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制造业渐渐难以维持过去的发展势头。从2001年开始,人员工资平均每年上涨12%;去年,中国外贸出口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出现下降;2015年末,代表制造业活力的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中国制造业已经连续10个月萎缩。中国制造业熄火的预期甚至会危及世界金融市场的稳定。
目前,机器人被认为是拯救中国制造业的良方。中国政府和企业家正在以史无前例的规模引入机器人。某种意义上,他们并没有选择。中国的低人力成本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特别是与东南亚相比。在越南、泰国和印尼,工厂工人的工资不到中国市区企业的工人的三分之一。许多中国企业家和政府官员认为,用机器人取代工人是维持制造业竞争力的解决办法。
但问题是,机器人取代数百万制造业工人能推动中国乃至世界制造业走向复兴吗?
某电子工厂位于上海南部的一间无窗厂房内,在流水线末端,路由器设备被等待打包运走,但是负责工作的机器人却停机了。15名工人看到这一幕感到很无奈。
“这台机器人又坏了。”20岁出头的质量控制人员聂娟(音译)说,几周以来,她一直在带领团队测试该机器人。给路由器包装箱贴商标是这台机器人的工作,之前一直干得不错,但是突然当机了。“机器人确实节省了人力,”聂娟皱起眉头说。“但是维护起来真是麻烦。”
这一幕是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巨大技术挑战的缩影。一方面,过去7年,上海工人工资上涨超过100%;另一方面,德国、日本和美国企业凭借更高的自动化水平,对这家工厂的所有者——剑桥工业集团(CIG)——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为了应对以上困难,CIG计划年内将3000名工人中的三分之二以机器人取代。未来几年,该企业的生产自动化程度将趋近100%。
但今天包装流水线上的宕机事故预示着以机器人取代工人不会一帆风顺。目前,大多数工业机器人执行的是精密装配工作,遵照被严格定义好的操作流程和输入零件规格,工作就可以正常进行。这种机器人在依赖大量标准化重复工作的生产中非常有用。但中国制造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工作更加依赖工人的灵活性。例如,一个工人,上班时被分给的任务是给A规格的包装箱贴标签甲;几个小时后,她的任务变为为B规格的包装箱贴标签乙;几天后,她可能去另外一条流水线做完全不同的工作。
尽管任务艰巨,无数中国制造业企业家仍决心以史无前例的规模引入机器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没有选择。中国的低人力成本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特别是与东南亚相比。在越南、泰国和印尼,工厂工人的工资不到中国市区企业的工人的三分之一。许多中国企业家和政府官员认为,用机器人取代工人是维持制造业竞争力的解决办法。
中国制造业自动化的后果将影响整个世界。世界四分之一的制造业产品来自中国,如果中国能令机器人取代一大部分之前必须依靠人工的制造业岗位,那么中国有望从制造业大国一跃成为制造业强国。然而,机器人化对中国数百万制造业工人的影响尚不明朗。
CIG首席执行官、麻省理工学院校友黄钢陪同我参观车间。CIG今天仍雇用了相当数量的工人,车间内,一组工人忙于印刷电路板的焊接工作,另一组工人将电路板放入塑料箱。黄钢停下来向我介绍流水线上一个很难自动化的流程:将一段柔性电线固定在电路板上。“每段电线都扭曲成不同的形态”,他无奈地说。
但是在车间里,另外一些流程的自动化程度令人吃惊。当我们走过一排电路板芯片焊接机时,一台负责运送元件的迷你冰箱大小的轮式机器人向我们走来。黄钢站到它面前,这台机器人感知到我们的存在,并在我们面前停下了。在工厂的另一个车间,一支机械臂从传送带上自动抓取电路板成品,将其放置在自动检测平台上以测试其内置软件是否可靠。黄钢告诉我,该公司正在测试一款焊接机器人,它和之前我们看到的焊接工人相比,既可靠效率又高。
参观结束后,黄钢说:“在中国,企业要么退出制造业,要么选择自动化。”
自动化或是被淘汰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奇迹的火车头。中国制造业提供了1亿就业岗位(美国制造业提供了1200万就业岗位),贡献了中国GDP的36%。过去几十年,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成为中国的制造业聚集区。数百万来自农村的低教育程度劳动力受雇于工业企业,生产从袜子到服务器等各种工业品。在1990年,中国贡献了世界3%的工业产出,今天,中国工业产出总额占世界的四分之一,80%的空气净化器,71%的智能手机和63%的鞋产自中国。中国为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提供了物美价廉的,从iPhone到平板电视的各种商品。
然而,近年来,中国制造业渐渐难以维持过去的发展势头。从2001年开始,人员工资平均每年上涨12%;去年,中国外贸出口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出现下降;2015年末,代表制造业活力的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中国制造业已经连续10个月萎缩。中国制造业熄火的预期甚至会危及世界金融市场的稳定。
机器人被认为是拯救中国制造业的良方。中国已经进口了大批工业机器人,但是在工业机器人与工人比例方面,中国仍远远落后发达国家:韩国企业中,每10000名工人要搭配478台机器人;日本315台,德国292台,美国164台,而中国只有36台。
中国决意改变这种状况。3月16日,中国政府批准了最新的五年计划。据报道,政府将投资数十亿人民币以支持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升级,包括推广机器人技术。中国政府还计划建立若干服务于制造业的先进技术研发中心。某些地方政府也展示了不亚于中央政府的决心。去年,广东省作为制造业大省,承诺投资1500亿人民币帮助制造业企业推广机器人技术,并建立2个制造业先进技术研发中心。
中国希望在2049年,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之际,在工业现代化水平上超过美日德。为了这一目标,政府不仅鼓励制造业企业家将数以百万计的机器人引入生产流水线,还鼓励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制造。
中国的终极目标是打造一个新的高科技制造业,并借此带动其他领域的技术创新。
诚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规模推广工业机器人尚需时日,富士康面临的困境说明了这一点。作为多种电子产品,特别是iPhone的代工企业,这家1300亿美元市值的台湾制造商以其容纳数以万计工人的巨型工厂闻名。2011年,富士康创始人和CEO郭台铭表示,他希望到2014年有上百万机器人出现在富士康的流水线上。3年后,只有几万台机器人获得应用,这预示着郭台铭低估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难度。
尽管有这般困难,富士康自动化技术发展委员会主席戴佳鹏表示,富士康由机器人操作的流水线岗位正不断增长。显示屏和印刷电路板制造流水线是富士康自动化的样板,尽管如何捏住部件的卡簧并将其卡入到指定位置仍然是个挑战。该公司还在探索新的产品设计方法,以便满足自动化生产的需要。据称,富士康自行研制的工业机器人已经获得了其他制造业企业的订单。
工业企业机器人化也可能对中国社会稳定带来一定冲击。一部分被解雇的工人或许可以在服务业找到工作,但是1亿制造业工人被服务业立即全部吸收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激进的机器人化转型可能会对社会稳定不利。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教授黄亚生表示,尽管人们认为自动化是拯救中国制造业的良方,但是如何妥善安置如此庞大的劳动人口仍是个问题。
跳舞的机器人
造访CIG的前几天,我参加了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举办的世界机器人大会。北京的大雪和雾霾也不能阻止数千名学者、企业家和普通观众参加该大会。
开幕仪式上,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宣读了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的贺词。贺词中称,机器人技术的投资不仅将帮助中国制造业走向复兴,也将带动整个中国的创新热潮。
在参加了数场报告会后,我信步走过诸多机器人公司和研究机构的展位。一台大型工业机器人的叉状手臂以惊人的速度进行着装配作业;一台穿着全套戏服的小型机器人正在表演中国传统舞龙;一台可移动的机器人正在和参与互动的观众打羽毛球;一台眼睛闪光的人形机器人手中端着真空吸尘器。
中国用机器人取代人工的决心在这里可见一斑。哈工大下属的机器人公司HIT Robot Group展示了一条自动化电池生产线,一些机器人在流水线上操作,而货运机器人递送材料,只有中央控制室和要求高度灵巧手工的岗位才由人负责。我稍后了解到,HIT估计该生产线能节省85%的人工。
但作为一个传统的廉价劳动力大国,中国机器人技术在很多方面仍落后于世界。波士顿公司Rethink Robotics展示了一对灵巧和智能的工业机器人。与传统工业机器人不同,该公司的产品Baxter和Sawyer需要的编程工作量很小,它们在生产线上可以通过传感器识别物体并避让人。
Rethink的创始人罗德尼·布鲁克斯(Rodney Brooks)告诉我,中国是巨大的工业机器人潜在市场,因此该公司不久前在上海开设了办事处。此外,中国本土企业也开始向更灵巧和智能的工业机器人进军,但是它们的产品目前还不能和西方匹敌。
“当我们参加远东地区的机器人展销会时,我们经常发现亚洲小公司的产品是山寨货。”罗德尼·布鲁克斯说。“中国机器人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万众创新
为了了解中国机器人技术与世界的差距,我来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它是中国最著名大学之一,拥有1979年创办的中国最早机器人实验室。
40多岁的朱向阳教授在他的办公室热情接待了我。该实验室拥有几十名科研人员和超过100名硕士、博士。朱教授骄傲地向我展示了他团队的成果。一个学生头戴脑电波接收帽,凭思维操作自己坐下的自动轮椅;一段视频展示了如何通过电脑控制一只神经系统与无线芯片交联的蟑螂的行动;在另一个屋子,一名研究人员展示了可以穿过狭窄管道的蛇形软体机器人;一个车库里有一辆上交和奇瑞联合研制的自动驾驶汽车原型。
尽管参观上交令我大开眼界,我仍然好奇中国如何实现它的机器人化雄心。余凯是初创公司Horizon Robotics的创始人,也是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的前任负责人。在百度人工智能实验室,余凯领导的团队聚焦于深度学习领域。现在,研究人员正试图借助深度学习提高工业机器人的灵活和智能程度。“未来,中国将成为机器人技术研发大国。”余凯说。“原创思想,原创设计,原创产品。”
“随着先进机器人的不断问世,无人工厂不再是梦想。”余凯相信中国互联网巨头在深度学习领域的技术优势可应用于机器人领域。“中国现在面临难得的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机会,”他说。“过去五年来我们已经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当我造访CIG的车间时,我意识到人工智能技术将显著助益于黄钢先生的自动化工厂构想。能够自主学习和积累经验的机器人,不再会被一个没摆好的纸盒子给难倒。”
在CIG集团车间的参观结束后,黄钢用PPT向我展示了该公司未来几年的发展计划,接着我们谈起了智能机器人。“我们会首先采用标准机器人,”黄钢说。“但是我们会逐渐升级到技术含量更高的机器人。这是实现无人工厂的必经之路。”
市场竞争的压力,政府的决心,以及研发机构的技术积累,都预示着中国制造业依靠自动化而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有望成为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大国。
但是这对中国工人意味着什么?午休时间,我遇到了大约20名工人。他们非常疲倦,随便找了个地方窝着打盹,而机器人不需要休息。被机器人抢走饭碗的中国工人会有什么样的命运?黄钢说他们大概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去种地或者开餐馆。但是我觉得恐怕没这么简单。
离开中国一周之后,我收到一封来自黄钢的电子邮件,对该集团的自动化计划做了更多的介绍。“保持联系,”他写到。“无人工厂实现的那一天不远了。”
翻译:离子心
来源:DeepTech深科技(微信号:mit-tr)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这就是我相信社会主义的最重要的理由。 这简直就是《饥饿游戏》体现的内容。
我写过政治片《饥饿游戏》的影评,我觉得对这个题目再合适不过了。
我觉得马老师没有讲到这个问题的重点。
我要开始颠覆大家的观念了,
第一,饥饿游戏是一个政治片,很多人都没看出来吧。其内涵十分深厚。
第二,我是一个社会主义支持者,马克思的欣赏者,但是我经常能被自干五喷成资本家喉舌脑残公知,我一直以来也是醉醉嗒。原因也不言而喻。自干五也知道赵家铺子卖的是什么肉。
机器人变成生产力的主力,自由劳动力变的无足轻重,会不会出现掌握机器的资本家成为拥有一切的领主,而其他不掌握机器的人毫无存在意义(因为没有工作需要劳动力)导致严重的动荡呢。社会主义社会或者广泛的人民资本主义将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如果社会没有过渡到这个阶段就出现了机器生产力爆棚呢。
那就将是噩梦。
从1984到饥饿游戏–人类现代文明的两大噩梦http://www.zhihu.com/question/22113730/answer/67383110
对于1984,鉴于其敏感性我不多评论。我暂且总结为人类对社会主义社会形式最大的恐惧和最恶性的预言。我最有感触的就是大洋国中“雷锋”的形象塑造(注意不是文章塑造,而是文章中的大洋国政府塑造),简直和某些国家一模一样。
饥饿游戏正相反。
虽说这部电影大多数人都是看的其中的爱情戏动作戏以及传奇的游戏,但是实际上我认为,这是一部讽刺性极其强烈的政治片、
与1984相反,它体现的是人类对资本主义最深最深的恐惧。最令人不寒而栗的是,电影的许多情景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影子。
part1
最深最深的恐惧:如果饥饿游戏的场景成了事实,绝对不会有什么happy ending。施惠国会永世长存
如果机器人变成生产力的主力,那么自由劳动力变的无足轻重,很可能会出现掌握机器的资本家成为拥有一切的领主,而其他不掌握机器的人毫无存在意义(因为没有工作需要劳动力)导致严重的贫富差距和人格不对等。社会主义社会或者广泛的人民资本主义将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如果社会没有过渡到这个阶段就出现了机器生产力爆棚呢。
那就将是噩梦。
施惠国中绝大多数的资产都来自国都,剩下的区,也就是批量生产体育英雄的区,生产的财富真的毫无意义,连个零头都算不上、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都的一切实力,包括科技,军事,对其他十二个区也是压倒性的。
主人公所在的区,是渔猎经济,连农耕都不算。而人类社会主体在公元前1000年就进入了农耕经济。其生产能力只是象征性的。
而国都。至少领先现代文明几十年。就算和现在打平,是什么概念?基本上可以说是碾压三千年的水平。当年皮萨罗700西班牙“大军”平定数十万人口,几万精兵的印加帝国,而二者的科技差距,只有一千年。
我不管饥饿游戏原著的结果是什么,我可以告诉大家,这种情况下,反抗者不可能成功,当然,电影是有浪漫主义情怀的。我在这里理智的分析,除非压迫者良心发现,反抗绝对不可能成功,最简单的道理就是,12区的成年人死光了,首都也没有任何影响,施惠国中绝大多数的资产都来自国都,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不了放核弹把12个区全炸平,留几个活口繁衍贡品就好。(未完待续,具体论述以后补充)
总之,人们对资本主义最大的恐惧,莫过于少数人掌控一切,而大多数人沦为奴隶不能反抗。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前提,是少数人再牛b,也奈何不了多数人,哪怕少数人有外援,也没用,比如越南战争。世界第一大国力挺南越,结果如何?北越饮马西贡,美利坚五十万大军灰头土脸。饥饿游戏呢?道理很简单,放核弹把你12区炸平,你胡志明还是武元甲,全去见阎王吧。
那么这个前提就破坏了,唯一的希望只剩下“良心发现”。然而这个可能么?
等待人类的是无尽的黑暗。
part2
最简单的就是,竞技体育。
我相信许多人一定会在看电影的时候犯迷糊,为什么这么残忍的游戏没有被推翻,甚至有许多贡品是职业贡品,心甘情愿的从小就接受这样的训练呢?
毫无疑问,饥饿游戏本身就是一种竞技体育。这样子一切都明白了。只不过这个竞技体育是需要运动员死亡的。但是正如某文所指出的一样:“面对一个艰难支撑到马拉松终点线的筋疲力尽的人,或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吃得异常肥胖的相扑运动员,人们不得不自问,体育是否真地让人类更有尊严?”
一针见血。竞技体育本身就是这样的。马拉松,举重,乃至相扑,与饥饿游戏相比,只有量变,没有质变,
本身就是游戏,却耗费了人类大量的资源,与此同时,运动员在本身自虐的同时又可以获得大量的财富和荣誉。我相信许多人一定会在看电影的时候犯迷糊为什么这么残忍的游戏没有被推翻,反而大受欢迎,甚至有许多贡品是职业贡品,心甘情愿的从小就接受这样的训练,这个道理和竞技体育是一样的。
说实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常规竞技体育项目的荣誉远远不及饥饿游戏。全国巡演,举世瞩目,大量的财富和关注,许多人认为他们是英雄,比什么裸照搏出位效率大得多了。
有些人可能有疑问,这么残忍而扭曲人性的游戏有什么可荣耀的?这个游戏好看归好看(不好看的话谁会去买票看这个电影,看电影都这么过瘾,更何况真人秀呢。)那也不过是古罗马角斗场的再现,角斗士当时都是奴隶,怎么可能是英雄?
不,他们就是英雄。
为什么?
刘翔为什么是英雄,饥饿游戏的冠军就为什么是英雄,而且是比刘翔更伟大的英雄。他们更加挑战了人类体力的极限,而且付出了更多(虽然这些付出对于人类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因为施惠国中绝大多数的资产都来自国都,剩下的区,也就是批量生产体育英雄的区,生产的财富真的毫无意义,连个零头都算不上。此段论述见part1)
荒谬?不荒谬。看看你的周围。饥饿游戏并不荒唐,它的温柔版缩小版就在我们身边,受着我们的膜拜和欢呼。
ps这个问题跟李有希的观点居然是一致的,真是让我唏嘘不已。
1.机器人智力不高时,国家承认机器人私有制,也就是——“机器奴”,它们略有一点人格,但并不完善。那时候每个人都会像买手机一样买几个机器奴代替我们上班,你我坐在家里领机器奴的工资就好。我们相当于重回奴隶时代。只不过被奴役的不是你我,而是它。
2.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我将要迎接最美好的时代,因为很快,随着私有制的深化,世界上80%的机器人将掌握在20%的人手里。我们可能要奋斗半辈子才能给孩子攒一台机器奴,就如同现在买房子类似。
发布于 2016-01-21 3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1.机器和人类最大的区别是人类有创造性,能实现自我增值。这一点无论科技如何进步,机器都无法达到这一步。
2。所以,其实现在机器都已经取代了绝大部分人类的重复劳动。这一点很多答友也说得很明白了。机器取代人类劳动,只会让这个世界更加富足、繁荣、精彩。
3. 机器不可能100%取代人类所有的劳动,因为机器永远不会有创造性、永远不会有意识,这就决定了很多创造性的工作、与人类沟通的工作机器永远做不了。
4. IT产业的爆发性增长,让人工智能这个话题成了社会热门。人们以为科技进步真的很快。爱吹牛逼的大佬也总那这个问题吸引公众注意力。但是稍微对人工智能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根本不存在人工智能,现在所谓的人工智能技术连智能的边都沾不上。这个领域仍然处于前期探索阶段,短期不可能有实用价值的成果改变社会,长期内其实也没有多大指望。
5. 我们忽略所有技术难点,假设100%机器取代了人类劳动,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机器可以100%的满足人类的需求(注:实在没有任何可能性)!那么会如何?大家都会失业吗?怎么可能!那时候大家都不用干活了,直接分配下财富就可以了。反正都用不完,谁也不会在乎了。财富将失去价值。
6. 我们忽略所有技术难点,假如一天人类创造了真正的人工智能,具备了创造性和意识。那么其实这是创造了一个新的生命和物种。他们和人类的地位本质是平等的。他们可能与人类共存或者毁灭人类,都有可能。但是这已经不能叫创造人工智能了,这只能叫创造新生命了。
我现在被困到了27世纪,因为怕进一步影响世界线,所以他们没有放我回来。
他们———我是说把我囚禁在27世纪的人类,他们工作,并不是百分之九十八,而是百分之百被机器替代了。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他们所有人依然每天忙的要死。
"工作"这个概念已经在27世纪消失了。
与此同时,消失的还有"工人""工厂""工会""家"这些东西。
所有人类生在每一个地方忙碌着,自己的房屋中,街道上,商场里,公园中,校园里,健身房里,电脑前。
忙着消费,购物,忙着学习,健身,化妆。
怎么样?是不是很像我们这些21世纪的人类在知乎里面看到的"更大的"世界?
唯一没有被机器替代的事情就是教育和性。
在这个时期的社会,一百个人类里面三十个是教师,六十个是性工作者,九个人是罪犯被无数机器人和摄像头监禁着,虽然他们可以自由在外界活动,但不能和任何人类交流和接触,更不能和别人发生性关系,虽然每天都被按时注射春药,但不也不被允许看av等色情产品。
当然剩下一个人躺在床上,看着自己银行卡里的账户余额在不断增长。
你们这些家伙肯定要问我,全世界百分之三十的人口是教师?怎么可能?
然而事实就是如此
据他们说,在二百年前,教育本来已经彻底网络化机械化了,但是在四十年前,随着所有工作的自动化,由人类教育人类被提上了议程。
27世纪和21世纪一样,被称作生物学的世纪,人类的"平均"寿命被延长到了一百一十岁。
然而,B system提出了130年义务教育。分为130级,成绩前百分之五的人可以跳级。
130级毕业之后将会成为讲师,一边研究一边代课。
所有人类从出生起就被纳入了义务教育阶段。
一般人类的收入和学级挂钩。
当然,仁慈的B system肯定不会这么专制啊,每年都会在在十四级,十八级和二十二级的学生进行自由职业分配考试,成绩排名在后百分之二十的人将会离开学校,自谋生路。每个月都会按照离开学校时候的级别被给予薪水。
当然,在所有工作都被替代的情况下,在自十几级微薄的工资不够用的情况下,自谋生路唯一的结果就是成为娼妓。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大,自身魅力的减少,娼妓的收入也会越来越低。而一旦收入连续两个月无法支付治病的费用,出现资产负债,将会被认定为对系统无效的人,被执行安乐死。
一般娼妓的寿命不会超过五十岁。
而在完成130年义务教育,成为教师,享受到良好医疗活到200岁的人的带动下
社会平均寿命被延长到了110岁。
不止是娼妓。
任何人,包括婴儿,一旦破产,都会被安乐死。
这是一个自由的社会,18岁之后便可以自由进行婚育,每天只要学习四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可以用来消费,购物,锻炼,享受生活。
劳动力变成了消费者,丧失了生产的属性。
唯一和人类相关的,就是人类自身肉体和灵魂的再生产。
至于研发,有B system,用不着人类来忙。
而通过时光机把我召唤来的,是两大社会毒瘤,反系统恐怖组织之一 ——工会复兴团。
另一个恐怖组织叫做:环保研究会
你的薪水还是五千,但是一台电脑因为科技的进步只卖一千,你一年赚的钱买七八台不是事的时候。这台电脑躺床上用最舒服,买;这台电脑的键盘鼠标自带吸手汗杀菌作用特别适用常打字的你,买;这是最新款的游戏电脑,买;这台……,我买买买,(≧∇≦)。
什么,你不喜欢家里摆电脑啊,行,买了我们这个一千的屏幕你就能享受个人服务器,怕硬盘不够,五十块给你加,怕处理器不行,五十块给你换。
来来来这位美丽的小姐要不要试一试这款家庭美容中心,只要您两个月的薪水就能天天享受一流美容中心的服务,同时我们还有顶级的技师专家上门服务。买买买!
女士您对我们的香水不满意吗?我想要XXX味道,但是你这边没有。可以啊,反正科技这么发达为您做一种味道也花不了几个钱。买买买!
哥喜欢站着开车,试试这一款吧,找基友喝酒路途远,我再买辆普通的车吧;姐喜欢坐着开,最好带按摩的,试试这辆吧;年纪大了腰不好给我来辆躺着开的吧。
XXX年,纽约工人抗议六小时工作制度,经过一个多月的协商,资本家和公会都作出让步,维持工时制度,但每周工作天数削减为4天。
随着科技进步,人类创造出让自己舒舒服服过日子的薪水时间会缩短的,享受的时间多了自然会刺激需求量。
存在一个问题,自动化技术(包括机器人)只是科技树的一条,可以解放人类劳动力,不能代替人类开发新科技。
假设,2015年的现在,地球上,几乎所有人类劳动由机器人代劳,并且人口增长率保持现状。那么,我们虽然有可能开始只享受不劳动的生活,却仍然无法方便快捷的去月球、火星,或者在太阳系外殖民。–从星际文明的角度来看,仍然是被绑定在土地上看天吃饭的原始人。
假设星际扩张涉及的能源、航天、生物科技的发展进度不比机器人科技落后。那么,我们不会开始不劳而获的生活。因为2%的创新、非理性工作可能是机器无法替代的,这部分工作将广泛分布在太阳系各个行星上,需要大量的人类去完善机器人先遣队的工作。
能源:可控核聚变,反物质,人造黑洞…
–例如,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
航天:亚光速旅行,空间跳跃…
–例如,百年星舰计划。
生物:休眠与唤醒,人造生态系统…
–例如,生物圈2号(实验失败了)。
机器人代替人类劳动是必然出现的状况.效率会以不可想象的速度提升.人力反而成了多余的资本.
这些事情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下,就会造成极端富裕的阶层控制绝大部分社会财富,而剩余的阶级则得不到任何好处.虽然绝对值来看是有提升的,但是因为相对贫富差距变大了,从人自身感受上要比过去更坏.
也许人可以从机械性劳动中解放出来,不过这意味着如果不大幅改造现有的社会分配制度,将来会出现危机.富裕不等于美好社会.
这其中还不包括科技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杀人机器如果可以100%对抗人类,那么人类参加战争便毫无意义了.美国已经有无人机可以杀人了,我想这种未来不会太远.
人类总能够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所以永远也不会出现机器人代替大部分人类工作的情况,还以一百年前为例说明,但是,现在的情况确实不同于一百年前了。人类作为一种机器,其性能是有限的,一百年前的机器无法代替人类,一百年后的现在,已经越来越接近现实。例如手工制品,一百年前机器只能大批量制造某些特定的样式,因为它并不是模仿人手制造出来的通用机,而是设计来满足特定功能的,另一种手工制品就需要完全不同的机械结构,成本很高。但迟早有一天,有了廉价的和人手一样灵活的机械手,就可以完成人类的一切体力劳动,也就不再需要人工了。当然,人类仍然具有机器难以替代的智慧,机械手仍然要在人的编程下劳动,但这种优势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飞速发展的冲击下岌岌可危。即使不考虑这点,充分就业也很难实现,你看现在的互联网经济,很多公司在创造很高的产值的同时,只产生了极其有限的就业岗位。
从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参与率数据上来看,人类经历的情况是前所未有的。不过,我也不同意人类必然会走向黑暗的奴隶制,灭绝主义,因为机器本身仍是人类创造的,机器软硬件的制造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积极行动,包括开源化,斯诺登式的个人抗争,甚至有组织的革命,让私人拥有的机器技术为全人类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