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网络银行在中国尚无先例,阿里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我们要做纯网络银行模式是原因之一,因为目前(国内)还没有先例,此外对于市场环境等方面的调研也还需要时间。”当国内外对阿里落选首批民营银行筹建批准的原因猜测四起时,拟任阿里银行行长的俞胜法给出了以上解释。
这与此前银监会公布的阿里民营银行的发展模式相符——“小存小贷”与“网络银行”,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银行业务,客户来自电商。表面上看,这与腾讯筹建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的定位十分相似,“主要面对个人或企业的小微贷款需求,未来会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业务”。
不过,阿里银行追求的并不是功能更强大的网上银行,而是没有线下物理网点、完全依赖互联网开展业务的“纯网络银行”模式。这种模式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为客户提供服务,因此在国外也被称为AAA(Anytime、Anywhere、Anyway)银行。
之所以敢做第一,阿里的底气主要来自海量的用户沉淀及交易数据。
与传统银行相比,阿里的巨大存量客户像一座金矿。网络效应的巨大威力,加上一贯强势的营销宣传,使阿里这个积聚了海量客户的互联网商业平台可以轻松地植入金融服务。与支付宝、阿里小贷和余额宝一样,网络银行对阿里来说显得水到渠成。
俞胜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阿里网络银行的目标客户是在电商平台上进行贸易的小企业、开店经营者个人,以及网购消费者。对于这些客户,阿里的网络银行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提供现有传统银行不能提供或不能及时提供的服务,包括网络信用贷款、网络订单贷款以及消费贷款。
支撑这些金融服务的正是阿里的消费者信息与交易大数据。
很多国外研究发现,要预测贷款人最后是否会违约、是否会破产,日常消费行为数据具有十分重要的风险评判价值。支付宝积累的上亿消费者信息,直接体现的就是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在信用审核与风险控制上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另外,为阿里电商服务的阿里小贷,已经经历了多年运作,积累了丰富的风控和信贷经验。上亿企业客户的财务信息、行为数据都将成为网络银行运营的基础。根据此前媒体报道,阿里网络银行的放贷模式会和阿里小贷极为类似,或将以阿里小贷为主体。
然而,就算阿里这家公司已经准备就绪,中国目前的商业环境与机制能够支撑纯网络银行发展吗?
“纯网络银行是否符合我国现有的国情,我认为有待商榷。”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博士、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朱蕾对此持怀疑态度。
“金融是跨期价值交换,金融交易的成功需要交易双方相互信任。亲朋好友间尚且不能做到在经济信用上相互信任,人们会把辛苦赚来的钱交给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拟银行吗?金融的本质决定了银行不能没有网点,在出现问题时,人们都想去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网点得到服务。” 在朱蕾看来,中国普遍缺乏诚信,这种现状将是纯网络银行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单纯的互联网界面虽然能带来便利,省去做传统物理性网点的成本,将业务在空间上外延,但没有物理网点也可能意味着没有信用依托,金融交易或难以发生。
同时,网络银行也会让违约和欺诈风险随之增加。虽然很多公司都说掌握了大数据,但是目前没有一家公司能够做到用大数据为金融资产进行风险定价,最多只是用来做精准营销。
“网络银行现在还不能做到不需要与客户见面,或不需要实地考察,或不需要抵押或担保质押就能为资产风险定价。”朱蕾认为。不依靠物理网点进行线上线下结合,单纯依靠大数据做金融,目前看来这是件不靠谱的事情。
对于线上大数据能否解决金融征信的问题,中国P2P代表企业点融网CEO郭宇航认为“很难”,虽然阿里积累的大数据多具备金融性、对征信来讲很有价值,但这些行为数据不足以支撑起一个独立的可以依赖的风控模型。
“而且阿里只有自己平台上的几百万商户的数据,如果要开网络银行,肯定不只服务这一小部分用户,涉及其他用户时,就需要寻找其他办法,或者借助其他信用来源。”郭宇航说。
在中国信贷风险管理领域从业10余年的信而富公司CEO王征宇则认为,大数据的应用更多是对征信数据的完善和补充。“通过实地外访,第三方核查等多方来源建立数据仓库,通过数据分析来回答关于信贷的三个基本问题——还款意愿、还款能力和稳定性,从而对借款人采取相应的授信以及贷后管理策略。”
从国家层面来看,监管的真空也不利于纯网络银行在中国的发展。
作为金融机构,风险管控依然是个核心问题。中国银行业协会银行家、浙江民泰商业银行嘉兴分行副行长孙天宏表示,无论任何资本构成、任何形式的银行,都不可低估其中的资本风险、流动性风险与周期性风险,同时警惕杠杆化过高。纯网络银行需要加强自身在业务上对风险的度量和识别。
相比之下,西方发达国家的网络银行业务发展较早,风险监管已经探索出一套较为成熟的经验和办法,包括市场准入、业务扩展管制、日常检查与信息披露等。
美国和德国等国家的监管当局一般都要求网络银行接受日常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资本充足率、流动性、交易系统安全性、客户资料保密性与隐私权保护、电子记录准确性与完整性等。
据朱蕾介绍,美国还拟定了“骆驼”评价体系之外的、专门针对银行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体系,从审计、管理、发展成果、支持与传输四方面综合测算银行风险。美国货币监理署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均将该体系作为对网络银行风险评价的主要工具之一。
短期内,纯网络银行或许很难在中国独当一面。相反,德邦证券总裁姚文平在《互联网金融》一书网络银行章节中描绘的情景看起来好像更容易实现:
“纯网络银行发展到一定阶段,大多被传统银行并购,成为传统银行延伸和拓展其网络银行业务的最快捷手段,网络银行的服务与传统银行相互补充,在技术、经营渠道和运营模式上都开始重新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