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互联网在线关注度为何难?各指标利弊一览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任何便捷的指标都有优点和缺点,还有一些数字媒体公司可能会误读这些指标。

衡量互联网在线关注度为何难?各指标利弊一览

氧分子科技 小贝 2月10日编译

如何衡量在线关注度,需要一个指标,例如点击量、访客量、花费的时间、分享的次数等。但无论采用哪个指标,总有人会提出:(1)这个指标很有用,并指出原因;(2)这个指标一无是处,并指出原因;(3)数字媒体公司常常误读这些指标。

页面浏览量(即点击量)过去曾是最重要的在线关注度指标,但后来被独立访问用户(即读者量)取代。但在虚拟时代,“读者量”与过去的意义大不相同。在上世纪80年代,如果你是一位报纸读者,读者就意味着你订阅了一份报纸,而且每天早上都会收到。但在网站上,读者意味着互联网访问者,他们一个月充其量也就是有那么几天会登录访问。在虚拟时代,读者可以是看到某条爆炸消息的100万Facebook用户,他们点击查看消息,然后匆匆离开,根本不注意自己访问的是哪个网站,或许再也不会再来这个网站。

过去,读者是一个人,而现在却是一个频段。一方面是忠实的读者,另一方面是匆匆而来的Facebook用户,而在他们中间则是专注的一次性读者。对于寻求持续在线关注的广告商来说,他们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这也是有些数字公司试图减少互联网性质,更接近电视性质的原因。现在视频网站YouTube关注的是“观看时间”,Medium关注的是“总阅读时间”,Chartbeat追踪关注“平均互动时间”,现在Upworthy又宣布自己开发出一种新的指标“关注分钟数”,通过研究“某浏览器标签打开的时间、视频播放器运行的时间、鼠标在屏幕上移动的时间”,用于衡量观看或阅读Upworthy页面的时间。

但是新闻行业对于Upworthy这种指标的反馈总体呈负面,例如《连线》杂志作者弗里克斯·萨尔蒙(Felix Salmon)这样评论“关注分钟数”这个指标:“如果我坐在视频前发呆4分钟,而不是2分钟,那么我对这个话题投入的关注度就成为2倍。人们分享Upworthy视频时,他们大多数从未发表任何与视频或其问题相关的评论。”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任何便捷的指标都有优点和缺点,还有一些数字媒体公司可能会误读这些指标。我们可以快速浏览一遍:

独立访客量:独立访问用户是一个不错的指标,因为它能够衡量每个月的读者数量,而不是毫无意义的点击量。但它也比较糟糕,因为它衡量的是人数,而非更有意义的互动。例如,Facebook占据了很多网站的大多数流量,这里既有一次性的读者,也有忠实的用户,而每月独立访问用户这个指标并不能指出其中的区别。

页面浏览量: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指标,它可以衡量点击次数,这是独立访客量无法考量到的互动性,例如一个拥有大量忠实用户的博客网站,每名访客的点击量必定更高,因为这些用户会频繁访问该网站。这个指标的不足之处也是同样的原因,即它们可能被误用。一个关于大学毕业生最适合的25座城市的25页幻灯片,将产生至少25次浏览量,相当于承载相同信息的一篇文章点击次数的25倍。如果广告商再次在该幻灯片页面上投放广告,页面浏览量会告诉它们,这个页面的价值为25倍。实际上,这是一个荒谬的逻辑。

关注时间/关注分钟数:页面浏览量和独立访客量都可以呈现出一个重要,但不完整的事实:文章页面被加载。但这些指标并不能反映页面加载之后发生了什么。读者是否点击后立即离开?他是否在这个页面停留了20分钟?他是否打开了浏览器标签但从未阅读内容?这都是需要知道的情况。关注分钟数这样的指标能够反映一些情况,但是它仍然无法勾勒出完整的画面。一个人观看了5分钟视频,但认为它很愚蠢,另一个人仅观看了1分钟视频,但与好友共享并给予赞扬。后者的价值显然超过前者。页面浏览量很重要,投入的时间也很重要,但是读者的反应同样重要。这就引出了另外两个指标。

分享与提及:“分享”(Facebook、Twitter、LinkedIn和Google+等网站)显然可以呈现出页面浏览量、独立访客量、关注分钟数无法呈现的信息,它们可以告诉你访客并不仅仅是访问,他们还做出了行动。但是何种行动呢?一个糟糕的专栏可能会在Twitter上引起大量的嘲笑,一篇令人尴尬的文章也会在Facebook引起关注。分享和提及可以衡量文章关注程度的规模,但无法准确告诉你人们分享的初衷:人们的分享,是出于爱,抑或是出于恨?

从技术角度看,评估数字读者比评估报纸读者或电视观众更加容易。我们可以根据页面和标签的变化知道他们去了哪里,可以追踪到他们分享和关注的内容。理论上讲,这使得数字发行商“了解”读者更加容易。但随着网站进入虚拟时代,文章吸引了大量来自Facebook用户的关注,这就使人们质疑过去的指标是否价值依旧?无论我们依据哪个指标,总有值得怀疑的原因,编辑们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操作。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