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到电视上播出的网络相关的普法节目,总会觉得受害者是交了一种“智商税”。
文/李书航
我知道大家都不怎么看电视,所以可以告诉大家——最近这段时间在电视上,关于手机应用以及其他互联网相关的安全警示,出现得越来越频繁了。什么手机应用吸取话费窃取隐私啦,网上支付被骗的血本无归啦,微信上骗财骗色啦,按8测肺活量导致不少人憋晕啦。这种新闻频繁出没于《每周质量报告》,《法治在线》,《消费主张》,甚至连《焦点访谈》都来凑热闹。《每周质量报告》可能是在三鹿案之后一直没恢复过元气,所以就不找食品行业的麻烦了,隔三差五的就会拿安卓这个软柿子开刀。
当然,有时候也不排除真的出了重磅炸弹,比如《消费主张》披露的高校和电信运营商勾结给校园宽带提价限速的事情。这个新闻出来之后回流到了IT业内,也是大快人心;但是绝大多数时候,它报道的都是IT从业者司空见惯的平常事。就在上周日的《每周质量报告》上,又提起了安卓应用商店当中超过一半的应用都是山寨版本的老调子,看着台词里面蹩脚的术语引用,把一起吃饭的我爸妈吓得一愣一愣的,就让我感到十分的反感。
一听见播音员铿锵有力的念节目预告,我就一直等待着第几分钟会出现“某权威安全厂商”或者是“某知名系统安全工程师”给我们带来“专业的分析和解读”,还要煞费苦心的把他们公司的名字给挡住。每当这个时候,扒出这位安全工程师到底是受雇于哪家公司的,成为我看这种节目一种很大的乐趣。
跟我的这种态度不同,我爸妈看到这种新闻的时候却总是如临大敌,顺便还关心一下我所处的职业。儿子,你的钱都存在什么什么宝里面安不安全啊?儿子,我看你天天用手机上网不会安装上假的吧?有没有病毒啊?有的话你怎么看出来啊?儿子,你天天微信上陌生人那么多会不会中毒啊?
虽然说他们也已经在我的教学之下学会了不少用电脑的方法。跟同龄人相比确实是进步了很多。但是仍然会情不自禁的问,尽管之后一定会抱歉地说,哎呀,我不应该问这个的。
每当这个时候我总会说,你们是不知道,我看到的比这个严重的事情要多了去了。像这种情况都是我们从业者必须掌握的常识,肯定会避免。家长一听到这话,又是半放心,半不放心地看着我。
就像你所认识的任何一个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家长一样。他们虽然在电视上担心来担心去,可是自己使用电脑的招数却不怎么高明。每次回去,我给他们清理完电脑上的各种不请自来的东西之后,第二次回家又会出现一大批。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装上去了,然后他们就会以自己作为例子:你看我们天天听电视上那么说,可是自己还是会中招。你可千万得小心一点儿。
对于不断涌现的新产品和新服务,他们都是像受惊的小兔子一样,躲得远远地看着。他们无形中也很信赖央视的主持人,然而一半是因为那些主持人真不懂,一半是因为面对人群太基础,不得不把各种概念通俗化口语化,他们得到的信息是片面的,绝对的,甚至是危言耸听的。而我们,早已在资讯的海洋里面拼杀的血流成河,拼杀的审美疲劳,忘记了这些事情本来不应该如此被我们给忽略。只是,已经看过太多太多更复杂的事情了,我们再没有办法回到从前。
我们看到IT相关的受冲击的新闻太多,也知道背后的原理,以至于我们渐渐地就降低了对自己内心的冲击程度,增强了对这类消息的免疫力。能让我们吃一惊的是Heartbleed这样的惨案,但家长呢?他们是当天书听的。
如果需要比较的话,这就好像你从小看着宰杀动物的画面长大。你第一次看到杀牛羊的时候,还会因为这个闹脾气而不吃牛羊肉;后来看到杀猪更加惨烈,然后就不吃猪肉了。后来你又听说了植物也是有感情的,然后就想,总不能绝食吧?慢慢的又开始吃起来。结果不仅每天都看到对动物行刑的镜头,甚至自己举起屠刀也说不准。原先的那一点儿惊恐的小心思,已经消失无踪,也无法回想起来了。
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先贤会说“君子远庖厨”,因为如果人们会用心理修复机制去平复自己所受到的创伤,所以看惯了残忍的或者不合理的事情,慢慢的会变得漠不关心。
我们看到电视上播出的网络相关的普法节目,总会觉得受害者是交了一种“智商税”。但是我爸妈的反应时刻摆在那里,提醒我这种事情始终是不对的,是不合理的,是我们应该一起努力来消除的。我们看起来似乎对这些现象幕后的操盘者心知肚明,那么难道不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吗?如果我们想让这样的新闻在电视上少一点的话,比较好的办法就是真的降低这些事情发生的数量,而不是坐在电视后面看它到底有多荒诞。
(李书航供网易科技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作者简介:李书航,自由撰稿人,曾任门户网编。主要关注移动互联网和创业投资领域动态,对新媒体发展也有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