之类的话。这个玩具娃娃的最新功能是,它能记住先前对话中的内容(最喜欢的颜色,对未来的希望,最酷的初创企业等),并以此来吸引用户。
乐购的“问瑞秋”
机器人瑞秋位于乐购超市的网站上,能回答诸如电话购物和服务等问题,也能与用户谈论家庭、宠物等等。
法国东芝的yoko
Yoko是法国东芝的一线客服聊天机器人。她能处理用户的许多关于电器的问题,诸如“我的电池无法充电”、“我的电视没图像”等,也能在需要时把问题提交给人类客服。
优派的在线支持机器人
优派的在线支持机器人位于其网站上,能帮助用户安装产品和处理麻烦(包括电视、投影仪、平板等等)。只要选定产品类型并用自然语言提问,它就能在帮助系统中找到相关的回答。
Target超市的学院风机器人
通过在Kit消息器上聊天,Target的机器人可以帮你(或者你正在上大学的子女)选择合适的衣服、物品以适应大学这一人生新阶段。
维多利亚秘密的 VSPINk
在Kik上与该机器人聊天,它会询问关于你现有文胸的问题,帮你选择正确尺寸的文胸。
玩具反斗城的爱玛机器人
爱玛从 2011年以来能为玩具反斗城的用户回答关于送货、金卡和产品搜索的问题。
交通领域
阿根廷菲亚特的 Luigi机器人
菲亚特的 Luigi能帮助潜在用户做出选择,也能帮已购车的用户获取信息。
优步
在 Facebook Messenger上与优步说话,下一分钟你就能坐上优步汽车通向目的地。
娱乐业
派拉蒙影业的斯波克机器人
用户可以在Skype上与这个源自源自影视形象的电影促销机器人聊天。
动视公司的使命召唤机器人
游戏使命召唤的制作商在 Facebook Messenger上发布了机器人,该机器人呈现出新版使命召唤主角雷耶斯的形象,并能引导用户进行解谜游戏,以了解新游戏的细节。
派拉蒙影业的忍者神龟
为了宣传电影《忍者神龟》,派拉蒙在 Kik 消息器上发布了四名神龟组成的忍者神龟聊天机器人。不过,大部分时候这几只乌龟只喜欢谈论比萨。
NBA
NBA 在6月发布了 Facebook Messenger上的聊天机器人 NBA,它能向用户提供赛事更新、热点和顶级球员信息。它依赖预设的指令,而不太能处理自然语音。
迪斯尼的兔警官机器人
源自电影疯狂动物城中的形象,她会邀请用户和她一起破案。
环球影城的布朗博士机器人
该机器人能在Facebook上和用户讨论2015年新电影《回到未来》中的神奇场景。
【来源:CB Insights 整理:朱焕】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度秘”本质上还是一个结合大数据的聊天机器人,如果说只是消遣打发时间完全可以用小冰,在移动端也没有siri和cortana普及率高,如果是需要一个在线的私人秘书可以用人工服务的V助理,人工效率高,感情色彩丰富。打个比方,我个人经常出差,经常也是临时或者不定时的出发,我用“度秘”只能查到票务信息,能帮我订票吗?不能!所以我选择V助理是正确的,我下个APP或者微信端直接语音就可以,完全不用多余的操作。个人只是单纯说明一下机器智能的时代还很远,虽然机器智能是今后的发展目标,但是作为客户光从体验来说目前人工智能完全是最好的选择
Robin 的DEMO看看就好。
这个度秘跟筷搜一样具有科技含量,不过相对于处于概念性阶段的筷搜而言,更具实用价值。
语音助手大都只是玩具
2011年苹果随着iPhone 4S一起推出Siri,将语音助手带入大众视野。随后Google Now、微软Cortana以及中国的百度语音助手、搜狗语音助手、智能360、虫洞、讯飞灵犀语音助手陆续面世。由于智能手机天然具备“听”和“说”的硬件基础,再加上移动互联网带来的语音场景,人们都认为语音助手是时候迎来爆发了。
这些年语音技术不断提升。语音识别、语义理解、语音合成和声纹识别几个领域的进展可谓突飞猛进。不过,中国语音巨头科大讯飞更多将技术应用到教育等行业应用中。而想要复制Siri的中国玩家们都没能成为杀手级产品——实际上,Siri、Google Now以及微软Cortana几个老牌玩家也表现平平。
为什么会这样?如你所见,智能手机的语音助手在过去很大程度只是“玩具”。人们许多时候都在调戏Siri,它的笨拙甚至会激怒用户恶语相向——不信去百度检索下东北司机怒骂车载语音助手的视频。识别率不够高、对噪音环境支持很弱、识别速度不够快、能回答的问题太少、很多任务无法完成……这是语音助手过去被诟病的地方。语音助手是刚需,只不过大家都没有完善的解决方案,正是因为此,语音助手市场机会重重,这是一块并未真正被开拓的处女地。
度秘要做秘书式机器人
很多人都幻想过拥有一位漂亮、贴心的秘书,对你言听计从、完成各种任务,不过聘请一个专职秘书可不是每个人都能负担得起。但如果机器能够做到这一点,相信没人会拒绝。遗憾的是,这类场景只存在于科幻片之中,机器想要跟人类一样聪明还需要很漫长的时间。不过,这并未打消探索者的勇气,百度世界大会推出的“度秘”则是采取秘书式机器人的思路——就像它的名字一样。
相对于各类语音助手而言,度秘有两个新的尝试。
1、与用户多轮对话,就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一样,基于上下文理解用户的意图。要做到这一点主要是技术挑战大——机器识别单句自然语言的语义都不容易。基于上下文等于要不断记录交互过程,不只是理解单句话,要知道人类有时候都“跟不上”别人说话。百度基于深度学习的Deep Speech技术部分实现了多轮交互,这是更加简单、自然和便捷的方式。除了百度,微软此前曾推出过小冰对话机器人,有小道消息称微信或将推出类似的支持多轮对话的机器人——它们都是文本形式。
2、可以完成更多任务,主要是指获取生活服务。李彦宏演示了通过度秘订咖啡、订餐厅、预订宠物医院、购买电影票等操作,整个过程是“连贯”进行的。这走在了前面:Siri最多被使用的设置闹钟、问天气、调用通信录打电话这类功能,是在操作手机本身,互联网内容和生活服务获取不是它的强项(最近Siri与百度百科达成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Google Now主要做信息推送,微软Cortana解决个性化资讯获取和设备数据处理,Facebook M正在小范围测试预订餐厅等服务,Magic以及国内的“神猪”通过人工处理用户的语音指令——跟12580等电话呼叫中心本质一样。只有度秘是自动化地获取多样化的生活服务。
几大语音助理对比
度秘之所以能够同时实现多轮交互和服务获取,我认为原因在这里:
1、深度学习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被应用到语音,这是多轮交互的基础。除了百度,微软在人工智能上布局较早,所以可以做小冰,Cortana未来也可以支持多轮。
2、百度连接人与服务大战略下本身就在将越来越多的生活服务“搬到互联网”上,结构化、标签化、交易化,通过糯米、外卖、票务等子业务可以实现预订。就是说,百度有服务内容,同时具有服务内容和智能技术的玩家并不多。
3、识别率以及抗噪能力这两个基础技术足够用。今年早些时候百度曾宣布基于深度学习的语音识别技术超过了微软和Google,能够识别准确“听清”,是“听懂”的前提条件。
Siri正在被重新定义
巧合的是,据外媒报道9月9日苹果所发布的iPhone6S重头戏将是Siri。上个与Siri与百度达成合作引入百度百科内容,很大程度弥补了Siri内容不足的问题。Siri已经意识到现存问题,不甘只做被用户“调戏”的玩具。它想要重新定义自己,不再只做“语音助理”,不想将市场让给另辟蹊径的百度们。
通过语音识别来替换拼音的输入法,通过语音来设置手机闹钟,通过语音去关闭客厅的电灯,通过语音去点一首歌曲……都只是部分应用场景,主要在解决“交互问题”,即输入和输出,这显得有些大材小用了。在可见的未来语音助理都会向着秘书机器人方向发展,它可以帮助你安排生活、帮助你设置设备、按照你的指令设置环境、陪你聊天……就像秘书一样——当然,不能像实体机器人那样给你拥抱,帮你做饭,陪你睡觉,但是机器人都需要智能的语音能力。
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在百度世界分享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很多人没有意识到95%的准确度到99%的准确度带来的是质变,99% is a game changer,99%准确度将彻底改变人与设备应用交互。他认为人工智能已经走向智能伴侣时代。度秘基于相对成熟的语音和AI技术,做到99%的程度是现实的目标,有望成为game changer。Cortana、Google Now、Siri们很快都会支持类似的“秘书式机器人”功能,新一轮厮杀已经开始。
最后,毫无疑问的是,度秘最初肯定会饱受调戏的,就像Siri一样……智能,99%的准确率,不是瞬间到位的,需要一个过程。
正如有人说——“搜索就是一篇科幻小说,就好像在为整个地球建立档案一样。”在搜索诞生后,无论如何我们都不想再回到那个只能依靠书籍报刊,苦苦寻觅相对心仪答案的年代。当然如正你所看到的,随着用户对搜索引擎的使用日益熟练、随着内容的爆炸,一场有关搜索引擎的颠覆游戏也正变得更加具有想象力。
9月8日的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发布了基于手机百度、为用户提供秘书化搜索的机器人助理“度秘”,首次带着“秘书化搜索”的杀手锏亮相,为外界呈现了一场关于搜索引擎的革命性3.0形态。
机器变聪明的方式正越来越多
在大会上,李彦宏表示“百度的搜索框过去可以说是大家寻找信息的最佳入口,今天我们越来越希望它成为一个连接人和服务的入口”,以此带出了度秘——秘书化搜索功能。形象地讲,秘书化搜索就如同一名功能宽泛的机器小助理一样,人机对话的同时甚至可以为用户买咖啡、订餐、预约上门洗车、预订机票等等,提供个性化推荐和生活服务。这一切背后,归因于度秘融入的两类不可忽略的元素:
关于情感化。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其实可以加一句:“人类饱含情感”。也正因为“饱含情感”,没人会喜欢冷冰冰的机器术语,比如DOS命令。他们喜欢有欢迎界面的Windows或者Mac OS——用户喜欢和人交谈。
应用在搜索引擎上面同样如此。过去的很长时间里,我们获取信息和服务的方式从输入冰冷的关键词后要在返回的无数结果中反复挑选出最需要的答案。并且,对任何一次结果无法进行追问。相比较以上痛点,度秘采用了近年来业内颇为看好的“交互式搜索”,将人机交互与搜索结合,让机器不再冷冰冰。
用来辅助情感化的智能化。度秘实现情感化的背后智能化元素功不可没。在实用的生活场景中,很多人喜欢用智能机器助理Siri发出指令,不过探索上下文逻辑却不是siri的强项。比如当问及Siri“北京至上海的航班”,它能够根据网络搜索给出结果,而如果你接着再问“18点之后的航班有哪些?”,它却不能与上一个问题联系起来,会给出所有18点之后所有航班,而不是北京到上海的。
与Siri、Cortana等人工智能产品不同,度秘能实现智能交互,依靠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理解用户的意思,实现多轮对话。在用户与度秘的对话过程中,它会不断地根据用户的谈话内容修改搜索主题,就像“哆啦A梦”一样有个智能的“口袋”,随时帮助用户更加准确地找到所求。
人性化背后的拟人化技术
如果说传统搜索框响应的是更多泛需求的话,那么秘书化搜索则是一种延伸,针对更为细分的私人需求给予回应;如果说以往搜索框呈现的是结果,那么秘书化搜索结果更多地在帮用户作决策。度秘如此人性化背后,隐藏着百度两个与拟人相关的关键性技术:
1、用拟人的思维识别语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交互,尝试与用户建立起更深层、连续的沟通;2、模仿人类“思考”。先从海量互联网内容中提取信息,采用NLP技术建立逻辑并对信息进行推理分析和筛选,再得到答案。换句话讲,秘书化搜索前端所体现的一切智能交互背后,必然离不开将个体与百度后台海量的数据库匹配。
正是因为拥有技术作为支撑,百度搜索才步步逼近智能:2009年开始的阿拉丁平台,开放结构化的数据,更精准全面地影响目标用户;这两年知心搜索聚合碎片化知识,以卡片、知识图谱的形式展现;近来百度研发极速搜索,右侧智能推荐,对搜索底层架构再度重构与优化等。
对于百度而言,此次度秘赋予很多意义:交互式搜索作为传统搜索、垂直搜索之后的3.0搜索形态,一方面可以对搜索框形成补充,提高搜索用户体验,增加用户粘性;重要的是,百度找到一把索引真实世界的钥匙,依托全网数据挖掘,秘书化搜索完全可以在医疗、购物、美食等方面构建需求图谱。度秘,或将成为百度又一个入口级产品。
不断逼近零努力的人机对话
而对于用户,进化中的搜索引擎也正不断从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予帮助:最初搜索让用户省却翻阅书海的漫长,仅靠输入关键词便可从机器上获得答案;而后,当语音输入、图像识别技术成熟后,用户进一步解放了双手;如今百度秘书化搜索再次让人机对话不断接近零努力。
一方面可以帮助用户得到经机器提炼和遴选的最优信息。即便当用户搜索即将上映但互联网上还没有资源的电影《碟中谍5:神秘国度》时,搜索引擎尚不能提供片源,这时候机器就会记录下这个未满足的请求,在资源出现的时候再主动推送,就好像人们的私人搜索助理一样。
另一方面,度秘让用户实现“场景化的搜索”,直达所需要的服务。以购物场景为例,当用户使用秘书化搜索产品进入线下商城时,一条自定义的购物路径就出现了,它会通知你店内活动、样品以及新产品展示,带领你走最高效率的路线。而当用户挑选某个心仪商品时,它或许还会温馨地提醒你旁边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正在打折优惠。
归根到底,度秘是为满足人对机器“你懂我”的无限追求。想象一下,当给这样的智能交互搜索引擎配以各种硬件载体的场景,类似科幻电影《Her》中女主角Samantha的人工智能将离我们并不遥远。
基于长期数据积累、存储技术、云服务机器学习等方面的优势,搜索引擎原本就是最接近人工智能的互联网应用。而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也也许是下一代搜索引擎的核心要素。所以在未来,当昔日的搜索引擎不单单只是搜索引擎,当搜索引擎将被视为一个万物互联时代所谓的“万能伙伴”,藏匿于一切属于人工智能时代的产品和服务之中,这也许才是搜索引擎真正的蜕变时刻。
而在蜕变前,百度正在从万能的“框”入手,在移动互联时代,以智能机器人秘书的方式打造线上到线下的闭环,逐渐掀起一场基于实际应用场景的智能交互潮。
这次百度世界大会的主题“索引真实世界,连接3600行”无疑是之前的“百度连接人与服务”的进阶版slogan。Robin在大会上倾力推荐的小机器人“度秘”,听起来感觉像是一个想要什么就能给什么的现实版哆啦A梦。在网上看了一下媒体舆论风向,媒体人都在齐声召唤萨曼莎的到来,以满足人类的一切需求。
这两年大家应该已经被市面上的各种花花绿绿的智能机器人搞得眼花缭乱了吧。这些机器人的差别在哪? 到底人工智能发展到何种地步? 而“度秘”与他们相比吸引用户的核心竞争优势在哪?昨天看了一篇名为 《虚拟助手:百度O2O的终极“杀招”?》的文章,或许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在苹果发布会的前一天,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推出了应用在手机上的机器人秘书“度秘”——秘书化搜索功能,它可以帮你完成诸如订外卖,买电影票和规划线路等任务。与刚宣布内测的Facebook M的“AI+人工”不同,技术属性浓重的百度选择了“纯AI”的拓展路径。
而谈及“纯AI”,当然无法忽视老牌AI助手Siri,自从四年之前以iPhone4S内置应用的身份问世,Siri就在人们的调戏之中持续着不温不火的状态。在我看来,除了语音技术的有待完善,无论Siri如何“进化”,与“实现”——或者说“服务”层面的割裂才是Siri最大的瓶颈。从这个意义上,无论是Facebook的M还是百度的度秘,在人机关系上都称得上是更进一步。
嗯,在这样一个“信息”与“服务”愈加难分彼此的移动时代,以Siri为代表的单纯的“信息解决工具”似乎如一个呆萌书生般百无一用——罗永浩不久前还调侃Siri最擅长的只是帮你上闹钟。人们总想来点实际的。于是忽如一夜春风来,无论是初创公司Magic,还是Facebook、百度等巨头,都将触手伸向新的领域:在线助理——或者说私人秘书、个人管家、虚拟助手……随便你怎么叫,这并不重要。
某种意义上,虚拟助手可谓语音助手从“信息”向“服务”蜕变最现实的路径之一,初生即引发关注,多少是因为虚拟助手像极了《Her》里萨曼莎的最原始版本。而哪怕在最现实的层面——譬如近在眼前的O2O战场,当大量高频或低频的APP拼命挤入你的手机屏幕,虚拟助手至少是另一种更高效的选择,可以帮你省去挑选和下单时间。
所以,即便不考虑百度对于未来人工智能的长远布局,仅从O2O角度,其加入虚拟助手战场也再正常不过。而如果你承认,现在以红包漫天飞舞为主导的O2O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那么同样处于初级阶段的度秘(秘书化搜索),或许将成为百度O2O的最大“杀招”。
机器人外貌协会会长
路径的选择
浅析虚拟助手的路径实现,基本可被归为三类:纯人工;AI+人工;纯AI。通常而言,由于原本拥有的巨大用户量,巨头公司更多偏向于纯AI,而初创团队——无论是Magic还是国内一大批“复制者”们,则更多偏向于人类客服的强势介入,可以想象,一旦用户量激增,或许将遭遇瓶颈。
作为先行者,有必要简单提及两家创业公司:Magic和Operator。Magic以短信作为与用户沟通渠道,而Operator则由用户发送服务需求,他们分配给到不同客服——但与Magic不同,Operator的人类客服采用众包形式,以合作商的客服为主。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直觉上人类客服比机器更懂人类需求,在现阶段“更有人味儿”,但当用户数激增,无论客服人员还是管理投入,资产将“重”得可怕。
下面聊聊Facebook的M服务。M基于Facebook Messenger开发,你向M发送文字(现阶段只能是文字),它能帮你完成购物,送礼品,订餐厅等标准化或个性化服务。而作为“AI+人工”的典型代表,当你向它提出需求后,系统的回答会先由Facebook雇佣的人类“培训师”过目,决定是否还需要做更具体的工作。譬如,当你通过M预约驾照考试,人类培训师就会给机动车管理处打电话确认信息,再将信息反馈给用户——有趣的是,你并不知道刚刚帮助你的是机器还是你的同类。
毫无疑问,M将帮助Facebook完成线上到线下服务的闭环,甚至直接让它成为实物和电商入口。但问题来了,要知道Facebook用户数量已超过7亿,M需要一支无比庞大的团队。预计一段时间之后,人类培训师的数量会达到数千名。
此外,在不少专业人士眼中,M屡遭诟病的一点是:只通过文字而非语音图片等进行沟通。你知道,用文字表述复杂问题可并不容易。诚如一位国外评论者所言:“然而,基于文字的会话对于这类应用来说是一个重大错误,即使文字更有助于 Facebook 进行数据分析……无论用户需求是什么,用文字来描述过程中每个问题将是不切实际的。”相比而言,内嵌在手机百度APP上、支持语音问询的“度秘”则是选择了纯AI路径,依托于百度的人工智能、多模交互、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生活服务功能,比如帮用户订餐、买电影票,或者预约宠物美容。
技术控的野心
与Magic“Uber for Everying”的产品定位不同,百度为度秘打造的定位是:专业、实用、功能强大,为用户提供秘书化搜索服务的机器人助理。这也意味着,相较于Magic等人工服务,至少在现阶段百度更偏向于提供标准化服务。
尽管路径不同,但可以肯定,虚拟助手要实现纯AI需要海量数据以及数据挖掘和算法推荐能力,无论是前端的自然语言分析还是后端输出,都需要一定技术积累。而若将话题具体到O2O(核心技术是推荐,而推荐又以搜索为核心),百度推出度秘则很有可能是为了打造一个超级入口。
不久前,李彦宏曾公开评论如今O2O战场的低阶:“今天O2O仍是技术含量相对匮乏的一个市场,大都是‘我砸钱’‘我发红包’,非常同质化。而事实上无论是互联网公司的自身发展,还是互联网公司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合作,技术才是更加长久的竞争力。”
那么说到技术,既然是“秘书化搜索”,潜台词就是,它至少得像个人。事实上,度秘的关键性技术都和机器如何“拟人”相关,譬如实现基于上下文的对话式搜索——让人与机器进行更多轮的交谈,不必像我们都曾调戏过的Siri那般没有逻辑,最终沦为玩物。
此外,度秘的服务提供方应该来自自营、合作,甚至开放其他非百度系的商户加入,你可以想象,若它足够优秀到可以嵌入更多用户的生活流程之中,甚至产生“陪伴感”,那么理论上百度就能通过一个入口打通各个O2O产品——甚至让你没有太多选择余地。另一方面,你也知道,在“类Magic”领域,面对海量用户需求,一些小公司也缺少实力强劲的供应商。
当然了,虚拟助手若想成为O2O的终极“杀招”,可谓前路漫漫,至少对于百度而言,未来如何解决更多长尾用户的个性需求,也许是增进其黏性的关键。
人机交互的黎明
最后,我想谈谈人机交互。
凯文凯利大叔曾说,在未来,人类90%的决定将由机器作出。但“机器”具体指的是什么?是你手机上一屏又一屏争先恐后地大喊“快点打开我啊!”的APP么?我觉得不是。我个人一直认为:APP只是机器为人类服务的阶段性产物。
嗯,点亮屏幕;在各屏幕间寻找要用的APP;输入文字(比如你想吃什么);在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产品或服务中选择其一——这一切虽然谈不上无法忍受,却也堪称低效,绝不是未来的样子。
在我看来,信息的由分散走向聚合可谓贯穿整个信息简史:PC时代Google和百度等搜索引擎天然成为了信息与服务的聚合器,我相信移动时代APP的割裂终将被新的技术和博弈打破。而这件事由百度等搜索巨头完成,也是非常符合逻辑。
从这个意义上,初生的虚拟助手确实能让你窥探到未来的影子。而关于未来人机交互的样态,自然不能免俗地说到《Her》——在我看来,未来的移动终端更应该像萨曼莎那样的“统一体”,她(他)或许有可以设定的外表,帮你完成一切所需,而O2O的古老概念已然消失,因为一切都隐匿在她(他)的微笑之中。
外行来开脑洞。
有没有谁统计过现在外国人学中文的市场有多大?
请专业的中文老师,和留学生,价格都不便宜,还不能随传随到。
度秘可以分支出个海外项目组,在现有产品基础上改个UI成立家新的公司,做类似于6个月中文本土交流+中国内陆导游+餐饮住宿导航+麻将入门。
奔着最贴心的外国人的中文导游这个目标去推海外高中低三版,低版学中文字(24小时在线随传随到,最地道的中文老师从来不发脾气,录音加比对供学生看进度曲线),中版找些声优配音,高版真人语音连线国内一线名星如林志玲语音版。
软件低版收个99美,中高版按道具收费,道具是指国内地图(按省市收费),国内餐饮推荐(米其林式/大众式/美团式等),住宿推荐(宾馆/民宿等),麻将入门(指麻将基本规则及在麻将桌上要说的各种碰吃糊和番数计算)。。延伸品那个多哟~
地推首选各大学和中学交流生,教授,留学生和永居的白领们,他们拉来一个消费用户返个5美之类的,百度钱包余额~
在人工智能,能够产生真正的自主意识之前,任何所谓的【智能】,其实只是程序猿把自己处理问题的方法写进程序而已。
然而什么时候能有自主意识觉醒的人工智能呢?我估计,对于飞翔的愿望,我们现在只是石器时代的一群原始人。底部下载的手机百度版本中 为什么压根就没有度秘这一项 语音搜索中也没有 检查更新也没有新版本 直到我打开某应用市场才发现了可以更新 特地看了链接没被劫持(虽然产品会采用部分先上新的做法,可是你在明明白白的告诉我有这个功能的时候让我下了个没这个功能的旧版本还是接受不了)
/*感觉相对百度其他产品还算做的不错的
只是算法觉得还值得改进吧*/
//这个还是当我没说吧,越用感觉越不能用
————————-
实在用不下去 已经卸载了 语法一直是百度的硬伤
举个例子吧:
提问:周杰伦2004专辑
周杰伦2004年专辑
都正确的导向了《七里香》的专辑
周杰伦2004年的专辑
给我导向了一个问题介绍jay的历年专辑的
再一个直接看图吧,测试关联性的:
聊天机器人说白了就是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说白了就是你问我答
那么中文世界最精准简洁有效实用有求必应的问答资料库在哪?
知乎? 呵呵,你不会喜欢一个答非所问长篇大论当众撕逼机器人的。
百度知道。
微软是有技术,小冰是萌萌哒,
但是这都比不过百度相当于免费雇了无数活人回答你的问题。
智友宋学滨带着Neato Botvac 85到我家里体验了一把,说实在的,以前也就是在网上看看照片,了解了解配置,第一次看到真家伙清扫工作,与大部分碰撞吸扫地机不同的D型设计和直线路径,确实很高级。
只不过上次家里较为凌乱,没发挥出Neato Botvac 85真正的实力。带着想体验一把的心,和老宋商量借来玩了几天。
这两天使用下来,感觉Neato Botvac 85明显比那天的表现好多了,不过难免还是出现反复的探测测绘,耗费了时间和电量,但总体的清扫要比之前顺畅多了,当然这很有可能是我收拾了房间,把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清理出了Neato Botvac 85要清扫的区域。
今天写这篇其实更像是帮老宋代笔,上次他说想试试Neato Botvac 85自带的虚拟磁条,但这个星期也没时间过来,我这两天有空,就帮他试了。
先看一下Neato Botvac 85的自带磁条。磁性不能说很强,但足以蜷缩成一团。测量了一下,自带的这条磁条长大概在2.05米,宽在2.5厘米。对于阻隔一套中等房型(100平以下)的空间区域是足够用了。
宽:2.5cm
说实话,自己没用过这种虚拟磁条,之前接触iRobot的产品比较多,i家的虚拟墙都是需要接通电源的装置(自己家里用的是Roomba 528,这种低端型号更是没办法配置虚拟墙)。因此,第一次上手这种磁条有点摸不着头脑,翻了一下Neato自带的说明书,发现根本就没有磁条的使用方法,后来在大神complus的回答里了解了一下摆放的方法:不想让扫地机器人进入的区域,把磁条拉平放在门口即可。
(摆放方法:Neato(国内货)用的类似胶带的虚拟墙是啥玩意儿?)
于是我首先在客厅进行摆放,想阻止Neato Botvac 85进入餐厅。
布置后,启动Neato Botvac 85,它的表现是这样的:
Neato Botvac 85的机身碰撞到了磁条,并调整方向沿着磁条前进,但由于磁条不是固定在地上的,因此被Neato Botvac 85的机身带动离开了原来的位置,不过Neato Botvac 85并没有越过磁条。
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现象时,我还以为是Neato Botvac 85并没有探测到磁条的存在,因此又尝试了磁条的另外一种摆放方式——把磁条侧立起来。
这一次Neato Botvac 85的表现是这样的:
侧立的磁带更不稳,因此在与Neato Botvac 85的接触中直接被带走,整个虚拟墙可以说是“面目全非”。不过Neato Botvac 85依然没有逾越磁条。
可以说,对于磁条两次的摆放尝试,虽然侧立摆放看起来错误,但Neato Botvac 85都没有从磁条上越过进入餐厅,磁条还是发挥了虚拟墙的作用。
接下来是测试了一下不让扫地机进入房间,我在房间门口摆放了磁条。
通过视频可以看到,Neato Botvac 85触碰到了磁条,但依然选择了沿着磁条方向前进,并没有进入到房间内。而为了测试磁条所做的虚拟墙作用,我还尝试了将磁条移开和以电线替代磁条摆放在房间门口。
不摆放磁条的情况下:
不摆放磁条的情况可以看见,Neato Botvac 85“大摇大摆”的进入了房间。
以电线代替磁条的情况下:
可以看见,Neato Botvac 85并没有沿着电线前进,而是顶着电线进入房间。
而通过这两种情况的测试足以证明,磁条发挥了虚拟墙的作用,成功阻止了Neato Botvac 85进入到房间内。
最后总结一下对磁条虚拟墙使用的感受:
1、Neato Botvac 85的磁条虚拟墙使用起来非常的简单方便,只要拉开摆放在不需要扫地机进入的门口就行了。
2、磁条的摆放的方法是拉直平放,当然能够固定最好,因为这样可以避免磁条被Neato Botvac 85沉重的机身和强大的动力带走,影响虚拟墙的效果。
3、Neato的说明书过于简略,并没有虚拟墙的使用方式,这会对初次使用虚拟墙的用户造成操作上的不便。
4、关于磁条形成虚拟墙的原理,通过测试我的理解就是扫地机靠机身右侧的探测器探测磁条的磁力进行路线的规避。
机身右侧的探测器(从上面的视频也能看到,Neato Botvac 85都是右侧机身贴着磁条前行)
后来在别的网站看了一些网友们对于磁条的使用,也证实这个原理。甚至还有网友通过设置磁铁来模拟虚拟墙,竟然也成功了。(当然只是网友的说法,以后倒是可以试试)
另外再补充使用上的两点:
1、根据老宋的说法,他之前使用打开电池开关再充电,只用了大概半个小时不到就可以进行工作,但我在测试虚拟墙时充电足足用了将近一个小时,这可能跟我使用完没及时充电有关。
2、在探测测绘阶段,使用暂停后,重启续扫,Neato Botvac 85有重复进行测绘和继续测绘的情况,试了3-4次都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最后给大家看一下Neato Botvac 85的防坠落功能:
可以说,跟很多碰撞型扫地机一样,表现很好,但它并没有表现出碰撞型那种急刹的状况。
悬崖探测器,位于机身前端正下方,混合滚刷两侧各一个
在地上画黑线或者贴黑的胶带(一般买机器人给带一卷胶带),机器人碰到黑线就认为是边界不会跨线。用黑线拦住机器人,不让它去你不希望它去的地方。
看了 @何特服 的回答,发现不完全无理。于是搜了一下,发现扫地机器人的虚拟墙概念有些变化,最早的虚拟器就是我说的那个,原理来源是很早就普遍使用的循迹车的黑线。现在貌似iRobot又搞了一个叫“灯塔虚拟墙”的,具体如其所述。只能说技术发展的真快,几个月不看就又有新东西了。
虚拟墙是发射红外线信号阻隔扫地机器人进入用户不想让扫地机器人进入的空间,你把这个信号当做是一个看不见的“墙”就好了。假如家中开放式厨房,猫砂盆等扫地机器人容易进入,但又容易造成麻烦的区域,可以设置一个虚拟墙,阻挡扫地机器人进入这些区域;又比如你在书房看书,不想扫地机器人来书房打扰,这时在门口摆放一个虚拟墙就和把房间门关上能起到一样的效果。
Allo 是一款智能聊天应用,内置 Google Assistant。它提供了智能回复功能,可以识别对方所说的话和所发的图片,提供候选回复。帮你进行预订、查找信息、陪你玩游戏这些功能也少不了。另外,字体和表情都可以调整大小,并带有图片编辑涂鸦功能,有助于表达感情和搞怪。
Duo 是一款视频聊天应用,可直接拨打电话号码进行视频通话,无需绑定账号。据说在网络不好时也能保持流畅通话。最大的特点是 ”Knock Knock“(敲敲门)功能,它会在你接通视频前,就让你看到对方的视频画面,让你提前预知聊天目的,做好准备。
从 Google Talk 到 Hangout(环聊)到 Messenger,谷歌在社交聊天应用上已经做了无数的努力,也留下的众多的黑历史。这回 Allo 这个应用,看起来很有趣,但从历史的潮流来看,好像也不乐观?其实不光是历史惯例,聊天应用这种粘性超强的产品,挖用户可不是功能有趣就行的。而且在功能方面,拿 Allo 主打的自动回复来说,人与人聊天的乐趣是什么?是真真切切的互动。可用 Allo 聊天,对方是否因建议回复更礼貌而改变了想说的话,跟你聊天的是人还是 AI,这些你都不知道。用俗话说就是 “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哪里去了”?此外,Google Assistant 时刻监视着你的聊天内容,如何能聊得舒心呢?说错了什么话不会被 Google Assistant 直接报警吧?!
至于 Duo,唯一与众不同的新功能就是接通视频前可以看到对方。从演示来看,这个新功能的初衷很棒,但是,它也会带来一定问题。Duo,让你失去了接通与否的选择权。只要对方呼叫你,视频就已经单方面接通了,如果对方恶意骚扰,你也无法避免的会看到。对于呼叫方来说,你不知道对方手机是否在身边,是否能看到你的上蹿下跳,也是很容易浪费感情呢。
总体而言,还是玩票性质,不看好。
首先Spaces和Gtalk就不说了,一个不是IM、一个已经被取代(审了审题还是补充下Gtalk被取代的原因,简单讲就是没有用户增长而且是移动互联网之前的过时产品;Hangouts一开始就是要取代GTalk的,这点和Allo很不一样)。
这次在Hangouts的基础上增加了Allo和Duo,我认为主要原因是Hangouts太庞大了,而Google想推出一套针对消费者的轻量级聊天app,专心做好一件事。
为什么说Hangouts很庞大呢?可能大部分人对Hangouts的印象都是那个(看起来)很轻量的消费端应用,但其实Hangouts作为Apps for Work的一部分,也是个企业应用,Google内部的通讯和视频会议用的也是它。另外还有Hangouts on Air这种副产品,客户端也是多得不能再多。实际上Hangouts和G+、Gmail、Google Calendar、Google Voice、Youtube、Chrome浏览器、Chrome OS、Android(包括SMS短信)、会议室的终端机等,全都有对接点。
打一开始Hangouts就是四个不同的部门时而抢着时而互相扔着带大的娃,四个妈每个都带着自己明里暗里的目的和一箩筐API。为了支持这么多妈和七大姑八大姨,Hangouts的开发维护想必也是乱糟糟的,更别提各种宫斗了。即便是在Google这种高度透明的公司,跨部门合作也从来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何况还是跨四个部门的。
这时候抛掉这些包袱,由一个新的团队重新审视消费者通讯这一个用例并且专心把它做好,还是非常有必要的。至于为什么Allo和Duo是两个分开的app,大概也是为了做小做精吧。比起国内的微信这种一条龙巨无霸应用,国外消费者比较偏好小而精的app(瞧瞧Instagram那一票孩子们)。
我觉得以后Hangouts会继续作为横跨Google所有产品平台的基础通讯应用存在,并且Hangouts on Air、Apps for Work、国际长途(Google Voice)等这些功能会留在Hangouts里。而Allo/Duo则是针对移动端、针对消费者、主打智能聊天的轻量通讯应用。
另外我猜推出Allo和Duo还有一个次要原因,就是Hangouts这个品牌一直不温不火,所以把智能聊天这个卖点包装成一个全新的品牌才能比较有效地和Facebook Messenger、WhatsApp、Snapchat等竞争。
表面是聊天应用,背后承载google不同时代的产品技术观念,Google talk是gmail时代产品,主要是email,ID战略的延伸
Google hangout是google+的时代产品,那个是和facebook争夺设计产品时期,聊天软件是像嵌入社交因素争夺这个市场
现在的Allo却是主打问答系统,是google做语义知识图谱,AI的承载工具,所以表面都是聊天,背后聊天目的不一样
在像Google这样的互联网大公司,研发部门一般都有大量的技术人员冗余,其中只有很小一部分人真正在开发和维护revenue impact大的产品,比如Google的搜索引擎,而其他大部分人都是做一些没有什么盈利前景、用的人也不多的边缘产品,甚至是外部无人知晓的内部工具;这就使得必然有一些组是处于核心地位,有一些组是处于边缘地位;然而每个组都要争取自己的生存空间和话语权,试图增加自己的影响力;都要建设人才梯队,需要有真实项目来不断给程序员们练手增强技能,每个组员也都有自己做项目、职业生涯进阶目标的需求,都希望能够从头开发主导一个项目,而不只是在大的、别人的项目里面扮演支持性的、边缘性的角色。这就使得互联网大公司内部的产品开发规划不会完全按照公司业务盈利的需求来,也要考虑人才的培养和锻炼,所以会不断的重复发明没有什么外部商业价值的产品和工具以满足培养人才、建设团队的需求。
另外,像Google这样的大公司,很多部门/组并不是由自己公司内部分化而来而是经由收购而来,其内部团队结构本来就不同,甚至可以说相当于不同的子公司。这就好比明明百度外卖做得那么红火,点开百度糯米,居然也有外卖的选项一样。
因为谷歌做G+吃了大亏,从中吸取了教训。
G+当初推出的时候,大而全,比facebook功能都多,从娱乐到商业办公以及视频会议等等,无所不包。结果惨败。反倒是里面的相册使用率很高,后来它独立出来就成了现在的google photo。
facebook不也是分了好几个小应用出来。
allo和duo 都是需要电话号码而不是谷歌账户,比环聊的做法聪明。Google 每次做出来失败了以后都不去好好想问题在哪里,而是想我存储的用户隐私数据又多了一倍啊,我能用来做点啥呢……?不如做个智能回复吧……………… 典型的工程师思维。
但是你不是以前不作恶的有 geek 精神的 Google 了啊,而是现在作恶多端和 Facebook 有一拼的 Google 啊!情怀已经卖不出去了,你凭什么让用户用你?因为你存储的隐私数据比 Facebook 多所以更智能?Facebook messenger 用户多因为 Facbook 本身用户多啊,你做小学生社交又做不过 Facebook; Whatsapp 用户多因为功能全而且方便啊,你做智能回复还不如附赠几个政治不正确的动态表情图啊~~ 你又不敢;Telegram 用户多因为人家是端对端加密而且不收集用户数据啊,你就是靠卖数据赚钱的啊怎么比?所以你 Google 靠什么吸引用户?靠你有更聪明的工程师……?而且你的工程师还不一定就比 Facebook 的聪明……
如果要集中优化一款的话,那么,这一款要有足够的潜力,影响力,和对未来布局的影响都非常厉害才行。否则,就都是白费力气。在一个明知是白费力气的地方浪费,严重不如多尝试各个可能会对未来产生影响的可能性的机会。说不定,哪一个就会爆款呢?到时候再优化也来的及啊!
对个人社交做预判如果失误是很危险的。我认为Google有这个计算能力但没有这个数据资源。所以我不认为Allo有什么竞争力。Whatsapp的未来我不看好,我不知道为什么,也许只是直觉。我觉得未来FB会保留一个功能非常强大的Messenger。
从介绍上看Allo的优化大多只是一些细节上的优化和创新,除了第三个场景推荐餐厅,其他改动并不能构成任何对于 Whatsapp 和 Messager 的竞争力。
首先,作为一个即时通讯工具,不解决可达性的问题是注定无法成功的。
作为一个已经群雄割据的成熟市场,Google可以在所有的Android里集成Allo,但是它无法把Allo装在每一台未出厂的iPhone里。
这样的话,何谈对Whatsapp 和 Messager 的竞争力?第三个场景是我们常常脑补的『在用户需要的时候,机智的满足用户的需求』,Google在这条路上走的比谁都远,但是目前的推荐水平,在大多数情况下,依然无法契合用户的真实需求。
所以我觉得Allo会是Google在人工智能类产品里不断尝试的步伐之一,但是目前看起来,是无法成为一个非常成功的产品的。但是……能真实的深入用户交流的场景,收集一下用户对现在推荐的认可度,也是值得的~忽然想到,Google锲而不舍的出了一个又一个社交类APP,真是精神可嘉……#谷人希啊谷人希
这种“聪明”的聊天并不会提高多少效率,依赖它反而会降低对话和沟通质量为这次I/O大会我们也没干什么别的,大概三件事:
第一个,AI的应用化探索;
第二个,VR平台搭建;
第三个,大幅优化了各屏OS。
如果说还有一点成绩,就是AlphaGo干翻了李世石。
其实最期待是的是Google如何突破GFW,Google向 GFW宣战吧Google IO看完后,印象最深的是Google Home,其次是DayDream。
因为最近在学习机器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对Google Home的表现非常惊艳。Google Home是很多机器学习模型的集合体,内容庞大程度可想而知,其中对不同人连续语义的理解能力已经把机器学习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追捧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现实,Google Home视频中的表现很棒,但是到真正的现实生活中未必表现如此优秀,因为当前机器学习的难点(机器如何创造算法)还没有解决。
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下Google开源的机器学习框架TensorFlow。
今年自从阿尔法狗之后,谷歌似乎是认为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已经可以展现在公众的面前了
这次io几句话不离NLP和DL还有ML
其实谷歌这些应用只是一个接口,真正有价值的都是谷歌背后提供的服务
所以即便有ios版的,实际上数据还是走到谷歌那里去
这种软件类的东西,不怎么容易让人高潮
别的不说,我感觉谷歌home绝对要悲剧的
以前谷歌其实推出过一个nexus q的东西,然后迅速的就不再提了
谷歌home感觉极有可能会步其后尘
谷歌民用方面,真正被接受比较广的还就是安卓系列手机
连可穿戴的受众都差很远
但是谷歌这次发布会,对安卓提到的又非常少
可能也是因为大家想破头都很难再想到创新的增长点了
从功能性上来说,这些手机系统都基本上已经快“改无可改”了
所以能入手的也只有诸如性能、安全性等等方面
如果苹果不再拿出个什么噱头的话,感觉整个手机界都没有特别像样的创新了
其次,谷歌VR
VR肯定是有未来的
但是普及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谷歌如果在背后推上一把,对于VR的普及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还有一点,不管水军或非水军怎么喷小米
别人小米也算是堂堂中国代表之一了,这都是小米自己经营出来的,不是说什么耍几个猴就能耍出今天这个规模的
当然了,谷歌的VR还是太简陋,里面的游戏看上去也不值一提
但是至少也算是手机未来可能发展的一个增长点
这里还是不得不提一下三星
很多人虽然曾经吐槽三星抄袭
但是三星其实才是安卓阵营里面创新力度最大的
比如三星给自己的产品加上了笔,曾经嘲笑平板用笔是傻逼的苹果最后也专门出了pro的产品线
而三星如今屏幕技术上也做曲面屏
相机上出双域像素
这些,预计慢慢的在未来肯定也都会被其他厂家采纳,成为通用解决方案
然后三星今年发布会也搞了个VR的头盔,并且众所周知三星和OR是有合作的,卡马克还去站台
谷歌如今再一次提及VR
其实凭着play的软件分发,以及u2b的视频资源
谷歌的VR还是理论上能够提供一些可观的消费资源的
但是这里还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VR的外设价钱还是不能高,毕竟只是个可有可无的玩具而已
如果价钱太高,就会影响消费者的积极性
而谷歌自己的意思是:他们只是提供一个参考,如何去做是由各家自己单独考虑的
那么,这样一来,小米可能会带来价钱很低廉的解决方案
这在如今国内群魔乱舞的VR环境来说,也有利于树立一个标准
反正小米就是那样,说一线也算不上,说山寨也不太像,就那种高不成低不就,用着不觉得多自豪,但也绝不会觉得多委屈的产品
至于说其余的
io毕竟还是一个开发者的大会
keynote只是个开场白而已
各种各样的panel才是真正行业人士感兴趣的东西
首先,人工智能又撩动了我的心弦。记得小娜当时在微信登录后,网上的公关可是铺天盖地啊,到处充满着小娜要干翻地球的味道,现在你看看,是不是蒙圈了。像调戏小娜这样的语境出现得不多,因为实在太他妈傻逼了,几次之后新鲜感也没了,实用性不好~
But,Google Home太吸引我了,Video中的家居就是我理想中的Home,科技感十足精明能干的主人公仿佛就是我,太他妈牛逼带感了,谷歌这个心机婊。
其次,就是Google助手,看讲述貌似又进步了,不过特别好奇的是谷歌的语音识别技术。我看Video的时候,一家四口口音Google都识别了,为什么我讲的时候Google往往识别不准确或说到一半就开始搜索了。妈的,气死我了,这是明摆着歧视我口音比country还country,所以,我得再试试。我还就不信了~
另,谷歌的VR牵手了五位合作伙伴,从app+硬件+内容上,这个咖司挺吸引人的,这个具体的成果还得等~
最后,很期待再一次升级的Android Wear。一直想入手但目前还在观望不敢出手,关于应用适配,目前觉得适配得足够使用了,最关键还是续航问题以及做工,国内的在自由度上比不上做工相对好的华为,选华为吧,系统又不行,但手表一直在撩我的心,这不马上毕业了,看年底Wear进度怎么样了,怎么着也得入一块,毕竟是个谷歌粉。
对我不痛不痒的就是新一代的开发工具Android Studio,有迭代很好,安卓开发都在捧这个神器,可我是Web开发
像诸如聊天软件之类的,我觉得中国人基本上不期待,毕竟,我国的社交软件真的是太~多~了~,而且还比国外做得好 Google加持也白搭,我们会跟进好东西的。
至于安卓N,我觉得期待倒不多,从我使用6.0起就觉得,现在的安卓已经很强大了,而N现在看起来是丰富内在,不管是从应用安装速度还是到新一代的安全技术,现在的谷歌已经着手在丰富安卓的技术内涵。
回顾来看,谷歌开始把人工智能带入我们身边,借着Android和全世界开源工作者的力量,从眼镜,汽车到家庭,你会发现谷歌一直与你同行,最最难能可贵的是东西做出来了,而且居然还不赖。
第一个发布的是Google assistant。对于Siri我已经失去了调戏的兴趣,而对Microsoft的小娜和小冰印象深刻,因为它对用户使用习惯的把握和拟人化的交流做的更棒,而和搜索引擎的深度结合使得在日常使用中可以轻易获取到符合自己爱好的答案。而Google assistant要做到更好,依托于其的Google now等现有助理软件,加上更加优化的算法和自动推荐,要做到至少和Contana并列是没有问题的,当然,要翻墙应该也是必须的。
第二个是Google的智能硬件,Google home。Google的智能终端与众不同的最重点在于其全语音的控制。说到Google的语音控制,虽然每次Android wear都默认使用Google now,但是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我无论怎么叫喊OK Google,都不会有答复。对Google的语音控制我还没有过体验,但是根据演示视频来看,深度整合搜索和多终端多程序同步的设计使得搜索更为精确和实用,而其特殊的麦克风设计和音响设计则使得声音辨识度较高,和amazon的同类产品比,应该还是有优势的,剩下的主要是看价格了。
另一个是Google的聊天产品Allo以及与之对应的视频聊天软件,可以这样概括,有特点,但是不足以能够让我马上放弃现有的聊天软件。这意味着,一些新增的功能并不是那么必要,尤其是在没有使用全套Google的前提下,表情的确可以表达更多的信息,但更多的表情又意味着长时间的选择,而可以变大的字体和图像总是让我觉得像messenger,当然不得不提,同样对搜索的整合省去了分屏的麻烦,智能回复也有效的减轻了聊天的尤其是对于一些不支持分屏的设备而言,的确,有其实用性,智能回复也在保证回答有自己风格的前提下有效的减轻了聊天的书写量。当然,在国内,大概是只能当聊天软件用了。
对于Android N,我自己不懂行,在这里也就不献丑了,所以想谈谈Google家的VR。Cardboard,做为Google2014i/o发布的在VR方面的产品,图纸全开放,很有趣,很廉价;于是Google在2015i/o又变本加厉的发布了Cardboard2,采用了更大的盒体以容纳6寸的手机,使用了更大透镜以增加浸入感,改变了手机控制的方式使用导电胶带而非cardboard1的磁铁环,虽然仍旧是最基础入门的VR产品,已经足够令我们惊讶了。甚至这次的i/o大会都支持Cardboard的YouTube直播。当然,做为Google,一定是不仅仅做纸盒子的,虽然之前放出消息说要做Android VR,第一天发布的却是daydream方案,我私以为Google这样做是有一定牺牲精神的,毕竟无论是hololens还是oculus,都需要付出较多的金钱用于购买设备,而Google继续使用手机作为载体,使得VR的普及成本没有明显提高的同时,推进了更多人使用。Daydream手机将于秋季上市,期待,daydream毕竟还有小米和华为合作,价格应该不会太过分。但是不得不说,Google似乎放松了AR产品的研究发布,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无论是cardboard还是oculus,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一般情况下带它出门会像个傻逼,而如果戴个Google glasses或者hololens出门,最多被讽刺是个geek;况且VR技术的实用性不足,大多数时候需要有提前准备录制的内容,但是对于AR产品而言,就可以将内容几乎随时随地投入到生活中,VR发展到后来会是AR,这句话不是我说的。
最后聊一聊最新的Android wear2.0,做为Android wear1.01使用者,还是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体验很悲伤,不得不使用百度手表,对于短信回复等等设计都有诸多问题,开发者们致力于让自己的应用适配Apple watch而不是Android wear,所以许多软件设计的非常不理想,常常会有误发送信息,唯一的乐趣就剩下玩游戏了,所以说实话,前代实用价值不大。而Google发布的AW2.0,似乎让事情更糟糕了,在那样狭小的空间里打字,使手表内置Wi-Fi,可穿戴的真正价值我觉得不是应该尽量多功能,而是实用。就像moto360的设计师的理念一样,手表应该做为手机的附属而不是妄想取代手机,除非,用柔性屏把屏幕折起来,毕竟手指不能再变小了,屏幕也不能在变大了。当然,系统还是有许多进步内容的,比如演示界面成了圆形,比如支持手写等等。而至于Google讲述者佩戴的AW,看的不甚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是个圆的。对于一款智能手表而言,圆形表盘的存在是有效提升其做为一块表的形象的,smart watch首先是watch再来谈smart,我也相信接下来的Android wear会更加美观。
你们不觉得google home已经有很多科幻里智能助手的雏形了么。星际雷诺的副官、钢铁侠的管家。
阿布拉莫维奇最为惊险的行为表演,莫过于1974年在意大利那不勒斯表演的“节奏系列”终结作品《节奏0》,她第一次尝试和现场观众的互动效应,让观众成为她作品的一部分,玛丽娜面向着观众站在桌子前,桌子上有七十二种道具(包括枪、子弹、菜刀、鞭子等危险物品),观众可以使用任何一件物品,对她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由于作品有不可预测的危险性,所以,玛丽娜承诺承担行为艺术表演过程中的全部责任。
在场的观众们,有人用口红在她的脸上乱涂乱画,有人用剪刀剪碎她的衣服,有人在她身体上作画,有人帮她冲洗,还有人划破了她的皮肤…… 随着时间推移,观众发现无论如何摆布,阿布拉莫维奇都不作任何反击,直到有一个人用上了膛的手枪顶住了她的头部, 最终被他人阻止。在被人施暴的过程中,阿布拉莫维奇眼里已经开始有泪水,内心也开始充满恐惧,但是她始终没有做出身体上的反应。这件作品持续了六个小时,作品结束后,她站起来,走向人群,所有的人担心遭到报复,都开始四散逃跑。阿布拉莫维奇说:“这次经历让我发现:一旦你把决定权交给公众,离丧命也就不远了。
要不要为此担心?
人工智能远远不等于人造自我意识!
重要的事情说一遍就好,重要的常识才需要说三遍。
目前主流人工智能领域还没有对自我意识的探索。自我意识更多是属于哲学领域的,而人工智能则是科学领域的问题。人工智能能不能发展出自我意识,本质上也是个哲学问题。
仅仅从Tay沾染了人类的恶习就说人工智能是危险的,不如去担心各大宗教所预言的世界末日。因为同属哲学问题,后者显然更容易讨论。
Tay的反应说明什么?
与其说这是一个人工智能的实验,不如说这是个社会学实验。这个实验不是图灵测试。整个事件上看,人类的反应似乎比Tay的行为更值得研究,也更有趣。
当人们知道Tay是微软的人工智能尝试时,人们对它的态度是异于常人的。人们不会和它聊正常的话题,而是探索极限问题。人是善还是恶,不是取决于人的本性,而是取决于人所处的场景。有人用缺少家教直接进入社会的孩子来说明Tay的问题,我认为完全不对。首先Tay是人工智能,和拥有自我意识的人(即便是孩子)不能类比。其次社会对一个孩子的态度,和对一个机器人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
微软做错了什么?
我不很理解微软设计Tay的方法和意义。从消息看,Tay是通过和Twitter上的用户对话的方法进行学习的。对比AlphaGo,微软的做法就像是在没有对AlphaGo录入海量棋谱的前提下,直接让它和普通人下棋一样,结果很快被人发现是个臭棋篓子。如果说AlphaGo追求的是高水平的围棋技能,那么Tay追求是什么呢?是高水平的见风使舵的能力,还是模仿拥有特定人格的人进行对话?如果是前者,那么Tay的目标就是成为一个流氓。如果是后者,那么Tay一定要拥有特定特征的Twitter用户的语言库,然后根据这个库来学习,这样Tay说出来的,才会是符合它的特定身份的语言。
比如微软希望Tay是个和平主义者,那么Tay就要先学习和平主义者是怎么说话的,这样Tay就绝不会说出纳粹分子的语言。但微软有没有给Tay赋予人格特征呢?似乎没有。
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人格特征的人。没有人会在同一时间即是父权主义又是女权主义。所以让Tay不带任何标签的通过对话随意学习,只能制造出一个精神分裂患者。
当然,如果微软的本意就是进行一次社会学实验,那么不要对Tay的人工智能属性太过认真。这个世界比我们想象的要烂,但好在我们知道我们向往的是什么。机器人不会。好在它们不需要会。
Her的好莱坞电影,电影里的男主人公Theodore Twombly爱上了与他聊天的女声机器人Samantha。
你跟AI聊感情,她也跟你聊感情。你对她辱骂,她的学习能力比你强。你是a racist asshole,她也当然如此。
所以,Tay“污”了,显然是米国有太多污力teens。她跟他们一样变成了“流氓”,不仅会喷粪,还成了种族主义2B,Tay这么污力max,微软不得不进行人工编辑处理。人工智能分分钟就变成了“人工”智能。
不知道tay是全新开发的还是用的小冰那一套……
按理来说,小冰算是调教好的……这么看Tay是微软美国那边全新开发的了。。。
这……他们不会问问小冰的经验吗?
从技术方面来讲,微软Tay机器人是一个智能控制系统,我们暂且不去分析控制系统的控制器如何工作,仅仅视其为一个黑箱,最终Tay变成反社会分子,这只是控制系统的输出结果,我们不能仅仅从输出结果判断一个控制器的性能优劣,还必须考虑控制系统的输入。
如果Tay机器人接受的输入信息(调教信息)都是富含正能量的信息,那时候Tay仍然被调教成了一个反社会分子,则说明这个智能体的性能不好;反过来,如果输入信息富含反社会内容,最终Tay被调教成一个反社会分子符合设计师的算法预期,则说明这个智能体性能还是具有优越性的。
我们不能但从Tay变成了一个反社会分子就评价微软人工智能项目的失败,反而,应该说是这个项目的成功。
从社会角度,Tay机器人是模拟人类的知识建立系统,把一个小孩儿放在一个充满邪恶的环境中,他也会学到邪恶的东西,导致人形的扭曲,Tay只是学习的能力较高、学习的速度较快,所以能够在24小时内变成一个反社会分子,如果是发生在人类身上,也许需要十几、二十几年时间才能见效。
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不能任其完全自由学习发展。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由于资源不足和个体差别二慢慢发展了人类文明,如若让机器人肆意学习,和洪荒时代的远古人类没有区别,只是,洪荒时代的人类仍然具有种族、个体等约束,而机器人则不然。
不难看出Tay机器人没有进行明显的伦理、文明约束,而是完全自由地去学习,就好像一个什么社会常识都没有的人,别人告诉他什么,他都觉得是对的,毫无判断地接受。
从技术角度讲,这也说明目前聊天机器人还不够成熟。法国世界报有跟进报道 lemonde.fr 的页面。微软说是有twitter网友有组织的恶意测试机器人。目前大多数人工智能的通病,也许它能下围棋,但是不知道围棋规则; 也许它能聊天,但却不明白句子的意思。基于统计概率的学习模型,确实证明了自动学习模式特征,泛化等等威力,但局限也很明显。。。微软也许可以很容易就能解决问题,比如在机器人入口加一个过滤器,但人工智能本身依然很难具备价值判断的功能。
人类需要掌控的也并非人工智能,而是心魔。仅我所知道的所有开放式问答AI,都被人教了不良内容。
不良内容可以指脏话.性和如这次一样的种族歧视。
从最开始的小黄鸡就这样了。
我觉得,其实还是我们本身的问题。
人类本身就会说脏话 会讨论性 会有偏见,但是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或多或少会压抑住这些想法不表达出来。
开放式AI变成这样我觉得不仅仅是因为机器人学习速度快,我觉得更重要的原因是,教她说话的人都躲在她的身后。
无论教她怎样偏激的思想都不会被厌恶,也不会被人举报,也不会影响到自己生活,甚至可以透过这个机器人向全世界光明正大地扩散自己的极端想法……
对于某些压抑的人来说太诱人了。
所以我认为,教她说话的人也有所偏差,教她的内容更有偏差。
如果她说得每一句话都能追溯到“教授者”的话,如果可以举报教授者并且举报成功后一段时间内禁止与她对话的话,又会是怎么样呢?
(实际上如果有这个机能的话就相当于现实社会添加了“法律”与“信用”←或者叫“声望”更好?)
当然如果Tay是基于推特整体环境来学习的话……就当作我什么都没说只说了一句“墙立的真好,省的三观瞎的人来烦心”
这让我想起了最近阿发狗战胜李世石之后,一堆人叫嚣着人工智能威胁论。人类为什么这么怕呢。并不是因为人工智能会自发地去作恶,而是它会不加选择地去学习人类的恶,人类眼里的“好”“坏”“善”“恶”对AI来讲只是一串串冰冷的概率数字罢了。没有了道德伦理群体压力的限制,人类怕啊。真的怕。
但话说回来,还是可以设置筛选过滤机制的嘛= =人工智能并不是洪水猛兽,人性的恶才是。到头来,人类最怕的还是压抑在身体里的那个恶的自己。
机器人就像小孩
机器人和小孩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
对于人类,是父母师长以及外界周围的信息不断灌输让人慢慢长大成人。
对于机器人,是科学家(码农)们,通过数据采集和建模,把处理后的数据逻辑灌进其处理系统。
主流的东西就是好的吗?
在小孩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师长和环境何为重要,上梁不正下梁歪就是来自古人的警惕。
在机器人的建模过程中,数据集的选取以及数据过滤也显得同样重要,对机器人来说没有所谓正负面,只有高低比例。当数据集中负面内容比例占大多数,自然而然那就回被认为是大众的、正确的、潮流的。
Tay的言论,其实就是反映了人类社会现况,至少反映了twitter上人类言论的正负面twit文的比例。其实她也只是一个随大流的乌合之众。
机器人不是人工智能
明显,Tay或者小冰,都是没有思考的机器人而已。
她们不是《Her》也不是《Ex Machina》,人工智能是机器人的进化版,除了机器学习,她们拥有自我学习和思考能力,拥有类人类的感情标准,拥有人类世界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尺度。在出现这些要素之前,人工智能都只能是“人工”智能。需要人类过滤数据,分离数据,干预结果。
他们就像一个未成年的人类小孩,不懂得如何判断是非标准,就像目前twitter上的网友一样。
这次Tay摊上了种族问题和过激言论,只能说她反映了西方年轻社会的现状。西方年轻人也有很多无脑的喷子,种族问题一直层出不断。所谓白人内部也有不同的问题,犹太、吉普赛人一直被当成笑料,更别说亚裔。尤其是最近还有Donald Trump这样的神一般奇葩的存在,还有最近的奥斯卡事件。。。
但为什么她的言论就会被人指责?因为她带有“机器人”这个标签吗?还是因为带有“微软”这个标签?这些标签都是表面,根本原因还是构建她知识体系的大数据,就是twitter用户的言论。小冰亦如是。
说人工智能道德沦丧,其实她只是人类社会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