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文青们这么拼是有道理的。这幅国宝级文物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连世博会面子都没给,如果错过了这次机会,故宫博物院宣称,下一次再睹真迹的机会可能就是 10年 之后了。
问题是,10年 之后,人们还会再次在故宫博物院排十几个小时的队去看《清明上河图》吗?
由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这个答案或许是否定的。
虚拟现实博物馆:足不出户游世界
虚拟现实博物馆似乎是一个好主意。
10年 后也许人们去博物馆再也不用排队了,自己在家里戴上 VR 头显,你就可以漫步在故宫博物院。雄伟的太和殿和美丽的御花园都展现在你眼前,和以前不同,你甚至可以进入金銮殿坐在皇帝的宝座上,或者进入翊坤宫扮演华妃。你可以从不同角度尽情地观察故宫珍宝,包括《清明上河图》。到时候,我们可以游览的恐怕不仅仅是博物馆,而是一整个世界——无论是纽约大都会还是荷兰古根海姆,都可去得。
不过要做到这点,VR 设备厂商和博物馆都需要解决一些技术难题。
想要有高质量的虚拟博物馆体验,最首要的条件是要有高分辨率和高清晰度的 VR 头显,而目前的 VR 头显都尚未达到要求。要想让虚拟现实中的《清明上河图》和人眼看到的一样真实,VR 头显的屏幕分辨率需要达到双眼 16K 的标准。这对于屏幕生产商,VR 头显厂商以及计算机图形厂商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们可能在五年之内都无法看到这样分辨率的 VR 头显上市。
目前得到的消息,Oculus Rift 的 CV1 和 HTC Vive 的分辨率都是 2160×1200,也就是说,单眼的分辨率是 1080×1200。尽管它于手机而言已经达到了视网膜屏幕的标准,而作为 VR 头显,观众仍然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像素点,这就是所谓的 “纱窗效应”——因为 VR 头显和手机屏幕相对于人眼的距离相差很大。
除了 VR 头显,交互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参观博物馆和在电脑上看电子版的《清明上河图》最大的不同就是一种 “漫步” 的感觉——徜徉在文物和艺术品之间,脚步和目光把你带向任何地方。但问题是,戴 VR 头显的时候,你的身体在现实中静止而在 VR 中移动时不可行的,这会迅速的造成眩晕和恶心。
好在我们现在有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可以把家里的狭小空间转化为广大的博物馆空间:“行走重定向”(Redirected Walking),利用人的空间感知错觉,在不知不觉中转到另外的方向中去。这样我们就算只有很小的一个空间,也可以在虚拟现实中跨过广大的空间。这将会是之后虚拟现实很重要的一个技术领域。
对于博物馆而言,将真实的博物馆的环境和藏品都复制到虚拟世界中去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博物馆需要将空间通过照相机、LIDAR 等一系列的手段扫描下来,才能够在空间中形成精确的视觉形象。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就可以在虚拟现实中看到精确的雕塑《思想者》。但是,绘画则不是那么容易的东西——最高精度的绘画扫描件都无法还原出西方油画的那种颜料凹凸不平的堆积和材质的感觉,或许 100年 内我们都不会在虚拟现实中遇到。
超越博物馆:真实 VS 虚拟
刚才我们讨论了要建造一个虚拟现实博物馆所需要的技术准备。然而,即使我们在虚拟世界中原样复制一个博物馆出来,它还是要面对一个形而上的问题:它仍然不是真的。
或许可以说,我们在书本上,或者电脑上看到《蒙娜丽莎》,可以有 20%的拟真度;在虚拟现实博物馆里,有 80%的拟真度;但是它毕竟不是真的,就好比说文青宁可排队 10 个小时也要看一眼《清明上河图》而不愿意回去看高精度扫描件一样。那么,虚拟博物馆想要让观众感兴趣,就必须提供能够超越现实博物馆的体验。
想象一下,如果《博物馆奇妙夜》那样的景象成真,会是如何精彩的博物馆经历?在虚拟现实中我们就可以做到这样的体验。在虚拟现实中,原本是静止的,凝固的展品都可以变得栩栩如生:面对着一块远古生物的化石,在虚拟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它还活着的样子;一幅画,可以看到它的历史,它的作者生平,它的绘画过程,和一切相关的信息,只要你想看。
实质上已经有博物馆采取了这样的技术。英国博物馆就开始应用 VR 技术来增强博物馆的体验。在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里,他们就通过三星 GearVR 给观众提供关于展品的额外的信息。比如说关于一把青铜匕首的展品的 VR 中,观众就会看到介绍,由于匕首没有开刃,一般认为这把匕首并非兵器,而是礼器。
鲍德里亚在《仿像与模拟》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现代世界根本上,是由符号构成的;它充满了对于真实世界的仿像,而这种仿像是如此的广泛和深入,它变成了真实本身。博物馆毫无疑问便是这个 “仿像世界” 的代表:真实的元素被抽出来,放在了一个 “没有上下文”(decontextualized)的环境之中,供人参观;而恰恰就是这样一种没有上下文的环境中,真实的元素被抽象成了符号,观众接受的就是这样一种符号,而非真实本身。
排 10 小时队就为看了一眼清明上河图的观众们,有多少是真的对这幅画有超出基本概念的了解的呢?
而虚拟现实博物馆,势必会将这样的仿像往前更加推进一步:现实的层面而言,它将变得更加的虚拟,更加的不真实;但是,它也有希望能够将博物馆的元素还原到它的语境中去,从而更加推进博物馆和现代社会的那个隐喻——当地图无限精确的时候,它就逼近了地域本身,更加的虚拟,同时也更加的真实。
或许 10年 后,我们要纠结的问题就变成了:
虚拟现实,带给我们的究竟是不真实,还是更真实?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