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雄厚的科技巨头多面出击,疯狂收购初创公司,它们成为了最大的风投机构。
氧分子网科技讯 《纽约时报》撰文称,科技巨头多样化经营战略改变了风投模式,真正的泡沫或许只在风投行业。资金实力雄厚的科技巨头多面出击,疯狂收购初创公司,它们不仅是网络企业集团,而且是最大的风险投资机构。
文章全文如下:
Facebook、谷歌(微博)和其他互联网巨头试图转型为网络企业集团,这个趋势为风投行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这对其他公司是好事吗?
围着巨头转
Facebook斥资160亿美元收购社交媒体公司WhatsApp,斥资10亿美元收购图片分享应用Instagram。谷歌斥资32.4亿美元收购智能家居厂商Nest,斥资10亿美元收购社交地图初创Waze。苹果斥资30亿美元收购音乐品牌Beats Electronics。科技业界正在上演疯狂的收购盛宴。
巨头的抢购热潮不仅造就了几个二十出头的百万富翁,更是革新了风投商业模式。除了科技泡沫时期,创业者通常需要多年时间才能让一家公司上市。的确,一些公司可以在创业初期,乃至没有营收的情况下出售,但这种的回报只有几千万美元,而不是数十亿美元。
谷歌等资金雄厚、四处巡捉的买家已经改变了风投战略。而今,风投机构聚焦热门领域,开发网络企业集团愿意购买的产品,吸引它们花高价购买产品。
风投的目标已不再是打造一项业务,而是围绕这些科技巨头开发产品。或者,我们也可以说风投只是想碰碰运气,看自己能否赢得“头彩”。近几个月,互联网公司的上市节奏明显减缓,因此互联网公司现在更需要另寻出路。
也许你对此不以为然。你可能认为这只是另一场科技泡沫,或许泡沫正在慢慢破裂。
但是,马克·安德生(Marc Andreessen)这样的投资者是乐观的,他们认为泡沫之说纯属子虚乌有。他们认为,大型科技公司市盈率偏低,而且值得投资的优秀公司非常匮乏,两个因素推升了收购价格。不过,就连安德生也不满“以旧金山为中心的消费科技派对”。
你可以怀疑这是一场科技泡沫,也可以怀疑这是一种永恒的趋势,但毫无疑问,谷歌等科技巨头义无反顾地转型为企业集团,这才是吸引风投机构大举投资的动力。
集团化浪潮的原因
风投行业拥有感兴趣的买家,这些买家名声在外,拥有巨额资金。如果存在泡沫,那也只是风投行业的泡沫。
毕竟,互联网巨头拥有核心产品,少则每年收入几十亿美元,多则每年收入几百亿美元。这些现金总得有个去处。
但巨额现金不是推动集团化浪潮的唯一因素。忧虑也是原因之一。互联网巨头不希望自己因颠覆性技术而衰落。因此,它们追赶每一次热门技术浪潮。巨头们无不想站在浪潮之巅,在抢购初创公司时,初创估值难免被哄抬至极高的数值。
有时候,为了防落入另一家巨头之手,科技巨头也会展开收购。例如,Waze可能不会真正帮助谷歌开发地图服务,其实谷歌害怕Waze被Facebook收购。
阿里巴巴等新生力量也可能加剧科技巨头的收购竞赛。例如,今年阿里巴巴已经针对美国科技公司投资了数亿美元。
多面出击
互联网巨头不仅是网络企业集团,而且是最大的风险投资机构。在收购处于不同发展时期的初创的同时,它们还将业务拓展到主营业务领域之外。
作为集团化浪潮的领军者,谷歌为糖尿病患者研究血糖监测产品(隐形眼镜),并投资基因测试公司23andMe。谷歌还开发可穿戴产品谷歌眼镜。亚马逊同样拥有多种业务,包括云计算,电视和手机。
换句话说,这些科技公司不断进军新领域,而且远远地偏离了自己的核心业务领域。如果你问它们原因,它们会说,这不只是一项业务战略,更是源于信念,即它们非常聪明,解决世界难题的同时,还能发布产品。不仅如此,这些远大的目标还得到谷歌和Facebook股东们的赞同。当然,两家公司的管理结构对股东并不利,管理权实际上是由创始人控制。
让聪明人解决所有世界难题,这个主意听起来真够高尚的。但正如美剧《硅谷》(Silicon Valley)里的口号“让世界更加美好”,也许连科技公司自己都不会相信。
矛盾之处
矛盾的是,在科技领域之外,企业集团反而是一个濒临灭绝的“物种”。1960年代是企业集团时代。ITT公司同时经营武器和电影业务,当时的主流思想认为,明智的管理者可以运营任何一种业务,不同的业务可以让企业多样化经营。但这项战略并没有成功。症结在于管理者需要专注于业务。如果投资者希望投资多样化,他们只需要投资不同的公司。而分拆业务就是要提醒管理者不要浪费资金。
反集团化趋势已经变得非常强烈,以致于对冲基金不仅意图分拆经营不同业务的公司,而且意图分拆经营同行业不同类型业务的公司。例如,达登餐饮公司便分拆为红龙虾餐厅和橄榄园餐厅,随后又出售红龙虾餐厅。
新一代网络企业集团会发生同样的事情吗?核心业务的高额利润可以这些管理者浪费资金?或者聪明人真的可以无所不能?企业集团可以取代风投结构?或许,这些企业集团只是希望控制互联网,确保不会出现新的强劲对手。
目前,我们无法确定这些收购能否成功。谷歌收购YouTube和Facebook收购Instagram似乎都很成功。但微软收购诺基亚和谷歌收购摩托罗拉呢?可能就没有这么成功了。当然,还有很多失败的案例,例如1999年雅虎收购GeoCities和Broadcast.com。
也许,新的企业集团比旧式集团更加优秀。消费者、投资者和公司自身都都将继续关注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