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的金融平台——顺银金融正式获得由央行发放的银行卡收单牌照,在整体金融交易业务上前进一步。
氧分子网科技 7月18日报道
一直以来,顺丰速运(以下简称“顺丰”)都以一家快递公司的品牌印象为外界所知。但随着顺丰身上带有互联网印记的标签愈来愈多,版图越来越大,它的面目也越来越模糊。
今天的顺丰是一家快递公司?物流公司?金融支付公司?还是电商公司?显然已经无法简单定义,在快速布局快递、电商、物流之后,顺丰又开始试图在金融领域加速开疆辟土。
腾讯科技获悉,近日,顺丰的金融平台——顺银金融正式获得由央行发放的银行卡收单牌照,在整体金融交易业务上前进一步。
与此同时,顺丰还结合自身快递服务,针对银行和保险机构,加速在垂直的金融服务业务领域布局。一手金融交易,一手金融服务,自此顺丰金融大幕徐徐拉开。
此前,顺丰就已低调注册了“顺丰银行”、“顺丰支付”等金融类域名,此次支付等金融系统的完善,对于顺丰而言,也是拓展产品线充分利用资源能力的必然选择。再加上在生鲜电商、冷链B2C、O2O嘿客等布局,顺丰另类逆袭电商的战略图景日益明晰:卡位、线上线下跨界结合和内部协同。
尽管在官方口径下,顺丰的金融交易业务纯粹是在做内部服务。但如果发展顺利,手握两大第三方支付牌照的顺丰,未来或将对阿里、京东,甚至整个电商行业形成一定程度的威胁。
支付牌照又下一城 金融交易对内加速整合
2010年顺丰推出支付工具“顺丰宝”;2011年12月,顺丰宝正式获得央行颁发的第三方支付牌照——《支付业务许可证》,有效期至2016年12月21日,其支付业务所属为深圳市泰海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而顺丰的老板王卫拥有“泰海投资”99%的股权。
日前,顺丰又获得了第三方支付领域中的又一牌照——银行卡收单牌照。不过这不属于新增的业务,而是属于内容变更的新增项,其业务所属依然为深圳市泰海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所谓银行卡收单业务,是指银行和非金融支付机构等收单机构通过受理终端为特约商户提供的受理银行卡(包括信用卡)并完成相关资金结算的服务。
第三方机构的收单业务,主要还是得靠收单、做大规模、在银行与商户之间吃点差来获利。
此前有传言说顺丰获得相应银行业务的牌照,或将推出虚拟银行业务,加速对外支付业务拓展,对此顺丰官方予以否认,“绝无此事。”
据顺丰金融交易平台——“顺银金融”一高管透露:“虽然获得了两大第三方支付牌照保障,但顺丰的金融交易业务主要还是纯粹做内部服务,是整合升级集约化功能系统的一个工具。而银行卡收单则瞄准的主要是顺丰的客户,尤其是为合作的电商企业,提供支付、供应链融资等服务。这一针对内部支付业务的工具目前正在加速整合,两三年内不会对外。“
不过,此次获得银行卡收单牌照,也在一定程度上为顺丰未来切入第三方支付市场铺平了道路。毕竟,第三方支付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牌照的能量不可小觑。有了牌照,未来顺丰可随时发力对外的支付等金融业务。
金融服务业加速布局 后端对接嘿客
据了解,顺丰共有9大事业部,其中顺银金融为平台型的金融交易部门。去年年末,顺丰又专门成立了垂直金融服务部门——速运金融保险服务事业部。这意味着目前在顺丰内部有两大事业部主打金融业务,只不过前者侧重平台型,而后者侧重物流链上为银行和保险机构服务。
顺丰副总裁王立顺透露,今年7月,顺丰正式推出针对银行业专属的物流服务产品——“汇票专送”,还为一些银行白金卡直接配送。如下图,其中的汇票流程成为顺丰金融服务的一大商机。
“汇票的实物传递成为银行业物流需求之一,也成为顺丰的市场机会。而顺丰速运金融保险服务事业部就是要做金融保险行业的物流专家。“ 王立顺如此强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份,顺丰重点推出网购服务社区店嘿客。据顺丰内部人士透露,除了快递物流业务、虚拟购物、预售、试穿外,“嘿客”还具备ATM业务。有业内人士推测,顺丰嘿客也将让顺丰的金融服务落地。
王立顺告诉腾讯科技:“在线下社区中,金融服务需求巨大,未来,速运金融保险服务事业部将和门店一起合作,发挥出金融服务的功能。其中嘿客门店提供渠道,充当前端,服务的后端由我们来做。“
在分析人士看来,顺丰当前的金融业务虽然还小,但未来如果壮大后或将和阿里和京东有一定程度的竞争。
此前马云(微博)的菜鸟网络不做快递,但是通过三通一达来垄断快递下游产业,提升快递效率,以此把快递业拉入到同一个生态链中。毕竟,阿里淘宝的快递业务占据着绝对的份额。今年6月,阿里与中国邮政达成战略合作,中国邮政将向阿里系物流信息平台菜鸟网络开放其全国十几万个服务网点,共同提供社会化自提等服务,不排除同样发力金融交易和金融服务业务。
而对京东而言,其已将自建物流作为自己最核心的竞争力,并在金融领域有所布局。
如果从大的角度来看,在一个供应链体系中,从顺丰优选的生鲜电商到物流把控再到海购丰运和金融服务,王卫和马云、刘强东(微博)之间竞争不可避免,不过眼下,双方更多层面上还是合作关系。未来具体走势,还需且行且看。
当前,顺丰做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和对外的金融交易,顺丰金融未来的走向更接近供应链端,特别是在客户货款结算和金融快递基础上的服务层面,这将是其发力的主方向。
当顺丰逐步把其传统商业客户的支付、金融服务俘获之后,顺丰旗下的速递业务、代收货款业务都将全部整合到自己的第三方支付等金融运营中,届时也将让其最终的商业版图再放大。而当顺丰快递与顺丰优选、顺丰“嘿客”、顺丰金融等业务真正实现融合之日,顺丰的威力才能真正得以凸显。
话说,一大早,八姐刚睁开眼睛,就发现最近蹿红的电商黑马拼多多居然提交招股书了。爱马,我赶紧看了看。简单看了一遍之后,八姐觉得有些数字还是蛮有意思的。简单来说,那就是,拼多多的增长真尼玛是惊人啊,难怪阿里和京东都要警惕了。好啦,不废话啦,给大家总结对比下。
1,GMV:拼多多成立近三年、2017年一年做就到了1412亿人民币GMV,反观,京东成立近16年之后的2014年年初GMV才达到这一数字,这一GMV水平也相当于成立了10年的阿里巴巴(2009年中)的水平。
拼多多在招股书中称,其2016年的GMV几乎可以忽略不计,2017年的GMV为1412亿元,每个季度几乎都翻倍增长。相比较而言,阿里2017年GMV的同比增速为22%,京东为38.4%。
而拼多多2017年的GMV规模约相当于京东的10.7%和阿里的3.7%。(我简单对比一下,图有些丑,你们凑合看哈。)
当然,拼多多在体量继续增大之后,增速也会放缓,而至于是否能达到京东、阿里接近的市场规模,现在来看还有些困难。但无论怎么讲,单从交易总额上,拼多多在2017年一年的快速增长已经值得引起阿里和京东的警惕了。
2,拼多多的买家和用户数字都约是阿里的一半,一年多就搞出这么多用户,很惊人。
根据招股书数字,拼多多年度活跃买家,到2017年底是2.44亿,约为阿里的47.3%,2018年第一季度活跃买家为2.94亿,为阿里的53.2%。
因为拼多多和京东的业务模式不同,拼多多的公布的年度活跃买家,而京东披露的是年度活跃用户,但比较京东2017年底2.92亿和2018年Q1的3.018亿年度活跃用户数字,基本上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拼多多的年度活跃买家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京东。
另外,拼多多的月度活跃用户(MAU)也在2018年Q1达到1.66亿。
3,拼多多的订单数惊人,超过京东,但客单价也仅为京东的1/10。
招股书显示,2017年全年和2018年Q1,拼多多总订单量分别为43亿单和17亿单。这一数字可能已经超过了京东。京东近期并未公布订单量,仅在去年第二季度共订单量为5.9亿,因为第二季度有618大促,所以这一数字应当在四个数季度中算高的,即便依此为平均值计算,京东一年的订单量也为24亿,低于拼多多2017年的43亿订单。
但在如此多的订单量下,拼多多的客单价也较低。根据招股书数字推算,拼多多2017年的客单价约为32.8元(甚至更低)。而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京东去年第二季度公布GMV和订单数计算,京东客单价接近400元,依此计算,拼多多客单价不到京东的1/10。而阿里2017年双11的数字显示,其客单价约为200元,为拼多多的6倍多。
4,拼多多收入增长惊人。根据拼多多招股书,其截至2017年3月31日的3个月内,拼多多实现营收3700万人民币,2018年同期则增至13.85亿元人民币,增长37倍。2017年拼多多的收入为17.4亿元。
当然,这一收入数字和阿里及京东都没法比。拼多多2018年第一季度的收入仅为阿里的2.2%和京东1.4%。
5,拼多多的亏损也很明显。
招股书显示,拼多多2016年和2017年分别发生2.92亿元和5.25亿元人民币净亏损。
而在拼多多的所有开支中,销售和市场开支是最大的,也就是说,拼多多大部分的钱都花在这里了。2017年,其销售和市场支出为13.4亿元,占总体收入的77%。2018年第一季度,销售和市场支出更是猛增到了12.2亿元,占总收入的88.4%。这也直接让拼多多在第一季度就发生了2亿元的净亏损。
6,拼多多的收入80%来自于在线营销,这和淘宝的“直通车”啥的类似。
招股书显示,拼多多的收入主要包括在线市场服务收入和商品销售收入两部分,其中自营商品销售在2018年缩减,收入忽略不计。
在线市场服务收入,主要包括在线营销服务和佣金收入两部分。在线营销服务类似于淘宝的在线广告系统,2018年第一季度了贡献了80%的收入。佣金收入是指拼多多依照商品价值向商家收取的0.6%的佣金。2018年第一季度,佣金收入约占总收入的20%。
7,拼多多CEO黄铮持股超过50%,这个比例之高,在美国上市的中国科技公司中都是罕见的。同时,腾讯持有拼多多18.5%的股份。
招股书也披露,2018年2月,拼多多与腾讯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腾讯提供在微信钱包的流量,同时,腾讯也承诺为拼多多提供正常费率的微信支付处理费,腾讯也与拼多多共享技术和管理资源,并提供人才招聘、培训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这个协议的期限为5年。
简单说,拼多多妥妥地是腾讯系,能不引发阿里警惕嘛?还有拼多多也有腾讯的流量倾斜,估计京东也不怎么好受。
8,拼多多的目前共有1159名员工。再联想到拼多多约300亿美元的估值,那是不是每个人都有发财的可能啊?
总而言之,看完数据,八姐觉得,拼多多绝对是一家增长惊人但同时客单价超低、口水超多的“现象级公司”,引发阿里和京东的警惕,那肯定是必然的。嘿嘿,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