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优视总裁 何小鹏
今年,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配合腾讯力推自己的微信公众帐号,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很多朋友告诉我,他们都知道招商银行在微信上有个公众帐号能缴信用卡账单,但对推出更久的招商银行App却没什麽印象。
这个例子能说明,现在新进入移动互联网的创业者或传统企业,也许更应该考虑的是怎么合理利用超级App、生成轻应用来导入和激活用户,而不是从零开始建设“基础设施”。
这篇文章就从产品层面出发,与各位探讨一下轻应用的开发。
老兵增值,新兵突击
我在《轻应用,不只是Web App》中提到,轻应用能提供立体高效的分发体系,并大幅降低开发成本。所以理论上说,除了对系统底层能力要求极高的应用(例如3D动画制作),其他的都应该考虑布局轻应用——它是已经占据移动互联网山头的Apps另一个重要增量渠道,新进者、长尾应用则可以把轻应用作为主打产品形态。
前者属于原有品牌基础上的二次增值。而长远来看,我认为后者会是轻应用生态的规模主体,包括传统企业的移动信息化(轻企业应用)、HTML5游戏(轻游戏)以及中小PC互联网服务商的迁移,建议大家多关注。
先说轻企业应用。照现在形势来看,传统企业针对各式各样的硬件开发Native App,然后自己做发行和活跃,真的很不容易,也没必要。
举个例子,假设某个著名旅游景点需要做个移动应用,供用户查询信息、订门票。如果做Native App,之前的思路是“研发——推广营销——获取用户(安装)——提升活跃度——盈利”,整个链条节点是串联的,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前提,每个环节用户和效益都会出现流失。
但如果做的是轻应用,就能让其中几个环节的关系转化为“并行”。例如这个景点的Web App开发完成后,可以接入UC浏览器的网页应用中心免费推广,也可以付费到搜索引擎、门户网站、流量联盟或导航站推广,用户点击链接就能访问到相应的服务界面(所点即所得),有进一步需求的用户形成付费购买行为(盈利)。而不管付费与否,这个轻应用都可以通过UC+应用书签等方式,提示用户保存,方便二次使用(用户获取、活跃度提升)。
以上例子中, “盈利”和“获取用户”、“提升活跃度”就是并行关系——你的流量推广,不必先获取到用户后再进行盈利,而是在需求产生时立刻就能获得收益,并将这个用户转化为你的长期活跃用户。
未来,UC会推出更成熟的基于浏览器的企业移动信息化方案,提供更多更透明的开放接口,可以很傻瓜式地定制一个轻应用,包含程序图标、启动画面、首页和菜单等元素。同时,我们会不断提升安全等级来保障用户和服务之间的交互安全,例如针对开放性的Wi-Fi热点进行数据加密、大量内核级别的数据安全优化(防止恶意存储等)、与支付宝及银联合作的安全支付等,未来还会在U3内核基础上推出更多的安全特性。这样一来,不管是大型传统企业还是路边的小商店,都有机会低成本、高效地拥抱移动互联网。
再说轻游戏。我认为明年是创业团队进入HTML5游戏最好时间点,原因有4个:
1)性能大幅提升。这主要得益于超级App对手机硬件调用能力的提升,例如UC浏览器从9.3版本起,后面3个版本都会加强对HTML5的支持,通过硬件能力和算法优化,很快可以将整体执行的效率提升为现在的3~5倍,超过Chrome等浏览器;
2)开发与发行环境成熟。各大巨头甚至创业企业都已经开始推出成型的HTML5游戏开发调试工具,超级App则强化了发行渠道;
3)产业起步阶段,厂商和项目还比较少,马上就要进入抢滩期;
4)多屏互动会在明年初步崛起,游戏在PC、手机、平板甚至电视上的跨平台一定是大趋势。而HTML5在跨平台快速开发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最后是PC互联网服务的迁移。大部分中小互联网服务商其实都明白,移动互联网必须要进去,但另一方面Native App已被证明是事倍功半的模式,大家过得都很辛苦。而轻应用体现的是资源的个体化特性,一本书、一部电视剧、一个自媒体,再小的内容个体都能成为一个轻应用——换句话说,借助超级App,轻应用剔除了一笔可观的推广、研发费用,帮助开发者回归到最核心的内容层面。毕竟许多用户最关注的并不是应用本身,而是好的内容,只要有好的内容和服务,无论开发者处于哪个平台,都会受到用户的支持。很显然,对于众多开支有限的中小PC互联网服务商来说,轻应用是比Native App更适合拥抱移动互联网的载体。
具体形态方面,我建议新进入者最好使用Web App这种模式,成本更低。对于那些已经做了App的开发商,则可以考虑结合自己的产品特性,与UC、微信、微博等超级App形成基于需求链条上下游的互动,例如将Native App转为UC+中的插件,基于用户浏览网页行为提供服务,获得更多的被调用场景;如果碍于产品特性无法进行这种互动,且用户规模发展缓慢的,也建议转为Web App。
另外需要提一下Web App的开发语言。过去说到Web App会是取代Native App的未来,大家提的都是HTML5,似乎整个行业都在期待一场彻底的大革命。但如今其实通过HTML4+JavaScript的技术,再加上浏览器等超级App对于硬件调用能力的增强,也能够做出能力非常出色的Web App,完全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所以,开发者们不必太过拘泥于HTML5还是HTML4(现阶段可能后者比较实际一些)。
插件:场景式触发
确定好产品大方向,就进入正式的开发阶段。因为UC+轻应用平台分为插件与Web App两大形态,所以我也分成两部分来谈一些做轻应用的具体建议。
首先对于插件,其实质就是一种“基于超级App的Native App”。与现在的封闭式Native Apps相比,我认为在设计上的最大不同点在于特定使用场景下的触发机制,包含从需求产生,到内容、服务消费的完整路径,应该是完全贯通的,存在一种互动关系,其中涉及到轻应用与超级App的纵向调用,甚至不同轻应用之间的横向配合。
Super App+Light App的扩展式架构能把用户的个性化选择权最大化,但开发者不能完全指望用户完全主动地去勾选你的应用——事实上大部分用户都不会这么做,因此轻应用在开发过程中就应该充分利用超级App的开放接口和适用场景,针对性地设计某种交互提醒方式,精确地去影响用户,这样才算得上是“平滑的需求-消费路径”。
例如,以后用浏览器打开一个日文网站,可能就会弹出一个翻译插件的提醒,问用户是否需要使用,或者“双十一”马上要到了,用户打开一个电商产品页面,就会推荐一个智能比价用的插件。这些例子中,超级App的信息浏览主需求与插件的特定场景调用是紧密结合的上下游关系,符合精确触发的原则,就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激活流程。
Web App:活用能力
而针对Web App,我建议开发者在开发过程中关注以下几点:
1、采用响应式的基础设计
简而言之,就是同样一个应用,在用不同终端访问时,能根据屏幕比例等环境自适应,展现不同的交互界面。因为将来的互联网服务必是跨屏的,涵盖的终端包括PC、手机、平板和电视等,最近小米力推智能电视,遵循的就是这个大趋势。采用响应式设计后,一能降低部署、运营成本,二能让用户在不同设备之间无缝迁移服务,试想一下:用户用手机浏览网站时,无意中进入到一个商品购买页,然后就能很简单地同步到电视或者平板上,切换终端的成本几乎为零。开发者不用再为每种屏幕都重启灶炉做个新版本,只需要简单地“同步一下”。
2、增强离线能力
这一点主要针对Web App,利用App Cache、Local Storage等技术,将主体框架离线缓存至本地,同时采取一定的联网更新策略,这样基本上就能很好地解决访问速度和体验上的很多问题。目前这方面做得比较成熟的当属Google,Gmail、Google Docs等应用在移动端都有很好的体验。
3、合理使用推送能力
Web App、插件、公众帐号如果获得系统级的推送能力,就能具备与Native App基本一致的能力和体验,增大运营空间,理论上所有的轻应用都应该考虑整合这种能力,包括前文中提到的智能推荐。Chrome PC版今年已经推出了基于浏览器的Notification功能,可以直接推送信息到桌面,而UC会在后续版本中将这种能力应用到移动端。当然,推送一定要把控“度”,一个不小心就会成为干扰,形成糟糕的用户体验。微信公众帐号系统推出后,一直在反复试验修订推送规则,原因就在这里。
4、“适中”的交互设计
Web App的交互设计不能完全照搬Native App,也不能是很传统的WAP网站风格,而应该处于两者之间。哪些功能应该是类Native App的体验,哪些功能可以采用WAP链接跳转的方式,这都要根据具体服务的特性进行综合衡量。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Web App的体验都很出色,比如淘宝、优酷、3G门户等,这些都是可以参考的对象。而插件的底层是Native App,核心本质是与浏览器之间的互调,应该考虑保留最精华的功能,激活过程中尽量不能打断用户的需求路径,在形态上与超级App完成融合。
5、推广:传统Web+新渠道
传统Web的推广渠道已经很成熟(如流量联盟),只要按照之前的套路,都可以获得不错的效果。
新渠道包括则社交渠道、Web App Store等模式。轻应用在社交渠道方面的推广具有天然的优势,好友之间的分享,所点即所得。Store模式有瓶颈,但不意味着现在就完全抛弃了——当然,前提是你的数据要真实可信。很多开发者主动反馈给我们,他们的Web App在UC网页应用中心上的表现,是外界投资的重要参考依据。
作为一种新的开放生态,轻应用从产品形态上符合手机特性,具有很广阔的前景。现在能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底下没有浮出水面的部分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我认为爆发点会从明年真正开始,建议开发者们不要错过这个新机遇。
而超级App作为这种新生态的基础设施,应该承担起开拓、引导市场的责任,更多更透明地向开发者开放能力和标准。UC正在朝着这个方面做更多准备和铺垫工作,最近刚上线了UC+轻应用平台的开发者网站和社区,欢迎大家访问(地址:http://plus.uc.cn/),有任何建议和意见也请告诉我们。
总而言之,怎么做大这个市场,让整个行业更健康地发展,需要产业链上的大家一起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